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下科學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二 解答題綜合練(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下科學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二 解答題綜合練(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二 綜合題(40題)
【包含項目化學習、產品制作、方案設計、材料情境】
1.小科學習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相關知識后,深深地感受到了生物生殖的多樣性。
(1)圖甲中A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主要生殖器官,它能分泌雌性激素,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  (填圖中字母)。
(2)圖乙中胎兒通過     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
(3)下列關于昆蟲的發育過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蝗蟲的發育過程可以表示為A→C→D
B.若表示蝗蟲的發育過程,則C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C時期
D.經過B期后昆蟲形態發生很大改變,主要是由于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
2.如圖是綠色植物植株、花、種子的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圖甲中的①是由圖乙中     (選填序號)發育來的。
(2)植物開花后,花粉散落到圖丙中①上的過程叫做     。在這之后,經過一系列的發育形成圖乙,圖乙中會發育成新植株幼體的結構有     (填序號)。
(3)在丁中,我們所食用的部分是由圖丙中的     (填名稱)發育而來。
(4)在實際生活中,相比于用種子進行培育,花農和果農多采用如圖戊的方式進行繁育,請說出這樣做的好處有     。
3.在一個農業科技示范園里,種植著許多特色農作物,豌豆和桑樹就是其中的兩種。工作人員對它們的繁殖和生長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圖1展示的是豌豆花,在授粉的時候,能看到花冠內形成了一個相對閉合的空間,然后雄蕊的花粉會自然地落到柱頭上,從而完成授粉這一過程。圖2呈現的是桑樹的雄花,圖3則是桑樹的雌花,仔細觀察會發現桑樹的花粉又多又輕。
(1)豌豆的生殖方式為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2)根據桑樹花的特點,推測桑樹花的傳粉方式為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
(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     發育而來。
(4)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     。
4.以下是五種微生物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     是病毒,它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     組成。
(2)如圖中B與C、D、E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3)圖E中的a是     ,圖中的C、D、E都通過產生a來繁殖后代。
(4)如圖中的     (填字母)可以使橘子長毛發霉。
(5)圖中D是酵母菌結構圖,與綠色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的結構是     。
5.昆蟲作為自然界中一個龐大的家族,與我們人類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有些昆蟲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反之,有些昆蟲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如圖是蝗蟲及家蠶的一生。
(1)圖甲中A代表了蝗蟲發育的哪一階段     。
(2)蠶是蛾的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家蠶的發育過程為     (用箭頭和圖乙中字母表示)。
(3)小姚同學在電視上看到有關蝗災的新聞后,查閱了蝗蟲的相關資料。
東亞飛蝗對我國農業會產生巨大的危害,它們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如玉米、小麥、高粱、水稻、谷子等,但是不會吃大豆、苜蓿、果樹等植物。東亞飛蝗多棲息在地形較低的區域,喜歡將卵產在枯燥暴露的地塊,青蛙、蜥蜴、鳥類等動物會將蝗蟲作為自己的捕食對象。結合所學知識以及以上資料,請你提供至少兩條蝗蟲防治的方法。
6.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寄生在編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一種叫作蝙蝠蛾的動物,將蟲卵產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長得像蠶寶寶一般的幼蟲,喜食植物根莖。另外,有一種孢子,會經過水而滲透到地下,專門找蝙蝠蛾的幼蟲寄生,并吸收幼蟲體的營養而快速繁殖稱為蟲草真菌。當菌絲慢慢成長的同時,幼蟲也隨之慢慢長大,從而鉆出地面。直到菌絲繁殖至充滿蟲體,幼蟲就會死亡,此時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謂的冬蟲。而當氣溫回升后,菌絲體就會從冬蟲的頭部慢慢萌發,長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稱為夏草。如圖所示為冬蟲夏草形成的示意圖,請根據上述關于冬蟲夏草的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蛾)四個階段,其發育過程與蝗蟲
   (填“相同”或“不同”)。
(2)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
(3)冬蟲夏草實際上非蟲非草,它和草的最大區別在于    。
7.前段時間蒼南“紅美人”柑橘大量上市,該品種柑橘,皮很薄,吃起來清爽沒有渣而且沒有籽,口感非常好。
(1)“紅美人”可用種子繁殖,而果農一般選擇積殼(一種酸橙,其味酸苦,對土壤要求相對較低),采用嫁接方式來育苗,如圖乙所示。其中的接穗應是    (選填“紅美人”或“積殼”),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2)接穗插進砧木的楔形切口后,還需用麻繩或塑料條捆緊扎好,其目的是   。
(3)柑橘美人家族中還有“黃美人”、“綠美人”等品種,若將“紅美人”的花粉授到“黃美人”某一朵花雌蕊的柱頭上,受精完成后,由這朵花發育成的柑橘果肉性狀應為哪個品種的口味?    。
8.科學家曾經使用煙草花葉病毒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分析實驗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根據感染生物的不同,煙草花葉病毒屬于    (選填“動物”“植物”或“細菌”)病毒。
(2)從煙草花葉病毒感染正常煙草的結果看:煙草花葉病毒的結構    (選填“①”或“②”)使煙草患病,且能夠產生新的病毒。這是因為煙草花葉病毒能夠依靠此結構內蘊含著的遺傳信息,利用    (選填“煙草細胞”或“自身”)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9.小王同學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用數據處理軟件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現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能夠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    (填字母序號)。
a.MN段 b.NP段 c.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    。
10.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個氘(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
(1)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
(2)水(H2O)、重水(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
(3)超重水(3H2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
11.“小數據”引發“大發現”。1892年,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
(1)從元素分類來說,氬屬于     。(選填“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
(2)元素周期表中氬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     。
(3)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下列事實能支持端利這一觀點的是     。
A.所有的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的
B.當時的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
C.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的結果
12.苯(化學式:C6H6)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質如下:
碳原子數 6 7 8 9 10
化學式 C6H6 C7H8 X C9H12 C10H14
(1)比較歸納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方法,據表推斷X的化學式為    ;
(2)在C6H6中,C與H元素質量比為    ;
(3)156g C6H6 中含碳元素多少g?(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13.鈣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鈣的攝入量因人群不同而不同:成年人0.8g/天,青春期的青少年1.0﹣1.2g/天。目前調查顯示,國人的鈣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推薦量。近日,全國掀起購買娃哈哈AD鈣奶熱潮,娃哈哈AD鈣奶含的鈣主要為碳酸鈣(化學式CaCO3)。
(1)碳酸鈣(化學式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寫出計算過程)
(2)碳酸鈣(化學式CaCO3)中鈣、碳、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是    。(寫出計算過程)
(3)經計算得出,一瓶220毫升娃哈哈AD鈣奶中的碳酸鈣質量為0.33g,根據你所學知識及說明“部分青少年將娃哈哈AD鈣奶作為補鈣的主要食物”是否科學?
