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魯科版化學選擇性必修1分層作業24 離子反應的應用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題組1.離子的檢驗與推斷、物質制備與純化、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1.離子檢驗在污水處理中有著重要應用。下列關于離子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無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或HCB.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有SC.某溶液與NaOH溶液共熱,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溶液中含ND.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有Cl-2.在生活、生產及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需要根據不同原子、分子或離子的某些特征反應對物質進行鑒別、檢驗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KOH溶液可以將NaNO3、Al2(SO4)3、MgCl2三種溶液鑒別開B.C、CuO、Fe三種物質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鹽酸不能將它們鑒別開C.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為紅色,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不含Fe2+D.某溶液焰色試驗是黃色,則該溶液一定是鈉鹽溶液3.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廢鐵屑(主要成分為Fe,還含有C、S、P等)制取高效凈水劑K2FeO4,其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廢鐵屑酸洗前可用熱的純堿溶液去油污,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油污在熱的純堿溶液中能水解的原理: 。 (2)步驟②中發生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洗滌濾渣的操作為 。 (3)步驟③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離子化合物的溶解平衡中還包括離子化合物在水的作用下解離為離子的過程,例如氯化鈉:NaCl(s)Na+(aq)+Cl-(aq),該溶解平衡常數K=c平(Na+)×c平(Cl-),當溶液中Q=c平(Na+)×c平(Cl-)>K時,溶液中會析出NaCl(s),由此判斷步驟④中反應能發生的原因是在相同條件下,K(K2FeO4) (填“大于”或“小于”)K(Na2FeO4)。 題組2.酸堿中和滴定實驗4.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標準溶液越濃越好,指示劑一般加入2~3 mLB.滴定接近終點時,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觸錐形瓶內壁C.酸堿指示劑的變色點就是反應終點D.滴定前滴定管(量程為50 mL)中的液體液面處于25 mL處,滴定過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體,此時滴定管中剩余液體的體積為15 mL5.(1)取一錐形瓶,用NaOH待測溶液潤洗兩次;(2)在錐形瓶中放入25.00 mL NaOH待測溶液;(3)加入幾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劑;(4)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滌干凈;(5)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標準酸溶液,進行滴定;(6)左手旋轉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搖動錐形瓶;(7)兩眼注視著滴定管內標準酸溶液液面的變化,直至滴定終點。以上關于酸堿中和滴定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4)(6)(7)B.(1)(5)(6)(7)C.(3)(5)(7)D.(1)(3)(5)(7)6.用已知濃度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待測液放在錐形瓶中。中和滴定時下列操作會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錐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堿式滴定管未用待測堿液潤洗B.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鹽酸潤洗C.滴定過程中滴定管內不慎有標準液濺出D.滴定前俯視讀數,滴定后讀數正確7.某學生用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標準溶液來測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時,選擇酚酞作指示劑。請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480 mL 0.100 0 mol·L-1NaOH標準溶液。配制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 、 等。 (2)觀察下圖,標準液NaOH溶液應放入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3)若滴定開始和結束時,堿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上圖所示,所用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為 mL。 (4)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確)會造成測定結果偏低的有 (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測鹽酸潤洗B.錐形瓶水洗后未干燥C.稱量的NaOH固體中混有Na2CO3固體D.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讀數E.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5)滴定過程中邊滴加邊搖動錐形瓶,直到因加入半滴NaOH溶液后, ,表示已經到達滴定終點。 (6)有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5.00 mL刻度處,現把管內液體全部放出,得到液體的體積是 。 A.不能確定 B.5.00 mLC.20.00 mL D.大于20.00 mLB級關鍵能力提升練以下選擇題中有1~2個選項符合題意。8.用標準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會引起實驗誤差的是( )A.