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25年中考一模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25年中考一模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25年中考一模化學試題
1.(2025·番禺模擬)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進行下列家務勞動時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蔬菜 B.瀝干蔬菜 C.點火炒菜 D.盛菜裝盤
2.(2025·番禺模擬) 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3.(2025·番禺模擬)化學變化創造物質。下列物品的材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
B.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蠶絲素紗單衣
C.“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的宣紙
D.“冰墩墩”的聚碳酸酯塑料外殼
4.(2025·番禺模擬)釹(Nd)等稀土元素是一類有重要用途的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釹屬于非金屬元素 B.一個釹原子的質量為144.2g
C.Nd3+的核外電子數為60 D.一個釹原子含60個質子
5.(2025·番禺模擬)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高溫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石墨有滑膩感、導電性和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等性質
C.金剛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1g金剛石和1g石墨與足量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不同
6.(2025·番禺模擬)《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7.(2025·番禺模擬)酚酞(C20H14O4)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下列關于酚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無機化合物
B.相對分子質量為(12×20+1×14+16×4)g
C.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0):(1×14):(16×4)
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8.(2025·番禺模擬)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屬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車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
D.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9.(2025·番禺模擬)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①可以較好地控制反應速率
B.裝置①和④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氧氣
C.裝置①和②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氫氣
D.裝置③和④都可以用來收集二氧化碳
10.(2025·番禺模擬)部分含碳物質的分類與相應的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能是 B.b和c不能相互轉化
C.能與水反應生成 D.能直接轉化成
11.(2025·番禺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過量MgO后過濾
B 除去鹽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過量溶液后過濾
C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 滴加少量的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D 鑒別溶液和溶液 取樣,滴加溶液,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12.(2025·番禺模擬)下列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的是
A.氧化鐵與一氧化碳高溫反應
B.稀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C.碳酸鈉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D.向氯化鎂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13.(2025·番禺模擬)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研究化學實驗。利用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探究中和反應時,測得溶液和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對實驗過程的分析,錯誤的是
A.b點、e點均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B.溫度曲線從室溫逐漸上升,說明該反應放熱
C.在滴入溶液的過程中,的數目逐漸減少
D.點、點的溶液中溶質均是和
14.(2025·番禺模擬)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
B.實驗②:試管壁發燙,說明物質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
C.實驗③:反應后總質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實驗④: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15.(2025·番禺模擬)我國力求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即的消耗量抵消其排放量。某興趣小組圍繞的制備、吸收。封存等問題展開探究。
I.的制備(如圖1):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用組合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如何驗證裝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滿________。裝置也能用來制取二氧化碳,反應過程中若關閉裝置中的活塞,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Ⅱ.的吸收:利用壓強傳感器研究溶液吸收的情況。用3個的燒瓶收集滿純凈的,連接壓強傳感器,用注射器同時等速度分別注入三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各15mL,同時振蕩燒瓶。采集的數據如圖2所示。
(3)曲線a、b、c所示的實驗中,時導致壓強瞬間降低的操作是________,時被吸收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寫出溶液吸收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Ⅲ.的封存:碳封存是從大氣中捕獲、儲存二氧化碳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碳捕集”,如下圖是一種利用溶液噴淋捕捉空氣中的工藝流程圖。
已知:石灰乳是氫氧化鈣的懸濁液。
(4)以上工藝流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
(5)下列溶液中,同樣能用于“捕捉”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溶液 B. 溶液 C. 氨水 D. 溶液
16.(2025·番禺模擬)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為了探究其成分,進行了如圖實驗。
(1)根據步驟 I 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寫化學式)。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可推斷出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種物質。寫出步驟 Ⅱ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上述實驗后同學們認為還有一種物質無法確定,該物質是   (寫化學式)。
17.(2025·番禺模擬)鹽湖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興趣小組圍繞鹽湖展開相關的探究活動。
(1)探源鹽文化
I.《說文解字》云:“鹽,鹵也”。甲骨文中的“鹵”(如圖1)蘊含的獲取鹽的方法是________。
Ⅱ.夏天曬“鹽”得到的的用途有________(寫一種),冬天撈“堿”得到的的俗稱是________。
(2)探秘冬天撈“堿”
據圖2分析,冬天適合撈“堿”的原因是________。
將含和的模擬鹽湖水降溫結晶,檢驗得到的晶體中是否含有NaCl。
【查閱資料】為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為白色固體,微溶于水,易形成白色沉淀。
(3)【方案研討】
方案 方案設計 評價交流
1 取樣,溶解,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 教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原因是也為白色沉淀
2 取樣,溶解,先滴加過量稀鹽酸,再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滴加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原因是________
【方案優化】
(4)將方案2中的稀鹽酸換成___________。
A. 溶液 B. 稀硝酸 C. 稀硫酸
Ⅲ.氯堿工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可生產,同時產物中還有氫氣和氯氣。
(5)電解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如何變化: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理論上,電解產物中和的分子個數之比是________。
Ⅳ.醫院輸液一般需要輸入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
(7)現有質量分數為的葡萄糖溶液和質量分數為的葡萄糖溶液,則溶液A中氧元素質量________溶液B中氧元素質量(填“>”、“=”、“<”)。
18.(2025·番禺模擬)我國動力鋰電池生產、使用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鋰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對解決環境污染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如圖鈷酸鋰廢極片【主要成分為鈷酸鋰()】的回收工藝。
【查閱資料】①微溶于水。當大量微溶物在溶液中生成,可當作沉淀;②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
(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需控制在以下,原因是   ,溶液的pH   7(填“<”或“>”),操作I的名稱是   。
(3)反應①中,與空氣的反應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   。反應②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判斷是否洗滌干凈時,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再滴加   (填化學式)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產品已洗凈。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它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
19.(2025·番禺模擬)I.金屬鎘及其化合物:鎘(Cd)及其化合物在電鍍、電池、顏料等領域中有廣泛應用。鎘是一種“氫前金屬”,金屬活動性介于鋅和銅之間。鎘元素常見化合價為+2.氫氧化鎘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硫酸鎘易溶于水。
(1)將含鎘物質進行分類,各舉一例填入下圖(寫化學式)。
(2)根據金屬化學性質的一般規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鎘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 或能將鎘的氧化物轉化為金屬鎘
C. 鎘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D. 硫酸鎘溶液中的硫酸鋅可加入鎘粉除去
(3)設計金屬鎘轉化為氫氧化鎘的一種方案:________(依次寫出化學方程式即可)。
Ⅱ.金屬錫及其化合物:錫廣泛應用于航天、電子信息、化工等領域。
(4)“古法煉錫”工藝流程:將木炭和錫砂(主要成分為)相間逐層投入錫爐,高溫熔煉冶錫,同時會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煉制時加鉛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
(5)研究人員取等質量、顆粒大小相同、不同錫含量(具體見下圖)的錫鋁合金,加入25℃的蒸餾水中,氫氣產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如圖所示。