14.2021年1月1日起,我國政府要求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因此很多餐飲店改用紙吸管。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而原來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學式為C3H6。
(1)纖維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2)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寫出計算過程。
15.蛋白質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人體通過食物獲得的蛋白質在胃腸中與水反應,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學式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種。請分析計算下列問題:(以下數據可以幫助你呦,C﹣﹣12,H﹣﹣1,O﹣﹣16,N﹣﹣14,S﹣﹣32)
(1)蛋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3)合格奶粉每100克含蛋白質約18克,蛋白質中氮元素的平均質量分數為16%,則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現測定某奶粉每100克中含有氮元素1.5克,通過計算判斷這種奶粉是否合格。(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16.陶山甘蔗,又名陶山果蔗,主要成分為蔗糖(C12H22O11),是浙江省優良果蔗品種之一、它皮薄而脆,渣松而軟,汁多甘甜。歷史悠久,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1)蔗糖(C12H22O11)中氧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其     。
(2)甘蔗在種植過程中要施肥,其中氮肥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化肥。
硫酸銨[(NH4)2SO4]、尿素[CO(NH2)2]都是常用的氮肥,某市場中硫酸銨和尿素每千克售價分別為1.5元和2.0元,根據它們含氮的質量分數分析肥效,購買哪種化肥更經濟?(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產品名稱 外觀 分子式 規格 別名
硫酸銨 白色結晶粉末 (NH4)2SO4 50kg 硫銨
尿素 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 CO(NH2)2 50kg 碳酰胺
17.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碘元素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3)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寫出計算步驟)
(4)通過計算說明,上述“加碘食鹽”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多少毫克?
18.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常見的殺菌消毒劑,在生活、生產中有廣泛應用。
(1)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
(2)從元素組成角度分析,二氧化氯(ClO2)屬于純凈物中的    。
(3)列式計算:135克ClO2中氯元素的質量。
(4)ClO2在果蔬保鮮方面也有應用。通常用穩定劑吸收ClO2先儲數存,使用時再往穩定劑中加酸可釋放ClO2現有已吸收ClO2氣體的穩定劑1和穩定劑2,加酸后釋放ClO2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從果蔬長途運輸保鮮的角度考慮,判斷該選擇哪種穩定劑并說明理由: 
  。
19.人們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材料一:19世紀初,有科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氯元素僅有35Cl和37Cl兩種同位素原子。根據材料三可以推出,氯元素中,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之比為     。
20.某生產化肥碳酸氫銨的企業做了一個戶外廣告。如表,請根據相關信息計算:
宇宙牌化肥 國際首創
主要成分 碳酸氫銨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凈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榮譽出品
(1)寫出組成碳酸氫銨(NH4HCO3)物質的二種離子的符號     。
(2)小傅同學通過計算發現該廣告是虛假廣告。請寫出小傅同學的計算過程和判斷依據。
(3)小傅同學認為此廣告會坑害農民,向有關部門反映,對該產品取樣分析后發現氮元素質量分數僅為10.0%,則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為多少?(精確到0.1%)
21.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微量元素的攝入。血紅蛋白中的鐵是人體內氧的輸送者,缺鐵易患貧血。請回答:
(1)一種添加了營養劑的“鐵強化”醬油已上市,根據衛生部制定的鐵強化劑添加標準,每100毫升醬油中鐵營養劑的添加量是200毫克,該鐵營養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2.5%,由實驗測知,醬油中的鐵只有10%能被人體吸收,以某人一天食用16毫升該醬油計算,他一天從醬油中吸收的鐵元素有多少毫克?
(2)小明的媽媽最近身體虛弱,臉色蒼白且厭食,醫生診斷說她患缺鐵性貧血,除正常飲食吸收的鐵元素外,建議服用硫酸亞鐵(FeSO4)口服液。若小明的媽媽共需要補充1.4克鐵元素,需要服用多少克硫酸亞鐵?
(3)152克硫酸亞鐵中鐵的含量相當于多少克氧化鐵中鐵的含量?
22.從微觀層面認識物質是化學獨特的視角。許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構成。原子雖然很小,但本身也存在質量。如圖是水分子的微觀模型圖,表中是幾種原子的質量,據要求回答:
原子種類 1個原子的質量/kg 相對原子質量
氫 1.674×10﹣27 1
氧 2.657×10﹣26 16
碳12原子 1.993×10﹣26 12
(1)1個水分子的質量是多少?(在橫線上列出算式)   ≈2.992×l0﹣26 kg
(2)由上述計算可知分子很小,書寫、記憶和使用都很不方便。為此可采用類似“原子”的處理方法。即以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用分子的質量跟它的比值,得到就是分子的相對質量。試求水的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3)你還有其他方法計算水的相對分子質量嗎?請計算。
23.小紅用一只杯子盛某種液體直至倒滿,測得液體體積V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m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求:
(1)該杯子的質量     。
(2)計算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
24.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
(1)你是否贊同以上說法?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
(2)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你認為下列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     。
A. B. C.
(3)作業本中提到用多層蒸籠蒸饅頭時,上層饅頭先熟。小東采訪了某位饅頭鋪師傅,得到的答案是最下層的饅頭先熟。兩種說法,你支持哪種或者都不支持?請闡述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25.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一種簡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內灌海水,按圖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收集淡水。則:
(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氣。
(2)水蒸氣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此裝置內水的總量     (改變/保持不變)。
(第25題圖)(第26題圖)
26.小明在廚房中發現:
(1)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一團團“白氣”。這“白氣”實質上是一些     。小明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
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仍然保持氣體狀態。
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    ,形成“白氣”。(②③兩題填物態變化名稱)
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2)冬天,在爐子上燒菜的時候,火焰熄滅前、后一瞬間會出現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景,你可以確定     是火焰熄滅前的圖片。
27.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展出了小濱同學發明的“神奇恒溫杯”。他在雙層玻璃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海波晶體(熔點為48℃),沸水倒入杯中后,水溫會迅速降至48℃左右,并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向剛喝完的杯中倒入冷水,水溫也會迅速升高至48℃左右。請你簡述該“神奇恒溫杯”的工作原理。
