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課件(共29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課件(共29張PPT)

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一句話反轉歷史”挑戰
猜猜看!這些士兵幫英國打贏了一戰,結果英國卻‘輸掉’了什么?
“我雇你打架,你居然想分家?”
如果用這句話形容一戰后的殖民地,你覺得‘分家’指的是什么?
導入新課
第五單元 戰爭與文化交鋒
學習目標
1. 通過認識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的多樣性,理解階級斗爭對推動社會進步的意義。
2.掌握不同地區的人民反抗殖民壓迫的史實。
3.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過程。
4.了解拉美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的覺醒以及中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義。
5.深刻領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為民族獨立所做出的努力和不屈的斗爭。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何為 "民族運動"?
何為"民主運動"?
在近現代,“民族運動”或“民族主義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統治(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運動。
民主運動”或“民主主義革命”是指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
(對內反對專制獨裁,實現民主自由),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斗爭。(到帝國主義時代,開始出現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知識回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起止時間
爆發根因
導火線
作戰雙方
性質
主要戰線
主要戰役
1914—1918年
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圍繞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矛盾尖銳。
薩拉熱窩事件
同盟國和協約國
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戰爭
西線、東線、南線
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影響:
①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②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政治格局,摧毀了四大帝國;
③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各地;
④傳播了民族自決原則;也改變了人們觀念,和平主義思潮興起。
對殖民地影響:
①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
②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
③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史料閱讀】P74一位法國官員評論道:“參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17.5萬非洲士兵,在法蘭西和佛蘭德的壕溝里掘好了舊非洲的墳墓。”
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于1926年寫道:“這場把歐洲浸潤在血泊中的戰爭……喚醒了遠離我們的土地上人民的獨立意識……過去幾年里,一切都變了。不論是人還是思想,就連亞洲本身都變了。”
—轉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王紅生等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
【思考點P75】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對殖民者影響:【史綱下】
①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
②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
③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1.背景:
(1)一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已經有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民族民主意識覺醒。
(2)思想傳播:戰爭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各地
(3)版圖變動:舊帝國解體(俄、奧匈、德、奧),誕生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
(4)民族自決:在幫助宗主國作戰過程中,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
殖民宗主國把大量殖民地士兵投入戰場,在幫助宗主國作戰并取得勝利的過程中,殖民地人民認識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應當統治有色人種的種族。
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二)一戰后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地區 國家 民族民主運動 代表人物、領導力量
亞洲 中國
印度支那 (越南)
印度
非洲 埃及
摩洛哥里夫
拉美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歐洲
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大革命
愛國青年、中國共產黨
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斗爭
胡志明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要求印度完全獨立
甘地、尼赫魯
華夫脫運動
扎格魯爾
多次打敗西、法的侵略
克里姆
罷工、暴力抗爭
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
抗美斗爭
民主改革
共產黨
智利左派
桑地諾
卡德納斯
P75歷史縱橫:
泛非會議
2.表現:出現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
請結合所學完成下表,分析一戰前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特點。(綱下16課p95-99)
①四大帝國解體,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誕生,改變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
3.特點:
①地區上具有普遍性;②參加者的廣泛性;
③運動的不平衡性;④斗爭方式多樣性;
⑤斗爭結果大部分失敗,但影響深遠;
⑥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各國斗爭的普遍所求。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4.影響:
(1)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
(2)歐洲所代表的殖民主義勢力不斷遭到沖擊,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問題探究】根據材料及所學思考:一戰使東西方文化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
材料1:東方民族要自立和助益世界,首先就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東方人的珍貴的遺產,怕就要消滅,因為模仿西方是無益而且可笑的。
——化魯《泰戈爾的東西文化聯合運動》
材料2:《西方的沒落》一書被介紹到了中國,羅素、杜威等西方學者相繼來華講了一些贊揚中國文化的話,這些都使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備受鼓舞。1920年梁啟超考察戰后歐洲后回國,謂此行的最大收獲就是將原本對中國文化悲觀的情緒,一掃而光,變消極為積極。
——李世濤主編《知識分子立場:民族主義與轉型期中國的命運》
材料3:不承認古典文化或西方文化比印度文化、巴比倫文化、中國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占有任何優越地位——它們是動態存在的個別世界,從分量看來,它們在歷史的一般圖景中的地位和古典文化是一樣的,從精神上的偉大和上升的力量看來,它們常常超過古典文化。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世界歷史的透視》
對西方文明進行反思,認識到其并不占優越地位
增強了東方文化的信心,東方不再盲目模仿西方
(二)一戰后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時間 事件
1931年9月18日
1939年9月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1日
1945年2月
1945年5月8日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開始
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全面爆發
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雅爾塔會議
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場戰事結束
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投降書,
二戰結束
二戰的影響:
①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②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逐漸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新的國際秩序—雅爾塔體系,國際關系進入新階段;
③戰后社會主義力量得到較大發展;
④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運動的發展;
⑤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⑥推動反戰思潮和反戰運動進一步興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知識回顧】
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使原來作為資本主義中心區域的西歐創傷累累,實力大為削弱,在原有基礎上已不可能繼續主導世界體系,也無力繼續維持龐大的海外殖民帝國。……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極大地增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這種覺醒了的民族主義在打敗法西斯后自然地轉化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武器。
