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下科學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四 易錯集訓之物質的結構與特性篇(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下科學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四 易錯集訓之物質的結構與特性篇(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四 易錯集訓之物質的結構與特性篇(35題)
1.【答案】C
【分析】A.根據分子的大小,進行分析;
B.根據物質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
C.根據分子的定義,進行分析;
D.根據放大鏡的放大倍數,進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很小,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分子,用顯微鏡觀察不到,故A錯誤;
B.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等,故B錯誤;
C.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等,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故C正確;
D.分子很小,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分子,用放大鏡不可以看到分子,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質和物質的微觀構成。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2.【答案】B
【分析】分子動理論內容為:物質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現象。
【解答】解:A、抽掉玻璃板,瓶內氣體顏色最后變得均勻,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屬于擴散現象,故A錯誤;
B、兩個鉛柱洗凈緊壓后結合在一起,說明分子間有引力,故B正確;
C、長喙天蛾能夠聞到花香,是擴散現象,是空氣中有大量的花粉分子,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在量筒里裝入的清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之間有明顯的界面,靜置幾天后,界面變模糊了,這屬于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體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動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屬于基本規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礎題。
3.【答案】B
【分析】(1)根據分子間存在作用力進行解答;
(2)根據分子在不斷運動進行解答;
(3)根據分子在不斷運動進行解答;
(4)根據分子間存在作用力進行解答。
【解答】解:A、塑料帶很難被拉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故A正確;
B、分子在不斷運動,所以水結冰后分子還是運動的,故B錯誤;
C、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是因為分子在不停運動的緣故,故C正確;
D、水很難被壓縮,因為水分子間存在斥力,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記憶分子和原子的性質;分子具有四個特點:①體積很小、質量很小;②處于永恒運動之中;③分子之間有間隔。④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不同。
4.【答案】(1)甲和乙。
(2)溫度。
【分析】(1)要比較分子種類不同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需要在相同溫度下比較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
(2)要分析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了分子種類,還需要考慮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
【解答】解:(1)在甲、乙、丙三幅圖中,甲圖和乙圖都是在27℃下,但分子種類不同(甲圖為氫氣分子,乙圖為氧氣分子),且它們的平均速率也不同(甲圖平均速率為1900m/s,乙圖平均速率為480m/s),因此可以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不同”。故答案為:甲和乙。
(2)從圖中可見,乙圖和丙圖都是氧氣分子,但溫度不同(乙圖為27℃,丙圖為127℃),丙圖的氧氣分子運動速率(560m/s)明顯快于乙圖(480m/s),說明溫度是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另一個因素。故答案為:溫度。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子運動速率與分子種類和溫度的關系。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通過理解分子運動的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解答此類問題。這些知識點有助于我們理解物質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之間的關系。
5.【答案】D
【分析】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氣態的非金屬單質和一般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氯化鈉、硫酸銅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分別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水和氨氣都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分別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氨分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硫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硫原子直接構成的;鐵和汞屬于金屬單質,分別是由鐵原子、汞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D、白磷、硅、金剛石等固態非金屬單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對物質進行分類與對號入座、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6.【答案】B
【分析】根據分子的構成,以及構成分子中原子里質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質子、2個氫原子共含有2個質子,因此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10。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構成是解答的關鍵。
7.【答案】B
【分析】根據在化學反應中,鈉原子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而形成鈉離子,氯原子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氯離子來分析。
【解答】解:A、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少于4個,因此燃燒過程中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說法正確;
B、氯原子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氯離子,則氯離子中質子數小于電子數,說法錯誤;
C、1個鈉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1個氯離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則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相互吸引,構成電中性的氯化鈉,說法正確;
D、氯原子轉變為氯離子的過程中只是得到電子,核內質子數不變,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8.【答案】B
【分析】A、根據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解答;
B、根據物質的微粒構成解答;
C、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解答;
D、根據氮分子和氫分子的構成解答;
【解答】解:A、由如圖信息可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故正確。
B、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構成,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氮分子和氫分子由不同種類的原子構成,故錯誤;
C、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故正確;