28.同學們觀察到冬天教室窗內的玻璃上,特別容易起一層水珠(如圖甲)。查閱資料發現:水珠是因為教室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如果玻璃表面的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就會液化。當教室內水汽含量為50%和80%時,露點溫度與教室內氣溫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根據圖乙,當教室內氣溫為24℃、水汽含量為50%、玻璃表面的溫度為12℃時,教室窗玻璃上     (選填“易”或“不易”)出現小水珠。
(2)小明用小風扇對著玻璃吹風,玻璃上的水珠很快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3)小明發現,有一種電熱鏡可防止鏡面起霧。請說明冬天洗澡時,對電熱鏡加熱可以防止鏡面起霧的原因:    。
29.學習了“物質的密度”后,設計了以下實驗:將染成紅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中,并密封。靜置一段時間后,記錄整個混合液呈均勻紅色時的體積和所需的時間。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酒精與水 的溫度/℃ 酒精 水(紅色) 混合液呈均勻 紅色的總體積 混合液呈均勻 紅色所需的時間
體積/mL 質量/m 體積/mL 質量/m
A 10 62.5 50 50 50 110
B 40 62.5 50 50 50 110 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極微小的微粒構成,構成水的微粒是     。
(2)根據表中數據,當混合液呈均勻紅色時,請計算此時該液體的密度。(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3)請結合所學知識對該實驗中出現的混合液體積變小及兩組實驗時間上有差異的現象進行合理解釋。
30.如圖是植物根尖縱切面的顯微結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能不斷生長,主要依靠C中細胞的     和B中細胞的生長。
(2)②是由根毛區成熟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與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質。
(3)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根毛細胞失水。
31.在維護城市路邊的行道樹時,養護工人往往給樹木掛上“點滴”——大樹營養液。大樹營養液是一種用于補充大樹所需水分、無機鹽的產品,常常在大樹移栽或根系受到損害影響大樹生長時使用。
(1)大樹營養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     。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養護工人給樹木掛“點滴”時,必須將針頭刺入到莖中的     結構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樹莖稈生長粗壯,則在大樹營養液中,應適當增加含     無機鹽的量。
32.如圖是我市某公園的等高線地形圖,小明班級開展了登山的主題研學活動。同學們計劃分兩批從1、2兩條路線登山。
(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     米。
(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A還是B,結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     。(選填“乙”或“丙”)
33.材料1:鞋的產生與自然環境、人類的智慧密不可分。遠古時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氣候的嚴寒酷暑,人類本能地要保護自己的雙腳,于是就出現了鞋:簡單包扎腳的獸皮、樹葉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
材料2:鞋成型的簡單過程:借助模具裁剪鞋幫,鞋幫縫合,在鞋植上成型,把鞋底和鞋幫縫合起來。
材料3:沃林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改進了鞋的制作過程。根據沃林的設計,一雙鞋子的鞋跟可以變換3個高度,在改變鞋跟高度的同時,保證了鞋幫和鞋底都一如既往的舒適。
(1)請說出鞋子滿足了你的哪些需求。(列舉兩項)    。
(2)制造鞋子需要運用哪些技術?(列舉兩項)    。
(3)材料3體現了技術的哪些性質?(列舉一項)    。
34.過年的時候,很多農家開始燒制上好的農家白酒。制酒要經歷發酵、蒸餾和勾兌三個過程,蒸餾是指糧食發酵后,將酒液放在蒸鍋中蒸煮(蒸餾溫度一般保持在78.3℃﹣95℃間),然后將“氣酒”通過輸汽管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儲酒罐。蒸餾后,酒液中的固體都留在蒸鍋內,酒液變得澄清、透明,同時白酒的酒精度也會大大提高,儲酒罐內的白酒度數很高,需要與適量水混合勾兌后方可飲用。
【資料】
①白酒的“度數”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
②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酒精的沸點為78.3℃。
(1)將冷凝池內的輸汽管設計成彎彎曲曲的目的是     。
(2)請利用相關的科學知識分析酒精在蒸餾過程中的物態變化及解釋為何蒸餾后白酒的度數會升高。
35.穿梭古今,紡織纖維的世界總是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我國作為紡織服裝生產大國也總是第一個感受到這種變化。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素紗禪衣”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質量只有49克左右,可以說是“輕若煙霧、薄如蟬翼”。它是西漢紗織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漢文化的驕傲。
材料二:“氣凝膠防寒服”是現代新型功能性服裝纖維研發的產物之一,其面料氣凝膠纖維具有超高的保溫性、吸濕性和透氣性。早在2018年就有研發公司推出的某款氣凝膠防寒服,面料每平方厘米質量僅有6mg,厚度僅0.5mm,就可輕松駕馭0℃的戶外低溫環境,可謂“輕若鴻毛、薄如蟬翼、暖若晗陽”。
(1)一件“素紗禪衣”的質量相當于日常生活中    的質量。
A.一支2B鉛筆 B.一個雞蛋 C.一只大公雞
(2)考古學家們借助精密儀器測量“素紗禪衣”每平方米紗料的質量1.54g,相較于材料二中的某款氣凝膠纖維面料,其單位面積的質量更    (選填“大”或“小”)。
(3)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想到了一種測量衣服面積的方法:將衣服完全展開后,將單層衣服面料的輪廓描畫在厚度均勻的硬紙板上,沿輪廓剪下硬紙板后用電子秤測得“硬紙板衣模”質量為M千克:再在該塊硬紙板上剪下0.1米×0.1米的一小塊正方形放置在電子秤上,測得其質量為m千克,這樣就可以估測衣服的面積為    平方米(用M、m表示)。
(4)氣凝膠纖維面料的保溫性、吸濕性和透氣性均屬于    (選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
(5)請計算材料二中該款防寒服的氣凝膠纖維面料密度。
36.在陰雨天氣,衣物晾干較慢。為了使衣服干的更快,小科對液體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進行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
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
【實驗過程】
選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并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有同學根據生活經驗提出了“將衣服攤開曬來縮短曬干時間”的方法,你認為他是選取
   兩組裝置開展的對照實驗。
(2)小科選擇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數據記錄下表。
實驗組別 第1次實驗 第2次實驗 第3次實驗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電子天平示數(g) 開始 7.5 7.5 7.6 7.5 7.5 7.4
5分鐘后 7.1 6.6 7.3 6.7 7.0 6.6
①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②運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解釋出現上述質量變化的原因     。
③下列是兩位同學在數據處理中的兩種觀點,你支持誰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實驗拓展】
(3)小科發現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把水涂抹在手上干得相對較慢。于是他猜想液體蒸發的快慢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為了探究酒精與水哪種液體蒸發更快,請利用甲圖所示裝置設計實驗,寫出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現象。
37.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常用的鑄造工藝,其做法是(如圖):先用蠟做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現對某準備用于鑄造的固態材料持續加熱使其變成液態,溫度達400℃后開始記入如表格: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晶體還是非晶體?    。
(2)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為0.9g/cm3的蠟制成蠟模,蠟模的質量為3.6kg。請計算:
①該蠟模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為2.7×103kg/m3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
38.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選用了ABS塑料(如圖甲所示)來打印3D作品。
(1)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這種材料密度是多少?