——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1.瓦解的原因: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從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
④聯合國非殖民化活動的推動。
⑤第三世界國家的聯合。
(泛非會議;亞非會議;不結盟運動等)
②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民族民主意識更為廣泛的傳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①二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實力
思考:為什么說二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②英帝國迅速解體
(1947年印巴分治;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1962年3月18日簽訂《埃維昂協議》后,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和擁有全面主權,法國從阿爾及利亞撤軍。
①朝鮮獨立,中國收回臺灣
③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1954年阿爾及利亞成立民族解放陣線,反抗法國殖民者;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
(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2.表現:
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到41個
錫蘭 1948
馬來亞 1957
老撾 1945
菲律賓 1946
印度尼西亞 1949
緬甸 1948
柬埔寨 1953
新加坡 1965
古巴
1959 推翻美國傀儡政權
1961 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1999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2.表現:
(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二戰后的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
3.結果
4.影響
①誕生了一大批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第三世界力量崛起。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沖擊了兩極格局;
②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改變了過去落后的面貌;
(1)對亞非拉國家:
(2)對世界:
不結盟運動
七十七國集團
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影響。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3)局限性
新獨立國家并沒有與原有的殖民體系徹底切割,殖民主義在第三世界國家遺留的經濟政治影響仍然存在
【知識回顧】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及瓦解過程
新航路開辟
殖民擴張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c末20c初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最終形成
商品輸出
原始暴力掠奪
資本輸出,瓜分世界
19c末20c初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一戰后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二戰后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1.背景
①二戰后取得國家獨立;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現代化推進的影響;
③受西方殖民主義歷史因素影響;
④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
材料:50年過后,亞洲這些新獨立的國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過的路,他們在現代化進程中走的是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些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物質的成功帶來了對文化的伸張。一些比較成功的國家領導人,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宣稱自己的發展得益于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即“亞洲價值觀”。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特征: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材料1:對這些新生國家的前途,西方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悲觀的,他們預測新獨立的國家將無法克服面臨的巨大困難,將長期深陷種族矛盾、階級沖突、社會動亂而不能自拔。一種是樂觀的,他們認為,新獨立國家如同十八九世紀的歐洲國家,只要學習西方,走西方所走過的道路,必定會成為現代化的國家。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問題探究】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是在什么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2.表現:A.二戰的文化破壞(斷裂)
(1)摧毀法西斯(德意日)及文化:
(2)削弱歐洲霸權(英法):
(3)摧殘區域文化(種族滅絕、屠殺等):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造成長期分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回憶錄里這樣描述自己參加雅爾塔會議時的心情:“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英帝國解體;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猶太人大屠殺:二戰中納粹屠殺近600萬猶太人。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屠殺南京居民三十萬。
2.表現:B.二戰后文化重構——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1)重構民族文化,瓦解殖民體系:
1947印巴分治
典型事件:
1945年收回臺灣;1949新中國成立
1953埃及獨立
1954阿爾及利亞獨立
1960非洲“非洲年”(17)
1959古巴卡斯特羅革命
1999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1990納米比亞獨立(最后)
民族文化:
一幢世界古老文明(傳統種姓)的殿堂,一個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國度,一塊唐僧師徒心中的圣地(多信仰),一顆大英帝國(英體制)皇冠的明珠,一處甘地非暴力斗爭的試驗場,一個與近現代中國人民有著類似苦難經歷和奮斗歷程的民族,一個正在悄然崛起的中國鄰邦。她就是印度,五光十色個性十足(多樣化)。—— 林承節《印度史》
馬克·吐溫:“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但是相反的觀點可能也是正確的,因為它太復雜了。”
①印度印象:
②中西結合的現代東方文化(韓國、新加坡):
20世紀70年代末,典型的移民國家新加坡發起了全國范圍的“文化再生運動”,融合進東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氣質、馬來西業人的風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國內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都能夠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體現。
1988年首爾奧運會的宣傳海報:是以韓國傳統舞蹈扇子舞為基礎設計的。五個扇子象征奧運的五環,體現了世界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明亮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營造了一種活潑生動的氣氛,具有現代的設計感。
新加坡獅身魚尾雕像
③帶多元(埃及、歐洲、西亞)色彩的阿拉伯文化:
埃及無名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寬廣的大理石廣場(西方)上,4根空心斜柱交匯合成金字塔狀(埃及),每根柱上都用巨大的阿拉伯文字雕刻著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中捐軀的埃及將士名字;
塔哈·侯賽因是埃及盲人作家,被譽為“阿拉伯文學之柱”,埃及現代文學誕生。
(2)構建“冷戰”格局及文化(雅爾塔體系):
1945年建立聯合國,確立安理會“大國一致”原則,維護世界和平;
1947-1991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冷戰對峙,威脅世界和平;
俄烏沖突,北約東擴,西方拱火,冷戰思維依然存在;
(3)帶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以計算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
自主學習:據教材,梳理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表現及文化特點。
國家 本土文化 外來文化 文化特點
文明 古國 新生 印度
埃及
東西 文化 融匯 新加坡、 韓國
①官方語言有印地語;
②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
③種姓因素等
①政治體制學習英國;
②主要官方語言有英語;
③自由主義、民族主義……
①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
②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
③古埃及留下的建筑和藝術
①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英語、法語被廣泛運用
發揚儒家文化精華:
寬容和諧、重視教育、
社會為先、吃苦耐勞、
勤儉節約、敬老尊賢等
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
科學技術、管理知識、
競爭意識、高效作風等
呈現出多樣化特征
努力創造一種現代東方文化
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問題探究】3.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有何共同特點?
