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課前解析】本課包括《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兩則寓言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寓意深刻,是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成語故事的好文本。兩則寓言條理清楚,語言通俗易懂,通過對人物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表現出養羊人的不以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把種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現了出來。用詞準確生動故事這兩篇課文的突出特點。如“趕緊”一詞,描寫放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動非常迅速,表現了養羊人前后態度的變化。“轉來轉去”“巴望”“天天”表現了種田人急切的心情。【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故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引發多角度思考,獲得豐富的啟示。語言運用:能讀好對話的語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思維能力: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升華對寓意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審美創造: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促進學生心靈的健康、和諧發展。【教學重難點】1.理解成語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寓言故事。2.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板貼、勸告單。【教學過程】啟動單元學習:現在我們來玩個猜故事的游戲,老師說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你們來猜我說的是哪個故事。出示《坐井觀天》、《寒號鳥》、《我要的是葫蘆》《狐假虎威》小結:這些故事都是上學期學過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這節課起,我們將走進第五單元的課文,一起來讀故事、談看法,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挑戰任務:那就是當當“小小勸說員”。任務一:讀寓言,理情節1.讀題目,知寓言(1)讀準課題(讀準“則”)(2)出示古文字,識記“寓”① 看“寓”的古文字。② 猜“寓”的意思。2.讀寓言,理情節創情境:今天我們要讀的第一個寓言故事就是《亡羊補牢》。我們知道故事里有兩個人,一個是養羊人,另一個是——街坊。今天我們也要化身“街坊”去勸說這個養羊人呢?第一次讀,要大聲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要默讀,邊讀邊思考: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你是怎么知道的?任務二:還原場景,由“果”尋“因”猜第一次丟羊的心理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養羊人發現羊丟了以后,心里會想什么?師生合作讀我們合作來讀一讀這段話,老師讀第一句,你們讀后面丟羊的原因,還要把他的心里話也讀出來。3.扮街坊,進行勸說①采訪:現在你們就化身成一個個街坊了。看到他的羊圈破了個窟窿,羊被叼走了。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②勸說:誰想帶著你們剛才擔心、著急、關心等心情來勸勸他呢?③指導個別勸說——全班齊勸說(抓住“趕緊”、“堵上”、“吧”)4.養羊人的不以為然過渡:街坊這么著急的勸說,可養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扮養羊人,讀好反問)5.第二次丟羊(1)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窟窿,第二次丟羊還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嗎?看來“不聽勸告”的行為,就造成了——“羊又丟了”的結果。(2)采訪,體會心情,理解“后悔”①聯系上下文,理解“后悔”②出示“悔”的古體字。③勾連生活實際,聊“后悔”的事過渡:養羊人,現在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他很后悔,于是他——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任務三:思辨道理,得出“寓意”故事讀到這里,你們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了,現在請4人小組討論,你們有什么看法呢?(1)小組討論、思辨看法(2)小組貼詞,代表談看法(3)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就是“亡羊補牢”這個小故事里面寄托的大道理。任務四:類比遷移,勸誡己人1.勾連生活,同桌交流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個養羊人?2聽錄音,寫勸說條播放音頻:每次放學回家,媽媽總會說先完成作業再玩兒,每天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煩。一天晚上,趁媽媽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我就一直在看動畫片,等九點多媽媽回來。我才想起課文還沒背,我氣呼呼的回到臥室,不情愿的掏出書本開始背書,才背了一會兒,我就開始犯困,眼睛睜也睜不開了,手上的書本也掉在地上,最后課文。門沒背出,更倒霉的是第二天老師抽背課文,剛好抽到了我。我一個字也背不出來。可第二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媽媽又不在家,我又想出去玩了。寫勸告單。【作業布置】選幾個寓言故事讀一讀,也可以和爸爸媽媽或小伙伴來交流自己的看法。【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