(2)該同學用這種ABS材料打印了一個汽車模型如圖乙所示,已知該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39.元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財富象征,在喜慶吉祥的春節,小科的媽媽買了一個金元寶。小科看著很喜歡,對物理有濃厚興趣的他測出金元寶的質量為38.6g,體積為4cm3,并查閱密度表,得到黃金的密度為19.3×103kg/m3。
(1)計算金元寶的密度。
(2)小觀根據計算出來的金元寶的密度斷定“金元寶一定不是純黃金制作的”;小成根據計算出來的金元寶的密度斷定“金元寶一定是純黃金制作的,只是金元寶是空心的”。你贊同哪種觀點?(只選一種觀點作答)
如果贊同小觀的觀點,請闡述銅和銀兩種金屬中,必須含有哪種金屬?并說明理由。
(ρ銀=10.5×103 kg/m3,ρ銅=8.9×103 kg/m3)
如果贊同小成的觀點,請你根據已有數據計算出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40.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溫杯在網店熱銷。往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并可使溫度快速降至55度并較長時間保持。項目小組想選擇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溫杯。
器材:易拉罐(導熱性能好),鋁箔隔熱棉(導熱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
方案設計:請你選擇上述的材料,通過畫圖,并注明所用材料,設計一個速冷保溫杯。
實驗驗證:蓋上蓋子搖一搖,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溫度,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發現并沒有快速使水達到48℃,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方案迭代:在改進實驗后,重復上述實驗,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圖乙);請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水能快速降到48℃并維持不變的原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二 綜合題(40題)
1.【答案】(1)B;
(2)胎盤;
(3)B。
【分析】昆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觀圖可知:圖甲中,A是卵巢,B是輸卵管,C是子宮,D是陰道。
【解答】解:(1)圖甲中A是卵巢,它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分泌雌性激素,形成卵細胞。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輸卵管,對應圖甲中的B。
(2)圖乙中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
(3)關于昆蟲的發育過程說法中正確的是B。
A、蝗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沒有蛹期,所以可以表示為D→A→C,A錯誤。
B、若表示蝗蟲的發育過程,C成蟲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B正確。
C、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家蠶吐絲主要在幼蟲發育后期,因此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幼蟲期,即A時期,C錯誤。
D、經過B蛹期后昆蟲形態發生很大改變,主要是由于細胞的分化和生長,而不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遺傳物質在受精卵形成時就已經確定,不會在發育過程中發生改變,D錯誤。
故選:B。
故答案為:(1)B;
(2)胎盤;
(3)B。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掌握胚胎的發育和營養、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答案】(1)②。
(2)傳粉;①②③④。
(3)子房壁。
(4)繁殖速度快或保持親本優良性狀。
【分析】(1)花與果實的對應關系:
(2)圖甲中,①是葉、②是莖、③是根;圖乙中,①是胚軸、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葉、⑤是種皮;圖丙中,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花藥、⑤是花絲、⑥是胚珠;圖丁中,⑦是果皮、⑧是種子。
【解答】解:(1)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根,胚芽將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所以圖甲中的①葉是由圖乙中②胚芽發育來的。
(2)植物開花后,花粉散落到圖丙中①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傳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能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由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四部分組成。
(3)在丁中,我們所食用的部分是果皮,果皮是由圖丙中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4)圖中戊是植物的扦插,是植物營養生殖的一種方式,相比于用種子進行培育,花農和果農多采用如圖戊的方式進行繁育,具有繁殖速度快,能夠保持母體的遺傳特性的特點。
故答案為:
(1)②。
(2)傳粉;①②③④。
(3)子房壁。
(4)繁殖速度快或保持親本優良性狀。
【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植物花與果實的對應關系及植物的常見的生殖方式特點。
3.【答案】(1)有性。
(2)異花傳粉。
(3)子房。
(4)傳粉不足。
【分析】(1)傳粉是指雄蕊花藥中的成熟花粉粒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
(2)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3)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解答】解:(1)豌豆利用種子繁殖,種子中的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所以豌豆的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
(2)桑樹的花是單性花,花粉多而輕,依靠風力傳粉,屬于風媒花,其傳粉方式屬于異花傳粉。
(3)豌豆的豆莢屬于果實,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4)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高產豌豆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可能是傳粉不足造成的。
故答案為:(1)有性。
(2)異花傳粉。
(3)子房。
(4)傳粉不足。
【點評】掌握花的結構類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1)A;內部遺傳物質。
(2)B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3)孢子。
(4)C。
(5)葉綠體。
【分析】圖中的A是病毒,B是細菌,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解答】解:(1)A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2)B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C青霉、D酵母菌、E蘑菇都是真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因此,B細菌與C、D、E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B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3)圖E中的a是孢子,C、D、E(真菌)都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后代。
(4)C青霉可以使橘子長毛發霉。
(5)植物葉肉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因此酵母菌與植物葉肉細胞的區別是細胞內無葉綠體。
故答案為:
(1)A;內部遺傳物質。
(2)B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3)孢子。
(4)C。
(5)葉綠體。
【點評】掌握各類微生物的結構特點及生殖方式是解題的關鍵。
5.【答案】(1)成蟲。
(2)b→a→c→d。
(3)增加人工降雨、植樹(或保護鳥類和兩棲動物)。
【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蚊子、蒼蠅、家蠶、菜粉蝶等。
(2)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螻蛄、蝗蟲等。
(3)圖甲中,A成蟲,B卵,CD若蟲(幼蟲),圖乙中,a幼蟲、b卵、c蛹、d成蟲。
【解答】解:(1)蝗蟲的發育為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B受精卵,CD幼蟲,A成蟲三個時期。
(2)家蠶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經過b卵、a幼蟲、c蛹和d成蟲四個時期。
(3)由于蝗蟲喜歡干旱的環境,增加人工降雨不利于蝗蟲的生存和繁殖,故可以防治害蟲;在干燥裸露的地塊進行植樹,增加植物的數量,使蝗蟲找不到合適的地塊產卵,從而可減輕蝗蟲帶來的損害;鳥類和兩棲動物是蝗蟲的天敵,因此保護鳥類和兩棲動物可防治蝗蟲。
故答案為:
(1)成蟲。
(2)b→a→c→d。
(3)增加人工降雨、植樹(或保護鳥類和兩棲動物)。
【點評】掌握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以及蝗蟲的防治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6.【答案】(1)不同。
(2)真菌有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3)冬蟲夏草細胞內無葉綠體。
【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蝶、蚊、蠅、菜粉蝶、蜜蜂,蠶等。
(2)不完全變態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
【解答】解:(1)從圖中看出,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因此蝙蝠蛾發育過程與蝗蟲不同。
(2)真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因此細菌與真菌的根本區別在于真菌具有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所以,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真菌有細胞核。
(3)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因此,冬蟲夏草實際上非蟲非草,它和草的最大區別在于冬蟲夏草細胞內無葉綠體。
故答案為:
(1)不同。
(2)真菌有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3)冬蟲夏草細胞內無葉綠體。
【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昆蟲的發育特點與細菌、真菌的區別。
7.【答案】(1)紅美人;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的結合,提高成活率;
(3)黃美人。
【分析】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
