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6 保護土壤(知識點+例題+習題)-2024-2025學年七下科學期末考點專題(浙教版2024)(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6 保護土壤(知識點+例題+習題)-2024-2025學年七下科學期末考點專題(浙教版2024)(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6保護土壤
知識點一土壤的價值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賴土壤才能生存與生長。人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賴于植物的動物為食。
1.土壤價值的體現
肥沃的土壤能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空氣。
土壤類型 土壤肥力及適宜種植的作物
黑土 土壤肥力高,盛產糧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麥等
紫色土 肥力也相對較高,除了旱地糧食作物外,還多種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
紅壤 一般酸性較高,肥力相對較低,通常適合種植水稻、茶樹、甘蔗和柑橘等
黃壤 通常要比紅壤濕潤,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山區,除了常見的農作物外,黃壤也能種植茶樹和蔬菜
2.土壤價值寶貴的原因
肥沃的土壤因有限而更顯寶貴。事實上,比較適合農耕的土地不足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長的時間,幾百年的時間只能形成幾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適合耕作的土壤是經歷了幾千年才逐漸形成的。
3.人類活動對土壤的改造利用
(1)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層層梯田,將沼澤變成肥土沃壤。
(2)在干旱區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來營造片片綠洲。
(3)由于人們的耕作,出現了水稻土、菜園土等自然界原來沒有的新的土壤類型。
例題:根據下列材料,完成題目:
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
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
知識點二土壤的流失與毀壞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污染和過度開發。
1.土壤污染
(1)概念:指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
(2)原因:由于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人們在土壤表面不斷堆放和傾倒固體廢棄物,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
(3)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
①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
②廢水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
③固體廢棄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
(4)土壤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污水灌溉以及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
(5)土壤污染的危害
①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
◎注意
如果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會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
②導致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通過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
(1)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流水、風、冰等作用下,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造成水分和土壤資源損失的現象。
(2)土地沙漠化:指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營養物質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現象。
3.植被對土壤的保護
一般來說,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覆蓋,能夠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從而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拓展
我國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
黃土高原曾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近年來,由于積極治理,黃土高原生態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與2011年相比,2022年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4%。全國水土保持率從2011年的68.88%提高到2022年的72.26%。
知識點三土壤的保護與治理
1.土壤資源現狀
(1)從全球來看: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巖石等,有土壤覆蓋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層太淺,土壤污染,永久凍土分布和含水量過高或過低等原因,陸地面積中約89%的土地目前尚不適宜農業生產。
(2)從我國來看:我國陸地總面積約為960萬km ,耕地、林地、草地占陸地總面積的70%;除了耕地、林地、草地,我國還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難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資源各地分布不均。
2.土壤保護上壤保護就是進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壞。土壤保護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護性耕作和輪作等。
方法 具體內容 意義
因地形耕作 根據地形或沿等高線開墾耕地 有助于減緩過多降水的沖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
保護性耕作 盡可能地減少對土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植物的損害 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輪作 在一塊地上每年種植不同的植物 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拓展
聯合國大會將每年12月5日定為世界土壤日,旨在關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導可持續管理土壤資源。
3.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技術 具體方法
物理修 復技術 覆蓋 式客 土法 在現有污染農田土壤的表面直接覆蓋無污染的土壤,以降低農田耕作層土壤中重金屬濃度,減少植物根系與重金屬的接觸,實現污染土壤修復
深翻耕法 依據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垂直下降的分布規 律,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對農田20~30cm的土層 進行深翻耕與混勻,降低土壤表層聚集的重金屬 含量,減少農作物在耕作層的重金屬吸收量
化學修 復技術 土壤 鈍化 修復 技術 利用鈍化修復材料對土壤中重金屬產生吸附、絡合、沉淀、離子交換或氧化還原等一系列反應,降低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活性或改變它們的形態,調控或降低農作物對重金屬積累的能力,實現污染土壤的修復
生物修 復技術 植物 吸取 修復 技術 利用對重金屬具有耐性強、吸收能力好的綠色功能植物,從土壤中吸收一種或幾種重金屬并轉移貯存至地上部分,通過連續種植且收獲植物地上部分的方式,將重金屬從土壤中逐漸移除,實現污染土壤重金屬減量及凈化的目標
4.我國土壤保護的成效
近20多年來,我國新增綠化面積數量較大,特別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烏素沙地的治理比較成功。
例題: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br/>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
B.不使用任何農藥和有機化肥
C.禁止使用農用地膜
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
1.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B.實行稻草還田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大量施用化肥
2.2024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土壤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焚燒廢棄垃圾 B.分類回收垃圾
C.積極植樹造林 D.合理使用農藥
3.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實行稻草還田