用蒸餾水洗凈酸式滴定管后,裝入標準鹽酸進行滴定B.滴定至終點時,酸式滴定管尖嘴處懸掛半滴鹽酸C.用蒸餾水洗凈錐形瓶后,即裝入NaOH溶液進行滴定D.將NaOH溶液放入用蒸餾水洗凈的錐形瓶中,再加入少量蒸餾水后進行滴定9.海洋中有豐富的食品、礦產、能源、藥物和水產資源等,海水的綜合利用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除去粗鹽中的、Ca2+、Mg2+等雜質,加入的藥品順序: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鹽酸,然后過濾,最后蒸發結晶得到精鹽B.電解熔融狀態的MgCl2來制備鎂,也可以電解熔融狀態的AlCl3來制備鋁C.工業上母液→Mg(OH)2過程中選擇加入NaOH沉淀Mg2+D.過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10.某試樣溶液中可能含有N、Na+、Fe3+、Mg2+、S、C、Cl-、N中的幾種,且陰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某同學利用該試樣溶液進行實驗,現象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X和氣體Y均屬于電解質B.該試樣溶液中至少有5種離子存在,其中Na+一定存在,且c(Na+)<0.4 mol·L-1C.濾液M在酸性條件下與銅片的反應中,還原產物是NO2D.將上述實驗產生的氣體Y全部通入10 mL 1.2 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主要為HC11.如圖是用0.100 0 mol·L-1標準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濃度鹽酸時(酚酞作指示劑)的滴定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a>bB.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00 0 mol·L-1C.指示劑變色時,鹽酸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D.當滴加的NaOH溶液為10.00 mL時,該混合液的pH=1+lg 312.國家標準規定,釀造的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得低于3.5 g/100 mL,即每100 mL食醋中,折算成的醋酸含量不得低于3.5 g。選擇酚酞作指示劑,用標準NaOH溶液測定白醋中醋酸的濃度,以檢測白醋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測定過程如圖所示:(1)①滴定達到終點時的現象是滴入半滴標準NaOH溶液后 。 ②某次實驗滴定開始和結束時。堿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圖所示,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 mL。 ③已知實驗所用標準NaOH溶液的濃度為0.060 0 mol·L-1,根據上述滴定結果可知該白醋 (填“符合”或“不符合”)國家標準。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測白醋中醋酸的濃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堿式滴定管未用標準NaOH溶液潤洗就直接注入標準NaOH溶液B.滴定前盛放白醋稀溶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沒有干燥C.滴定過程中搖動錐形瓶時有液滴濺出D.讀取NaOH溶液體積時,開始時仰視讀數,滴定結束時俯視讀數E.堿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2)若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別滴定體積均為20.0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過程中pH隨加入NaOH溶液體積而變化的兩條滴定曲線如圖所示。①滴定醋酸的曲線是 (填“Ⅰ”或“Ⅱ”)。 ②若25 ℃時,a mol·L-1的醋酸與0.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顯中性,則醋酸的電離常數為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 C級學科素養拔高練13.實驗室常利用甲醛法測定(NH4)2SO4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其反應原理為4N+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時,1 mol (CH2)6N4H+與1 mol H+相當],然后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生成的酸。某興趣小組用甲醛法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Ⅰ:稱取樣品1.500 g。步驟Ⅱ:將樣品溶解后,完全轉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搖勻。步驟Ⅲ:移取25.00 mL樣品溶液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搖勻、靜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試液,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復2次。(1)根據步驟Ⅲ填空:①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加入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則測得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水未倒盡,則滴定時用去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觀察 (填字母)。 A.滴定管內液面的變化B.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④滴定達到終點時,溶液由 色變成 色。 (2)滴定結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數 待測溶液的體積/mL 標準溶液的體積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1 25.00 1.02 21.032 25.00 2.00 21.993 25.00 0.20 20.20若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為0.101 0 mol·L-1,則該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為 。 