①錫鋁合金釋氫過程主要是由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產生氫氧化鋁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鋁跟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礙反應,加入錫制成錫鋁合金后能破壞氧化膜。據圖分析,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內,錫含量與產生氫氣的速率關系為________。
③實驗結束時,氫氣產量最高的是Al—10%Sn合金,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0.(2025·番禺模擬)常見的氯化鈣產品有無水和,除不具有吸水性外,其他均具有吸水性,可作除濕劑。
(1)不同溫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溫度/℃ 0 10 30 60 80
溶解度/g 59.5 64.7 100 137
①30℃時,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②低溫下(低于10℃)從飽和溶液中緩慢析出的晶體的化學式為   。
(2)針對某氯化鈣除濕劑,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一: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于燒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靜置一段時間后恢復至室溫。
步驟二:取少許步驟一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驟三:取少許步驟一所得溶液于另一試管中,滴加飽和溶液,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
①由步驟一中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②寫出步驟二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③根據步驟三,可用飽和溶液鑒別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理由是   。
(3)為測定某氯化鈣除濕劑(含和少量)中的質量分數。
方案一: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稱量、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測得固體質量隨溫度升高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加熱過程中既不熔化也不分解。
①℃后,繼續升溫固體的質量保持不變。樣品中(相對分子質量為147)的質量是   g(用含m、n的代數式表示)。
②有同學認為用上述方法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理由是   。
方案二: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稱量ag樣品放入燒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產生沉淀。經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的質量為,則的質量分數是   (用含、的代數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清洗蔬菜、瀝干蔬菜、盛菜裝盤過程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物理變化,點火炒菜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C。
【分析】 根據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
【解析】【解答】A. 稀有氣體通電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西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會生成有機物和氧氣,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 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硫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會生成酸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差,故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的性質分析。
B、根據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C、根據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差。
3.【答案】D
【知識點】塑料的使用與發展
【解析】【解答】A、青銅是銅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
B、蠶絲屬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題意;
C、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題意;
D、聚碳酸酯屬于塑料,塑料屬于合成材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4.【答案】D
【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釹名稱帶“钅”,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釹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4.2,單位為“1”不是“g”,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則Nd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60,Nd3+由Nd失去3個電子形成,則核外電子數為60-3=57,不符合題意;
D、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60,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名稱帶“钅”的元素屬于金屬元素分析;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分析;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分析;
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分析。
5.【答案】B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高溫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該反應不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復分解反應,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石墨具有滑膩感、導電性和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等性質,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金剛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1g金剛石和1g石墨與足量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相同,因為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碳的單質,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只與碳元素的質量有關,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來解答;
B、根據石墨具有滑膩感、軟和導電性,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來解答;
C、根據石墨和金剛石的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它們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來解答;
D、根據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來解答。
6.【答案】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不符合題意;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的鐵與硫酸銅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銅,符合題意;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A、根據“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分析;
B、根據置換反應為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分析;
C、根據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分析;
D、根據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證明鐵的活動性大于銅分析。
7.【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A、根據酚酞的化學式知:酚酞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B、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
C、酚酞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0):(1×14):(16×4)=120:7:32;符合題意;
D、酚酞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有機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鹽除外);
B.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和,單位不是“g”;
C.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比是各元素的原子個數與相對原子質量乘積的比;
D.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該元素的質量占相對分子質量的百分比。
8.【答案】B
【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石油屬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能短時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選項說法正確;
B、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溫室效應,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到空氣中形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C、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
D、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遺體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從能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可把能源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常見的能量轉化,進行分析判斷。
了解常見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能源的分類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9.【答案】B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氫氣的制取和檢驗;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裝置①無法控制藥品的滴加速率,無法控制反應速率,不符合題意;
B、裝置①適用于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符合題意;
C、裝置①適用于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能用②來收集,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用裝置③和④來收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選擇發生裝置,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來選擇收集裝置來解答。
10.【答案】B
【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解析】【解答】A、a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單質,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0,因此a可能是或金剛石、石墨,該推斷正確,不符合題意;
B、b點、c點對應的物質類別都是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2、+4,其化學式分別為CO、CO2,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b和c能相互轉化,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c點為CO2,d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含有+4碳元素的酸為碳酸,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該推斷正確,不符合題意;