D.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4.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br/>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
B.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區噴灌或滴灌
D.在適宜的耕地上玉米與大豆套種
5.小華、小英、小美、小明進行“影響土壤侵蝕因素”的探究實驗。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情況與結果。
姓名實驗編號 變量 小美 小華 小英 小明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
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
有無植物 無 無 無 有 無 有 無 無
結果 土壤被侵蝕情況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  )
A.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B.土壤坡度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C.有無植物生長,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D.土壤種類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6.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農藥
B.將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實行稻草還田
D.將廢舊電池深埋于土壤中
7.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實行秸稈還田
B.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
C.灌溉農田采用大水漫灌
D.將垃圾進行填埋處理
8.下列各項中哪種物質不會引起土壤污染(  )
A.農藥 B.化肥 C.枯草 D.病菌
9.下列能有效保護土壤的措施是(  )
A.城市發展盡量少占用農田
B.植樹造林,退耕還草
C.嚴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D.以上說法都正確
10.《讀者》雜志社倡議開展“保護母親河,營建讀者林”活動,在長江、黃河流域植樹造林,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減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
A.流水 B.風力 C.冰川 D.生物
11.人們利用根系分布的特點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種草,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r/>A.保持水土 B.綠化環境
C.放牧牲畜 D.增加經濟效益
12.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你認為下列人類活動可能造成廣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br/>A.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作肥料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
C.綜合防治植物病蟲害,減少農藥的用量
D.合理施用化肥
13.今年,為保護耕地,我區及周邊不少地區出現“退林還耕”,尤其不建議在適合耕種的壤土類土壤上繼續種植樹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對此類土壤描述正確的是    。
①土壤中礦物質顆粒、空氣、水、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②通氣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氣性好、透水性強;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適度;
為保護耕地土壤資源,你認為還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寫一種)
14.敵百蟲是一種殺蟲劑,有資料顯示:“少量殘留在土壤中的敵百蟲,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蹦惩瑢W為驗證此說法,設計了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農田里取適量的土壤,將其均分為甲、乙兩組,將甲組土壤進行滅菌,乙組不滅菌;
②配制適宜濃度的敵百蟲溶液,等分兩份,并分別與甲、乙兩組土壤混合均勻,分別放在相同的無菌且適宜的環境下;
③一段時間后,取樣檢測甲、乙兩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并進行比較;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對甲、乙兩組土壤進行不同的處理,目的是為了   。
(2)步驟②將兩組土壤分別放在相同的無菌環境中而不是自然環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敵百蟲,則可預測步驟③中甲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   乙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
15.舉例說明人們在利用土壤過程中使土壤得到改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6保護土壤
知識點一土壤的價值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賴土壤才能生存與生長。人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賴于植物的動物為食。
1.土壤價值的體現
肥沃的土壤能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養分、空氣。
土壤類型 土壤肥力及適宜種植的作物
黑土 土壤肥力高,盛產糧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麥等
紫色土 肥力也相對較高,除了旱地糧食作物外,還多種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
紅壤 一般酸性較高,肥力相對較低,通常適合種植水稻、茶樹、甘蔗和柑橘等
黃壤 通常要比紅壤濕潤,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山區,除了常見的農作物外,黃壤也能種植茶樹和蔬菜
2.土壤價值寶貴的原因
肥沃的土壤因有限而更顯寶貴。事實上,比較適合農耕的土地不足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長的時間,幾百年的時間只能形成幾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適合耕作的土壤是經歷了幾千年才逐漸形成的。
3.人類活動對土壤的改造利用
(1)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層層梯田,將沼澤變成肥土沃壤。
(2)在干旱區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來營造片片綠洲。
(3)由于人們的耕作,出現了水稻土、菜園土等自然界原來沒有的新的土壤類型。
例題:根據下列材料,完成題目:
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
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
解:A、地膜是一種難降解的塑料,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
C、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
D、實行稻草還田能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土壤的保護,符合題意。
故選:D。
知識點二土壤的流失與毀壞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污染和過度開發。
1.土壤污染
(1)概念:指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
(2)原因:由于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人們在土壤表面不斷堆放和傾倒固體廢棄物,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
(3)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
①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
②廢水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
③固體廢棄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
(4)土壤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污水灌溉以及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
(5)土壤污染的危害
①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
◎注意
如果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會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
②導致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通過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