分層作業24 離子反應的應用1.C 解析 CO2、S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或HC、S、HS,故A錯誤;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S,故B錯誤;N與堿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放出氨氣,某溶液與NaOH溶液共熱,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溶液中含N,故C正確;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S,故D錯誤。2.A 解析 把KOH溶液分別滴加到NaNO3、Al2(SO4)3、MgCl2三種溶液中,可以分別觀察到無明顯變化、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白色沉淀三種不同現象,所以用KOH溶液可以將NaNO3、Al2(SO4)3、MgCl2三種溶液鑒別開,A正確;C、CuO、Fe三種物質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鹽酸可以將它們鑒別開,因為碳不溶于鹽酸,CuO溶于稀鹽酸得到藍色溶液,Fe溶于稀鹽酸得到淺綠色溶液、生成無色氣體,B不正確;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為紅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Fe3+,但不能確定Fe2+是否存在,C不正確;某溶液焰色試驗是黃色,則該溶液一定含有鈉元素,但不一定為鈉鹽,可能為氫氧化鈉,D不正確。3.答案 (1)C+H2OHC+OH- (2)2Fe2++H2O2+4OH-2Fe(OH)3↓ 向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復操作2~3次 (3)2Fe(OH)3+3ClO-+4OH-2Fe+3Cl-+5H2O (4)小于解析 (1)純堿溶液因C水解而呈堿性,因此可以使用純堿溶液洗去廢鐵屑表面的油污,相關的離子方程式為C+H2OHC+OH-。(2)步驟①中所得溶液含Fe2+和Fe3+,步驟②中,H2O2的作用是將Fe2+氧化為Fe3+,以確保Fe元素可以全部轉化為Fe(OH)3,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H2O2+4OH-2Fe(OH)3↓。(3)步驟③中,Fe(OH)3轉化為Na2FeO4,結合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OH)3+3ClO-+4OH-2Fe+3Cl-+5H2O。(4)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KCl固體,析出K2FeO4固體,說明K2FeO4的溶解度比Na2FeO4小,即在相同條件下,K(K2FeO4)4.B 解析 較濃的標準溶液一滴可引起較大的誤差,較稀的標準溶液引起的誤差相對較小,同時指示劑本身就是有機弱酸或弱堿,加入較多可引起平衡移動,所以加入指示劑也不宜過多,一般2~3滴,A錯誤;滴定接近終點時,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觸錐形瓶內壁,以便滴加半滴溶液,B正確;滴定終點是根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來判斷的,滴定終點就是指示劑的變色點,但不能說指示劑變色點就是滴定終點,C錯誤;50 mL的滴定管中的液體液面處于25 mL處,滴定過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體,滴定管下部有一段沒有刻度,此時滴定管中剩余液體的體積大于15 mL,D錯誤。5.D 解析 錐形瓶不用潤洗,操作(1)錯誤;一般不用石蕊作酸堿中和滴定的指示劑,操作(3)錯誤;滴定管必須用待裝液潤洗后才能注入待裝液,操作(5)錯誤;滴定時兩眼應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操作(7)錯誤。6.A 解析 A項,堿式滴定管未用待測堿液潤洗,導致消耗的酸少,結果偏低;B項,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鹽酸潤洗,會造成消耗的酸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C項,消耗的酸的體積將會偏大,結果偏高;D項,測得酸的體積將會偏大,結果偏高。7.答案 (1)500 mL容量瓶 膠頭滴管 (2)乙 (3)26.60(4)AD (5)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6)D解析 (1)實驗室需要配制480 mL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應選擇500 mL容量瓶,用到的儀器: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和膠頭滴管,所以還缺少的玻璃儀器為500 mL容量瓶和膠頭滴管。(2)甲是酸式滴定管,乙是堿式滴定管,標準液NaOH應放入乙中。(3)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由題圖可知:滴定前刻度為0.00,滴定后刻度為26.60,消耗溶液體積為26.60 mL。(4)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測鹽酸潤洗,會導致鹽酸濃度偏小,需要NaOH體積偏小,測定值偏低,選項A正確;錐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對實驗無影響,選項B錯誤;稱量的NaOH固體中混有Na2CO3固體,等質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碳酸鈉消耗的鹽酸偏少,在滴定時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選項C錯誤;滴定到達終點時,俯視讀出滴定管讀數,會導致NaOH體積偏低,測定溶液濃度偏低,選項D正確;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會導致測定NaOH體積偏大,測定值偏高,選項E錯誤。(5)滴定過程中邊滴加邊搖動錐形瓶,直到因加入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表示已經到達滴定終點。(6)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讀數越大,“25 mL”刻度在尖嘴以上,如果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盛接在量筒中,則量筒內溶液的體積大于(25-5) mL,即大于20.00 mL。8.CD 解析 用蒸餾水洗凈酸式滴定管后,裝入標準鹽酸進行滴定,標準鹽酸被稀釋,濃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測得c堿偏高,A錯誤;滴定終點,酸式滴定管尖嘴處懸掛半滴鹽酸,則使測得c堿偏高,B錯誤;蒸餾水洗凈錐形瓶后,即裝入NaOH溶液進行滴定,操作正確,C正確;將NaOH溶液放入用蒸餾水洗凈的錐形瓶中,再加入適量蒸餾水后進行滴定,待測液的物質的量不變,對V酸無影響,可知c堿不變,D正確。9.D 解析 除去粗鹽中含有的、Ca2+、Mg2+,應過濾除去沉淀后再加稀鹽酸調節pH,A錯誤;AlCl3為共價化合物,熔融狀態不導電,不能用于電解制取鋁,B錯誤;工業生產中Mg2+轉化為氫氧化鎂沉淀時,用的是便宜易得的氫氧化鈣,C錯誤;過程③⑤中溴元素均由負一價轉化為零價,化合價升高被氧化,D正確。