D、c點為CO2,e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鹽,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則e可以為碳酸鈉,也可以是碳酸鈣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碳有金剛石、石墨、碳60;正2價的碳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4價的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轉換;+4價的酸是碳酸,+4價的鹽是碳酸鈉或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
11.【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除雜、凈化;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鹽酸能與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過量的氧化鎂不溶于水,通過過濾可以除去,該實驗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
B、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雖然除去了硫酸,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和過量的硝酸鋇,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所以滴加少量的酚酞溶液不能檢驗NaOH溶液中是否含Na2CO3,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D、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鈉溶液與硝酸鎂溶液都不反應,均無明顯現象,所以不能用硝酸鎂溶液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鈉溶液,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鹽酸和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氧化鎂不溶于水來解答;
B、根據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來解答;
C、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來解答;
D、根據氯化鈉和硫酸鈉均不與硝酸鎂反應來解答。
12.【答案】B
【知識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紅棕色固體逐漸變成黑色,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該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符合題意;
C、碳酸鈉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D、向氯化鎂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和氯化鋇,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紅棕色的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黑色的鐵粉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B、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來解答;
C、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氫氧化鈉來解答;
D、根據氯化鎂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和氯化鋇來解答。
13.【答案】C
【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b點時的溶液的pH=7,溶液顯中性;e點時溫度最高,由此可知b點和e點均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像可知,圖中溫度曲線從室溫上升到e點,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開始時溶液pH小于7,隨著滴加溶液量增加,pH逐漸增加到7到大于7,說明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溶液里硫酸根離子數目不變,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實驗過程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a點、d點的溶液中均是稀硫酸過量,因此溶質均是和,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溶液pH值的變化曲線可知,該實驗是向酸中逐漸滴加堿至過量,酸堿中和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的過程中氫離子和氫氧根結合生成水,溶液中的硫酸根和鈉離子的數目不變;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來解答。
14.【答案】A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A、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紙被腐蝕炭化,說明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生石灰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該實驗不能說明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一切化學反應均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總質量減小,是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從燒杯中逸出,未被稱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向下排空氣法適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比空氣密度小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來解答。
15.【答案】(1) 長頸漏斗
(2)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管口n,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試管內液面下降,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3) 振蕩燒瓶 c>b>a
(4) NaOH溶液、生石灰
(5) C,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解析】【解答】(1)儀器a是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鈣 )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學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使用C裝置向上排空氣法,則二氧化碳從長管(m端)通入,空氣從短管(n端)排出;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管口n端,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若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關閉活塞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試管內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回長頸漏斗,導致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3)振蕩燒瓶可使CO2與NaOH溶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導致壓強瞬間降低;
NaOH溶液吸收CO2,會導致裝置內氣體減少,氣壓下降,由圖可知t3 時壓強a>b>c,所以被吸收CO2的體積c>b>a;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4)從流程圖看,NaOH溶液用于捕捉CO2,反應后又能通過反應①再生;反應①消耗石灰乳(氫氧化鈣),反應②得到生石灰,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以NaOH溶液和生石灰可循環利用。
(5)CaCl2溶液、CuSO4溶液與CO2不反應,不能用于捕捉CO2;氨水呈堿性能與CO2反應;KOH溶液呈堿性也能與CO2反應,可用于捕捉CO2。
故答案為:CD.
【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驗滿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C裝置的n端出觀看燃著的木條是否熄滅;B裝置的優點是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小壓強減小來解答;
(4)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可以循環使用來解答;
(5)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堿性物質反應生成碳酸鹽來解答。
16.【答案】(1)CuSO4
(2)2;
(3)NaCl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可能發生的反應有、、,產生的沉淀可能有BaCO3、BaSO4、Cu(OH)2。
根據步驟 Ⅰ 中白色粉末加足量水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而CuSO4溶液呈藍色、Cu(OH)2是藍色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鹽沉淀和不與酸反應的硫酸鋇沉淀。則白色沉淀一定是由BaCO3和BaSO42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步驟 Ⅱ中是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3)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通過實驗操作和現象來證明或排除NaCl的存在,所以無法確定的物質是NaCl。
【分析】(1)根據硫酸銅是藍色溶液,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可以分析得到白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碳酸鈉、硫酸鈉均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和硫酸鋇白色沉淀來解答;
(2)根據硫酸鋇不溶于酸,碳酸鋇沉淀和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鋇鹽、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3)根據氯化鈉在該流程圖中沒有物質與其反應來解答。
(1)加入足量的水,可能發生的反應有、、,產生的沉淀可能有BaCO3、BaSO4、Cu(OH)2。
步驟 Ⅰ 中白色粉末加足量水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而CuSO4溶液呈藍色、Cu(OH)2是藍色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說明白色沉淀是由能與稀鹽酸反應溶解的沉淀和不與稀鹽酸反應的沉淀組成。BaCO3能溶于稀鹽酸,BaSO4不溶于稀鹽酸,不存在Cu(OH)2,所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2種物質;
步驟 Ⅱ 中是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3)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通過實驗操作和現象來證明或排除NaCl的存在,所以無法確定的物質是NaCl。
17.【答案】(1) 蒸發結晶 作調味品(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純堿(或蘇打)
(2) 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減小,會大量結晶析出,而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不會大量析出
(3) 加入稀鹽酸引入了氯離子,再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確定氯離子是原樣品中氯化鈉提供的
(4) B
(5) 變大
(6) 1∶1
(7) >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解答】(1)Ⅰ、圖中表示水蒸發析出鹽,所以蘊含獲取鹽的方法是蒸發結晶。
Ⅱ、氯化鈉在生活中可作調味品,也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等;碳酸鈉俗稱為純堿或蘇打。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冬天溫度低溶解度大幅減小,易結晶析出,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冬天不易大量析出。
(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方案2中先加稀鹽酸引入了氯離子,再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確定氯離子是否是原樣品中氯化鈉所提供。
(4)稀硝酸能與碳酸鈉反應除去碳酸根離子,且不引入會干擾氯化鈉檢驗的離子;氯化鈣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稀硫酸會引入硫酸根離子,會生成微溶的水的硫酸銀沉淀干擾實驗。故答案為:B.