(1)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流水、風、冰等作用下,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造成水分和土壤資源損失的現象。
(2)土地沙漠化:指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營養物質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現象。
3.植被對土壤的保護
一般來說,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覆蓋,能夠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從而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拓展
我國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
黃土高原曾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近年來,由于積極治理,黃土高原生態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與2011年相比,2022年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4%。全國水土保持率從2011年的68.88%提高到2022年的72.26%。
知識點三土壤的保護與治理
1.土壤資源現狀
(1)從全球來看: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巖石等,有土壤覆蓋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層太淺,土壤污染,永久凍土分布和含水量過高或過低等原因,陸地面積中約89%的土地目前尚不適宜農業生產。
(2)從我國來看:我國陸地總面積約為960萬km ,耕地、林地、草地占陸地總面積的70%;除了耕地、林地、草地,我國還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難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資源各地分布不均。
2.土壤保護上壤保護就是進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壞。土壤保護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護性耕作和輪作等。
方法 具體內容 意義
因地形耕作 根據地形或沿等高線開墾耕地 有助于減緩過多降水的沖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
保護性耕作 盡可能地減少對土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植物的損害 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輪作 在一塊地上每年種植不同的植物 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拓展
聯合國大會將每年12月5日定為世界土壤日,旨在關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導可持續管理土壤資源。
3.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技術 具體方法
物理修 復技術 覆蓋 式客 土法 在現有污染農田土壤的表面直接覆蓋無污染的土壤,以降低農田耕作層土壤中重金屬濃度,減少植物根系與重金屬的接觸,實現污染土壤修復
深翻耕法 依據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垂直下降的分布規 律,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對農田20~30cm的土層 進行深翻耕與混勻,降低土壤表層聚集的重金屬 含量,減少農作物在耕作層的重金屬吸收量
化學修 復技術 土壤 鈍化 修復 技術 利用鈍化修復材料對土壤中重金屬產生吸附、絡合、沉淀、離子交換或氧化還原等一系列反應,降低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活性或改變它們的形態,調控或降低農作物對重金屬積累的能力,實現污染土壤的修復
生物修 復技術 植物 吸取 修復 技術 利用對重金屬具有耐性強、吸收能力好的綠色功能植物,從土壤中吸收一種或幾種重金屬并轉移貯存至地上部分,通過連續種植且收獲植物地上部分的方式,將重金屬從土壤中逐漸移除,實現污染土壤重金屬減量及凈化的目標
4.我國土壤保護的成效
近20多年來,我國新增綠化面積數量較大,特別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烏素沙地的治理比較成功。
例題: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br/>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
B.不使用任何農藥和有機化肥
C.禁止使用農用地膜
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
解: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不利于經濟發展,應該加強這些企業的污染處理,A錯誤;
B、不使用任何農藥和有機化肥,肥料對農業的生長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B錯誤;
C、禁止使用農用地膜,地膜使用對農業有著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廢棄地膜的處理,但不能禁止,C錯誤;
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有利于污水處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確。
故選:D。
1.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B.實行稻草還田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大量施用化肥
【解答】解: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護土壤,錯誤;
B、實行稻草還田,使土壤變得肥沃,有利于保護土壤,正確;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護土壤,錯誤;
D、大量施用化肥,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護土壤,錯誤;
故選:B。
2.2024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土壤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焚燒廢棄垃圾 B.分類回收垃圾
C.積極植樹造林 D.合理使用農藥
【解答】解: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保護土壤,我們要合理使用農藥,分類回收垃圾,積極植樹造林等,在土里焚燒廢棄垃是破壞土壤的行為。
故選:A。
3.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實行稻草還田
D.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不利于保護土壤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護土壤
C、實行稻草還田有利于保護土壤
D、將廢棄農田地膜埋入土壤中不利于保護土壤
故選:C。
4.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br/>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
B.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區噴灌或滴灌
D.在適宜的耕地上玉米與大豆套種
【解答】解: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可以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環境,不會造成土壤污染;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會污染環境,造成土壤污染;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不會造成土壤污染;在適宜耕作的土地上進行玉米和大豆的間作套種,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會造成土壤污染。綜上所述,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5.小華、小英、小美、小明進行“影響土壤侵蝕因素”的探究實驗。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情況與結果。
姓名實驗編號 變量 小美 小華 小英 小明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
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
有無植物 無 無 無 有 無 有 無 無
結果 土壤被侵蝕情況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  )
A.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B.土壤坡度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C.有無植物生長,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D.土壤種類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解答】解: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適宜的。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小美設計的甲乙兩組實驗對照,實驗變量是水的流量的大小,其它條件均相同,因此小美要探究的是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而小華、小英、小明三者設計的實驗均有兩個變量,不能形成對照實驗。