①吸收借鑒外來文化。
②重視民族文化復興。
③在傳統與現代碰撞中創新發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①國家獨立是文化復興的前提,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的國家無法真正實現文化復興。
②重視繼承發揚民族文化,同時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往往呈現出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特征。
③復興的民族文化,是推動國家發展振興的重要動力。
【問題探究】怎樣理解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
思路引領:國家獨立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系
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民族國家的獨立為前提的,明顯具有多樣性的特征,都非常注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如獨立后的印度注重發揚傳統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
一戰后
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思想、民族自決原則的傳播
原因
亞非拉美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
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更為廣泛的傳播
朝鮮獨立,中國收回臺灣,英帝國迅速解體
阿爾及利亞獨立
原因
表現
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二戰后
表現
印度:現代文化呈現多樣化特征
新加坡、韓國: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埃及: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
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因素
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
課堂小結
2.(2023·河北卷)有美國軍事評論家表示:“越戰失敗后,(美國)被迫放棄在巴拿馬的重大利益……從巴拿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會被作為美國是紙老虎的新證據。”這一觀點反映出(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西方陣營的分化
C.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動 D.第三世界的合作
1.(2024·江蘇卷)近代非洲文學以使用歐洲語言創作為主流。19世紀末,埃塞俄比亞政府鼓勵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語寫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歷史》成為阿姆哈拉語文學的標志性成果。到20世紀60年代,埃塞俄比亞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語為榮。據此可知,阿姆哈拉語的推廣( )
A.傳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發揮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進了非洲大陸的統一 D.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B
C
當堂檢測
4.(2021·湖北卷)1960 年,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發表小說《動蕩》。小說主人公奧比在倫敦街頭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語言交流的尼日利亞人時感到高興,為與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亞人只能用宗主國語言英語交流而感到羞恥。作者通過該情節表達了對于( )
A.民族文化認同的憂慮 B.殖民經濟霸權的批判
C.國家日漸開放的欣慰 D.大國政治對抗的不滿
3.(2022·天津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官方稱,正在進行的是一場保衛民主的戰爭。據此,有些駐扎在開羅的英國士兵于1943年底召開了“普通士兵的模擬議會”,要求將煤炭、鋼鐵和銀行收歸國有,給予印度獨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動可以用來說明( )
A.英國空前尖銳的階級矛盾 B.世界大戰導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傳引發的社會對立 D.正義戰爭喚醒的進步意識
D
A
當堂檢測
6.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寫道:“以美國為中心的當代資本主義體系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基礎上,資本的流動和世界市場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來的領土范疇,而是更多地表現出超地域的全球網絡特征,在這種條件下,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為前提。”
 A.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樹立民族自決的原則
B. 現代工業的新發展超越了殖民主義舊形式
 C. 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衰落
D. 二戰后兩大陣營對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獨立
5.民族自決是一戰后和平進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獨立的波蘭三分之一人口不說波蘭語,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國的 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羅斯人和匈牙利人組成。
  A. 民族自決完全是一個幌子 B. 東歐國家的民族意識尚未覺醒
  C. 戰勝國利益制約著領土處理 D. 殖民統治的實質沒有根本改變
C
B
當堂檢測
星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友谊县| 娄烦县| 名山县| 通江县| 柳江县| 轮台县| 南木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常山县| 错那县| 申扎县| 大安市| 金堂县| 兴仁县| 漳浦县| 江安县| 凤山县| 四会市| 澄迈县| 莒南县| 东丰县| 深泽县| 从江县| 东山县| 礼泉县| 禹城市| 清水县| 洛隆县| 望谟县| 朝阳县| 汶川县| 新河县| 九江县| 天水市| 克什克腾旗| 九台市| 松桃| 城固县| 宁乡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