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16世紀初——19世紀末
(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確立、發展)
①世界古代史
②世界近代史:
20世紀初——至今
(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并存發展)
③世界現代史:
奴隸社會
原始社會
封建社會
東方(亞非):
西方(歐洲):
東方:
西方:
四大文明古國
日本,阿拉伯國家
古希臘,古羅馬
法蘭克王國,拜占庭帝國
為什么這些亞非文明會誕生在大河流域?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古埃及
亞非文明出現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1、這些大河流域位于北緯30度,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
2、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豐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人類文明的搖籃
大河流域
大河文明
提到古埃及文明,你會想到什么呢?
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
第1課
古代埃及
“尼羅河的贈禮”
01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閱讀教材】第2頁正文第一段和地圖,觀察并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東臨紅海,北靠地中海。
尼羅河源于南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勢南高北低,分別流經第四至第一瀑布
一、地理位置
【思考】繼續閱讀第一段,指出為什么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材料】
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希羅多德
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出,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
尼羅河為古埃及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羅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它最初是拿破侖遠征埃及時發現,后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現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摘編自(英)尼爾《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時光長河
02 發展歷程
二、發展歷程
【閱讀教材】第2頁第二段,根據時間梳理古埃及文明發展歷程
約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100年
公元前15世紀
公元前
525年
出現小國
(產生)
初步統一
(發展)
圖特摩斯三世
地跨亞非兩洲帝國
(強盛)
被波斯吞并
(滅亡)
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沒有延續下去。
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
先后占領埃及
說明: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下來,沒有中斷。
公元前6世紀后期
三個帝國均是地跨歐亞非的國家
古埃及的科學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成就最為突出。
03 文明成就
三、文明成就
(一)天文學——太陽歷
太陽歷:又稱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對天狼星的長期觀察把一年定位365天,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比現行的陽歷只少0.25天。
【地位】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三、文明成就
(二)醫學
醫學:古埃及人將人的遺體制作成木乃伊,增長了解剖知識,從而促進了醫學的發展。
三、文明成就
(三)數學
數學:由于需要測量尼羅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兩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計算需要,古埃及人發展了數學。
(四)文字——象形文字
地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對后來的字母文字產生重要影響
三、文明成就
【思考】尼羅河與古埃及科技文化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尼羅河定期泛濫,每次漲水、退水,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記錄和計算。退水以后,還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劃定地界,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計算需要,古埃及人發展了數學。同時,為了準確地預測尼羅河泛濫的日期,古埃及人開展了天文學研究。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記載:“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塔越高離天越近,國王死后就埋在金字塔里面。
04 統治情況
四、統治情況
(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用途
代表
地位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情況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四、統治情況
(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屹立在尼羅河下游的金字塔群
從左到右依次為第四王朝門卡烏拉(胡夫之孫)、哈佛拉(胡夫之子)、胡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孫子的幾個妻子。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四、統治情況
(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在幾何、數學、建筑設計、切割技術等方面有著超乎想象的聰明才智。
獅身人面像
四、統治情況
(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除了尼羅河,金字塔已成為埃及的象征。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國時期,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即已存在了。建造金字塔花費了大量勞力,表現了驚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達146米(現高137米),底邊長230米(現長227米)。在世界歷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記錄達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紀巴黎埃菲爾鐵塔建成后才被超過。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絕后的,據估計,此塔共用230萬塊石料,每塊重達2.5噸,與建塔有關的土建工程無法估算。
——摘編自徐繼素、陳君慧《世界通史》
四、統治情況
(二)古埃及的國王——法老
法老的權力: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全于一身,權利無限。
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
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
背景: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王權受到多方面的挑戰。。
表現: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課堂小結】
古
代
埃
及
地理位置
發展歷程
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
興起:約BC3500—初步統一:約BC3100—強盛: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滅亡:BC525
太陽歷、象形文字、數學、醫學
文明成就
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古埃及的國王:法老(軍、政、財、神權)
統治情況
【課堂練習】
1.胡夫金字塔高約146米,基底每邊長約230米,用石約230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做成三角形就會分散壓力,經過幾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材料說明了金字塔( )
A.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結晶 B.是“尼羅河的贈禮”
C.體現了王權的至高無上 D.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氣候溫暖適宜,河流每年定期泛濫,為兩岸帶來了肥沃的土壤,給古埃及人提供了穩定的糧食基礎,使這個地區誕生了燦爛的農耕文明。材料說明( )
A.古埃及文明屬于海洋文明 B.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象征
C.古埃及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D.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
A
D
【課堂練習】
3.受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歷史》的影響,長久以來人們認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隸。古埃及學家哈瓦斯經過考古發現,在距離金字塔不遠的遺址中有許多建造者的墳墓。哈瓦斯認為地位低下的奴隸的墳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邊。因此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隸而是平民。對此,我們可以得出( )
A.考古發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文獻的不足
B.歷史在學者的修正中不斷接近真實
C.希羅多德的著作時間離古埃及更近更為真實
D.歷史因時代久遠變得撲朔迷離
4.在尼羅河流域,緩慢而穩定地流淌的尼羅河水使船只能夠輕易地順流北上,返航只需要扯起船帆……在這些情況下,控制河道航行就控制了整個國家。此文作者的觀點意在強調( )
A.獨特的地理條件有助于政治集權 B.大河流域能夠促進海外貿易發展
C.國家的發展與自然環境沒有關聯 D.先進的造船技術能保障航行安全
A
A
【課堂練習】
5.下圖為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統治時期的羅塞塔石碑。該石碑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語三種文字書寫。這體現了( )
A.王朝的更迭 B.帝國的繁榮 C.文明的交流 D.交通的發達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