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期末復習:專題1 符號與模型(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期末復習:專題1 符號與模型(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下期末復習: 三微粒、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一、選擇題
1.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
A.氫元素 B.甲烷分子結構
C.電流表 D.有禮標志
2.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知道了模型與符號的本質區別。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A.科學公式 B.電路圖
C.注意危險 D.氧分子
3.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的或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結構 B.接種標志
C.甲烷分子 D.新冠病毒
4.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下列不是模型的是 (  )
A.地殼中所含元素的含量
B.電流表
C.速度公式
D.原子結構圖
5.模型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復雜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6.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7. 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8.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學習科學的重要素養。某物質X在升溫和通電的條件下分別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 (模型中,不同顏色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模型中,能用來說明保持X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的是(  )
A. B. C. D.
9.水電解的過程可用如圖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0.下列選項中,屬于符號的是 (  )
A.水分子 B. 公式
C.植物細胞 D.O 氧元素
11.“勝哥”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為教具,如圖所示。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下列物質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
A.CO2 B.Mg3N2 C.Al2O3 D.CaCO3
12.如圖甲為用途非常廣泛的液環泵,圖乙是未進入泵體時液態水中粒子的分布情況。水進入泵體后,由于離心力,旋轉形成一個水環,水環在泵體的一側由于泵體的幾何形狀而被壓縮。在水被壓縮的過程中,下列選項中最能表示相同空間內水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1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早期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認為,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結構(圖1)。1874年,荷蘭化學家范德霍夫提出了甲烷中碳的四個價鍵指向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碳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氫在四個頂點上(圖2)。如果甲烷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被兩個氯原子替代,據此你認為如果甲烷是平面結構和正四面體結構,這樣的二氯代甲烷的結構各有幾種(  )
A.2, 2 B.2, 1 C.1, 2 D.1, 1
14.2020年12月17日,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1731g月壤樣品安全著陸。月壤中含量豐富的氦-3可作為核聚變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A. B. C. D.
15.如圖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氫分子 D.氫原子
16.太空電解水的原理是利用電解技術將飛船廢水中的水分和氧氣分離出來,裝置如圖,供水膜能保證只有水分子通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供水膜得到的水為純凈物
B.水中添加電解質(NaOH 等物質)能增強水的導電性
C.氣體 b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導管 a、b 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約為 1:2
二、填空題
17.如圖是金屬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氯原子在反應中   (填“失去”、“得到”)電子;
(2)構成氯化鈉的粒子是   (寫出具體的粒子名稱);
(3)由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與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數相同可知,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應排在第   周期;
(4)由圖可知,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   有密切的關系。
三、實驗探究題
18.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
于是,小科設計如圖所示的電解水裝置來測定水的組成。
【實驗步驟】
I.按如圖安裝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II.往U形管中裝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開始實驗;
III.取下注射器,打開電源通電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
IV.將注射器活塞推到頂后,連接注射器,再次打開電源。當注射器Ⅰ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線處,關閉電源;
V.檢驗氣體。
【問題討論】
(1)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   。
(3)實驗結束時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   處。
(4)電解水過程有如圖步驟的模擬構成(圖中的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   (填標號)。
19.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0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屬箔實驗(如圖甲),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實驗現象】
①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②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③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了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了180°,像是被彈回來了。
【分析應用】
(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說明   。
(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乙所示的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圖中序號)
(3)丙圖是基于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建立的鋰原子結構模型,觀察模型可知:鋰原子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   。
20. 下表是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
氫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鈉 11 12 11 23
鎂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
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