D、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構成,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故正確。
故選:B。
【點評】宏觀上,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微觀上,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要注意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的用法。
9.【答案】B
【分析】根據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是氫氣;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2:1,可簡記為: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2:1,則一段時間后,注射器B內氣體體積是注射器內A內氣體體積的一半,故選項說法錯誤。
B、探究水的組成,還應檢測A、B注射器內的氣體成分,然后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確定水的組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C、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A中氣體是氫氣,具有可燃性,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注射器A中氣體時不會復燃,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微觀上電解水實驗說明了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氫分子和氧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電解水的實驗現象、結論(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0.【答案】(1)電子。
(2)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
(3)不屬于同種元素,新微粒的質子數與氮原子不同。
【分析】(1)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電子,這是原子中帶負電荷的粒子。
(2)盧瑟福提出原子內部存在原子核的依據是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的結果: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這說明原子內部存在一個體積小但質量大的區域,即原子核。
(3)材料3中新微粒與氮原子不屬于同種元素。元素的定義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原子。在盧瑟福的實驗中,一個氮原子俘獲一個α粒子后,釋放一個質子,這意味著新微粒的質子數與氮原子不同,因此它們不是同種元素。
【解答】解:(1)材料1中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電子。故答案為:電子。
(2)盧瑟福提出“原子內部存在原子核,其質量大、體積小”的依據是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故答案為: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
(3)材料3中新微粒與氮原子不屬于同種元素,理由是新微粒的質子數與氮原子不同。故答案為:不屬于同種元素,新微粒的質子數與氮原子不同。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包括湯姆生的電子發現、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實驗以及原子核的概念。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通過理解這些科學發現和實驗現象,可以更好地解答此類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原子結構的基本原理。
11.【答案】(1)氫氣;
(2)丙、甲、乙;
(3)b中和a中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分析】根據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的規律,判斷電極連接情況和氣體性質。“正氧負氫”指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產生氫氣;“氫二氧一”指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 2:1。
【解答】解:(1)圖一b試管中得到的氣體體積較大,是氫氣,故答案為:氫氣;
(2)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分為氫原子與氧原子,然后每兩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因此此過程的正確順序是丙、甲、乙;故答案為:丙、甲、乙;
(3)根據“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這就意味著生成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個數比為2:1。因為氫氣由氫分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從分子的構成角度看,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對應的實驗現象是:b中和a中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故答案為:b中和a中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電解水的實驗現象、結論(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2.【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A;
(3)D。
【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分析;
(2)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分析;
(3)根據決定原子所屬類別的因素是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進行分析。
【解答】解:(1)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向著它質量大得多,且帶有同種電荷的粒子運動,即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即α粒子偏轉角度為0,這是由于它們穿過了原子內部的空間,這也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圖乙中A點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類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相同;A、B、C、D中的質子數分別為1、1、1、2,故選項中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D。
故答案為:(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A;
(3)D。
【點評】本題考查了α粒子散射實驗,理解粒子的三種運動狀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對原子種類的判斷,難度一般。
13.【答案】B
【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 帶“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0;故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0,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則 原子核內有0個質子,故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4.【答案】A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根據表格信息,Nh是113號元素“ ”的元素符號,元素符號可表示一個原子,Nh可以表示1個 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B、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鏌的元素符號是Mc,不是mo,故選項說法錯誤。
C、表格中117是硒元素的原子序數,不是相對原子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是一種人工合成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5.【答案】D
【分析】ABC、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符號、元素種類、電子層數等,結合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層數=周期數,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D、根據原子得失電子后變為離子,質子數不變進行解答。
【解答】解:A、由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圓圈內的數字是8,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最外層電子數為6,故A正確。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4,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是3,位于第三周期,故B正確。