【解答】解:(1)在嫁接過程中,接穗是指被嫁接到砧木上的部分,它通常會保留其原有的品種特性。果農希望繁殖出具有“紅美人”特性的柑橘樹,因此接穗應該是“紅美人”。嫁接的繁殖方式,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
(2)嫁接時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結合緊密,才能保證接穗成活。如圖接穗插進砧木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緊扎好,目的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的結合,提高成活率。
(3)若將“紅美人”的花粉授到“黃美人”某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受精完成后,由這朵花發育成的柑橘果肉性狀應為母本的口味,即“黃美人”的口味。因為果實的性狀主要是由母本決定的,而花粉只是提供了精子來形成種子,對果實的性狀無影響。
故答案為:(1)紅美人;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的結合,提高成活率;
(3)黃美人。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掌握植物的嫁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8.【答案】(1)植物;
(2)①;煙草細胞。
【分析】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由圖可知,①內部的遺傳物質,②蛋白質外殼。
【解答】解:(1)病毒根據寄生的生物不同可以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煙草花葉病毒是寄生在植物體內,因此屬于植物病毒。
(2)從圖中看出,煙草花葉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組成,將煙草花葉病毒的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分離并單獨感染煙草,遺傳物質能使煙草患病,蛋白質則不能。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和自身的遺傳物質進行自我復制。因此,從煙草花葉病毒感染正常煙草的結果看:煙草花葉病毒的結構①能使煙草患病,且能夠產生新的病毒。這是因為煙草花葉病毒能夠依靠此結構內蘊含著的遺傳信息,利用煙草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
故答案為:(1)植物;
(2)①;煙草細胞。
【點評】關鍵是掌握病毒的形態結構。
9.【答案】a;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解答】解:(1)能夠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MN段,這是因為敞口放置,氧氣體積分數不斷減小,是因為氧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部分氧分子運動到瓶外;
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內溫度升高,分子之間間隔變大,會導致部分氣體膨脹逸出,不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將塑瓶的瓶口朝下,在重力作用下,部分氧氣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不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故填:a。
(2)MN段和NP段相比較,NP段氧氣體積分數減小的較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故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10.【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分析】(1)根據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互為同位素分析;
(2)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分析;
(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方法分析;
(4)根據質子數分析。
【解答】解:(1)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互為同位素,故I﹣127和I﹣131互為碘的同位素;故答案為:同位素;
(2)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水(H2O)、重水(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只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故答案為:2;
(3)超重水(3H2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3+16=22;故答案為:22;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會變成質子數為2,因此是氦元素;故答案為:He。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的概念以及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結合題目中的信息分析即可。
11.【答案】(1)非金屬元素;
(2)18;
(3)BC。
【分析】(1)根據金屬元素名稱一般有“钅”字旁,固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石”字旁,氣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氣”字頭,液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氵”字旁,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氬帶“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
(2)根據氬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8;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18。
(3)所有的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誤差有的偏大、有的偏小;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能支持瑞利這一觀點的是當時的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的結果。
故答案為:
(1)非金屬元素;
(2)18;
(3)B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2.【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苯的部分同系列物質的化學式,歸納分子構成中C、H原子個數的變化規律,根據規律判斷物質X的分子含有8個C原子時H原子的個數,寫出物質X的化學式;
(2)根據苯的化學式C6H6,根據組成元素質量比、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計算C、H質量比;
(3)根據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和苯的質量進行計算.
【解答】解:(1)由表中苯的部分同系列物質的化學式,C原子個數分別為6、7、8、9、10時,H原子的個數為6、8、X、12、14,可發現C原子增加一個時H原子增加兩個,因此可得物質X的分子中H原子個數為10,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8H10;
(2)C6H6中,C與H的質量比=(12×6):(1×6)=12:1;
(3)156g C6H6 中含碳元素質量為:156g144g.
故答案為:(1)C8H10;
(2)12:1;
(3)144g.
【點評】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組成元素質量比為組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乘積的比,組成元素質量分數100%.
13.【答案】(1)100;
(2)10:3:12;
(3)不科學;增加鈣的攝入量主要是服用鈣片,多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肉蛋奶、海產品、骨頭湯等食物,另外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3)根據科學補鈣的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1)碳酸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12+16×3=100;
(2)碳酸鈣中鈣、碳、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40:12:(16×3)=10:3:12;
(3)“部分青少年將娃哈哈AD鈣奶作為補鈣的主要食物”不科學,增加鈣的攝入量主要是服用鈣片,多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肉蛋奶、海產品、骨頭湯等食物,另外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為:
(1)100;
(2)10:3:12;
(3)不科學;增加鈣的攝入量主要是服用鈣片,多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肉蛋奶、海產品、骨頭湯等食物,另外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答案不唯一)。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等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答案】(1)36:5:40;
(2)16.8g。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纖維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10):(16×5)=36:5:40。
故答案為:36:5:40。
(2)設需要聚丙烯的質量為x,32.4g100%=x100%,x=16.8g。
答:與16.8g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5.【答案】(1)149;
(2)9.4%;
(3)2.88g;該奶粉不合格。
【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對分子質量×100%,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混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蛋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12×5+1×11+16×2+14+32=149。
故答案為:149。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9.4%。
答: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9.4%。
(3)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質量為18g×16%=2.88g,2.88g>1.5g,所以該奶粉不合格。
答:每100克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質量為2.88g;該奶粉不合格。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答案】(1)8:1;
(2)21.2%,46.7%,尿素更經濟。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2)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計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結合題意,某市場中硫酸銨和尿素每千克售價分別為1.5元和2.0元,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蔗糖(C12H22O11)中氧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6×11):(1×22)=176:22=8:1;
