資源簡介 銘志培英高級中學2025年春季高一月考歷史科試題卷時量:75分鐘滿分:100分班級: 姓名: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這句話強調了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哪一因素()A.資本原始積累B.技術革新C.市場需求D.自然資源2.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加強資產階級專政B.學習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強軍事實力D.維護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3.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議制民主,但各國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點不包括()A.逐步形成分權制衡機制B.民意代表由選民選舉產生C.國家元首擁有行政實權D.法律規定議會享有立法權4.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工人政權是()A.第一國際B.第二國際C.蘇維埃政權D.巴黎公社5.國家的監督,商品的質量和價格都由法令規定,鹽、肥皂、蠟的貿易由國家壟斷。從材料可以看出奧斯曼帝國()A.工商業由國家壟斷B.蘇丹是帝國最高主宰C.實行重農抑商政策D.對過境商品征收重稅6.1931年10月18日夜,美國人紛紛將明亮的電燈關閉,用這種方式來哀悼一位為人類帶來光明的發明家的逝世。這位發明家是()A.愛迪生B.法拉第C.本茨D.瓦特7.1902年美國已有發電廠3621座,總裝機容量121.2萬千瓦;1907年德國已有三分之一的企業使用電動機。這預示人類進入到()A.蒸汽時代B.電氣時代C.信息時代D.智能時代8.15世紀以來,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并成為歐洲人喜歡的商品,歐洲的產品也開始在美洲市場銷售。這主要得益于()A.絲綢之路的暢通B.全球航路的開辟C.工業革命的推動D.國際組織的協調9.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的同時,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組織的陸續建立,說明()A.和平和發展成為主流B.文化多樣性遇到挑戰C.世界政治多極化發展D.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10.中古西歐的城市興起后,城市居民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下列屬于西歐城市居民爭取城市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的是()①金錢贖買②復興城市③建立自治機構④武裝暴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莎士比亞在17世紀創作的《哈姆雷特》一書中寫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華,是萬物的靈長。”這反映出的精神內核是()A.浪漫主義B.禁欲主義C.人文主義D.現實主義12.史學家在評論某位科學家時說,他“已經向人們展示了理性的強大力量,那么已獲啟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徑依靠理性來發現所有的人類制度都應遵循的自然規律”。這位科學家應該是()A.亞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頓D.愛因斯坦13.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計算之書》,系統介紹和運用了印度數字,由于是阿拉伯人將印度數字帶來的,所以歐洲人一直稱其為“阿拉伯數字”.從材料中可以得到結論是()A.意大利人發明了印度數字B.阿拉伯人首先發明了“阿拉伯數字”C.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D.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14.古巴比倫國王在獎給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對背約者的詛咒是:“愿阿達德,天地之渠長,使堿土圍其田,令大麥饑渴,綠色永絕!”另一王的石契碑的詛咒為:“愿阿達德敗其田,絕粒麥于垅上,生堿草替大麥,取堿土代清泉!”由此可知,當時的古巴比倫()A.面臨著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B.形成了完備的法律和契約體系C.封建莊園經濟占據統治地位D.國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治者15.發現于東地中海地區的《魏斯特卡爾莎草》文獻,記載了一個關于法老從太陽神處獲得統治權的故事。該記載反映的是()A.古代西亞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希臘文明16.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內涵是()A.是俄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革命B.推動了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C.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個小題,其中17題18分、18題14分、19題20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關于監察制度,一種觀點認為:監察制度是古代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內容,無論是三法司還是三司推事都證明監察制度在中國古代司法中的重要性。《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第二章開宗明義:“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一項政治法律制度。監察官的基本職責是糾察官邪,整傷紀綱,參與并監督審判活動,對皇帝的失舉、違法行為亦有責任進諫駁正,監察與司法密切相關,難以分割。”這段話準確地定位了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也為監察與司法密不可分的關系作出了注釋。這種實事求是的描述既避免了用現代或西方制度僵化地衡量中國古代的制度,也避免了近代以來便盛行的“人有,我也有”的簡單附會。-摘編自馬小紅《連接古今,會通中西(中國古代司法制度)讀后感》材料二美國檢察制度的誕生與發展始終受到兩種力量的塑造:一方面,英國檢察長制度、法國檢察官制度和荷蘭司法官制度在不同方面為美國檢察制度提供了參照;另一方面,美國獨特的民主發展歷程則成為檢察制度發展至關重要的內生力量。殖民地時期逐步確立起來的地方檢察官制度和檢察官公訴制度是美國檢察制度的雛形。聯邦政府建立后,1789年通過的《聯邦司法法》標志著聯邦檢察官制度的正式確立。至此,以地方檢察官制度和聯邦檢察官制度為主要框架的現行美國檢察制度基本形成。19世紀20年代席卷美國的杰克遜民主運動開啟了檢察官產生方式由任命到選舉的轉變過程。到1978年,除康涅狄格州和新澤西州外,其余各州檢察官均由選舉產生。