C、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3個電子而形成陽離子,電子層數減少,故C正確。
D、Fe變成Fe3+后,原子得失電子后變為離子,質子數不變,相對原子質量也不會變,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別元素種類的方法、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16.【答案】B
【分析】根據X2+、Y2﹣核外都有10個電子,X2+是X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Y2﹣是是Y原子得到2個電子形成的,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X2+、Y2﹣核外都有10個電子,X2+是X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個電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個電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X原子核外有12個電子,Y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X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2,Y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核內質子數不變,則兩種離子共有12+8=20個質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B選項的解析,X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2,Y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故選項說法錯誤。
D、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X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2,Y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則X的核電荷數大于Y的核電荷數,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7.【答案】(1)A;
(2)27;
(3)O。
【分析】(1)根據元素的概念來分析;
(2)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
(3)根據粒子結構來分析。
【解答】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則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故答案為:A;
(2)一種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4個中子,核外電子有13個,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則該原子的質子數也為13,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14=27;故答案為:27;
(3)氖原子的核外有10個電子,分成兩層排布,第一層上有2個電子,第二層上有8個電子,若M2﹣與Ne核外電子數相同,則該粒子是由氧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氧離子,元素符號為O;故答案為:O。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元素的概念、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以及離子的形成是解題的關鍵。
18.【答案】(1)氧;16;
(2)CD。
【分析】(1)根據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數從左到右逐漸增加分析;
(2)根據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數從左到右逐漸增加,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是幾,所處周期就是幾,元素的化學性質和最外層電子數有關分析。
【解答】解:(1)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數從左到右逐漸增加,所以①的原子序數為8,為氧元素;②和氧在同一族,是16號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內有16個核外電子;
(2)A、根據元素周期表排布規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數從左到右逐漸增加,所以原子序數:③>②,故A說法錯誤;
B、根據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①②不是同種元素,所以質子數不相等,即電子數不相等,故B說法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故C說法正確;
D、根據元素周期表,①和②處于同一族,化學性質相似,故D說法正確;
故選CD。
故答案為:
(1)氧;16;
(2)C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元素周期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能在解題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19.【答案】C
【分析】A、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
B、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化合價的數值。
C、標在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
D、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解答】解:A、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CO2中的“2”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標在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化合價的數值,中的“2”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選項說法錯誤。
C、標在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2Cu中的“2”表示銅原子的個數為2,故選項說法正確。
D、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2﹣中的“2”表示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負電荷,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字表示的意義,掌握標在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20.【答案】C
【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可知.已知化學式可以知道物質的元素組成、每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等.可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解答.
【解答】解:A、吡咯單體由分子構成,而吡咯單體分子由碳、氫、氮三種原子構成,故說法錯誤;
B、吡咯單體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4):(1×5):(14×1),吡咯單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說法錯誤;
C、吡咯單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4+1×5+14×1=67,故說法正確;
D、吡咯單體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4):(1×5):(14×1)≠4:5:1,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答案】B
【分析】錳酸鉀的化學式為K2MnO4,我們可以根據化學式的相關知識來分析各選項。
【解答】解:A.由錳酸鉀的化學式K2MnO4可知,它是由鉀(K)、錳(Mn)、氧(O)3種元素組成的,而不是4種元素,A錯誤;
B.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K2MnO4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1)×2+x+(﹣2)×4=0,即2+x﹣8= 0,x=+6價,所以錳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B正確;
C.錳酸鉀中鉀、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9×2):55:(16×4)=78:55:64,可見鉀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是最大的,C錯誤;
D.錳酸鉀是由鉀離子和錳酸根離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錯誤。
故選:B。
【點評】掌握物質的元素組成及微粒的構成、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等知識即可解答本題。
