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期末復習:第2章實驗探究題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的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試回答下列問題。(1)若甲試管中生成B氣體,b應接電源的 極。(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 。(3)圖Ⅲ表示水電解的微觀變化過程,其正確的順序是 (填序號)。(4)根據電解水微觀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A.理論上實驗結束后甲、乙兩支試管排出水的質量之比為2:1B.從宏觀上分析: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都沒發生變化D.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水 通直流電 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2.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2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1)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①、●和③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圖中所描述的微粒與其它三項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____。 (填選項)A. B.C. D.3.下表是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鎂 12 12 12 24小光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請你認真思考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理由是 。(2)從上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至少提出兩條) 。4.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C-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該元素所有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A.O﹣16 B.Cl﹣35.5 C.Ag﹣108(2)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5.1932年LinusPauling提出電負性(其值用希臘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來確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種能力的相對大小.他假定F的電負性為4,并通過熱化學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電負性.LinusPauling建立的部分元素的電負性如下:H:2.1 Li:1.0 Be:1.5 N:3.0 O:3.5 F:4.0Na:0.9 Mg:1.2 P:2.1 S:2.5 Cl:3.0K:0.8 Ca:1.0 As:2.0 Se:2.4 Br:2.8Rb:0.7 Sr:1.0 Sb:1.9 Te:? I:2.3Cs:0.6 Ba:0.9 Bi:1.8 Po:2.0 At:2.2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元素電負性在上表中同一橫行的遞變規律: .(2)預測Te元素x的取值范圍 .(3)大量事實表明,當兩種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時,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離子化合物.根據此經驗規律,KBr物質 (填“是”或“不是”)離子化合物.6.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電子層排布規律,回答問題:注: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Na-23,Al-27,P-31,Cl-35.5,K-39,Fe-56(1)元素周期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多選);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2)小科通過查閱本卷告知的相對原子質量,根據元素周期表推測出硅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能是____;A.18 B.26 C.28 D.33(3)第8號元素與第11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4)已知1個C-12原子的質量為a千克,1個Z原子的質量為b千克,則Z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A.12b/a千克 B.12b/a C.12a/b千克 D.12a/b7.前段時間,流感高發導致蒼南人們醫院人滿為患,奧司他韋作為抗流感藥物成為了家中的常備藥品。如圖是奧司他韋干顆粒的相關信息,請計算:(1)奧司他韋中C、H元素的質量比。(2)312g奧司他韋中N元素的質量。(3)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劑量表”服用“奧司他韋”。體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假如患病兒童的體重是30kg,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顆粒2次,一個療程5天,那么該患兒一個療程共服用多少包?8.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資料:I.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Ⅱ.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產生水。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2)魯賓和卡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材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是 千克/米3。9.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 經歷了 100 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發展史。(1) 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邁耶爾和門捷列夫都提到了這部分, 只是門捷列夫更為完善, F 元素的化合價與 相似。(2) 表二是八音律表的一部分, 按照紐蘭茲的理論, 請找出與 元素性質相似的元素, 它與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3) 分析上述科學史料, 下列觀點正確的有____(可多選)A.研究復雜的現象往往需要尋找規律B.科學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規律時, 不需要借助任何技術C.如果當時門捷列夫沒有發現元素周期表, 以后就不會再有人發現了D.隨著科學的進步, 新的元素陸續會被發現E.紐蘭茲的八音律理論中沒有稀有氣體元素, 說明他的理論完全錯誤10.“勝哥”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資料,請你和他一起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微粒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帶電性A 14 14 14 不帶電B 26 30 24 帶2個單位正電荷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帶電(1)表格中屬于互為同位素的是 。(2)根據表格信息寫出微粒C的符號 。(3)比較C與D兩種微粒,其中質量較大的是 。1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化合價之歌》科學視頻,終于對元素的化合價不再“感冒”。下面是小科對元素化合價的部分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元素正負化合價有何規律[推測一: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舉例及分析】(1)NaCl、CuO、Fe2O3中金屬元素化合價分別為+1、+2,+3,其他金屬在化合物中也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金屬都顯正價的可能原因是 。(從電子得失角度回答)(2)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推測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3)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2、-4。(4)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 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負(2)木條復燃(3)2、 1、 3(4)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生成氫氣的體積大約是氧氣體積的2倍,正極生成氧氣,負極生成氫氣;(2)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分析解答;(3)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解答;(4)A.根據對水的電解實驗的現象的認識判斷;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C.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判斷;D.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解答】 (1)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且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圖Ⅰ中一中產生氣體比甲多,故乙中產生氫氣,甲中產生氧氣,則b應接電源的負極。(2)由圖Ⅱ可知,A氣體的體積約是B氣體體積的2倍,所以A氫氣,B是氧氣。B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3)水電解的微觀變化過程是水分子先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所以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③。(4)A.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 2:1,根據m=ρV同溫同壓下,氫氣和氧氣的密度不同),理論上實驗結束后甲、乙兩支試管排出水的質量之比不是 2:1,故A錯誤;B.從宏觀上分析,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而不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氫氣和氧氣是水分解的產物,故B錯誤;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都沒發生變化,故C正確;D.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故D錯誤。故選C。2.【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2)A(3)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 (1)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分析;(2)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分析;(3)根據決定原子所屬類別的因素是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1)在現象3中,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向著它質量大得多,且帶有同種電荷的粒子運動,即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即α粒子偏轉角度為0,這是由于它們穿過了原子內部的空間,這也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圖乙中A點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3)同一類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相同;A、B、C、D中的質子數分別為1、1、1、2,故選項中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D。