請你認真思考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理由是   。
(2)從上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至少提出兩條)   。
21.某同學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簡易電解水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注: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通電,A.B管內液面均高于圖中D線)。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閉合開關S后,可以觀察到兩個電極上均產生了氣泡。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的氣體后關閉電源。若用燃著的木條檢驗A管中的氣體,看到的現象是   ;B管中的氣體為   (填寫化學式);A管中氣體與B管中的氣體質量比是   。
(2)查閱資料得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則該實驗中能夠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的實驗現象是   。
(3)圖乙是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其中①②③的正確的順序是   。
(4)實驗結束后,小科和同學一起得出結論,水由   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   。
22.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
(1)科學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結構假設模型如圖甲所示,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   (填序號)。
(2)盧瑟福實驗(見圖乙)中發現“極少數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的質點被彈了回來”,其中“質點”指的是   。絕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   。
(3)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獲得的結論是____(填字母編號)。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原子核質量較大 D.核外電子帶負電
(4)盧瑟福進行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如圖甲A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____(填字母編號)。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科學猜想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5)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23. 純水的導電能力很弱,電解水時常加入一些氫氧化鈉增強導電性(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本身不會減少),以加快電解速度。為探究影響水電解速度的因素,科學小組同學做了如圖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
探究影響水電解速度數據記錄表
實驗編號 溫度/℃ 時間/s 溶液濃度 氫氣體積/mL
① 15 60 2% 22.2
② 15 60 5% 33.1
③ 30 60 2% 26.0
④ 30 60 5% V
(1)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反映水電解速度的快慢。
(2)對比實驗組①③或②④的結果,則V的值可能是____。
A.20.1 B.25.3 C.28.2 D.36.9
(3)結合實驗結果,預測隨著實驗的進行,各組產生氣體的速度將如何改變 并說出你的理由   。
(4)水電解的產物為氫氣和氧氣。小組其他同學認為完成本實驗也可以測量氧氣的體積,而小科極力反對,請說出他反對測氧氣體積的一條理由   。
四、綜合題
24.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荷的α粒子流轟擊極薄的金箔,發現絕大部分α粒子順利通過,但有極少數α粒子飛行路線發生大角度偏轉,甚至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
(1)如圖是α粒子運動軌跡,請在答題卡相應圖中補全A處α粒子的后半段大致運動軌跡。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3)由材料可知,下列可能屬于盧瑟福建構的原子模型的是____(填字母)。
A. B. C.
25. 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回答問題:
(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相連。該試管產生的氣體   (填“可燃”或“助燃”)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這個實驗說明水是由   和   組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或復雜的 現象,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一幅計算機圖像,可以用于表示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解答】A、該圖表示氫的元素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B、該圖表示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屬于模型,符合題意;
C、該圖表示電流表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D、該圖表示有禮標志,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
【解答】計算公式、電路圖和氧分子模型都屬于模型,注意危險的標志屬于符號。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符號代表事物的標志。
【解答】 A.原子結構模型是模型,故A不合題意;
B.接種標志是符號,故B符合題意;
C.甲烷分子結構模型是模型,故C不合題意;
D.新冠病毒結構模型是模型,故D符合題意。
故選B。
4.【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
【解答】地殼中所含元素的含量圖像、計算公式以及原子結構圖均屬于模型,電流表的符號屬于符號。
故答案為:B。
5.【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A、奧迪汽車是實際存在的物體,是真實的產品,不是為了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復雜事物而制作的簡化概括性描述,不屬于模型,故正確。
B、眼球結構示意圖是對眼球結構這種不能直接全面觀察的復雜事物的一種簡化概括性表示,屬于模型,故錯誤。
C、地球儀是對地球這一不能直接全面觀察的復雜事物的簡化模擬,屬于模型 ,故錯誤。
D、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是對動物細胞結構這種不能直接觀察的復雜事物的一種簡化概括性呈現,屬于模型,故錯誤。
故答案為:A。
6.【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進行判斷。
【解答】A、表示的是氫原子,故A錯誤;
B、表示的是氧分子,故B錯誤;
C、表示的是氫分子,故C錯誤;
D、表示的是水分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一氧化碳的分子結構分析
【解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所以C選項的模型屬于一氧化碳分子模型。
故答案為:C
8.【答案】A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分析。
【解答】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保持X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的是,
故答案為:A。
9.【答案】A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過程分析判斷。
【解答】 水電解的過程中:水分子在通電的情況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
因此水電解的順序是:①②③④。
故選A。
10.【答案】D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是指具有某種代表意義的標識。來源于規定或者約定成俗,其形式簡單,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解答】 A、此為水分子結構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