22.【答案】B
【分析】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以及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計算出X的化合價,在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寫法進行分析。
【解答】解:設X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1)×n+x+(﹣2)×(2n﹣1)=0,則x=3n﹣2。
若n=1,則x=+1,則其氧化物的化學式為X2O;
若n=2,則x=+4,則其氧化物的化學式為XO2;
若n=3,則x=+7,則其氧化物的化學式為X2O7。
故選:B。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等。
23.【答案】(1)2;
(2)升高;
(3)3:8:2:2。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來分析;
(3)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來分析。
【解答】解:(1)化合物中,氫氧根的化合價為﹣1價,碳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銅元素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2)×3+(﹣1)×2+(﹣2)×x=0,x=2。
(2)反應前,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反應過程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3)由(1)可知,化學式中,x為2,該分子中銅、氧氫、碳四種原子個數比為3:8:2:2。
故答案為:(1)2;
(2)升高;
(3)3:8:2:2。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以及化學式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
24.【答案】D
【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當質量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時,其體積也增大為原來的幾倍,而比值ρ不變,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
【解答】解: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一個定值,即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質的密度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溫度有關,與其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錯誤;
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
C、將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質量變為原來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質的特性,物質不變,狀態不變,故密度不變,故C錯誤;
D、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若其體積增加一倍,質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質的質量m與物質的體積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對密度公式的理解,屬于基礎內容,難度不大。
25.【答案】D
【分析】天平質量關系:左盤內質量等于右盤內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解答】解:根據天平的稱量原理:m左=m右+m游碼,
故A中,將游碼移到標尺6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相當于右盤中食鹽的質量是m=20g﹣6g=14g,故不正確;
B中,游碼移到標尺9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相當于右盤中食鹽的質量是m=20g﹣9g=11g,故不正確;
C中,左盤中再加一個10g的砝碼,并將游碼移到標尺6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相當于右盤中食鹽的質量是m=30g﹣6g=24g,故不正確;
D中,左盤中再加一個10g的砝碼,并將游碼移到標尺7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相當于右盤中食鹽的質量是m=30g﹣7g=23g,故正確;
故選:D。
【點評】天平的構造決定了天平稱量物體時的質量關系:左盤內質量等于右盤內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26.【答案】A
【分析】解答本題可以采用兩種方法:
(1)在橫軸上取體積相同,然后比較這幾種物質的質量,質量大的密度大;
(2)在縱軸上取質量相同,然后比較這幾種物質的體積,體積大的密度小。
由圖象可知,丙的密度不便于計算,但乙的相關數據可從圖象中讀出,可求出乙物質的密度,結合甲、乙、丙的密度關系可作出判斷。
【解答】解:
由圖象可知,當V甲=V乙=V丙時,m甲>m乙>m丙,
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①
從圖象可知,當乙的質量為30g時,它的質量是30cm3,
則乙的密度:ρ乙1g/cm3=ρ水﹣﹣﹣﹣﹣﹣﹣②
由①②可知ρ丙<ρ水,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比較幾種物質的密度大小關系,以及密度的簡單計算,看懂圖象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7.【答案】C
【分析】(1)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A、B、C的密度關系,并根據公式結合圖甲中的數據計算C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進行對比;
(2)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并根據m=ρV結合乙圖中的數據計算質量;
(3)結合甲中的數據結合ρ計算D的密度,根據V計算120克D物質的體積;
(4)結合甲圖中的數據,根據ρ分別計算A、B的密度,計算兩密度之比。
【解答】解: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1g/cm3=ρ水,故A錯誤;
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5g/cm3×3cm3=15g,故B錯誤;
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
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故C正確;
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
B的密度ρBg/cm3,
A、B密度之比,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能夠從圖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8.【答案】(1)左;
(2)物體和砝碼放反了;13.4;
(3)ACD
【分析】(1)調節橫梁平衡時,按照“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左側時,向右調節平衡螺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右側時,向左調節平衡螺母”的原則調節;
(2)使用天平稱量物體時,左物右碼,天平平衡時,左盤質量等于右盤質量加上游碼的示數;
(3)托盤天平是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使用時無論是調節的不到位,還是操作中的不規范都有可能造成測量不準,因此,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去發現和注意。
【解答】解:(1)如圖丙,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說明天平右側偏重,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天平水平平衡。
(2)使用天平稱量物體時,左盤應放物體,右盤放砝碼,而圖乙中的一個錯誤是物體和砝碼放反了;此時物體的實際質量:m=10g+5g﹣1.6g=13.4g;
(3)A.調節天平平衡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側就停止移動平衡螺母,此時天平左側偏重,稱量物體時需多加砝碼,能使測量結果偏大,故A符合題意;
B.使用生銹的砝碼時,砝碼質量比標準質量大,稱量物體時所加砝碼偏少,使測量結果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
C.測量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就開始讀數,此時天平右側砝碼偏重,會使測量結果偏大,故C符合題意;
D.使用已磨損的砝碼,砝碼質量比標準質量小,稱量物體時所加砝碼偏多,使測量結果偏大,故D符合題意。
故選:ACD。
故答案為:(1)左;
(2)物體和砝碼放反了;13.4;
(3)ACD。
【點評】本題考查質量的測量以及天平的使用,掌握天平的使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9.【答案】(1)②①;(2)取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的橫梁平衡;(3)18.2;(4)平衡螺母;(5)向右盤添加砝碼.