(2)硫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某市場中硫酸銨和尿素每千克售價分別為1.5元和2.0元,1元錢能購買的硫酸銨和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分別為、;0.14kg<0.23kg,購買尿素更經濟。
故答案為:(1)8:1;
(2)21.2%,46.7%,尿素更經濟。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7.【答案】(1)離子;
(2)+5;
(3)59.3%;
(4)33.7mg。
【分析】(1)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包括氣態的非金屬單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離子。
(2)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x+( 2)×3=0,x=+5,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故答案為:+5。
(3)碘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9.3%。
(4)由標簽可知,每1000g“加碘食鹽”中含碘的最低質量為20mg,設1000g“加碘食鹽”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x,則有:x×59.3%=20mg,x≈33.7mg。
答: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33.7mg。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常見物質的微觀構成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8.【答案】(1)+4;
(2)化合物;
(3)14.6%;
(4)穩定劑2,其他條件相同時,穩定劑2用于果蔬運輸保存的效果更好(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2)根據物質的分類來分析;
(3)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4)由圖可知,穩定劑2可以緩慢釋放ClO2,能較長時間維持保鮮所需的濃度。
【解答】解:(1)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2)×2=0,則x=+4價,故填:+4;
(2)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3)135克ClO2中氯元素的質量為135g100%=71g;
(4)由圖可知,穩定劑Ⅱ可以緩慢釋放ClO2,能較長時間維持保鮮所需的濃度,所以穩定劑2好。
故答案為:(1)+4;
(2)化合物;
(3)14.6%;
(4)穩定劑2,其他條件相同時,穩定劑2用于果蔬運輸保存的效果更好(答案不唯一)。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價的原則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方法、物質的分類方法、化學式的有關計算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9.【答案】(1)B;
(2)中子;
(3)3:1。
【分析】(1)根據材料一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分析;
(2)根據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分析;
(3)根據氯元素的兩種同位素原子及所占的百分比分析。
【解答】解:(1)根據材料一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而Cl﹣35.5不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故選B;
(2)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
(3)設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比為x:y,則35x+37y=35.5(x+y),x:y=3:1;
故答案為:
(1)B;
(2)中子;
(3)3:1。
【點評】掌握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計算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0.【答案】(1)、;
(2)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7%,<27.1%,該廣告是虛假廣告;
(3)56.4%。
【分析】(1)根據碳酸氫銨是由銨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的,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化合物的質量=該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氫銨是由銨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的,其離子符號分別是、。
(2)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17.7%,<27.1%,該廣告是虛假廣告。
答: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7%,<27.1%,該廣告是虛假廣告。
(3)該產品取樣分析后發現氮元素質量分數僅為10.0%,則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為10.0%÷(100%)≈56.4%。
答:該產品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為56.4%。
故答案為:
(1)、;
(2)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7%,<27.1%,該廣告是虛假廣告;
(3)56.4%。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1.【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每100毫升醬油中鐵營養劑的添加量是200毫克,該鐵營養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2.5%,醬油中的鐵只有10%能被人體吸收,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的質量=該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每100毫升醬油中鐵營養劑的添加量是200毫克,該鐵營養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2.5%,醬油中的鐵只有10%能被人體吸收,某人一天食用16毫升該醬油計算,他一天從醬油中吸收的鐵元素的質量為200mg12.5%×10%=0.4mg。
(2)小明的媽媽共需要補充1.4克鐵元素,需要服用硫酸亞鐵的質量為1.4g÷(100%)=3.8g。
(3)設需要氧化鐵的質量為x,152g100%=x100% x=80g。
故答案為:
(1)他一天從醬油中吸收的鐵元素有0.4mg;
(2)需要服用3.8g硫酸亞鐵;
(3)相當于80g氧化鐵中鐵的含量。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水分子的構成來分析;
(2)根據水分子結構以及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來分析;
(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1)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所以1個水分子的質量是1.674×10﹣27kg×2+2.657×10﹣26kg;故填:1.674×10﹣27kg×2+2.657×10﹣26kg;
(2)水的相對分子質量就是每個水分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的比值,即:;故填:;
(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可知,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8;故填: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8。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答案】(1)40g;
(2)該液體的密度是1g/cm3;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是88g。
【分析】(1)由圖可知,杯子中未盛有液體時的質量,即杯子的質量;
(2)由圖可知,杯子中裝滿液體時,液體的體積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從而可得液體的質量,根據ρ求得液體的密度;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酒精的體積等于該液體的體積,根據ρ求得酒精的質量,從而可得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
【解答】解:(1)由圖可知,杯子中未盛有液體時的質量,即杯子的質量為m杯=40g;
(2)由圖可知,杯子中裝滿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60cm3,
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為m總=100g,
則液體的質量:m液=m總﹣m杯=100g﹣40g=60g,
該液體的密度:ρ液1g/cm3;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酒精的體積等于該液體的體積,即:V酒精=V液=60cm3,
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0.8g/cm3,
酒精的質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60cm3=48g,
則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m′總=m酒精+m杯=48g+40g=88g。
答:(1)40g;
(2)該液體的密度是1g/cm3;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是88g。
【點評】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用,難度一般。
24.【答案】(1)同意;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的開水燙傷更為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遇到相對溫度比較低的人體,就會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厲害。(2)B;(3)上層饅頭先熟,理由:蒸籠內溫度相同,由于水蒸氣上升到上層籠蓋時會液化放出大量的熱,故上層饅頭先熟。
【分析】(1)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
(2)為了防止被水蒸氣燙傷,應盡量避免接觸水蒸氣。
(3)利用液化放熱且理由能夠支持觀點即可。
【解答】解(1)同意;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的開水燙傷更為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遇到相對溫度比較低的人體,就會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厲害。
(2)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B,人體盡量避免與水蒸氣接觸,讓水蒸氣從另一側冒出。
(3)如果贊成上層饅頭先熟,理由:蒸籠內溫度相同,由于水蒸氣上升到上層籠蓋時會液化放出大量的熱,故上層饅頭先熟。
如果贊成下層的饅頭先熟,要強調由于蒸籠層數較多,導致下層溫度高于上層溫度。