B、物理公式屬于模型。故B不符合題意;
C、此為植物細胞結構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
D、此為氧元素標志符號。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由圖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丙由2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比較以下4個選項可知,只有C選項符合要求。
故答案為:C。
12.【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鍵合順序和空間排列結合在一起的整體,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僅取決于組成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更取決于分子的結構。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在于,分子是由多個原子組成的,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之間有間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解答】 在水被壓縮的過程中,下列選項中最能表示相同空間內水分子分布的是 C;壓縮之后在單位時間內分子數目變多了,但是分子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C
13.【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烷烴取代物判定方法分析。
【解答】如果甲烷是平面結構,二氯代甲烷中的兩個氯原子可能分別處于對角線的兩個頂點,互不相鄰,還可能在同一條邊的兩個頂點,因此有兩種結構;如果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其中的每一個氫原子都與另外三個氫原子相鄰,把其中兩個氫原子替代成氯原子后,不管兩個氯原子處在什么位置,它們都相鄰,此時二氯代甲烷的結構有一種;
故答案為:B。
14.【答案】B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氦-3原子中核內質子數為2,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氦-3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氦-3原子的質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2,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故答案為:B。
15.【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
(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3)從微觀示意圖來看,是對水分子構成的展示,要判斷圖中符號代表的微粒。
(4)氫分子是H2,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氫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解答】A、圖中不是表示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故錯誤。
B、圖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對氫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錯誤。
C、圖中不是表示氫分子,故錯誤。
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氫原子,圖中較小的白球表示氫原子,故正確。
故答案為:D。
16.【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A、通過供水膜得到的水為純凈物,是因為供水膜能保證只有水分子通過,故選項正確。
B、水的導電性很差,水中添加電解質能增強水的導電性,故選項正確。
C、氣體b較少,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選項正確。
D、導管a、b產生的氣體分別是氫氣、氧氣,氫氣和氧氣體積之比約為2:1,故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D。
17.【答案】(1)失去
(2)鈉離子和氯離子
(3)三
(4)最外層電子數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畫法、最外層電子數來分析。
(2)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3)根據在原子中電子層數等于周期數分析回答。
(4)根據由圖1可知,該變化過程中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發生了變化,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11號元素是鈉元素,鈉原子的核內有11個質子,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為2、8、1結構,最外層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2)構成氯化鈉的粒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
(3)由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與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數相同可知,氯原子的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氯元素在周期表中應排在第三周期。
(4)該變化過程中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發生了變化,可知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
18.【答案】(1)
(2)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3)20mL
(4)ADBC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 (1)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3)實驗結束時,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20mL處。
(4) 電解水過程為水分子分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結合為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為1個氧分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ADBC。
19.【答案】(1)原子內部存在很大的空間;
(2)③
(3)3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結構,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進行分析。
【解答】(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這表明α粒子在穿過金屬箔時幾乎沒有受到阻礙。因為α粒子帶正電,在穿過金屬箔時未受明顯阻礙,說明原子內部存在很大的空間,使得α粒子能夠順利通過。
(2)α粒子帶正電,原子核也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會受到排斥力而發生偏轉,但是不會出現像③那樣向原子核靠近的軌跡,因為同性相斥,α粒子不會被吸引向原子核運動。
(3)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鋰是 3 號元素,所以鋰原子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 3。從丙圖基于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建立的鋰原子結構模型也可以看出,原子核內有 3 個帶正電的粒子(質子)。
20.【答案】(1)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
(2)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等(合理即可)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相互間的數字比較找出表中的信息.從中子數數據,碳、氧、鈉、鎂原子中包含質子、中子、核外電子而氫原子沒有中子。
【解答】解:(1)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結論不正確,因為根據圖表中數據氫原子中只有質子,沒有中子。
(2)①從氫、碳、氧、鈉、鎂原子的質子數分析得出結論: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
②從氫原子的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鈉原子的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析可得出結論: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③從鈉原子的中子數為12,鎂原子的中子數也為析可得出結論:不同種的原子,中子數可能相同;