【分析】(1)使用天平測量了礦泉水瓶內剩余水的質量,應先測量空燒杯的質量,然后測量水和燒杯的總質量;
(2)測量物體質量時,當加減砝碼不能使天平平衡時,可以通過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
(3)用水和燒杯的總質量減去空燒杯的質量即為水的質量;
(4)燕尾夾:主要用于固定和連接兩個物體,確保它們在使用過程中保持穩定。例如,在木工和家具制造中,燕尾夾用于連接兩個木材或木板,以達到穩固的效果;
平衡螺母:在托盤天平中,平衡螺母用于調節天平的平衡,確保在稱量過程中天平能夠準確地反映物體的重量;
(5)往右邊小桶加水這一操作的作用與托盤天平使用時的“向右盤添加砝碼”操作作用相同。
【解答】解:(1)為使測量更精確,應先測量空燒杯的質量,然后測量水和燒杯的總質量,即圖甲中的實驗順序應為②①;
(2)再加入一個最小的砝碼后,由圖丙知天平的右端下沉,說明砝碼質量大,此時取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的橫梁平衡。
(3)由圖甲②可知,空燒杯的質量m空=10g+4g=14g,由圖甲①可知,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總=20g+10g+2.2g=32.2g,
水的質量m水=m總﹣m空=32.2g﹣14g=18.2g;
(4)燕尾夾的功能與托盤天平中的平衡螺母功能相似,雖然它們的應用場景不同,但都涉及到平衡和固定的作用;
(5)在托盤天平的使用過程中,右盤通常用于放置砝碼,而左盤用于放置待稱量的物品,通過向右盤添加砝碼,可以增加右盤的重量,從而達到平衡天平的目的,同樣地,往右邊小桶加水也會增加右邊小桶的質量,起到與添加砝碼類似的效果。
故答案為:(1)②①;(2)取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的橫梁平衡;(3)18.2;(4)平衡螺母;(5)向右盤添加砝碼。
【點評】本題考查質量的測量,與自制簡易天平相結合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難度中等。
30.【答案】D
【分析】(1)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2)根據CO2經冷凝器、蒸發器時的物態變化分析。
【解答】解:A、CO2經過壓縮機時,壓縮機對CO2做功,CO2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A錯誤;
B、CO2經過冷凝器時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了液化現象,故B錯誤;
C、由圖可知,液態CO2經過膨脹閥后一部分變為氣態CO2,則此過程中發生了汽化現象,故C錯誤;
D、CO2經過蒸發器時由液態變成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物態變化的辨析,關鍵是根據圖中信息辨析物態變化。
31.【答案】D
【分析】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
【解答】解: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過一會兒表面有水珠,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活中一些物態變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熟練掌握各種物態變化時從哪種狀態變化成哪種狀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2.【答案】B
【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常見的晶體有各種金屬,海波、冰、食鹽、水晶、固態的酒精等;常見的非晶體有石蠟、玻璃、瀝青、松香。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
【解答】解:A.石英、玻璃都屬于非晶體,鐵塊屬于晶體,故A錯誤;
B.如右圖是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故B正確;
C.凡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物體不一定是晶體,故C錯誤;
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及熔化曲線的辨別,屬于基礎題。
33.【答案】A
【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解:A、開水提供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冰晶,它們的原理相同,故B正確;
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34.【答案】C
【分析】水蒸氣遇冷放熱變成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據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據題干信息可知,當瓶中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放熱變成小水珠,根據液化的定義可知,此現象屬于液化;當小水滴逐漸變大后,最終下落到瓶內,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化現象的識別,屬于基礎題。
35.【答案】(1)乙;(2)B;(3)不變。
【分析】(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放熱,遇冷容易發生液化;
(2)水在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水在沸騰時,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水面破裂開來;
(3)液體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解答】解:(1)白氣是水壺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態變化為液化;液化放熱,遇冷才容易發生液化,所以房間溫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氣越多,所以氣溫較高的是乙;
(2)水沸騰時,氣泡從下向上氣泡變大,A是沸騰的圖象,B圖是沸騰前的;
(3)液體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如果加大爐火猛燒,壺內開水的溫度不變。
故答案為:(1)乙;(2)B;(3)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化放熱和水沸騰的基礎知識,注意理解和掌握基礎內容,本題是基礎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素養精練·迎戰期末】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復習最后一練