3.【答案】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等(合理即可)【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以及中子數的關系,質子數與電子數的關系,也可知道原子中可以沒有中子。(2)由表中數據可知,有的原子質子數等于中子數,有的原子不是,說明質子數與中子數可能相同,可能不相同。【解答】(1)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結論不正確,因為根據圖表中數據氫原子中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答案為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2)從上表中,觀察得出的結論有:①從氫、碳、氧、鈉、鎂原子的質子數分析得出結論: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②從氫原子的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鈉原子的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12,可得出結論:同一種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③從鈉原子的中子數為12,鎂原子的中子數也為12,可得出結論:不同種的原子,中子數可能相同;④從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氫原子)沒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結論: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⑤從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分析可得出結論:不同原子其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故答案為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等(合理即可)。4.【答案】(1)B(2)中子數(3)21×a%+22×b%+20×c%(4)C;D【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題意可知,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資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解答】(1)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Cl-35.5。(2)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數。(3)由題意可知,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為21×a%+22×b%+20×c%(4)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但它對科學的發展是有價值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即使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也會存在誤差,故選項說法錯誤。C.隨著科學的發展,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故選項說法正確。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5.【答案】(1)同一橫行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2)2.0≤x≤2.4(3)是【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內的數據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表格內的數據及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Br與K的電負性差值判斷。【解答】(1)由表格內的數據可知,同一橫行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2)由表中數據可知,一般情況下,同周期自左而右電負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降低,Te元素x的取值范圍介于Se和Po之間,Te元素x的取值范圍是:2.0≤x≤2.4;(3)Br的電負性為2.8,K的電負性為0.8,兩種元素的x值相差為2,大于1.7,所以物質KBr是離子化合物。6.【答案】(1)A;D(2)C(3)Na2O或者Na2O2(4)B【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所給原子的額外電子排布圖進行分析。(2)由所給的相對原子質量可知,原子序數越大,相對原子質量越大,所以硅的相對原子質量在鋁和磷之間,結合鋁和磷的相對相對原子質量即可得出硅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取值范圍。(3)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判斷鈉和氧的個數比,金屬寫左邊,非金屬寫右邊。(4)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求解,由于相對原子質量是質量之間的比值,所以單位不是kg,而是“1”。【解答】(1)由圖可知,第一周期,電子層數為一層,第二周期為兩層,第三周期為三層,可知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故A正確;B、由圖可知,同一周期,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大,故B錯誤;CD、由圖可知,同一族最外側電子數相同,而電子層數不同,故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AD。(2)由所給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的位置可知,硅的相對原子質量在鋁和磷之間,即在27和31之間。故答案為:C。(3)第8號元素是氧元素,第11號元素是鈉元素,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有-2價和-1價,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可知化學式為Na2O或者Na2O2。(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為標準,即標準為,一個Z原子的質量為bkg,則相對原子質量為。故答案為:B。7.【答案】(1)48:7(2)m(N)=312g×=28g(3)20包【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比;(2)某元素的質量等于該物質的質量乘該元素的質量分數;(3)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計算出該患兒一個療程需服用的顆粒的包數。【解答】(1)奧司他韋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2)312g奧司他韋中N元素的質量=奧司他韋的質量×氮元素的質量分數;(3)從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該兒童一次服用量為60mg,一天2次,則5天需要服用的質量為:60mg×2×5=600mg,則服用的包數為:。8.【答案】(1)右上(2)1.52【知識點】元素周期表;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氧元素質子數及元素周期表排列順序分析;(2)根據自然界中氧氣的密度和相對分子質量與所給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分析。【解答】(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氧原子質子數為8,最外層電子數為6,氧元素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右上方。(2)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 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 則該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4,設 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是 x,則 1.43千克/米3 :x=32:34,x=1.52 千克/米3。故答案為:(1)右上;(2)1.52.9.【答案】(1)Cl(2)MgO(3)A;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解答】 (1)由邁耶爾和門捷列夫的研究可知,同一周期元素核外電子層 數相同,同一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所以F元素的化合價與Cl相似。(2)按照組蘭茲的理論,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現周期性,故與G元素性質相似的元素為Mg,它與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O。(3)由題干科學史料可知,BC觀點說的有點絕對,不正確,故觀點正確的有AD。【分析】同一周期元素核外電子層 數相同,同一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表二中上下元素化學性質相似。10.【答案】(1)AD(2)Si2-(3)D【知識點】同位素;離子的書寫與意義;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稱為同位素原子;(2)根據表格可知,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將二者的電荷數相減,哪個有剩余,那么該微粒就帶幾個單位的哪種電荷;(3)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越大,那么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解答】(1)A和D的原子的質子數都是14,但是中子數不同,所以它們互為同位素;(2)微粒C質子數14,電子數為16,二者之差為2,由于電子數多,所以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3)C的相對原子質量:14+14=28,D的相對原子質量:14+16=30,則質量較大的是D。11.【答案】(1)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2)不成立(3)【得出結論】與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此時非金屬元素都顯負價。(4)負【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1)金屬元素對電子的束縛能力弱,容易失去電子顯正價;(2)注意分析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是否只顯示負價即可;(3)三種化合物中都含有氫元素,據此分析另一種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規律;(4)將上面得到的結論綜合一起即可。【解答】(1) 金屬都顯正價的可能原因是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2)在 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 即在與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非金屬元素都顯正價,則推測二不成立;(3) 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2、-4。 它們都是與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此時非金屬元素都顯負價。(4)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負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