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試卷(十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前后,中國自北向南發現了紅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嶺、良渚等幾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鮮明(如下圖)。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A.反映了文明中心由北向南的遷移過程B.反映了南北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C.體現出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D.顯示出文明演進的不同路徑2.在湖南里耶秦簡中,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如下圖:這表明,在秦朝A.數學教育被納入了官方教育體系B.數學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普遍運用C.商品經濟繁榮推動了數學的應用D.數學理論體系和理論研究較成熟3.隋代民間自發創立了義倉,每戶在秋收后按照貧富量力輸納一定數量的糧食貯存在當社閭巷,作為應對當地自然災害的專門物資,不得挪以他用;后隋朝政府采取強有力措施,將義倉制度推廣至全國。隋朝政府的舉措A.提高了中央政府救災備荒的能力B.推動了民間基層自治的法治化C.緩解了北方黃河流域的糧食危機D.為社會生產與生活提供了保障4.對于案情清楚的民事案件,宋朝地方官往往以調處為主:如謝迪先將女兒許配給了劉穎,后又悔婚;劉穎將謝迪告上公堂。官員劉克莊采取了如下舉措,反復勸導,終于使兩家達成協議。1. 令謝迪參看法律條文,仔細考慮;2. 開導劉穎母子,兩家已經對簿公堂,縱使成婚,日后也無顏相見;3. 令鄉鄰親戚從中說和;據此可知,官府對民事案件的調處注重對經濟利益的維護B.旨在教化民眾和親睦族C.突出了宗族的治理職能D.體現了禮法結合的原則5.清乾隆年間奉敕修纂的《四庫全書總目》里面,一向被奉為地理權威典籍的《山海經》、《神異經》和《海內十洲記》諸書被從史部地理類移入子部小說家中。這一變化表明A.西學東漸思潮深刻影響明代社會 B.天朝上國的世界觀念遭到了否定C.西學東漸動搖了傳統的地理觀念 D.上古神話的民間影響力迅速衰落6.1898年,清廷頒布上諭:“現當海禁洞開,強鄰環伺,欲圖商務流通,隱杜覬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邊各將軍督撫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籌度,如有形勢扼要商賈輻輳之區,可以推廣口岸拓商埠者,即行咨商總理衙門辦理。”這說明A.西方列強侵華程度逐漸加深B.中國逐漸從被動開放到主動開放C.近代中央集權制度受到沖擊D.地方督撫崛起改變晚清政治格局7.晚清輪船招商局資金被抽取情況統計(部分):年份 資金外流情況 金額1882 開平煤局投資 2100001883 借給朝鮮國助其開埠通商 2500001888 臺灣商務局投資 200001891 上海機器織布局投資 1000001894 戶部向招商局借款 4110001896 中國通商銀行投資 800000表格主要說明A.晚清中國近代化進程加速B.西方列強對華進行資本輸出C.輪船招商局經營環境惡化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艱難8.時間 發展歷程1915年9月 在上海創刊。初名為《青年雜志》。1916年9月 從第二卷第一號起改名為《新青年》。1918年1月 實行改版。從第4卷第一號起改為白話文,使用新式標點。1920年9月 從第8卷一號起,成為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1922年7月 休刊。1923年6月 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正式理論性機關刊物。1926年7月 停刊。據此可知,《新青年》雜志發展歷程A.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的體現B.反映挽救民族危機意識的不斷加深C.體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的結合D.是軍閥割據和列強侵略現狀的縮影9.李可染創作于1950年的年畫《新得的黃牛》。該年畫()A.以農村的社會經濟變革為背景B.以農業合作化運動為主線C.反映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進步D.體現農村互助合作的開始10.20世紀80年代初,國務院裁并了一批與大企業爭奪原料、燃料運輸和生產任務的落后的國營小型重工業企業,對與大企業爭奪原料的社隊工業恢復征收工商稅。這一舉措A.增強了企業活力B.優化了工業結構C.促進了市場競爭D.調整了工業布局11.古代雅典民主制度賦予公民對公共事務的發言權,因此公共權力很容易被裝扮成“民眾領袖”的煽動家所攫取,演說家為了取悅聽眾,刻意迎合民眾和煽動民意。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之一是A.公民大會決策程序不透明B.公民權利被演說家攫取C.沒有建立權力的制衡機制D.公民直接參與政治生活12.馬克思指出,“資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毀交往即交換的一切地方限制,奪得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時間去消滅空間,就是說把商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所花費的時間縮減到最低限度。”這一看法A.用世界歷史的眼光看待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B.揭示了資本原始積累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C.強調市場擴張是工業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D.指出殖民擴張改變了傳統的國際關系格局13.美國南北戰爭后,聯邦國會制定了第14條憲法修正案是,明確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上述條款A.完善了分權體制B.實現了公民平等C.強化了中央集權D.保障了黑人權利14.