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一節杠 桿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第1課時 杠桿及其平衡條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應用。(重點)02認識杠桿,能分清杠桿的五要素。(重點)01學習目標學生活動如何拔釘子、開瓶蓋、碎粉筆1.徒手拔釘子——利用羊角錘拔釘子2.徒手開瓶蓋——利用啟瓶器開瓶蓋3.徒手碎粉筆——利用尖嘴鉗碎粉筆教師提問通過以上三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活動為什么卡紙啟瓶器打不開瓶蓋,而鐵質的啟瓶器就可以打開?用自制卡紙啟瓶器開瓶蓋卡紙啟瓶器太軟了那么我們用啟瓶器是怎么操作打開瓶蓋的呢?轉動我們回顧一下前面活動用到的三種工具羊角錘、啟瓶器、尖嘴鉗它們使用時有什么共同的特點?①它們都是硬的②使用時都要轉動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杠桿?杠桿的概念撬棍蹺蹺板鋼絲鉗桿秤火鉗獨輪車重溫剛才羊角錘拔釘子的過程羊角錘是圍繞著哪個點轉動 那么在羊角錘拔釘子的過程中,是哪個力使它轉動起來?杠桿五要素O(支點)F1(動力)F2(阻力)l2(阻力臂)l1(動力臂)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使杠桿轉動的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支 點(O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動 力(F1):促使杠桿轉動的力。阻 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F1F2l1ol2小結l2l1BF2OF1A作力臂的方法:1.找出支點的位置3.從支點作動力、阻力作用線的垂線2.確定動力、阻力作用線4.標垂足,定力臂F2BOAF1畫杠桿力臂畫出圖中杠桿各力的力臂。F1F2l1l2F1F2l1Ol2O例1.如圖所示,用瓶起子開啟瓶蓋時可以抽象為一個杠桿,如果不計自重,在圖中,能正確表示瓶起子工作示意圖的是( )ABCDB練一練2.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3.圖甲是鉗子使用時的情景。圖乙是圖甲中A部分受力的簡化圖,F1是鉗子受到的動力,B點是阻力的作用點,O是支點,請在圖乙中畫出動力臂L1和阻力F2。認識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支 點(O)動 力(F1)阻 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杠桿的五要素板書設計隨堂訓練1.如圖所示,用力打開夾子過程中,標注的夾子支點、動力、阻力正確的是( )A. B. C. D.A2.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許多巧妙應用,護城河上安裝的吊橋就是一個杠桿,如圖所示,它的支點是 點,動力作用點是 點,阻力是 。BA吊橋的重力3.活塞式抽水機是農村經常使用的取水設備,圖中AOB部分工作時可以看做杠桿,請你畫出F1的力臂。l1《杠桿》教學設計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者 王芝璞課題 杠桿 課時 第一課時課標要求 知道簡單機械,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要能識別杠桿,并能準確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表達式;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并能進行分類。2.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會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而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3.通過從生活中的實例中建立杠桿模型的過程,了解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勇于并樂于參與科學探究,增進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加強相互協作精神。教材分析 1.杠桿是學習簡單機械的基礎,為后續學習滑輪、輪軸等其他簡單機械奠定了基礎。2.是前面“力”的知識的延伸,通過杠桿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知識。同時,杠桿的平衡條件也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杠桿的五要素、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應用。學生需要掌握杠桿的基本概念,理解杠桿平衡條件的內涵,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難點:力臂的概念和畫法,以及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力臂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容易將其與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混淆;而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與基礎認知,但物理抽象思維與系統分析能力仍在發展中。教學中需以“生活現象—實驗探究—模型構建”為主線,強化知識遷移與科學方法訓練,同時通過多樣化活動維持學習興趣,突破抽象概念與實驗探究的雙重難點。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及實物展示,小組討論歸納出杠桿的概念,明確杠桿五要素。2.通過動畫展示和教師講授,掌握力臂的作圖方法。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能分清杠桿的五要素。教學難點 會畫杠桿的力臂。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直觀演示法 情境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 小組合作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可結合學科特點自行設置)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三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徒手無法完成的任務。這些工具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簡單機械——杠桿。 【學生活動】如何拔釘子、開瓶蓋、碎粉筆1.徒手拔釘子——利用羊角錘拔釘子2.徒手開瓶蓋——利用啟瓶器開瓶蓋3.徒手碎粉筆——利用尖嘴鉗碎粉筆【學生回答】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徒手無法完成的任務。 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環節二: 新課教學 教師板書課題并展示教學目標一、杠桿的定義【教師提問】為什么卡紙啟瓶器打不開瓶【教師提問】那么我們用啟瓶器是怎么操作打開瓶蓋的呢?【教師提問】我們回顧一下前面活動用到的三種工具羊角錘、啟瓶器、尖嘴鉗它們使用時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物理學中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這些工具都可以看作杠桿。【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杠桿?【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杠桿形狀各異,著說明了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二、杠桿的五要素【教師提問】回憶剛才羊角錘拔釘子的過程,羊角錘是圍繞著哪個點轉動 在羊角錘拔釘子的過程中,是哪個力使它轉動起來?有什么力在阻礙著它轉動?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教師PPT展示杠桿模型】力臂作圖【過渡設問】我們已經知道杠桿的五要素,那么作為杠桿五要素的力臂,如何在圖示中展示出來?1.圖片展示:杠桿的五要素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加深對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表示的是“點”到“線”的距離。 【學生活動】用自制卡紙啟瓶器開瓶蓋蓋,而鐵質的啟瓶器就可以打開?【學生回答】卡紙啟瓶器太軟了。【學生回答】轉動。【學生回答】①它們都是硬的;②使用時都要轉動。【學生回答】撬棒、蹺蹺板、剪刀……【小組討論總結杠桿的五要素】【學生活動】畫出圖中杠桿各力的力臂1.各組間交換批改糾錯2.小組間討論總結杠桿力臂作圖的方法步驟(1)找支點;(2)畫力的作用線;(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4)標力臂:用背向雙箭頭表示力臂。總結評價分層作業 基礎作業: 1.如圖所示,用瓶起子開啟瓶蓋時可以抽象為一個杠桿,如果不計自重,在圖中,能正確表示瓶起子工作示意圖的是( B )2.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拓展作業:圖甲是鉗子使用時的情景。圖乙是圖甲中A部分受力的簡化圖,F1是鉗子受到的動力,B點是阻力的作用點,O是支點,請在圖乙中畫出動力臂L1和阻力F2。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本節課雖落實了“探究式學習”的課標要求,但在“以學定教”上仍有提升空間:例如部分學生對“杠桿平衡是轉動平衡而非平動平衡”的本質理解不深,后續可增加“杠桿靜止與勻速轉動時的平衡對比實驗”,深化對“平衡狀態”的認知。此外,在評價方式上可增加“學生互評實驗報告”環節,通過同伴互助強化科學探究的嚴謹性意識,真正實現從“知識傳遞”到“思維培養”的教學轉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杠桿 教學設計 .doc 第1課時 認識杠桿.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