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4月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1分,共20分)1-5 DACBA 6-10 BDCBC 11-15 ABBDC 16-20 ADCA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1.(10分)(1)史實: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等(2分)影響:科舉制度的延續和完善,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它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還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等。(答出兩點即可,2分)(2)集體議事提高了決策的正確性,分擔了皇帝決策壓力:三省的劃分進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權力,避免宰相權力過大,減少皇帝對相權威脅的擔憂:降低宰相的官階以削弱相權,使得皇帝能更好掌控權力,從而實現“君逸臣勞”。(3分)》(3)制度:行省制度影響:行省制度在以后各朝中基本延續下來,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代,在歷史上產生也深遠影響。特點: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無所不統(3分)22.(10分)(1)河段:邗溝,江南河。(2分)積極影響: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消極影響:徭役繁重,加重人民負擔,激化社會矛盾,加速隋朝滅亡。(2分)(2)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善于聽取臣下的意見,從諫如流:減輕賦役,注重民生,減少百姓的負擔:完善制度,特別是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誠少決策失誤。(3分)七年級歷史答案第1頁(共2頁)(3)政策:崇文抑武政策。(1分)評述: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將地方的兵權、財權、行政權都收歸中央,造成地方州部的日漸閑頓和貧弱:戰爭中,文官統領,機械作戰,大大降低了軍隊戰斗力。(認識正確,評述恰當即可)(2分)23.(10分)(1)方式及史實:①戰爭:唐太宗擊敗東突厥汗國:唐高宗時,唐朝滅西突厥汗國。②聯姻(和親):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冊封: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唐玄宗冊封皮邏閣為云南王;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④設置管理機構:唐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⑤會盟:唐穆宗時,唐蕃訂立友好盟約,刻立唐蕃會盟碑等。(答出兩種方式及其相應的史實即可,方式,史實,4分)(2)特征:民族間有戰有和,和是主流。(3)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或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事務:臺灣:設置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云南:云南行省管轄;東北地區:遼陽行省管轄(地區十措施,答新疆地區管理不得分,4分)(符合題意,酌情給分)七年級歷史答案第2頁(共2頁)2025年4月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說明: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紙上。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含嘉倉遺址位于今洛陽老城區的北側,始建于隋朝,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700米,總面積42萬平方米。在倉城內密集且有秩序地排列著400多座東西成行缸式地下糧窖,可儲糧580多萬石,占當時全國主要糧食儲糧總數的一半。這些倉窖遺址可用于研究隋朝()A.國家統一的條件B.政治制度的創新C.商業發展的水平D.財政經濟的狀況2.比較并歸納共同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秦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②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③都是傳繼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④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戶部奏言:中國人自塞外來歸及突厥前后內附…男女一百二十余萬人。”與此相符的時期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康乾盛世4.武則天曾經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區,“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材料體現了武則天(A.重用人才B.重視農業C.善于納諫D.提倡節儉5.如圖為晚唐時期的越窯青釉皮囊式壺。皮囊式壺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用器,整個器形渾圓飽滿,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明顯的唐代器物的特征。這主要反映出()A.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B.唐朝對外政策十分開明C.唐朝社會風氣兼容并包D.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6.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中存在一個“唐宋變革期”。在唐宋時期,古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發生著全方位的變化,這種變化的轉折點在唐朝。下列史實可用于實證該觀點的是()A.科舉制度正式確立B.曲轅型的發明C.確立三省六部制度D.推廣鐵器牛耕7.思維導圖是有效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唐朝衰亡”的思維導圖中空白處分別應填()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唐朝衰心①致命打擊朱汽建立后染②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4頁)A.開元盛世統治滅亡B.黃巢起義五代十國C.統治滅亡藩鎮割據D.黃巢起義統治滅亡8.唐朝末年,翰林學士劉允章上《直諫書》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賦稅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應該是()A.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B.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C.唐末農民起義的原因D.五代十國導致的混亂9.唐詩《隴西行》中的詩句“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它所反映的是唐朝(A.經濟的繁榮B.民族交往與交融C.開放的社會風氣D.多彩的文學藝術10.獲取和解讀圖片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如圖為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品《步輦圖》,這幅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A.唐朝與西北民族的交往B.唐朝與朝鮮的交往C.唐朝與吐蕃的交往D.唐朝與天竺的交往閣立本《步墊圖11.新羅仿唐制設國學,教授《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典成為新羅學生必讀書,后又仿唐朝置算學博士和醫學博士,分別講授《九章算術》《本草經》等。這說明(A.中國文化影響深遠B.中華文明歷史悠久C.唐朝政治制度先進D.中朝民間交往密切12.某校歷史社團開展“小錢幣,大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搜集了下圖唐朝時期的錢幣,它們可用于探究當時(A.民族交融B.對外交往C.文學藝術D.政治制度13.郭沫若曾為古代著名詩人題寫對聯:“世上創演,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他所評價的詩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清照14.歐陽修的《歸田錄》里講了一則軼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歡吃螃蟹。他曾請求外任,想到外州當個知州。有人問他希望到哪個州上任,他說“但得有蟹、無通判處,則可矣”,成為一時之笑談。通判讓人避之是因為()A.掌握地方的軍權B.控制地方財政大權C.負責考核知州D.監督并分知州權力15.某史料中有“谷熟后還官、免役錢、募人充役。測量土地以定賦稅”等文字。該史料可用于研究(A.秦國的商鞅變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變法D.清初的開荒政策16.下圖是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個朝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618907916103812061368擊安122元江1125115裳古96014明bd979h12711761351644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①a的都城是長安②b是由黨項人建立③c曾與遼并立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7.“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割唐、鄧二州界之,歲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通過條約形式確認以大散關和淮水一線為分界線的兩個政權是()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歷史答案.pdf (教研室提供)山東省菏澤市曹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