伴隨著檢察官產生方式的轉變,檢察官的權力也在不斷擴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法官的權力。至此,構成現行美國檢察制度的體系基礎已發展成熟。-摘編自張鴻巍《美國檢察制度研究》、聶施恒《美國檢察制度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主要內容。(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美國檢察制度的發展歷程并分析其原因。(12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4世紀中后期,由于奧斯曼帝國的大舉入侵,東羅馬的諸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著作,紛紛逃往西歐避難,部分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學校名叫“希臘學院”,專門講授古希臘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資本主義萌芽滋生后,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變得一致,緊接著許多西歐的學者強烈要求恢復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猶如一陣春風,緩緩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的大旗就此隨風飄揚。-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啟蒙運動一開始是以溫和漸進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領域,對理性思想的高揚使它實現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現代的轉換。但也應該看到這些思想對社會影響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經歷了啟蒙運動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從前。占主宰地位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勢,要求廢除王權,建立民主政體,還政于民成為西方社會政體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自由和平等成為隨后西方人民斗爭的動力和目標,一個具有極大進取精神和不斷發展的西方社會出現在了人類舞臺上。-摘編自徐新《西方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思想”,并簡析啟蒙運動對西方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傳統的美國學派認為,冷戰是由蘇聯引起的,蘇聯熱衷于獲得領土,尤其是征服東歐領土。如果蘇聯沒有表現出這種傾向,美國將有可能退回到戰前的孤立主義狀態。......美國采取遏制蘇聯擴張的政策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美國主動的遏制政策,蘇聯將繼續在歐洲、中東和亞洲擴張。-摘編自趙菊玲《戰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在華約解體的情況下,為了削弱歐盟的影響,將歐洲牢牢拉住,美國不僅沒有削弱北約的軍事功能,反而加強對北約的領導,并把俄羅斯作為新的潛在對手,竭力推行北約東擴戰略。兩極格局瓦解后,中東歐地區的矛盾,如國家、民族和宗教之間,給北約東擴提供了時機。對中東歐國家而言,加入北約似乎就是獲得了保護傘。北約東擴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自1999年先后五次東擴,將戰線向東推進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烏邊境。-摘編自李勇慧《俄烏沖突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等(1)根據材料一歸納美國學者關于“冷戰起源”的觀點,你是否認同該學者的觀點并加以說明。(10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推行北約東擴戰略的目的,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的原因及對國際關系的影響。(10分)高一月考歷史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D A A B B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D A B D二、非選擇題:17題18分、18題14分、19題20分,共52分。17.(18分)(1)內容:糾察官員行為;參與并監督審判活動;對皇帝的失舉、違法行為進行進諫駁正。(6)(2)歷程:殖民地時期逐步確立美國檢察制度的錐形;1789年通過的《聯邦司法法》標志著聯邦檢察官制度正式確立;19世紀20年代,檢察官產生方式由任命變為選舉:1978年,現行美國檢察制度的體系基礎發展成熟。(8)原因: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影響;受近代英法荷檢察制度的影響;民主發展的歷程推動社會變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任答兩點得4分)18.(14分)(1)意大利具有文化遺產和人才優勢;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天主教會的束縛,追求財富和現世享樂。(6分)(2)理性思想:批判封建專制制度;提出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構想;追求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任答2點得4分)影響:沖擊了歐洲封建專制統治;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和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推動人們追求解放。(任答2點得4分)19.(20分)(1)觀點:蘇聯擴張侵略引發冷戰。(2分)說明:冷戰是美蘇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沖突的結果,不應該僅歸因為蘇聯的擴張。(2分)美蘇戰時同盟基礎的喪失;美蘇國家利益的沖突;美蘇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對立;美蘇兩國勢均力敵;美蘇國家戰略的對立。(任答3點得6分)(2)目的:削弱歐盟的影響(控制歐洲);遏制俄羅斯的崛起;建立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任答2點得4分)原因: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利用了中東歐地區的矛盾;中東歐國家尋求安全保障;美國的積極推進。(任答2點得4分)影響:危害俄羅斯國家安全利益;加劇東歐地區國際關系的緊張;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歐洲一體化;便利了美國干預歐洲事務。(任答1點得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