(5)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和氯氣,溶液堿性增強,pH變大。
(6)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NaOH、H2和Cl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理論上電解產物中H2和Cl2的分子個數之比是1∶1。(7)100g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A中葡萄糖質量為,100g質量分數為7%的葡萄糖溶液B中葡萄糖質量為,則溶液A中水的質量為,95g水(H2O)中氧元素的質量為,5g葡萄糖(C6H12O6)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故溶液A中氧元素的總質量為;而溶液B中水的質量為,93g水(H2O)中氧元素的質量為,7g葡萄糖(C6H12O6)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故溶液B中氧元素的總質量為,可知溶液A中氧元素質量>溶液B中氧元素質量。
【分析】(1)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氯化鈉可作為調味品和生理鹽水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來解答;
(3)根據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中有氯離子,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來解答;
(4)根據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碳酸鈉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5)根據飽和氯化鈉溶液通電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氫氧化鈉是堿顯堿性,pH值大于7來解答;
(6)根據氯化鈉、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的方程式來解答;
(7)根據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物質由元素組成來計算物質中元素的質量以及溶液中的氧元素的質量來解答。
18.【答案】(1)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過濾
(3)1:4;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BaCl2;減小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的原因是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酸浸時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溶液的pH<7;操作Ⅰ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其操作名稱是過濾;
(3)由流程圖可知,反應①為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CoC2O4+3O22Co2O3+8CO2,因此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2:8=1:4;反應②是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判斷Li2CO3是否洗滌干凈,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排除干擾,再滴加BaCl2溶液,即驗證洗滌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若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Li2CO3洗滌干凈;Li2CO3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Li2CO3晶體在熱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即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分析】(1)根據粉碎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度來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高溫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硫酸過量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
(3)根據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的方程式的含義來理解,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來解答;
(4)根據鹽酸和碳酸鋰反應生成氯化鋰、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來解答。
(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故填: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是因為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酸浸時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溶液的pH<7;操作Ⅰ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其操作名稱是過濾,故填: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過濾;
(3)由流程圖可知,反應①為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CoC2O4+3O22Co2O3+8CO2,因此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2:8=1:4;反應②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則由流程圖可知,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Li2SO4+Na2CO3=Li2CO3↓+Na2SO4,故填:1:4;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判斷Li2CO3是否洗滌干凈,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排除干擾,再滴加BaCl2溶液,即驗證洗滌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若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Li2CO3洗滌干凈;Li2CO3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Li2CO3晶體在熱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即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故填:BaCl2;減小。
19.【答案】(1) CdO、Cd(OH)2
(2) B,C
(3)、
(4);形成合金,合金的熔點比純金屬低
(5);錫含量越高,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Al-10%Sn合金中鋁與錫的比例更有利于破壞氧化膜,使鋁能持續與水反應產生氫氣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鎘元素常見化合價為+2價,氧元素為 2價,所以鎘的氧化物化學式為CdO;
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鎘元素為+2價,氫氧根為 1價,所以氫氧化鎘化學式為Cd(OH)2。
(2)A、鎘是金屬,金屬一般不能與堿溶液反應(鋁等兩性金屬除外,鎘不屬于此類),所以鎘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H2和CO具有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將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單質,所以H2或CO能將鎘的氧化物轉化為金屬鎘,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鎘是氫前金屬,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所以鎘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鎘的金屬活動性介于鋅和銅之間,即鎘的活動性比鋅弱,不能從硫酸鋅溶液中置換出鋅,所以不能用鎘粉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鋅,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C.
(3)首先利用鎘是氫前金屬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鎘,例如,然后再利用硫酸鎘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例如。
(4)木炭主要成分是碳,碳在高溫下具有還原性,能將SnO2還原為Sn,同時生成CO,化學方程式為。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低,加鉛后形成合金,熔點降低,所以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
(5)①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觀察圖像,在0~8min這個時間段內,對比不同錫含量的合金曲線,發現錫含量越高,相同時間內產生氫氣的量越多,即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
③因為加入錫能破壞鋁表面的氧化膜促進反應,推測Al-10%Sn合金中兩者比例更合適,能更好破壞氧化膜,讓鋁與水持續反應,從而產生氫氣產量最高。
【分析】(1)根據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的化合物,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書寫化學式來解答;
(2)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可知強者置換弱者,金屬不和堿反應,利用一氧化碳或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金屬來解答;
(3)根據鎘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鎘和氫氣,硫酸鎘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鎘沉淀來解答;
(4)根據碳和氧化錫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錫和一氧化碳,合金的熔點低來解答;
(5)根據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氣;相同時間內錫的含量越高產生氫氣的速度越快;鋁和錫的合金比例是Al-10%Sn時能更好破壞氧化膜,讓鋁與水持續反應,從而產生氫氣產量最高來解答。
20.【答案】(1)50%;CaCl2 6H2O
(2)氯化鈣溶于水放熱;;氯化鈣與碳酸氫鈉反應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只有白色沉淀產生,現象不同
(3);加熱前,除濕劑可能吸收空氣中水分,使測得固體減少質量偏大;
【知識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30℃時,氯化鈣的溶解度為100g,氯化鈣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S為溶解度),可得。
②低溫下(低于10℃),從CaCl2的飽和溶液中緩慢結晶析出CaCl2 6H2O晶體。
(2)①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說明氯化鈣溶于水放熱。
②步驟一中溶液含CaCl2,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化學方程式為。
③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碳酸鈣、水、氯化鈉和無色氣體產生二氧化碳,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只有白色沉淀(CaCO3)產生,現象不同可鑒別。
(3)①根據可知,固體減少質量則是水的質量為(m-n)g,
解:CaCl2·2H2O質量為x,則
解得
②加熱前,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結果偏高;加入碳酸鈉溶液后發生的反應是,解:設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y,則
解得。
【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以及一定溫度時的物質的溶解度來計算該溫度時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解度除以100克水和溶解度之和來解答;
(2)根據氯化鈣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碳酸鈣、水、氯化鈉和無色氣體產生二氧化碳,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白色沉淀(CaCO3)和氯化鈉來解答;
(3)根據2水氯化鈣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鈣和水質量減少則是水的質量;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碳酸鈉和二水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碳酸鈣的質量來計算樣品中2水氯化鈣的質量以及樣品中2水氯化鈣的含量來解答。
(1)①30℃時,溶解度為100g,根據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公式(S為溶解度),可得。
②低溫下(低于10℃),從飽和CaCl2溶液中緩慢析出晶體,結合已知除CaCl2 6H2O不具吸水性外其他含結晶水氯化鈣有吸水性,且此時緩慢結晶,所以析出晶體為CaCl2 6H2O。
(2)①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說明氯化鈣溶于水放熱。
②步驟一中溶液含CaCl2,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化學方程式為。
③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只有白色沉淀(CaCO3)產生,現象不同可鑒別。
(3)①根據,固體減少質量是水的質量,為(m-n)g,設CaCl2·2H2O質量為x,則
②加熱前,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結果偏高;
加入碳酸鈉溶液后發生的反應是,設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y,則
1 / 1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25年中考一模化學試題
1.(2025·番禺模擬)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進行下列家務勞動時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蔬菜 B.瀝干蔬菜 C.點火炒菜 D.盛菜裝盤
【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清洗蔬菜、瀝干蔬菜、盛菜裝盤過程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物理變化,點火炒菜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C。
【分析】 根據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2025·番禺模擬) 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
【解析】【解答】A. 稀有氣體通電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西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會生成有機物和氧氣,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 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硫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會生成酸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差,故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的性質分析。
