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導入新課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第13課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對外交流學習目標(1) 通過觀察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元朝交通路線圖,了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狀況及新發展。(史料實證,時空觀念)(2)通過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盛況,從政府管理、對外政策和交通狀況等方面,分析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通過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實,認識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目錄CONTENTS目錄CONTENTS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馬可·波羅(1254—1324)一、發達的中外交通二、繁榮的海外貿易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壹·發達的中外交通一、發達的中外交通(一)唐朝的對外交往唐中期以后,受割據、戰亂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由西北、中亞連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在東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一、發達的中外交通(二)宋朝的對外交往▲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陸路:海路:地位:指出宋代交通路線經過的國家、地區。阿拉伯東非海岸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可通往朝鮮、日本、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遼夏金通過草原絲綢之路仍維持著與西域、中亞較大規模的交流。一、發達的中外交通(三)元朝的對外交往▲元代交通路線圖陸路:海路:地位: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阿拉伯東非海岸地中海沿岸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東海航線達朝鮮、日本;南海航線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東非和歐洲等。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西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指出元代海、陸路交通線經過的國家、地區。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斷的陸路交通線,建立了與中亞、西亞及東歐等地區的聯系。一、發達的中外交通讀題圖1. 指出宋代海路交 通線經過的國家、地區。2. 指出元朝陸上、 海上交通線。比較元朝的海上交通較宋朝有哪些變化?路線更多范圍更大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一、發達的中外交通【思考】閱讀材料,想一想這一時期的海路交通發達的條件是什么。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唐朝中后期,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加之同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已向南方轉移,而海路又遠比陸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的主要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在遼宋夏金元時期達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海上絲綢之路》(1)經濟重心南移(2)海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3)政府鼓勵海外貿易(4)中國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高(5)指南針在航海上的運用(6)地理知識的進步等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貳·繁榮的海外貿易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一)機構:市舶司思考:朝廷為什么重視海外貿易?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萬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這一時期外貿稅收所得,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請你說出宋元時期政府為保障海外貿易設置的管理機構及其職能,并圈出圖中設置這一機構的地點。市舶司負責管理船舶、關稅、貨物及外商招徠廣州、泉州、明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一)機構:市舶司泉州市舶司遺址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二)表現與中國交往最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宋元時期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宋元時期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宋元時期貿易的主要內容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中國廣州、泉州、明州五六十個→140個外國中國香料、象牙、珠寶等瓷器、茶葉和絲織品等(50種→300余種)六勝塔位于福建泉州,北宋建造,被毀后元朝重建,是泉州港引領航船的航標塔。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二)表現泉州廣州朝鮮半島日本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宋代海外貿易圖二、繁榮的海外貿易“南海一號”沉船打撈現場及出水瓷器“南海一號”沉船“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的木質沉船,1987年發現于廣東陽江海域,沉船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南海一號” 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一)人物:馬可波羅馬可波羅來華線路圖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二)原因宋元時期,陸路和海路交通的發展,使中外物質、科技文化的交流進一步密切起來。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三)傳入內容: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建筑、音樂、宗教等傳到中國。地位: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史實: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歷法工作。元朝還收集和翻譯了一些阿拉伯醫學書籍,《回回藥方》中記載了治療骨折的方法。《回回藥方》書影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四)傳出內容: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 和驛傳制度等輸往國外,天文、歷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影響:對亞歐地區的社會、 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的外銷瓷器、絲綢深受外國人喜愛。西亞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紋和色彩等,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西方中國藥物 天文 歷法 數學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紙幣 驛站制度亞洲各國天文/歷法/農業/手工業雙向交流共同發展陸路和海路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人類文明的產生陸上絲綢之路是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課堂小結宋元時期的對外交流唐陸路衰落、宋海路航線元朝通陸路、海路鼎盛設市舶司管理貿易海外貿易繁榮的表現陸海路促進文化交往發達的中外交通西方傳入中國的科技文化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中國外傳的發明與器物繁榮的海外貿易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肆·鞏固練習1.唐代,設有市舶司的城市唯有廣州一處;南宋時增加到九處,分設提舉市舶司于廣州、杭州、明州等地,管理商舶、征收關稅、收買進口物資等。這反映出當時( )A.中央集權強化 B.海外貿易發展C.都市生活繁榮 D.造船技術進步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材料中南宋在多處設立市舶司,反映了南宋時海外貿易的發展,B項正確;中央集權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排除A項;材料未直接體現造船技術和都市生活,排除CD項。故選B項。2.元朝時,船工和水手將海洋氣象、潮汐規律編成口訣進行預報,對海域的水文地理進行勘察記錄,確立導航制。這表明當時( )A.能準確預報天氣變化 B.元朝疆域得到了擴展C.注重航海經驗的總結 D.指南針已經廣泛應用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元朝時,船工和水手將海洋氣象、潮汐規律編成口訣進行預報,對海域的水文地理進行勘察記錄,確立導航制”可以得出,當時注重航海經驗的總結,C項正確;能準確預報天氣變化說法絕對化,排除A;題干不涉及元朝疆域得到了擴展的信息,排除B;指南針已經廣泛應用題干中未涉及,排除D。故選C。3.《馬可·波羅行紀》記載:“(泉州)乃不少船舶輻輳之所,諸船運載種種貨物至此,然后分配于……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亞歷山大運赴西方諸國者衡之,則彼數實微乎其微,蓋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這說明元代泉州( )A.海上貿易繁榮 B.外國使節增多 C.造船技術發達 D.文化生活豐富A解析:注意題干中關鍵信息“(泉州)乃不少船舶輻輳之所”“諸船運載種種貨物至此”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泉州是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海上貿易十分繁榮。故選A。4.《元史》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這說明( )A.元朝航海技術發達 B.元朝國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C.元朝南北經濟差距 D.元朝交通網絡四通八達D解析:本題考查元代的交通。根據“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可知,元朝廣設驛站,交通發達。故選D。5.某興趣小組探究“宋代工商業發展”,有下列資料可以參考,其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 )A.元朝脫脫等人所撰《宋史》 B.南宋古沉船“南海Ⅰ號”的文物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滸傳》 D.大型歷史主題紀錄片《大宋王朝》B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宋代工商業發展”和所學知識可知,資料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南宋古沉船“南海1號”的文物,這些文物屬于實物史料,是一手史料,B正確;元朝人所著《宋史》是后人的著作,不如一手史料的價值高,排除A;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明代的文學作品,帶有主觀色彩,不如一手史料的價值高,排除C;大型歷史主題紀錄片《大宋王朝》是現代人根據史料拍攝的紀錄片,不如一手史料的價值高,排除D。科技與文化對外交流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