④從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氫原子)沒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結論: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
⑤從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分析可得出結論:不同原子其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21.【答案】(1)木條復燃;;8:1
(2)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等于1:2
(3)②③①
(4)氫和氧;水氫氣+氧氣。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水的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實驗過程中,試管B產生的氣體是氫氣,試管A產生的是氧氣,若檢驗A管內生成的氣體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或燃著木條)
【解答】(1)、閉合開關S后,可以觀察到兩個電極上均產生了氣泡。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
的氣體后關閉電源。正氧負氫,若用燃著的木條檢驗A管中的氣體,看到的現象是木條復燃,B管中的氣體為;A管中氣體與B管中的氣體質量比是8:1;
(2)、查閱資料得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則該實驗中能夠說明“水分子中氫、氧原子個數比為2:1”的實驗現象是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等于1:2;
(3)、 圖乙是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其中①②③的正確的順序是②(水分子)③(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①(氫原子結合生成氫分子,氧原子結合生成氧分子)。
(4)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
22.【答案】(1)BCA
(2)原子核;原子內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體積很小
(3)D
(4)A
(5)A;B;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回顧化學史中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程,明確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模型的時間先后順序。
(2)根據由原子的結構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且體積很小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來分析;
(4)根據研究的過程來分析。
【解答】(1)在化學發展史上,道爾頓最早提出原子是實心球體的模型;接著湯姆生發現了電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認為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最后盧瑟福通過 α 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所以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BCA。
(2)由原子的結構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且體積很小,“質點”指的是原子核;
絕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體積很小。
(3)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 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說明原子核體積較小,質量較大,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根據實驗現象能說明電子質量很小,無法說明核外電子帶負電,故D錯誤,符合題意,ABC正確,不符合題意。
(4)由α粒子散射實驗可推斷,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與C模型最相符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這種研究方法屬于建立模型的過程,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5)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說法正確;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使抽象的變得直觀,說法正確;
C、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并未達到完美的境界,說法錯誤;
D、人類借助棋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ABD。
23.【答案】(1)相同時間產生氫氣的體積
(2)D
(3)加快;隨著實驗的進行,水的量減小,使得溶液的濃度變大,產生氣體的速度變快
(4)相同條件下,產生的氫氣的體積大于氧氣的體積,可以更加準確反映電解速度的快慢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的相同時間產生氫氣的多少反映水電解速度的快慢。
(2)對比①③或②④的相同與不同的量分析得出結論;
(3)根據表格數據得出結論,結合氫氧化鈉濃度變化分析;
(4)根據相同情況下產生氫氣與氧氣體積大小比較分析。
【解答】(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知,本實驗通過比較相同時間產生氫氣的體積來反映水電解速度的快慢。
(2)對比實驗組①③或②④的結果,相同濃度時,溫度越高,產生的氫氣的體積越大,因而第4次產生氫氣的體積應該比第2次大,則V的值可能是D;
(3)結合實驗結果,預測隨著實驗的進行,水的量減小,使得溶液的濃度變大,而濃度變大,產生氣體的速度變快。
(4)水電解的產物為氫氣和氧氣。小組其他同學認為完成本實驗也可以測量氧氣的體積,但相同條件下,產生的氫氣的體積大于氧氣的體積,可以更加準確反映電解速度的快慢。
24.【答案】(1)
(2)B
(3)C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進行分析。
(2)根據題中描述的現象進行判斷。
(3)盧瑟福提出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A為實心球模型,B為葡萄干面包模型,C為核式結構模型。
【解答】(1)A處α粒子與原子核均帶正電,相互排斥,A離原子核較遠,斥力較小,所以偏轉角度相對較小,如圖所示

(2)由“絕大部分α粒子順利通過,但有極少數α粒子飛行路線發生大角度偏轉,甚至有個別α粒子被反彈回來”可知,偏轉角度越大的粒子數目越小。
故答案為:B。
(3)盧瑟福的模型中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
故答案為:C。
25.【答案】(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電解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水分子裂解為氫、氧原子,氫、氧原子再重新組合為氫分子和氧分子。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氫氣,且氧氣與氫氣的體積之比為1:2。
【解答】(1)如圖甲所示,a管內氣體體積較大,為氫氣,因此此極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氫氣具有可燃性。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像分析可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取決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水電解后產生了氫氣與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故可推測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故答案為:(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宣恩县| 札达县| 余庆县| 淮北市| 玉树县| 嘉义市| 湘潭市| 陈巴尔虎旗| 梁山县| 萨迦县| 大化| 辽阳市| 海宁市| 襄城县| 叙永县| 连平县| 吉林市| 大洼县| 宣汉县| 忻城县| 霍林郭勒市| 朝阳市| 岗巴县| 长汀县| 达尔| 宜都市| 新巴尔虎左旗| 汾阳市| 雅江县| 铁岭市| 湛江市| 商都县| 襄樊市| 台江县| 昭平县| 济阳县| 江源县| 班玛县| 清徐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