故選:A。
6.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農藥
B.將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實行稻草還田
D.將廢舊電池深埋于土壤中
【解答】解:AB、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為節約水資源,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易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護土壤。
C、實行稻草還田,使土壤變得肥沃,有利于保護土壤。
D、電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屬,因此將廢舊電池填埋土壤中會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保護土壤。
故選:C。
7.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實行秸稈還田
B.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
C.灌溉農田采用大水漫灌
D.將垃圾進行填埋處理
【解答】解:實行秸稈還田有利于保護土壤,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會污染農田,采用大水漫灌灌溉農田會浪費水資源,將垃圾分類回收后進行填埋處理有利于對環境的保護,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8.下列各項中哪種物質不會引起土壤污染(  )
A.農藥 B.化肥 C.枯草 D.病菌
【解答】解:A、農藥會造成土壤的污染,A不符合題意;
B、化肥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土壤的污染,B不符合題意;
C、枯草不會造成土壤污染,C符合題意;
D、病菌會造成土壤的污染,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下列能有效保護土壤的措施是(  )
A.城市發展盡量少占用農田
B.植樹造林,退耕還草
C.嚴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D.以上說法都正確
【解答】解: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資源,我國重視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城市發展盡量少占用農田;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嚴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以上措施都能有效保護土壤。
故選:D。
10.《讀者》雜志社倡議開展“保護母親河,營建讀者林”活動,在長江、黃河流域植樹造林,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減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
A.流水 B.風力 C.冰川 D.生物
【解答】解:長江、黃河流域植樹造林,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就是減小水的作用。
故選:A。
11.人們利用根系分布的特點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種草,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r/>A.保持水土 B.綠化環境
C.放牧牲畜 D.增加經濟效益
【解答】解:大多數陸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廣,形成龐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葉系統還發達??芍^“根深葉茂”,“樹大根深”,可見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梨的水平根大于樹冠的3﹣4倍,深約2米,樹冠下的根基本與地面平行,冠外的根漸向深處生長。根系深度約0.2﹣0.4米分布最密。利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圍大的特點,植物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從而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
故選:A。
12.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你認為下列人類活動可能造成廣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br/>A.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作肥料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
C.綜合防治植物病蟲害,減少農藥的用量
D.合理施用化肥
【解答】解:塑料地膜屬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會使得土壤板結、通氣性變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質也會進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會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題意。
故選:B。
13.今年,為保護耕地,我區及周邊不少地區出現“退林還耕”,尤其不建議在適合耕種的壤土類土壤上繼續種植樹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對此類土壤描述正確的是    。
①土壤中礦物質顆粒、空氣、水、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②通氣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氣性好、透水性強;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適度;
為保護耕地土壤資源,你認為還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寫一種)
【解答】解:壤土土壤中礦物質顆粒、空氣水、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通氣性好、透水性強;土壤黏性適度,適合大部分植物生長,故選:①③⑤。為保護耕地土壤資源,還可以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
14.敵百蟲是一種殺蟲劑,有資料顯示:“少量殘留在土壤中的敵百蟲,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蹦惩瑢W為驗證此說法,設計了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農田里取適量的土壤,將其均分為甲、乙兩組,將甲組土壤進行滅菌,乙組不滅菌;
②配制適宜濃度的敵百蟲溶液,等分兩份,并分別與甲、乙兩組土壤混合均勻,分別放在相同的無菌且適宜的環境下;
③一段時間后,取樣檢測甲、乙兩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并進行比較;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對甲、乙兩組土壤進行不同的處理,目的是為了   。
(2)步驟②將兩組土壤分別放在相同的無菌環境中而不是自然環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敵百蟲,則可預測步驟③中甲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   乙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
【解答】解:(1)“步驟①中對甲、乙兩組土壤進行不同的處理”,目的是為了設置對照實驗。
(2)步驟②將兩組土壤分別放在相同的無菌環境中而不是自然環境中,原因是為了防止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入土壤,干擾實驗。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敵百蟲”,則乙組土壤中敵百蟲被微生物分解了,導致敵百蟲濃度降低。因此可預測步驟③中甲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大于乙組土壤中敵百蟲的濃度。
故答案為:(1)設置對照實驗
(2)為了防止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入土壤,干擾實驗
(3)大于
15.舉例說明人們在利用土壤過程中使土壤得到改善。
【解答】解: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植物,并盡量考慮不同植物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堿性等,使土壤得到改善;收獲后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與表土充分混勻,使土壤得到改善。
故答案為:
有計劃地輪作換茬;收獲后翻土壤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西城区| 赤城县| 綦江县| 鄂托克旗| 正蓝旗| 阿拉善盟| 霍邱县| 淮南市| 象山县| 虹口区| 巍山| 顺平县| 西藏| 兴宁市| 巴彦淖尔市| 宜川县| 芜湖市| 综艺| 杨浦区| 镇康县| 新源县| 濉溪县| 卢氏县| 白河县| 绍兴县| 寿光市| 田林县| 安仁县| 嘉黎县| 江川县| 韶关市| 偃师市| 颍上县| 山丹县| 虞城县| 高雄县| 建昌县| 宾阳县| 固原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