蘇聯領導人的理論探索:時間 領導人 主要理論 基本內容1967年 勃列日 涅夫 “建成論” 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成熟的)“社會主義,以后的任務是為共產主義社會準備物質技術基礎,向共產主義過渡。1983年 安德羅 波夫 “起點論” “發達社會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任務是完善“發達社會主義”;蘇聯社會很不完善并存在很多矛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建成論”反映了蘇聯社會經濟飛躍B.理論差異反映了經濟體制弊端的暴露C.“起點論”為政治經濟改革留下空間D.理論發展為經濟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礎15.1946年9月,英國政治家丘吉爾在蘇黎世大學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某種形式的歐羅巴合眾國。只有這樣,數以億計的勞苦大眾才能重新獲得簡單的歡樂和希望。正是這樣的歡樂和希望,才能使其不虛度一生。”“法國和德國必須共同發揮領導作用。英國、英聯邦、強大的美國以及蘇聯......可以成為新歐洲的朋友和支持者,并將為新歐洲的生存和成就感到興奮。”這表明A.丘吉爾致力于推動戰后法德的全面和解B.英國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推動力量C.英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立場自相矛盾D.丘吉爾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持觀望態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古代政府的尊孔】(14分)材料一唐代對于儒學尊崇更甚,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詔“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武德七年(624)“以周公為先圣,孔子配”。太宗貞觀二年(628),左仆射房玄齡等建言:“伏請停祭周公,升夫子為先圣”,詔從之。貞觀四年(630),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唐代以科舉取士,明經、進士二科尤重,這推動了五經標準讀本的編撰。五經皆系孔子整理編定,由此孔子作為“先師”的正統地位也得到加強。乾封元年(666),高宗“幸孔子廟,追贈太師,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又廢周公廟。武周時期,出于政治需要,復推崇周公。在玄宗朝,為了消除武周影響,不祀周公,并把對孔子的尊崇推向頂峰。-摘編自焦天然《漢唐間孔子與周公地位之嬗變》材料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詔天下通祀孔子”;并令禮部尚書與儒臣“定釋奠禮儀,頒之天下學校,令以每歲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頒釋奠先師孔子儀注于天下府州縣學”。從此確立了政府在全國各級學校同一日內用同一套禮儀祭祀孔子的制度。洪武十七年又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于國子監,府州縣長官以下則詣學校行香。全國性的整套祭祀禮儀,到了洪武十七年六月命禮部制大成樂器頒天下儒學時,也開始趨于完備。-摘編自朱鴻林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唐代孔子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歷代統治者尊孔的影響。(6分)17.【近代士紳階層的變遷】(14分)材料一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之后,針對士紳在地方影響力擴張的結局,清廷采取了相應的舉措。湖北武昌府知府李有禁在武昌舉辦保甲總局時,將原來游離于保甲制度之外的士紳納入重建的保甲體制之內,使之“職役化”,除履行維護地方治安的主要職能外,還興辦桑麻、水利、族學等地方事務。受湖湘理學浸潤的兩湖地區的湖南士紳具有強烈的道德感和關心鄉土社會秩序的情懷,使得湖南士紳群體在中國社會仍是一股維護傳統秩序的保守勢力。-陳鋒等主編《明清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材料二20世紀初,隨著那些能適應社會變化的士紳向城市的流動和新式知識分子在城市的滯留,一向把持基層政權的士紳階層失去了基本的力量補充。一些對西學難以適應,抱殘守缺的士紳,無能、迂腐和墮落暴露在鄉民面前,其樹立起來的表率榜樣形象就會頃刻間土崩瓦解。傳統時代基于文化、身份之差而形成的鄉民對于士紳的敬畏,蛻變為基于權力壓榨而形成的對“劣紳”集團的社會性忿恨。農村矛盾的激化普遍以“紳民沖突”為內容展開。辛亥革命后,隨著近現代化理念在政治制度層面日益滲入,士紳階層開始分化轉型。“五四”時期,士紳階層作為封建專制主義代表被推上了歷史審判臺,遭到了以魯迅為代表作家群的強烈批判。大革命時期對地方土豪劣紳的懲治,席卷南方各省。-摘編自李濤《士紳階層衰落化過程中的鄉村政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清政府對待士紳階層的態度。(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述近代士紳階層歷史地位的演變歷程及其影響。(9分)18.【非洲的解放】(15分)材料一 殖民者從一登上非洲大陸就遭到非洲人的殊死抵抗。在奴隸貿易期間,奴隸們以自殺、逃亡等方式表達了對故土的依戀和對殖民主義的激憤。在殖民主義向內陸推進的過程中,非洲人利用自己的傳統文明組織起大規模的、遍及全洲的抗擊殖民者的斗爭。共同的宗教信仰為各部落的團結提供了紐帶,對理想社會的向往使起義軍爆發出超人的力量。武裝斗爭是民族主義的一種普遍形式,也是非洲文明反擊異質文明侵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這些反抗斗爭絕大部分都不可避免地遭到失敗。-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在殖民時代,非洲國家的改革者破除封建貴族的割據,加強中央集權,限制或廢除奴隸貿易及各種苛捐雜稅,興修道路,興辦郵電事業,企圖形成國內統一市場;興建印刷廠和學校以啟民智,向外派遣留學生學習先進技術。