B、根據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C、根據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差。
3.(2025·番禺模擬)化學變化創造物質。下列物品的材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
B.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蠶絲素紗單衣
C.“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的宣紙
D.“冰墩墩”的聚碳酸酯塑料外殼
【答案】D
【知識點】塑料的使用與發展
【解析】【解答】A、青銅是銅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
B、蠶絲屬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題意;
C、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題意;
D、聚碳酸酯屬于塑料,塑料屬于合成材料,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4.(2025·番禺模擬)釹(Nd)等稀土元素是一類有重要用途的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釹屬于非金屬元素 B.一個釹原子的質量為144.2g
C.Nd3+的核外電子數為60 D.一個釹原子含60個質子
【答案】D
【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釹名稱帶“钅”,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釹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4.2,單位為“1”不是“g”,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則Nd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60,Nd3+由Nd失去3個電子形成,則核外電子數為60-3=57,不符合題意;
D、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60,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名稱帶“钅”的元素屬于金屬元素分析;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分析;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分析;
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分析。
5.(2025·番禺模擬)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高溫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石墨有滑膩感、導電性和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等性質
C.金剛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1g金剛石和1g石墨與足量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不同
【答案】B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高溫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該反應不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復分解反應,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石墨具有滑膩感、導電性和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等性質,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金剛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1g金剛石和1g石墨與足量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相同,因為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碳的單質,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只與碳元素的質量有關,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來解答;
B、根據石墨具有滑膩感、軟和導電性,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來解答;
C、根據石墨和金剛石的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它們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來解答;
D、根據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來解答。
6.(2025·番禺模擬)《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答案】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不符合題意;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的鐵與硫酸銅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銅,符合題意;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A、根據“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分析;
B、根據置換反應為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分析;
C、根據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分析;
D、根據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證明鐵的活動性大于銅分析。
7.(2025·番禺模擬)酚酞(C20H14O4)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下列關于酚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無機化合物
B.相對分子質量為(12×20+1×14+16×4)g
C.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0):(1×14):(16×4)
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A、根據酚酞的化學式知:酚酞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B、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
C、酚酞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0):(1×14):(16×4)=120:7:32;符合題意;
D、酚酞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有機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鹽除外);
B.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和,單位不是“g”;
C.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比是各元素的原子個數與相對原子質量乘積的比;
D.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該元素的質量占相對分子質量的百分比。
8.(2025·番禺模擬)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屬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車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
D.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答案】B
【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石油屬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能短時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選項說法正確;
B、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溫室效應,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到空氣中形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C、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
D、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遺體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從能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可把能源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常見的能量轉化,進行分析判斷。
了解常見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能源的分類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9.(2025·番禺模擬)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①可以較好地控制反應速率
B.裝置①和④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氧氣
C.裝置①和②組合可以用來制取氫氣
D.裝置③和④都可以用來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氫氣的制取和檢驗;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裝置①無法控制藥品的滴加速率,無法控制反應速率,不符合題意;
B、裝置①適用于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符合題意;
C、裝置①適用于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能用②來收集,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用裝置③和④來收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選擇發生裝置,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來選擇收集裝置來解答。
10.(2025·番禺模擬)部分含碳物質的分類與相應的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能是 B.b和c不能相互轉化
C.能與水反應生成 D.能直接轉化成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解析】【解答】A、a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單質,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0,因此a可能是或金剛石、石墨,該推斷正確,不符合題意;
B、b點、c點對應的物質類別都是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2、+4,其化學式分別為CO、CO2,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b和c能相互轉化,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c點為CO2,d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含有+4碳元素的酸為碳酸,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該推斷正確,不符合題意;
D、c點為CO2,e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鹽,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則e可以為碳酸鈉,也可以是碳酸鈣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單質碳有金剛石、石墨、碳60;正2價的碳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4價的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轉換;+4價的酸是碳酸,+4價的鹽是碳酸鈉或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
11.(2025·番禺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過量MgO后過濾
B 除去鹽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過量溶液后過濾
C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 滴加少量的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D 鑒別溶液和溶液 取樣,滴加溶液,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除雜、凈化;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鹽酸能與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過量的氧化鎂不溶于水,通過過濾可以除去,該實驗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
B、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雖然除去了硫酸,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和過量的硝酸鋇,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所以滴加少量的酚酞溶液不能檢驗NaOH溶液中是否含Na2CO3,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D、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鈉溶液與硝酸鎂溶液都不反應,均無明顯現象,所以不能用硝酸鎂溶液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鈉溶液,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鹽酸和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氧化鎂不溶于水來解答;
B、根據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來解答;
C、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來解答;
D、根據氯化鈉和硫酸鈉均不與硝酸鎂反應來解答。
12.(2025·番禺模擬)下列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的是
A.氧化鐵與一氧化碳高溫反應
B.稀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C.碳酸鈉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D.向氯化鎂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答案】B
【知識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紅棕色固體逐漸變成黑色,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該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符合題意;
