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遼寧省遼陽市中考歷史沖刺試卷(1)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各種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國人的日常飲食。民以食為天,河姆渡人已經學會種植了( ?。?br/>A. 玉米 B. 粟 C. 水稻 D. 小麥2.如圖名為玉壁的譜系(上排依次為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河南殷墟遺址,下排依次為四川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這些玉璧反映了( )A. 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B. 玉璧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 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D. 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3.商鞅變法對動員潛力(指國家在戰爭中所能動員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的登記造冊,使秦王能充分掌握境內“倉府(糧倉及錢庫)”“壯男壯女”“馬、牛、芻藁(干草)”等“十三數”。這一政策的推行( ?。?br/>A. 增強了軍事實力 B. 加速了民族交融 C. 提高了財政收入 D. 確保了貴族特權4.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屬于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同點是( ?。?br/>①都結束了長期分裂,統一了全國②都修建了大型工程③都創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④都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滅亡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據學者研究,我國唐代的女子不僅和男子一樣進行打球、騎馬、射箭、弈棋等體育活動,而且還創造出一些自己的專門運動項目。這說明唐代( ?。?br/>A. 受女皇武則天的影響深遠 B. 實現了男女平等C. 政府獎勵和大力提倡體育運動 D. 體育運動趨于普及化、大眾化6.孫中山評述:“武漢事興,全國響應,……自經此役,中國民主政治已為國人所公認,此后復辟帝制諸幻想,皆為得罪于國人而不能存在。”材料體現了“此役”( ?。?br/>A.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B.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 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D. 導致了軍閥割據局面7.毛澤東同志曾對一個來訪的外國人說過:“哎,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摔在地上??伤麤]想到,當時許多國外的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br/>A. 發動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B. 長征勝利完成C. 遵義會議召開 D.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列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與意義搭配正確的是( ?。?br/>選項 戰役 意義A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大勝利B 武漢會戰 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 臺兒莊戰役 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場勝利D 百團大戰 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A. A B. B C. C D. D9.如圖是小胡同學繪制的人民解放戰爭年代尺,其中與“戰略決戰”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br/>A. 重慶談判 B. 三大戰役C. 渡江戰役 D.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0.毛澤東曾說:“(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由此可見我們研制原子彈的直接目的是( ?。?br/>A. 帶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B. 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C. 加強新中國的國防力量 D. 提高我國的經濟地位11.張華同學在學習某課后制作了如圖示意圖,示意圖的主題是( )A. 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 俄國沙皇廢除農奴制度C. 推翻俄國的沙皇專制統治 D. 俄國改革推動社會進步12.史料分類和史料價值是史學研究的重要途徑。如圖是先秦不同時期文獻記載的大禹治水區域范圍變化情況。據圖可知,先秦時期( )A. 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斷豐富 B. 大禹治水傳說和史料矛盾C. 史料真偽需要考古文物印證 D. 研究對象的范圍不斷擴大13.1924年1月,孫中山在《國民黨改組問題》上提出,“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卑l出此言論的主要原因是( ?。?br/>A.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B. 北洋軍閥黑暗統治和帝國主義壓迫C. 國共兩黨內戰不斷 D. 西方列強的不斷發動侵華戰爭14.陸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一條重要的對外交通線。下列關于絲綢之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絲綢之路于漢代開通B. 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C.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古都洛陽D.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15.20世紀是民族解放運動席卷全球的時代,也是殖民帝國崩潰和殖民體系瓦解的時期。下列發生在這一時期的大事有( ?。?br/>①巴拿馬收回了全部運河區的主權②拉丁美洲獨立運動③甘地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④納米比亞取得獨立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16.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先生說:“歷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漢高祖劉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漢武帝。”所謂百代之帝王是說他的歷史貢獻與歷史影響并沒有因為統治結束而結束,他們所產生的影響延續到此后很多時代。(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人們總是把“秦皇漢武”并稱?材料二: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辦法”是什么?列舉唐太宗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史實。材料三: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摘編自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3)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因素。17.【五四愛國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戰勝國等帝國主義列強,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拒絕了中國代表的合理要求,引發了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2)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3)五四愛國運動以后,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請說出它新在哪里 18.某校九年級(5)班的歷史興趣小組圍繞“人民群眾”這一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任務。【人民 政策】材料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喂)腹,飽腹而身斃……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貞觀政要》(卷一)《君道》(1) 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誰?依據材料一概括該皇帝的“為君之道”及其相應的措施。【人民 勝利】材料二:這次革命如暴風,如驟雨,迅猛異常,摧枯拉朽。革命開始以后,經過了深入和高潮階段,到雅各賓派專政時期,完成了摧毀和根除封建制度、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羈絆的任務,使這次革命成為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在革命的三個階段里,人民群眾都積極參與,而且一再從危急中把革命挽救過來,進一步推動它向前發展。——摘自李純武主編《簡明世界通史》(2)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這次革命”的名稱,并根據材料二歸納它的特點。【人民 變革】材料三: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給我們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崗生產大隊的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產到戶的“生死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施了“大包干”。一場改變中國億萬農民命運的實踐,正由他們拉開序幕。——摘編自《小崗人家四十年》解說詞(3) 根據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小崗村的經驗在全國范圍得以推廣的原因。(4)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圍繞“人民”這一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論述。(要求:圍繞主題,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9.歷史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復習“大國興衰”時,劉老師運用不同的方法,設計了如下學案,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材料一:大抵在初期,它(文藝復興)的傾向是偏于復古的;后來到了盛極將衰的時期,卻又見老樹根上,到處產生新芽兒了。——陳衡哲《西洋史》 正如國王路易十六所說:是伏爾泰滅亡了法國。當然,滅亡的不是法國,只是專制制度。——王斯德主編,李宏圖等著《世界通史》 時代的兩顆巨星 材料二:林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材料三:在19世紀后期,落后于英國和法國技術的美國技術,突然獲得大發展,并以電燈、打字機、電話以及三樣革命性進展——電、汽車和飛機——改變了世界?!睹绹兰o》(1) 由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中“老樹根”和“新芽兒”的具體含義。伏爾泰是什么運動的代表人物?(2) 圖中所示的“兩顆巨星”共同創立了哪一科學理論?在此理論影響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國際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試舉一例說明之。(3) 依據材料二,你認為林肯作為總統,他在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什么?請寫出林肯說的“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分別指的是什么?(4) 這次“革命性進展”對國際格局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5) 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A5.【答案】D6.【答案】B7.【答案】D8.【答案】D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小題1】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君主;都創新了一系列的制度來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這些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而且對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所以人們總是把“秦皇漢武”并稱。【小題2】“成熟辦法”是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唐太宗發兵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設置安西都護府;派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通婚。【小題3】因素:①民族交融;②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③歷代統治者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④統治者進行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7.【答案】(1)當時中國綜合國力弱;北洋軍閥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帝國主義在華仍有許多特權;中國的社會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對斗爭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18.【答案】【小題1】唐太宗;以民為本;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小題2】法國大革命;是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推動法國大革命不斷向前發展。【小題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使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小題4】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近代以來,農民階級先后發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侵略者,推動歷史發展。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這樣,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6倍多。這種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而說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19.【答案】【小題1】“老樹根”: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新芽兒”: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或人文主義。啟蒙運動。【小題2】馬克思主義。第一國際的成立或巴黎公社。【小題3】維護國家統一;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小題4】影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一戰的爆發。【小題5】思想解放、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國家統一是發展前提等。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