10.D 解析 向100 mL試樣溶液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加熱生成標準狀況下0.224 L氣體X,則氣體X為氨氣,溶液中存在N,則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由生成的白色沉淀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0.224 L氣體和2.33 g白色沉淀B可知,氣體Y為CO2,白色沉淀為BaSO4,溶液中含有C和S,不存在Mg2+和Fe3+,CO2和C的物質的量均為=0.01 mol,S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由濾液M加入足量H+和Cu后試管口有紅棕色氣體生成,且溶液中陰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說明溶液中含有0.01 mol N,生成的氣體為NO;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a+;無法判斷是否含有Cl-,則溶液中一定存在0.01 mol N、0.01 mol C、0.01 mol S、0.01 mol N和一定物質的量的Na+,一定不存在Mg2+和Fe3+,可能存在Cl-。氨氣和二氧化碳均不能自身電離,都屬于非電解質,故A錯誤;試樣溶液中至少存在0.01 mol N、0.01 mol C、0.01 mol S、0.01 mol N和一定物質的量的Na+,由于不能確定是否存在Cl-,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Na+)≥(0.01 mol×2+0.01 mol×2+0.01 mol-0.01 mol)=0.04 mol,則100 mL溶液中c(Na+)≥0.4 mol·L-1,故B錯誤;濾液M在酸性條件下與銅片反應生成的還原產物為一氧化氮,故C錯誤;10 mL 1.2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為1.2 mol·L-1×0.01 L=0.012 mol,設0.01 mol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a mol Na2CO3、b mol NaHCO3,由碳原子個數守恒可得a+b=0.01,由鈉原子個數守恒可得2a+b=0.012,聯立方程式可解得:a=0.002、b=0.008,則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主要為HC,故D正確。11.BD 解析 b點時溶液中H+濃度小于a點,對水電離的抑制程度小,因此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b>a,A錯誤;觀察滴定曲線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20.00 mL,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c(HCl)=0.100 0 mol·L-1,B正確;指示劑變色時,鹽酸與NaOH溶液并不是恰好完全反應,因為酚酞的變色范圍pH為8.2~10.0,C錯誤;當滴加的NaOH溶液為10.00 mL時,混合液的總體積為30.00 mL,混合液中c平(H+)=mol·L-1,所以該混合液的pH=1+lg 3,D正確。12.答案 (1)①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②26.10 ③符合 ④CD (2)①Ⅰ?、?mol·L-1解析 (1)②根據圖中滴定前后堿式滴定管示數可知,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26.60 mL-0.50 mL=26.10 mL;③實驗所用標準NaOH溶液的濃度為0.060 0 mol·L-1,則稀釋后溶液中醋酸濃度為=0.062 64 mol·L-1,則白醋中醋酸濃度為0.062 64 mol·L-1×10=0.626 4 mol·L-1,100 mL食醋中醋酸的質量為0.626 4 mol·L-1×0.1 L×60 g·mol-1≈3.76 g,故該白醋符合國家標準。④堿式滴定管未用標準NaOH溶液潤洗就直接注入標準NaOH溶液,NaOH溶液被稀釋,滴定消耗NaOH溶液體積偏大,測得醋酸的濃度偏高,A項不選;滴定前盛放白醋稀溶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沒有干燥,對實驗結果無影響,B項不選;滴定過程中搖動錐形瓶時有液滴濺出,損失部分醋酸,消耗NaOH溶液體積偏小,測得醋酸的濃度偏低,C項選;讀取NaOH溶液體積時,開始時仰視讀數,滴定結束時俯視讀數,所測NaOH溶液體積偏小,測得醋酸的濃度偏低,D項選;堿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所測NaOH溶液體積偏大,測得醋酸的濃度偏高,E項不選。(2)①醋酸是弱酸,鹽酸是強酸,相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醋酸的pH較大,則滴定醋酸的曲線是Ⅰ。②a mol·L-1的醋酸與0.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顯中性,則c平(H+)=c平(OH-)=10-7 mol·L-1,根據電荷守恒c平(H+)+c平(Na+)=c平(CH3COO-)+c平(OH-)可得,c(CH3COO-)=c(Na+)=0.005 mol·L-1,根據元素守恒得c平(CH3COOH)= mol·L-1-c(CH3COO-)=(0.5a-0.005) mol·L-1,則醋酸的電離常數Ka= mol·L-1= mol·L-1。13.答案 (1)①偏高 ②無影響 ③B?、軣o 淺紅 (2)18.85%解析 (1)①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需要再用NaOH溶液潤洗,否則相當于NaOH溶液被稀釋,滴定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會偏大,測得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也將偏高。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雖然水未倒盡,但待測液中的H+的物質的量不變,則滴定時所需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不變,對配制溶液的濃度無影響。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確定滴定終點,故合理選項是B。④待測液為酸性,酚酞應為無色,當溶液轉為堿性時,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粉紅或淺紅色。(2)標準溶液的體積應取三次實驗的平均值,滴定時所用的NaOH標準溶液體積為 mL=20.00 mL,根據題意中性甲醛溶液一定是過量的,而且1.500 g銨鹽經溶解后,取了其中進行滴定,即實驗中樣品質量是0.15 g。由已知得關系式:N~OH-,0.15 g樣品中n(N)=0.02 L×0.101 0 mol·L-1=0.002 02 mol,故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00%=18.8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