非洲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后,逐漸形成了以爭取民族獨立為主要任務的民族主義政黨,其領袖多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考驗、在戰爭中積累了經驗的知識分子老兵。它們的奮斗目標也經歷了從通過與殖民當局合作以爭取自治到要求實現民族獨立的過程。它們出版刊物,深入群眾進行宣傳,爭取人民支持,組織農村抗稅、城市請愿罷工市,發動士兵嘩變等。-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殖民時代的非洲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方式及其失敗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非洲人民反抗西方殖民統治的歷程。(9分)19.【文明的互鑒】(12分)材料 如何面對外部世界一直是近代以來橫亙在中國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對于中國人來說,列強是入侵者,又是先進文明的傳入者,排拒還是學習,一直是中國人爭論不休的話題。在于入侵者的斗爭中,在向西方文明的學習中,中國改造了自己,走上了一條既與自己的過去不同又與外國文明有別的獨特的發展道路。曾有學者以“改變自己,影響世界”來概括近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一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著《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評述上述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參考答案1.【答案】D【答案解析】根據地圖和材料信息可知,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化特征,南北多個文明中心,地域特征鮮明,體現出地域文明不同的文明特征和演進路徑,故選D;材料未能體現文明中心的南北關系,排除A和B;材料未能體現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排除C。2.【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秦代考古發現成熟的乘法口訣表,表明乘法運算規律已經較為成熟,結合里耶秦簡的性質,可知數學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普遍運用,特別是手工業、賦稅征收、交通建設等,故選B;材料未能體現數學被納入官方教育體系,排除A;材料未能體現商品經濟發展對數學應用的推動作用,排除C;材料未能體現數學理論體系和研究的成熟,排除D。3.【答案】D【答案解析】根據材料,隋代民間發明了義倉制度,起到了較好的社會保障效果,隋代政府強制性將義倉制度推廣到全國,以提高社會的保障能力,保障了隋代社會生產與生活,故選D;義倉制度是基層社會保障制度,排除A;材料無法體現基層自治的法治化,排除B;義倉制度覆蓋全國,并非專門解決北方黃河流域的糧食問題,排除C。4.【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地方官員對于事情清楚無爭議的民事案件,強調通過調處而非判決解決,其目的就在于發揮案件的教育功能,宣傳禮義道德等儒家思想,故選B;材料未能體現對經濟利益的維護,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以地方官的調處為主,并非突出宗族治理職能,排除C;材料未能體現禮法結合原則。5.【答案】C【解析】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將先進的地理知識傳入中國,傳統的地理觀念動搖,故選C;西學東漸思潮對中國社會影響力有限,且時代不合,排除A;天朝上國的觀念根深蒂固,排除B;上古神話的民間影響力迅速衰落,不符合事實,且與材料無關,排除D。6.【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材料,清政府逐漸轉變開埠觀念,從被動開埠變為主動開埠,體現出對外開放觀念的主動增強,故選B;其余選項均與題意不符,可以排除。【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輪船招商局深受清政府盤剝,資金大量流出嚴重影響了招商局的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故選C;材料體現了清政府對洋務企業的盤剝,并非體現近代化進程加速,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排除B;輪船招商局并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排除D。8.【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知,《新青年》隨著時代變化,從“民主與科學”為核心,逐步為“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并進而發展成為我黨的機關報,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體現對民主革命道路認識的加深和對挽救民族危機認識的加深,故選B”。9.【答案】A【答案解析】根據圖片內容和時間,本年畫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農村社會變革,故選A;農業合作化運動開始于1953年,可以排除B;圖片主要反映生產關系變革,不能反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排除C;材料未能反映農村互助合作的提升,排除D。10.【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材料,80年代初,國務院裁并一批生產效率低,浪費嚴重,消耗大量能源的企業,旨在優化企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故選B。其余選項與題意不符合,可以排除。11.【答案】C【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雅典演說家通過煽動輿論和民意操縱政治,而雅典沒有針對此現象的制衡機制,故選C;材料未能體現決策程序不透明,排除A;選項B不符合事實,可以排除;選項D與材料無關,可以排除。12.【答案】A【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資本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故選A;其余選項與題意不符合,可以排除。