C、碳酸鈉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D、向氯化鎂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和氯化鋇,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紅棕色的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黑色的鐵粉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B、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來解答;
C、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氫氧化鈉來解答;
D、根據氯化鎂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和氯化鋇來解答。
13.(2025·番禺模擬)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研究化學實驗。利用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探究中和反應時,測得溶液和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對實驗過程的分析,錯誤的是
A.b點、e點均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B.溫度曲線從室溫逐漸上升,說明該反應放熱
C.在滴入溶液的過程中,的數目逐漸減少
D.點、點的溶液中溶質均是和
【答案】C
【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b點時的溶液的pH=7,溶液顯中性;e點時溫度最高,由此可知b點和e點均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像可知,圖中溫度曲線從室溫上升到e點,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開始時溶液pH小于7,隨著滴加溶液量增加,pH逐漸增加到7到大于7,說明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溶液里硫酸根離子數目不變,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實驗過程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a點、d點的溶液中均是稀硫酸過量,因此溶質均是和,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溶液pH值的變化曲線可知,該實驗是向酸中逐漸滴加堿至過量,酸堿中和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的過程中氫離子和氫氧根結合生成水,溶液中的硫酸根和鈉離子的數目不變;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來解答。
14.(2025·番禺模擬)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
B.實驗②:試管壁發燙,說明物質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
C.實驗③:反應后總質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實驗④: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答案】A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A、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紙被腐蝕炭化,說明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生石灰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該實驗不能說明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一切化學反應均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總質量減小,是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從燒杯中逸出,未被稱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向下排空氣法適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比空氣密度小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來解答。
15.(2025·番禺模擬)我國力求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即的消耗量抵消其排放量。某興趣小組圍繞的制備、吸收。封存等問題展開探究。
I.的制備(如圖1):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用組合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如何驗證裝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滿________。裝置也能用來制取二氧化碳,反應過程中若關閉裝置中的活塞,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Ⅱ.的吸收:利用壓強傳感器研究溶液吸收的情況。用3個的燒瓶收集滿純凈的,連接壓強傳感器,用注射器同時等速度分別注入三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各15mL,同時振蕩燒瓶。采集的數據如圖2所示。
(3)曲線a、b、c所示的實驗中,時導致壓強瞬間降低的操作是________,時被吸收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寫出溶液吸收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Ⅲ.的封存:碳封存是從大氣中捕獲、儲存二氧化碳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碳捕集”,如下圖是一種利用溶液噴淋捕捉空氣中的工藝流程圖。
已知:石灰乳是氫氧化鈣的懸濁液。
(4)以上工藝流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
(5)下列溶液中,同樣能用于“捕捉”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溶液 B. 溶液 C. 氨水 D. 溶液
【答案】(1) 長頸漏斗
(2)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管口n,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試管內液面下降,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3) 振蕩燒瓶 c>b>a
(4) NaOH溶液、生石灰
(5) C,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解析】【解答】(1)儀器a是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鈣 )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學方程式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使用C裝置向上排空氣法,則二氧化碳從長管(m端)通入,空氣從短管(n端)排出;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管口n端,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若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關閉活塞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試管內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回長頸漏斗,導致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3)振蕩燒瓶可使CO2與NaOH溶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導致壓強瞬間降低;
NaOH溶液吸收CO2,會導致裝置內氣體減少,氣壓下降,由圖可知t3 時壓強a>b>c,所以被吸收CO2的體積c>b>a;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4)從流程圖看,NaOH溶液用于捕捉CO2,反應后又能通過反應①再生;反應①消耗石灰乳(氫氧化鈣),反應②得到生石灰,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以NaOH溶液和生石灰可循環利用。
(5)CaCl2溶液、CuSO4溶液與CO2不反應,不能用于捕捉CO2;氨水呈堿性能與CO2反應;KOH溶液呈堿性也能與CO2反應,可用于捕捉CO2。
故答案為:CD.
【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驗滿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C裝置的n端出觀看燃著的木條是否熄滅;B裝置的優點是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小壓強減小來解答;
(4)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可以循環使用來解答;
(5)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堿性物質反應生成碳酸鹽來解答。
16.(2025·番禺模擬)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為了探究其成分,進行了如圖實驗。
(1)根據步驟 I 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寫化學式)。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可推斷出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種物質。寫出步驟 Ⅱ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上述實驗后同學們認為還有一種物質無法確定,該物質是   (寫化學式)。
【答案】(1)CuSO4
(2)2;
(3)NaCl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可能發生的反應有、、,產生的沉淀可能有BaCO3、BaSO4、Cu(OH)2。
根據步驟 Ⅰ 中白色粉末加足量水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而CuSO4溶液呈藍色、Cu(OH)2是藍色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鹽沉淀和不與酸反應的硫酸鋇沉淀。則白色沉淀一定是由BaCO3和BaSO42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步驟 Ⅱ中是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3)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通過實驗操作和現象來證明或排除NaCl的存在,所以無法確定的物質是NaCl。
【分析】(1)根據硫酸銅是藍色溶液,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可以分析得到白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碳酸鈉、硫酸鈉均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和硫酸鋇白色沉淀來解答;
(2)根據硫酸鋇不溶于酸,碳酸鋇沉淀和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鋇鹽、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3)根據氯化鈉在該流程圖中沒有物質與其反應來解答。
(1)加入足量的水,可能發生的反應有、、,產生的沉淀可能有BaCO3、BaSO4、Cu(OH)2。
步驟 Ⅰ 中白色粉末加足量水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而CuSO4溶液呈藍色、Cu(OH)2是藍色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
(2)步驟 Ⅱ 中沉淀部分溶解,說明白色沉淀是由能與稀鹽酸反應溶解的沉淀和不與稀鹽酸反應的沉淀組成。BaCO3能溶于稀鹽酸,BaSO4不溶于稀鹽酸,不存在Cu(OH)2,所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2種物質;
步驟 Ⅱ 中是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3)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通過實驗操作和現象來證明或排除NaCl的存在,所以無法確定的物質是NaCl。
17.(2025·番禺模擬)鹽湖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興趣小組圍繞鹽湖展開相關的探究活動。
(1)探源鹽文化
I.《說文解字》云:“鹽,鹵也”。甲骨文中的“鹵”(如圖1)蘊含的獲取鹽的方法是________。
Ⅱ.夏天曬“鹽”得到的的用途有________(寫一種),冬天撈“堿”得到的的俗稱是________。
(2)探秘冬天撈“堿”
據圖2分析,冬天適合撈“堿”的原因是________。
將含和的模擬鹽湖水降溫結晶,檢驗得到的晶體中是否含有NaCl。
【查閱資料】為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為白色固體,微溶于水,易形成白色沉淀。
(3)【方案研討】
方案 方案設計 評價交流
1 取樣,溶解,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 教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原因是也為白色沉淀
2 取樣,溶解,先滴加過量稀鹽酸,再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滴加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原因是________
【方案優化】
(4)將方案2中的稀鹽酸換成___________。
A. 溶液 B. 稀硝酸 C. 稀硫酸
Ⅲ.氯堿工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可生產,同時產物中還有氫氣和氯氣。
(5)電解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如何變化: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理論上,電解產物中和的分子個數之比是________。
Ⅳ.醫院輸液一般需要輸入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
(7)現有質量分數為的葡萄糖溶液和質量分數為的葡萄糖溶液,則溶液A中氧元素質量________溶液B中氧元素質量(填“>”、“=”、“<”)。
【答案】(1) 蒸發結晶 作調味品(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純堿(或蘇打)
(2) 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減小,會大量結晶析出,而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不會大量析出
(3) 加入稀鹽酸引入了氯離子,再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確定氯離子是原樣品中氯化鈉提供的
(4) B
(5) 變大
(6) 1∶1
(7) >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解答】(1)Ⅰ、圖中表示水蒸發析出鹽,所以蘊含獲取鹽的方法是蒸發結晶。
Ⅱ、氯化鈉在生活中可作調味品,也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等;碳酸鈉俗稱為純堿或蘇打。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冬天溫度低溶解度大幅減小,易結晶析出,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冬天不易大量析出。
(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方案2中先加稀鹽酸引入了氯離子,再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確定氯離子是否是原樣品中氯化鈉所提供。
(4)稀硝酸能與碳酸鈉反應除去碳酸根離子,且不引入會干擾氯化鈉檢驗的離子;氯化鈣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稀硫酸會引入硫酸根離子,會生成微溶的水的硫酸銀沉淀干擾實驗。故答案為:B.