能力提升四 易錯集訓之物質的結構與特性篇(35題)
一 分子運動論
1.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很小,但可用顯微鏡觀察到 B.自然界里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D.在放大鏡下,我們看到了蔗糖分子
2.甲、乙、丙、丁四幅圖所示情境及其描述,能夠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的是(  )
A.甲圖中,抽掉玻璃板,瓶內氣體顏色最后變得均勻
B.乙圖中,兩個鉛柱洗凈緊壓后結合在一起很難分開
C.丙圖中,百花盛開,四溢的花香引來了長喙天蛾
D.丁圖中,水和硫酸銅溶液,靜置十天后分界面就逐漸變得模糊不清了
3.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塑料帶很難被拉斷 分子之間有引力
B 水結冰后不再流動 分子停止了運動
C 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 分子在不停運動
D 水很難被壓縮 分子之間有斥力
4.模型是聯系宏觀和微觀的橋梁,如圖所示為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運動的示意圖。
(1)在甲、乙、丙三幅圖中,能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不同”的是     。
(2)從圖中可見,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種類外,還有     。
二 分子、原子、離子結構
5.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氯化鈉、硫酸銅都是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B.二氧化碳、水、氨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C.鐵、硫、汞等金屬單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D.白磷、硅、金剛石等非金屬單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6.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
A.3 B.10 C.12 D.20
7.金屬鈉可以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從微觀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燃燒過程中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
B.氯離子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
C.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相互吸引,構成電中性的氯化鈉
D.氯原子轉變為氯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不變
8.下列對如圖所示四種分子的分析錯誤的是(  )
A.一個水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
B.氮分子和氫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構成
C.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說明分子可由種類不同的原子構成
D.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能說明分子可以由種類相同的原子構成
9.小濱利用簡易的注射器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通過注射器的刻度變化來計算氣體體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段時間后,注射器B內氣體體積是注射器內A內氣體體積的2倍
B.探究水的組成,還應檢測A、B注射器內的氣體成分
C.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注射器A中氣體時會復燃
D.該實驗能說明水分子是由氫分子與氧分子組成的
10.一代代科學家通過不斷探索,使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逐漸深化。
材料1:1897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原子中的帶負電荷粒子,證明了原子的可分性。
材料2:1909年,盧瑟福用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屬箔,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
材料3: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氮原子,一個氮原子俘獲一個α粒子,形成新微粒同時釋放一個質子。
(1)材料1中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     。
(2)盧瑟福提出“原子內部存在原子核,其質量大、體積小”的依據是     。
(3)判斷材料3中新微粒與氮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并說明理由     。
11.如圖是電解水的裝置和微觀模型,請根據該圖回答。
(1)圖一b試管中得到的是     (填氣體名稱)。
(2)圖二中的甲、乙、丙代表水電解過程中的微粒模型,此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3)查閱資料得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則該實驗中能夠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的實驗現象是     。
12.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2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則圖像中     (用字母表示)點處的數據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和”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中,與其他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填選項字母)。