故答案為:(1)同意;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的開水燙傷更為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遇到相對溫度比較低的人體,就會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厲害。(2)B;(3)上層饅頭先熟,理由:蒸籠內溫度相同,由于水蒸氣上升到上層籠蓋時會液化放出大量的熱,故上層饅頭先熟。
【點評】本題考查液化放熱的應用,要培養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或現象的能力。
25.【答案】(1)蒸發;(2)液化;(3)保持不變。
【分析】(1)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很快的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2)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與狀態無關。
【解答】解:(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蒸發,形成水蒸氣;
(2)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在物態變化過程中,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此裝置內水的總量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1)蒸發;(2)液化;(3)保持不變。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蒸發和液化的物態轉化進行分析解答,還要知道質量與狀態無關。
26.【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液化是放熱的,所以水蒸氣遇冷容易液化,而溫度高時則不容易液化,據此來對本題中的情景進行分析。
【解答】解:(1)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白氣”已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①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高,水蒸氣不會液化,仍是氣態,所以看不到“白氣”;
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溫度降低了,水蒸氣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氣”;
③“白氣”進一步上升,發生汽化,又變成了水蒸氣,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2)因為水蒸氣遇冷時才易發生液化,所以在火焰熄滅前,爐子上方空氣溫度較高,液化現象不明顯,我們所看到的“白氣”較少,故可以確定乙是火焰熄滅前的圖片。
故答案為:(1)小水珠;①高;②液化;③汽化。(2)乙。
【點評】本題的關鍵是要認識到“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同時要知道水蒸氣遇冷才會液化,溫度高時則不容易發生液化。
27.【答案】見解析。
【分析】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 這一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放熱。
【解答】解:沸水倒入杯中后,此時海波晶體吸熱被熔化,此過程海波會吸收熱量,水溫會迅速降至48℃左右,當倒入冷水,溫度低于48℃以下時,此時海波放熱會凝固,水吸收熱量,水溫也會迅速升高至48℃左右,在此過程中水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屬于基礎題。
28.【答案】(1)不易;(2)增加了空氣流速,水珠蒸發速度加快;(3)電熱鏡溫度高,水蒸氣在鏡面上不會液化成小水滴。
【分析】(1)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由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
(2)蒸發快慢與空氣流速、表面積、溫度有關。
【解答】解:
(1)由乙圖可知,當教室內氣溫為24℃、水汽含量為50%時,露點溫度約為10℃,此時玻璃表面溫度12℃高于露點溫度,所以由題意可知此時教室窗玻璃上不易出現小水珠。
(2)玻璃上的水消失是蒸發變成了水蒸氣,風扇對著玻璃吹,加快了空氣流速,水珠蒸發速度也加快了。
(3)冬天洗澡時,水蒸氣易遇冷液化變成小水滴沾在鏡面上,用電熱鏡可以對鏡子加熱,水蒸氣就不會液化成小水滴。
答案:(1)不易;(2)增加了空氣流速,水珠蒸發速度加快;(3)電熱鏡溫度高,水蒸氣在鏡面上不會液化成小水滴。
【點評】本題結合實際生活,考查了液化與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難度不大。
29.【答案】(1)水分子;(2)0.91g/cm3;(3)混合后液體的體積變小是由于分子之間有間隙;兩組實驗時間上有差異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混合液呈均勻紅色所需的時間越短。
【分析】(1)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
(2)根據密度公式進行計算;
(3)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解答】解:(1)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構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混合前后液體的質量不變,液體的總質量m=50g+50g=100g,混合后液體的體積V=110mL=110cm3;
液體的密度0.91g/cm3;
(3)混合后液體的體積變小是由于分子之間有間隙;兩組實驗時間上有差異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混合液呈均勻紅色所需的時間越短。
故答案為:(1)水分子;(2)0.91g/cm3;(3)混合后液體的體積變小是由于分子之間有間隙;兩組實驗時間上有差異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混合液呈均勻紅色所需的時間越短。
【點評】本題考查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密度的計算,難度不大。
30.【答案】(1)分裂
(2)接觸面積
(3)大于
【分析】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長、分化、吸收最活躍的部位,從根尖頂端向上的四個結構依次是D根冠、C分生區、B伸長區、A成熟區。圖中①導管,②根毛,③根尖。
【解答】解:(1)C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B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因此根能不斷長長,一方面依靠根尖C分生區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面依靠根尖B伸長區細胞的迅速伸長。
(2)②的名稱是根毛,它是由根毛區成熟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
(3)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燒苗”。
故答案為:
(1)分裂
(2)接觸面積
(3)大于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根尖的各結構的細胞特點和功能,理解根毛的形成。
31.【答案】(1)A;
(2)導管或木質部;
(3)K或鉀。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2)根據木質部中導管的作用來分析;
(3)根據無機鹽的作用來分析。
【解答】解:(1)A.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6.7%;
B.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5%;
C.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7%;
(2)樹干從里往外由樹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部、保護層死細胞組成。這幾部分構造中,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至木質部(或導管),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
(3)若要使大樹莖稈生長粗壯,則在大樹營養液中,應適當增加含鉀無機鹽的量。
故答案為:(1)A;
(2)導管或木質部;
(3)K或鉀。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木質部的作用、無機鹽的作用等是解題的關鍵。
32.【答案】(1)50;
(2)B;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
(3)丙。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上的數值代表海拔高度,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為等高距。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陡,等高線稀疏坡緩。
【解答】解:(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米,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50米。
(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B。讀圖可知,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A處等高線密集,坡陡。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丙,因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是相等的。讀圖,丙圖等高距相等,乙圖等高距不等,故較合理的是丙圖。
故答案為:(1)50;
(2)B;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
(3)丙。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結合知識點分析解答即可。
33.【答案】(1)保護腳部、裝飾美觀;
(2)縫紉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3)創新性。
【分析】根據工程設計需要考慮的條件和制約因素、制造過程涉及的技術及材料內容分析解答。
【解答】解:(1)遠古時代人類為了保護雙腳出現了鞋,所以鞋子首先滿足了保護腳部的需求;在現代生活中,不同款式的鞋子還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讓人在外觀上更加得體。所以答案可以為保護腳部、裝飾美觀。
(2)從材料2“借助模具裁剪鞋幫,鞋幫縫合,在鞋植上成型,把鞋底和鞋幫縫合起來”可知,制造鞋子需要用到縫紉技術來縫合鞋底和鞋幫;材料3提到“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改進了鞋的制作過程”,說明用到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所以答案可以為縫紉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3)材料3中“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改進了鞋的制作過程,根據沃林的設計,一雙鞋子的鞋跟可以變換3個高度,在改變鞋跟高度的同時,保證了鞋幫和鞋底都有一定特性”分析可知:這體現了技術的創新性,通過新的設計和技術手段改進了鞋子的功能和制作過程,所以答案為創新性。
故答案為:
(1)保護腳部、裝飾美觀;
(2)縫紉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3)創新性。
【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多,需要同學認真閱讀、理解材料。
34.【答案】將冷凝池內的輸汽管設計成彎彎曲曲的目的是散熱面積越大,能降低輸氣管內的溫度使氣態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餾過程中會發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會轉變成水蒸氣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數會升高。