(5)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和氯氣,溶液堿性增強,pH變大。
(6)電解飽和食鹽水生成NaOH、H2和Cl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理論上電解產物中H2和Cl2的分子個數之比是1∶1。(7)100g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A中葡萄糖質量為,100g質量分數為7%的葡萄糖溶液B中葡萄糖質量為,則溶液A中水的質量為,95g水(H2O)中氧元素的質量為,5g葡萄糖(C6H12O6)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故溶液A中氧元素的總質量為;而溶液B中水的質量為,93g水(H2O)中氧元素的質量為,7g葡萄糖(C6H12O6)中氧元素的質量為,故溶液B中氧元素的總質量為,可知溶液A中氧元素質量>溶液B中氧元素質量。
【分析】(1)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氯化鈉可作為調味品和生理鹽水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來解答;
(3)根據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中有氯離子,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來解答;
(4)根據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碳酸鈉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5)根據飽和氯化鈉溶液通電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氫氧化鈉是堿顯堿性,pH值大于7來解答;
(6)根據氯化鈉、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的方程式來解答;
(7)根據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物質由元素組成來計算物質中元素的質量以及溶液中的氧元素的質量來解答。
18.(2025·番禺模擬)我國動力鋰電池生產、使用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鋰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對解決環境污染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如圖鈷酸鋰廢極片【主要成分為鈷酸鋰()】的回收工藝。
【查閱資料】①微溶于水。當大量微溶物在溶液中生成,可當作沉淀;②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
(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需控制在以下,原因是   ,溶液的pH   7(填“<”或“>”),操作I的名稱是   。
(3)反應①中,與空氣的反應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   。反應②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判斷是否洗滌干凈時,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再滴加   (填化學式)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產品已洗凈。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它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
【答案】(1)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過濾
(3)1:4;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BaCl2;減小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的原因是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酸浸時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溶液的pH<7;操作Ⅰ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其操作名稱是過濾;
(3)由流程圖可知,反應①為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CoC2O4+3O22Co2O3+8CO2,因此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2:8=1:4;反應②是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判斷Li2CO3是否洗滌干凈,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排除干擾,再滴加BaCl2溶液,即驗證洗滌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若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Li2CO3洗滌干凈;Li2CO3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Li2CO3晶體在熱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即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分析】(1)根據粉碎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度來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高溫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硫酸過量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
(3)根據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的方程式的含義來理解,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來解答;
(4)根據鹽酸和碳酸鋰反應生成氯化鋰、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來解答。
(1)將廢極片粉碎的目的是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故填: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酸浸時加入稀硫酸和過氧化氫,反應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是因為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酸浸時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因此溶液的pH<7;操作Ⅰ可以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其操作名稱是過濾,故填:溫度超過40℃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過濾;
(3)由流程圖可知,反應①為CoC2O4與空氣的O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O3和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CoC2O4+3O22Co2O3+8CO2,因此生成的和的微粒個數比為2:8=1:4;反應②發生的是復分解反應,則由流程圖可知,硫酸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Li2SO4+Na2CO3=Li2CO3↓+Na2SO4,故填:1:4;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判斷Li2CO3是否洗滌干凈,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先滴加過量稀鹽酸,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排除干擾,再滴加BaCl2溶液,即驗證洗滌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若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Li2CO3洗滌干凈;Li2CO3晶體用熱水洗滌比用冷水洗滌損耗更少,說明Li2CO3晶體在熱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即Li2CO3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故填:BaCl2;減小。
19.(2025·番禺模擬)I.金屬鎘及其化合物:鎘(Cd)及其化合物在電鍍、電池、顏料等領域中有廣泛應用。鎘是一種“氫前金屬”,金屬活動性介于鋅和銅之間。鎘元素常見化合價為+2.氫氧化鎘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硫酸鎘易溶于水。
(1)將含鎘物質進行分類,各舉一例填入下圖(寫化學式)。
(2)根據金屬化學性質的一般規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鎘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 或能將鎘的氧化物轉化為金屬鎘
C. 鎘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D. 硫酸鎘溶液中的硫酸鋅可加入鎘粉除去
(3)設計金屬鎘轉化為氫氧化鎘的一種方案:________(依次寫出化學方程式即可)。
Ⅱ.金屬錫及其化合物:錫廣泛應用于航天、電子信息、化工等領域。
(4)“古法煉錫”工藝流程:將木炭和錫砂(主要成分為)相間逐層投入錫爐,高溫熔煉冶錫,同時會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煉制時加鉛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
(5)研究人員取等質量、顆粒大小相同、不同錫含量(具體見下圖)的錫鋁合金,加入25℃的蒸餾水中,氫氣產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如圖所示。
①錫鋁合金釋氫過程主要是由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產生氫氧化鋁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鋁跟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礙反應,加入錫制成錫鋁合金后能破壞氧化膜。據圖分析,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內,錫含量與產生氫氣的速率關系為________。
③實驗結束時,氫氣產量最高的是Al—10%Sn合金,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CdO、Cd(OH)2
(2) B,C
(3)、
(4);形成合金,合金的熔點比純金屬低
(5);錫含量越高,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Al-10%Sn合金中鋁與錫的比例更有利于破壞氧化膜,使鋁能持續與水反應產生氫氣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鎘元素常見化合價為+2價,氧元素為 2價,所以鎘的氧化物化學式為CdO;
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鎘元素為+2價,氫氧根為 1價,所以氫氧化鎘化學式為Cd(OH)2。
(2)A、鎘是金屬,金屬一般不能與堿溶液反應(鋁等兩性金屬除外,鎘不屬于此類),所以鎘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H2和CO具有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將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單質,所以H2或CO能將鎘的氧化物轉化為金屬鎘,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鎘是氫前金屬,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所以鎘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鎘的金屬活動性介于鋅和銅之間,即鎘的活動性比鋅弱,不能從硫酸鋅溶液中置換出鋅,所以不能用鎘粉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鋅,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C.