A. B. C. D.
三 元素、元素周期表
13.科學家研究發現由4個中子構成的原子,專家建議稱為“ ”,其元素的信息及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 ”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屬于金屬元素
B. 原子的原子序數為0
C. 原子核內有4個質子
D. 相對原子質量是4g
14.2018年5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正式發布了 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名稱。下表是這四種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原子序數 中文名稱 元素符號 漢語拼音
113 Nh nǐ
115 鏌 Mc mò
117 硒 Ts tiān
118 Og ào
A.Nh可以表示1個 原子 B.鏌的元素符號是mo
C.硒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17 D. 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
15.地殼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有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最外層電子數為6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4,位于第3周期
C.鋁原子容易失去電子形成Al3+,電子層數減少
D.Fe變成Fe3+后,質子數變成23,相對質量變成52.85
16.X2+、Y2﹣核外都有10個電子,下列對于X、Y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 B.兩種離子共有20個質子
C.X、Y的原子核內各有10個質子 D.X的核電荷數小于Y的核電荷數
17.元素周期表是學習科學的工具,請根據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回答問題。
(1)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填字母)。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電子數不同 D.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2)一種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4個中子,核外電子有13個,它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3)M2﹣與Ne核外電子數相同,則M元素的符號為     。
18.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種不同的元素。據圖回答問題。
(1)①表示的是    元素;②表示的原子內有    個核外電子。
(2)關于①②③三種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③<② B.核外電子數①=②
C.②和③處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②化學性質相似
四 化學式
19.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
A.CO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個氧原子
B.:表示一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C.2Cu:表示2個銅原子
D.S2﹣:表示硫元素化合價為﹣2價
20.聚吡咯因其良好的導電性和生物相容性常被用作腦機接口技術中的電極材料。聚吡咯是由吡咯單體(C4H5N)通過聚合反應形成的。下列關于吡咯單體說法正確的是(  )
A.吡咯單體由碳、氫、氮三種原子構成
B.吡咯單體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吡咯單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7
D.吡咯單體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4:5:1
21.錳酸鉀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為K2MnO4,呈墨綠色或灰黑色正交晶體,640℃時分解,其水溶液呈墨綠色或深綠色,這是錳酸根的特征顏色。主要用于油脂、纖維、皮革的漂白,以及消毒、照相材料和氧化劑等。關于K2MnO4這種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錳酸鉀由4種元素組成
B.錳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
C.錳酸鉀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錳酸鉀由2個鉀原子、1個錳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
22.已知X元素的最高正價為+7價,某物質化學式為HnXO2n﹣1,據此推測則X元素與O元素(O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組成的氧化物化學式的所有可能性不包括(  )
A.X2O B.X2O3 C.XO2 D.X2O7
23.《千里江山圖》是我國傳世名畫之一、宋代畫家王希孟創造性地將炭黑、赭石、孔雀石、藍銅礦等礦物顏料用在不同的畫層。
(1)畫作的青色用到藍銅礦,其主要成分為Cu3(OH)2(CO3)x,其中Cu為+2價,則x=    。
(2)畫作中所用的礦物顏料也可用于冶煉金屬。利用CO的還原性冶煉石(主要成分為Fe2O3)。同時生成CO2,反應過程中碳元素的化合價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第(1)小題完成Cu3(OH)2(CO3)x化學式書寫后,可知該分子中原子個數比為    (按照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從左到右出現的順序排列)。
五 質量與密度
24.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
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
25.實驗室有一架天平,其標尺的最大刻度為10g,一位同學使用這架天平稱取23g食鹽,但操作過程中錯將20g的砝碼放在了天平左盤的位置,并將游碼調到標尺3g的位置,然而在加食鹽的過程中,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錯誤,但此時食鹽和砝碼的位置已不能調換,請給他一個的建議,使他繼續實驗,并準確量出食鹽的質量(  )