【分析】散熱面積越大,氣態酒精更易液化;汽化指物質由液態轉變成氣態,汽化要吸熱。
【解答】答:將冷凝池內的輸汽管設計成彎彎曲曲的目的是散熱面積越大,能降低輸氣管內的溫度使氣態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餾過程中會發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會轉變成水蒸氣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數會升高。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化和汽化現象,屬于基礎題。
35.【答案】(1)B;(2)小;(3);(4)物理性質;(5)防寒服的氣凝膠纖維面料密度為0.12g/cm3。
【分析】(1)一支2B鉛筆的質量約5g,一個雞蛋的質量約50g,一只大公雞的質量約3kg,據此分析;
(2),氣凝膠防寒服,面料每平方厘米質量僅有6mg,可得出每平方米的質量;據此分析;
(3)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想到了一種測量衣服面積的方法:將衣服完全展開后,將單層衣服面料的輪廓描畫在厚度均勻的硬紙板上,沿輪廓剪下硬紙板后用電子秤測得“硬紙板衣模”質量為M千克:再在該塊硬紙板上剪下0.1米×0.1米的一小塊正方形放置在電子秤上,測得其質量為m千克,這樣就可以估測衣服的面密度ρ面,根據S得出衣服的面積;
(4)氣凝膠纖維面料的保溫性、吸濕性和透氣性均屬于物理性質。
(5)根據密度公式得出面料密度。
【解答】解:(1)一支2B鉛筆的質量約5g,一個雞蛋的質量約50g,一只大公雞的質量約3kg,故一件“素紗禪衣”的質量相當于日常生活中一個雞蛋的質量。故選B;
(2)氣凝膠防寒服,面料每平方厘米質量僅有6mg,即每平方米的質量約:60g/m2,
考古學家們借助精密儀器測量“素紗禪衣”每平方米紗料的質量1.54g相較于材料二中的某款氣凝膠纖維面料,其單位面積的質量更小;
(3)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想到了一種測量衣服面積的方法:將衣服完全展開后,將單層衣服面料的輪廓描畫在厚度均勻的硬紙板上,沿輪廓剪下硬紙板后用電子秤測得“硬紙板衣模”質量為M千克:再在該塊硬紙板上剪下0.1米×0.1米的一小塊正方形放置在電子秤上,測得其質量為m千克,這樣就可以估測衣服的面密度ρ面100mkg/m2,
衣服的面積S平方米。
(4)氣凝膠纖維面料的保溫性、吸濕性和透氣性均屬于物理性質。
(5)面料每平方厘米質量僅有6mg,厚度僅0.5mm,體積V=1cm2×0.5×10﹣1cm=0.05cm3,
面料密度ρ0.12g/cm3。
故答案為:(1)B;(2)小;(3);(4)物理性質;(5)防寒服的氣凝膠纖維面料密度為0.12g/cm3。
【點評】本題考查密度的有關知識,是一道綜合題。
36.【答案】(1)甲、丁;(2)①液體表面積和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時,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蒸發到空氣中的分子越多,使得剩余的質量減小越小;③小紅合理,因為開始無紡布吸收的水量不一定是相同的;(3)將無紡布分別吸足了水和酒精,放到電子秤上測出質量,過相同時間測出剩余的質量,比較減少的質量大小,根據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看到的現象是:酒精減小的質量比水大。
【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根據分子動理論,蒸發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解答】(1)有同學根據生活經驗提出了“將衣服攤開曬來縮短曬干時間”的方法,是增大表面積加快蒸發,而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其他條件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①分析實驗數據,乙中用燈泡加熱使得溫度不同,且每次乙剩余水的質量較小,說明蒸發越快,得出的結論是:液體表面積和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時,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②根據分子運動的觀點,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蒸發到空氣中的分子越多,使得剩余的質量越小。
③蒸發是水跑到空氣中,應該用減少的水量來顯示蒸發的快慢,因而小紅合理,因為開始無紡布吸收的水量不一定是相同的。
(3)為了探究酒精與水哪種液體蒸發更快,利用甲圖所示裝置,將無紡布分別吸足了水和酒精,放到電子秤上測出質量,過相同時間測出剩余的質量,比較減少的質量大小,根據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看到的現象是:酒精減小的質量比水大。
故答案為:(1)甲、丁;(2)①液體表面積和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時,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蒸發到空氣中的分子越多,使得剩余的質量減小越小;③小紅合理,開始無紡布吸收的水量不一定是相同的;(3)將無紡布分別吸足了水和酒精,放到電子秤上測出質量,過相同時間測出剩余的質量,比較減少的質量大小,根據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看到的現象是:酒精減小的質量比水大。
【點評】本題考查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屬于中檔題。
37.【答案】(1)晶體;
(2)①該蠟模體積為4000cm3;
②若用密度為2.7×103kg/m3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10.8kg。
【分析】(1)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2)根據V,并代入數值進行計算;
根據題意可知,金屬的體積等于蠟膜體積,即V金屬=V蠟;再根據m=ρV進行計算。
【解答】解:(1)從表格可以看出,自第4分鐘開始,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有一定的熔點,該物質屬于晶體;
(2)蠟膜體積:V4000cm3;
根據題意可知,金屬的體積等于蠟膜體積,即V金屬=V蠟=4000cm3=4×10﹣3m3,
已知鑄件密度為2.7×103kg/m3,
該工件的質量為:m=ρV=2.7×103kg/m3×4×10﹣3m3=10.8kg。
故答案是:(1)晶體;
(2)①該蠟模體積為4000cm3;
②若用密度為2.7×103kg/m3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10.8kg。
【點評】本題考查了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分方法、密度的計算等相關知識,試題難度較小,解答問題時要注意金屬的體積等于蠟膜體積,即V金屬=V蠟,這樣就能進行后續計算。
38.【答案】(1)材料的密度為1.05g/cm3;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5cm3。
【分析】(1)知道ABS塑料的體積和質量,根據ρ求出這種材料的密度;
(2)根據V求出47.25g該材料的體積,然后與作品的體積相比較判斷是否空心,作品的體積減去材料的體積即為空心部分的體積。
【解答】解:(1)材料的密度:
ρ1.05g/cm3;
(2)47.25g該材料的體積:
V245cm3<50cm3,
所以,作品是空心的,
則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V﹣V2=50cm3﹣45cm3=5cm3。
答:(1)材料的密度為1.05g/cm3;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5cm3。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和空心問題的判斷及計算,是一道較為簡單的計算題。
39.【答案】(1)金元寶的密度為9.65×103kg/m3;
(2)必定含有銅;由于元寶的密度比銀的密度小,若是金、銀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銀,故不可能是銀、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銅混合;
如果金元寶就是黃金制作的,金元寶空心部分的體積為2cm3。
【分析】(1)知道金元寶的質量和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其密度;
(2)黃金的密度為19.3×103kg/m3,金元寶的密度不等于黃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寶不是由黃金制成,而是由黃金和其它金屬混合制成;②金元寶是由黃金制成,但金元寶是空心的。
不同物質混合時,混合物的密度比較大的小,比較小的大。
若金元寶是由黃金制成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實心部分的體積,進而求出空心部分的體積,可得進一步的構成情況。
【解答】解:(1)金元寶的密度:ρ9.65g/cm3=9.65×103kg/m3;
(2)黃金的密度為19.3×103kg/m3,金元寶的密度不等于黃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寶不是由黃金制成,而是由黃金和其它金屬混合制成;②金元寶是由黃金制成,但金元寶是空心的。
由于元寶的密度比銀的密度小,若是金、銀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銀,故不可能是銀、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銅混合;
若用黃金和銅混合制作一個質量與外形大小完全相同的實心金元寶,設含有黃金的質量為m黃金,則含有銅的質量m銅=m﹣m黃金,
若金元寶是由黃金制成的,實心部分的體積:
V實2cm3,
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V﹣V實=4cm3﹣2cm3=2cm3;
答:(1)金元寶的密度為9.65×103kg/m3;
(2)必定含有銅;由于元寶的密度比銀的密度小,若是金、銀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銀,故不可能是銀、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銅混合;
如果金元寶就是黃金制作的,金元寶空心部分的體積為2cm3。
【點評】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用,屬于較難題。
40.【答案】方案設計:見解答圖;
實驗驗證: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分析】方案設計: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
實驗驗證:根據圖線分析回答;
方案迭代: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
【解答】解:方案設計:用導熱性好的易拉罐做內膽,中間填入海波,外層用隔熱性好的鋁箔隔熱棉,并用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盛裝,如下圖所示:

實驗驗證:由圖可知,海波熔化完后溫度持續升高,說明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故答案為:方案設計:見解答圖;
實驗驗證: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點評】物態變化問題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留心觀察生活,本題也體現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嵊州市| 仪征市| 合山市| 玛多县| 达孜县| 阿克| 施秉县| 安徽省| 遵化市| 松原市| 罗平县| 精河县| 杨浦区| 丰县| 响水县| 凤台县| 额尔古纳市| 清苑县| 都兰县| 高台县| 天柱县| 栖霞市| 米林县| 中方县| 靖宇县| 辰溪县| 武邑县| 新丰县| 华阴市| 黄龙县| 香河县| 海伦市| 秭归县| 博白县| 凌云县| 马鞍山市| 怀宁县| 三原县| 福清市|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