13.【答案】D【答案解析】結合材料與時代背景,此憲法修正案旨在維護黑人奴隸的政治權利,故選D;其他選項與題意無關,可以排除。14.【答案】C【答案解析】根據材料,“起點論”相對于“建成論”,更客觀反映了蘇聯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更貼近蘇聯現實,為后階段改革留下了空間,故選C;“建成論”脫離了蘇聯的具體國情,不符合現實發展水平,排除A;選項B中體制弊端暴露,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B;蘇聯改革遭遇重大挫折與失敗,排除D。【答案】D【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丘吉爾認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意義重大,但英國出于傳統大陸均衡政策,以及維持自身利益的考慮,對推動一體化進程持觀望態度,故選D;材料末能體現丘吉爾致力于推動法德和解,只是強調了法德和解的重要意義,排除A;選項B,英國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與題意和事實不符,排除B;選項C中的立場自相矛盾,與題意不符,可以排除。16.【答案】(1)變化:從尊崇周公變為尊崇孔子。(2分)原因:唐代較前代更為尊崇儒學;唐代科舉制的發展;孔子因修訂《五經》而加強了作為先師的地位;唐代政局的變化(8分,任答三點即可)(2)強化了封建專制統治;有利于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傳承;促進了教育的發展。(6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不祀周公,并把對孔子的尊崇推向頂峰”概括變化;根據材料“唐代以科舉取士,明經、進士二科尤重,這推動了五經標準讀本的編撰。五經皆系孔子整理編定,由此孔子作為先師的正統地位也得到加強”和“武周時期,出于政治需要,復推崇周公。在玄宗朝,為了消除武周影響,不祀周公”概括其原因。(2)根據材料“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為了消除武周影響,不祀周公,并把對孔子的尊崇推向頂峰”“政府在全國各級學校同一日內用同一套禮儀祭祀孔子的制度”完成第二問。17.【答案】(1)利用和扶持士紳階層,鞏固政府統治,重建基層治理;將士紳階層納入保甲體系,加強對士紳階層的控制。(5分)(2)①太平天國運動以后:士紳被納入保甲體系,維護地方治安并處理地方事務。影響:維護傳統秩序,維護清王朝的統治。(3分)②20世紀初,守舊的士紳落后于近代化進程。影響:農民與士紳以及農村社會矛盾激化。(3分)③“五四運動”后,士紳階層成為封建主義的代表遭到批判;國民大革命期間農村出現打倒土豪劣紳的革命運動。(3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之后,針對士紳在地方影響力擴張的結局將原來游離于保甲制度之外的士紳納入重建的保甲體制之內”完成第一問。(2)根據材料“將原來游離于保甲制度之外的士紳納入重建的保甲體制之內”“鄉民對于士紳的敬畏,蛻變為基于權力壓榨而形成的對“劣紳”集團的社會性忿恨。農村矛盾的激化普遍”“士紳階層作為封建專制主義代表被推上了歷史審判臺......大革命時期對地方土豪劣紳的懲治,席卷南方各省”完成第二問。18.【參考答案】(1)方式:自殺或逃亡;以宗教名義發動武裝起義。(4分)失敗原因:西方殖民國家實力強大,殘酷鎮壓非洲人民的反抗。(2分)(2)歷程:以宗教為旗幟發動武裝起義;開展推動非洲近代化的改革;兩次大戰后在民族黨的領導下謀求民族獨立。上述反抗歷程隨著列強對非洲侵略的不斷加深和非洲經濟的發展、民族意識的高漲而不斷深入發展。(9分)【考查目標】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體現民族解放運動等重要時政熱點。【思路點撥】(1)根據材料“奴隸們以自殺、逃亡等方式表達了對故土的依戀和對殖民主義的激憤”“共同的宗教信仰為各部落的團結提供了紐帶”武裝斗爭無疑是民族主義的一種普遍形式“完成第一問。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對原因的概括。(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結合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史,概括非洲人民反抗西方殖民統治的歷程,從早期的改革到建立民族主義政黨。19.【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傳統與近代的融合,體現近代化進程的曲折復雜。觀點論證型的試題符合高考命題要求。【示例】: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在傳統與近代的碰撞與融合中前行。(12分)鴉片戰爭后,面對西方的侵略,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而封建頑固派則固守天朝上國的傳統思想,拒絕向西方學習。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的觀點,開展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發展近代工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辛亥革命后,面對嚴重的封建殘余勢力和復辟力量,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學習西方的民主啟蒙思想,開展了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的新文化運動,掃蕩了中國社會的封建殘余勢力和觀念,解放了民眾的思想。但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以及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影響的擴大,新文化運動逐漸發生轉向,進步的中國人開始了追尋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拉開。第 頁,共 頁試題資源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第 10 頁,共 10 頁試題資源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