A.將游碼移到標尺6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B.將游碼移到標尺9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C.在左盤中再加一個10g的砝碼,并將游碼移到標尺6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D.在左盤中再加一個10g的砝碼,并將游碼移到標尺7g的位置后繼續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26.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27.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
28.如圖為實驗室稱量物體質量的情形。
(1)甲圖改正錯誤后,分度盤的指針如圖丙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平衡。
(2)小科用已經調節好平衡的天平測量木塊的質量,部分操作過程如圖乙所示,使用了10克砝碼1個,5克砝碼1個,圖乙中還有一個錯誤,這個錯誤是     ,則木塊的實際質量應為     g。
(3)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時候,可能造成測量結果偏大的是     。
A.調節天平平衡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側就停止移動平衡螺母
B.使用生銹的砝碼(質量比標準質量大)
C.測量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就開始讀數
D.使用已磨損的砝碼
29.小實在學習托盤天平相關內容后,使用天平測量了礦泉水瓶內剩余水的質量.還利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自制了一款簡易天平。
一、使用托盤天平
【實驗過程】調節天平平衡,進行相關測量,得到部分實驗結果如圖甲所示。
(1)為使測量更精確,圖甲中的實驗順序應為     。(填數字序號)
(2)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時,加入一定量砝碼后,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再加入一個最小的砝碼,發現指針位置如圖丙所示,則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計算礦泉水瓶內剩余水的質量為     克。
二、自制簡易天平
【材料準備】均勻木桿、支架、燕尾夾、細繩、小桶(桶上劃有均勻刻度)、水等。
【結構設計】自制簡易天平如圖丁所示。細繩連接小桶,在木桿上的位置固定且到O點距離相同,燕尾夾可在木桿上移動。
(4)燕尾夾的功能與托盤天平中的     結構功能相同。
【天平測量】天平平衡后,在左邊小桶內放置待測物體,在右邊小桶內逐滴滴加水至天平平衡。最后,根據液面位置,讀出待測物體的質量。
(5)往右邊小桶加水這一操作作用與托盤天平使用時     的操作作用相同。
六 物態變化
30.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O2經過壓縮機時溫度降低
B.CO2經過冷凝器時發生凝華
C.CO2經過膨脹閥時發生升華
D.CO2經過蒸發器時吸收熱量
31.如圖所示,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許多小水珠,下列關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雞蛋內部冒出的“寒氣”液化形成的
C.雞蛋內部的水滲出殼外
D.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32.下列關于晶體和非晶體說法正硫的是(  )
A.石英、玻璃、鐵塊都屬于非晶體
B.如右圖是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C.凡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物體一定是晶體
D.金剛石有固定的熔點,而石墨沒有固定的熔點
33.2024年1月,哈爾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錯誤的是(  )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B.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
C.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
34.為了模擬大自然“雨”的形成,科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向錐形瓶中注入少量熱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蓋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塊,稍后在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終下落到瓶內。下列關于雨滴形成的過程和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
B.水蒸氣下降,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
C.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
D.水蒸氣下降,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
35.在學習了有關物態變化的知識以后,小明國家做了如下實驗: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相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水燒開后壺口留出“白氣”。請回答:
(1)根據甲、乙兩圖所示情況可以判斷出房間     的氣溫較高。
(2)A、B兩幅圖中,符合水沸騰前的情形的是     圖。
(3)如果加大爐火猛燒,則壺內開水的溫度     (選填“升高”“不變”“降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岗巴县| 乌鲁木齐县| 中方县| 威信县| 无极县| 磐石市| 永顺县| 呼和浩特市| 江门市| 红安县| 镇平县| 富裕县| 韩城市| 兴化市| 泉州市| 同德县| 兴国县| 东丽区| 招远市| 澄迈县| 都兰县| 吉隆县| 三江| 镶黄旗| 寿宁县| 白山市| 阜宁县| 山西省| 安顺市| 武义县| 枣强县| 色达县| 威海市| 独山县| 灌云县| 余江县| 三门峡市| 叶城县| 双江|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