(3)首先利用鎘是氫前金屬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鎘,例如,然后再利用硫酸鎘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例如。
(4)木炭主要成分是碳,碳在高溫下具有還原性,能將SnO2還原為Sn,同時生成CO,化學方程式為。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低,加鉛后形成合金,熔點降低,所以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
(5)①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觀察圖像,在0~8min這個時間段內,對比不同錫含量的合金曲線,發現錫含量越高,相同時間內產生氫氣的量越多,即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
③因為加入錫能破壞鋁表面的氧化膜促進反應,推測Al-10%Sn合金中兩者比例更合適,能更好破壞氧化膜,讓鋁與水持續反應,從而產生氫氣產量最高。
【分析】(1)根據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的化合物,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書寫化學式來解答;
(2)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可知強者置換弱者,金屬不和堿反應,利用一氧化碳或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金屬來解答;
(3)根據鎘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鎘和氫氣,硫酸鎘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鎘沉淀來解答;
(4)根據碳和氧化錫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錫和一氧化碳,合金的熔點低來解答;
(5)根據鋁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氣;相同時間內錫的含量越高產生氫氣的速度越快;鋁和錫的合金比例是Al-10%Sn時能更好破壞氧化膜,讓鋁與水持續反應,從而產生氫氣產量最高來解答。
20.(2025·番禺模擬)常見的氯化鈣產品有無水和,除不具有吸水性外,其他均具有吸水性,可作除濕劑。
(1)不同溫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溫度/℃ 0 10 30 60 80
溶解度/g 59.5 64.7 100 137
①30℃時,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②低溫下(低于10℃)從飽和溶液中緩慢析出的晶體的化學式為   。
(2)針對某氯化鈣除濕劑,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一: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于燒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靜置一段時間后恢復至室溫。
步驟二:取少許步驟一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驟三:取少許步驟一所得溶液于另一試管中,滴加飽和溶液,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
①由步驟一中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②寫出步驟二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③根據步驟三,可用飽和溶液鑒別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理由是   。
(3)為測定某氯化鈣除濕劑(含和少量)中的質量分數。
方案一: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稱量、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測得固體質量隨溫度升高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加熱過程中既不熔化也不分解。
①℃后,繼續升溫固體的質量保持不變。樣品中(相對分子質量為147)的質量是   g(用含m、n的代數式表示)。
②有同學認為用上述方法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理由是   。
方案二: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稱量ag樣品放入燒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產生沉淀。經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的質量為,則的質量分數是   (用含、的代數式表示)。
【答案】(1)50%;CaCl2 6H2O
(2)氯化鈣溶于水放熱;;氯化鈣與碳酸氫鈉反應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只有白色沉淀產生,現象不同
(3);加熱前,除濕劑可能吸收空氣中水分,使測得固體減少質量偏大;
【知識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30℃時,氯化鈣的溶解度為100g,氯化鈣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S為溶解度),可得。
②低溫下(低于10℃),從CaCl2的飽和溶液中緩慢結晶析出CaCl2 6H2O晶體。
(2)①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說明氯化鈣溶于水放熱。
②步驟一中溶液含CaCl2,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化學方程式為。
③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碳酸鈣、水、氯化鈉和無色氣體產生二氧化碳,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只有白色沉淀(CaCO3)產生,現象不同可鑒別。
(3)①根據可知,固體減少質量則是水的質量為(m-n)g,
解:CaCl2·2H2O質量為x,則
解得
②加熱前,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結果偏高;加入碳酸鈉溶液后發生的反應是,解:設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y,則
解得。
【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以及一定溫度時的物質的溶解度來計算該溫度時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解度除以100克水和溶解度之和來解答;
(2)根據氯化鈣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碳酸鈣、水、氯化鈉和無色氣體產生二氧化碳,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白色沉淀(CaCO3)和氯化鈉來解答;
(3)根據2水氯化鈣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鈣和水質量減少則是水的質量;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碳酸鈉和二水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鈉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碳酸鈣的質量來計算樣品中2水氯化鈣的質量以及樣品中2水氯化鈣的含量來解答。
(1)①30℃時,溶解度為100g,根據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公式(S為溶解度),可得。
②低溫下(低于10℃),從飽和CaCl2溶液中緩慢析出晶體,結合已知除CaCl2 6H2O不具吸水性外其他含結晶水氯化鈣有吸水性,且此時緩慢結晶,所以析出晶體為CaCl2 6H2O。
(2)①取適量氯化鈣除濕劑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觸摸燒杯壁感覺熱,說明氯化鈣溶于水放熱。
②步驟一中溶液含CaCl2,CaCl2與AgNO3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Ca(NO3)2,化學方程式為。
③NaH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產生,Na2CO3與飽和CaCl2溶液反應只有白色沉淀(CaCO3)產生,現象不同可鑒別。
(3)①根據,固體減少質量是水的質量,為(m-n)g,設CaCl2·2H2O質量為x,則
②加熱前,若除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會使計算出的結晶水質量偏大,進而導致測定的質量偏大,結果偏高;
加入碳酸鈉溶液后發生的反應是,設CaCl2·2H2O的質量分數為y,則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固安县| 和林格尔县| 涟水县| 石首市| 安阳县| 滦南县| 日照市| 辛集市| 抚顺县| 庄河市| 甘孜| 百色市| 周口市| 齐齐哈尔市| 宁陵县| 镇江市| 赫章县| 安吉县| 澄江县| 收藏| 梅河口市| 都匀市| 隆德县| 连山| 宜君县| 合水县| 博乐市| 西畴县| 昭平县| 开江县| 民权县| 商洛市| 天水市| 历史| 龙川县| 利辛县| 东乡族自治县| 郧西县| 班玛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