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情境·新趨勢】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試卷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情境·新趨勢】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試卷 (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4—2025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試卷
(范圍:1-21課;滿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卷I(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下側是某同學的歷史學習筆記。結合所學判斷“▲”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長城 C.開通大運河 D.營建北京城
2.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這表明他
A.體恤百姓 B.善于納諫 C.知人善任 D.戒奢從簡
3.“自古男人掌朝綱,誰料女杰作俊賢。”詩中提到的皇帝歷經千年,褒貶不一,但還是有人稱贊其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位皇帝的突出貢獻是
A.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 B.創立殿試制度
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D.加重人民負擔
4.唐代的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之間游刃有余,她們可以從事餐飲、旅店、客運、織造、歌舞娛樂等行業。這反映了唐朝
A.婦女徹底解放 B.社會風氣開放 C.商業貿易繁榮 D.倫理道德失序
5.如圖,犁的變化最能反映出
直轅犁 曲轅犁
A.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 B.唐朝灌溉工具的改進
C.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 D.唐朝手工業十分發達
6.思維導圖是有效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唐朝衰亡”的思維導圖中空白處分別應填
A.黃巢起義 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
C.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 黃巢起義
7.下表內容表明,五代十國實質上是
朝代 開國君主
后梁 朱溫(前宣武軍節度使)
后唐 李存勖(前河東節度使)
后晉 石敬瑭(前河東節度使)
后漢 劉知遠(前河東節度使)
后周 郭威(前天雄節度使)
A.皇族內部的爭權奪利 B.宦官專權的結果
C.外戚專權的打擊 D.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8.貞觀年間,東北少數民族和西域各國紛紛要求內屬。630年,各族首領來到長安,尊奉唐太宗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這些現象直接得益于
A.繁榮的社會經濟 B.頻繁的中外交流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開明的民族政策
9.【史料實證】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們共同反映了當時
大食人俑 東羅馬金幣 黑人俑
A.民族關系和睦 B.唐朝經濟繁榮 C.科技成就突出 D.中外友好往來
10.【家國情懷】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據此可知
A.中醫是人類的文化瑰寶 B.孫思邈的醫術價值千金
C.醫學與儒學的關系密切 D.傳統醫學重視醫德修養
11.為了應對如表中面臨的危局,北宋政府的破局之策是什么
政府面臨的“三冗”危機
政治危機 政治風氣因循保守,機構重疊,行政效率低
財政危機 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收入入不敷出
軍事危機 戰場上屢戰屢敗,每年被迫輸出大量錢物。
A.創立進士科 B.和同為一家
C.王安石變法 D.杯酒釋兵權
12.【歷史解釋】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指出:“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記錄,無非是軍事的挫敗和退卻,所有的例外則是以‘歲幣’為名向北方少數民族購得的和平。”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郾城大捷 B.澶淵之盟
C.《尼布楚條約》 D.涼州會晤
13.某班同學為歷史故事會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復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由此判斷他們講述的是
A.岳飛抗金 B.王安石變法 C.玄奘西游 D.戚繼光抗倭
14.【時空觀念】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學會運用時序和地域,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蒙古滅西夏 ②蒙古滅金 ③元滅南宋 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15.元朝宣政院具有掌管藏族地區行政機構的職能,負責該地區的重大案件審理、軍事行動與佛教事務等。這說明宣政院的設立
A.結束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和戰事不斷的局面
B.見證了蒙古與吐蕃的聯姻與會盟
C.標志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
D.開創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
16.【史料實證】下圖是某班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收集的一組材料,可以用于探究中國古代
A.中央集權加強 B.君主專制強化 C.對外貿易興盛 D.商品經濟發展
17.北宋市舶歲入約110萬緡,約占國庫收入的1/60。南宋僅廣州、泉州兩處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達到200萬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南宋的財政收入完全依賴于對外貿易
B.南宋財政總收入超過北宋
C.外貿收入是南宋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D.北宋朝廷不重視海外貿易
18.唐代煉丹家采用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制成火藥,鄭和船隊利用季風和洋流的變化規律助力遠航。據此可知
A.我國礦產資源豐富 B.中國先民富有智慧
C.古代造船技藝先進 D.地圓學說逐漸流行
19.整理繪制時間軸有助于厘清歷史發展的脈絡。下面時間軸反映的主題是
A.古代商業的繁榮發展 B.古代選官制度的嬗變
C.中央集權制度的完善 D.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
20.《順風相送》是明朝時修成的航海手冊,在當時傳抄較廣。下圖是其內容要點,這反映出當時
●氣象觀察 ●指南針導航法 ●中國往東南亞航路 ●天氣預報 ●天文導航法 ●中國往西亞航路 ●危險警告 ●地文水文觀測 ●沿途島礁島嶼
A.造船技術發達 B.海防日漸松懈 C.海外貿易興盛 D.海洋意識增強
21.【時空觀念】下面的歷史時序圖中空格處應填
A.開元盛世 B.澶淵之盟 C.戚繼光抗倭 D.設立軍機處
22.【史料實證】圖片反映歷史,下面兩幅圖片共同反映了明朝后期
A.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B.外族入侵與民族危機
C.社會安定與經濟繁榮 D.人口遷徙與民族交融
23.【家國情懷】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有力證明的史實有
①唐蕃和親 ②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 ③元朝設置宣政院 ④清朝設伊犁將軍 ⑤清朝在臺灣建省
A.①②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24.如表呈現了清朝對某一地區管轄的措施。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冊封制度 冊封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確立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
行政管轄 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設立噶廈(地方政府),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
頒布法律 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A.加強對臺灣地區管轄 B.實現了清朝對全國統治
C.治理西藏方式多樣 D.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25.下列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對某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A處應為
A.設置安西都護府 B.設置臺灣府
C.設置伊犁將軍 D.設立軍機處
26.有學者認為,元代有不少蒙古語和西域語言的音譯詞被吸收到漢語漢文中。如車站的“站”就是蒙古語jam(驛傳)的譯音,“站”字漢語本義是“立著”“停下”,而元代漢蒙語并用合成“驛站”一詞,遂發展為如今車站的“站”義。這說明
A.儒家思想受到沖擊 B.交通發展強化了統治
C.元代重視文化建設 D.民族交融豐富了文化
27.劉雋永在《明清兩朝保守主義的海外貿易政策》中指出“到乾隆年間,清政府對于口岸互市的限制和管理更加嚴格起來,僅限廣州一地通商,并嚴禁私自交易。本來一度繁榮的對外貿易,又復萎頓,沿海經濟日趨蕭條,給當地居民造成嚴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斷港荒岸之間。”材料反映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
A.原因 B.特點 C.過程 D.影響
28.明朝中后期,有很多的商人、小販、作坊主、工匠等成為小說的重要角色,如商人頻繁以正面主人公的身份出現在小說中。這反映出當時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工商業的發展
C.中央集權的加強 D.八股文的盛行
29.下列我國古代著作的共同特點是
A.古代科學技術經驗總結 B.手工技藝精湛推陳出新
C.農業技術全面總結推廣 D.醫學領先世界不斷發展
30.【家國情懷】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體現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
A.具有家國情懷 B.主張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視以人為本
卷II(非選擇題,共40分)
二、綜合題(第31題13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5分,共40分)
31.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舉措。某校七年級的同學圍繞“中國古代經濟”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13分)
材料一
閱讀《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表》,回答問題。
時代 史實
唐朝 ①發明耕具曲轅犁和灌溉工具_A_
②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
③都城長安城中的東、西兩市是主要的商業區,居民居住在坊中
宋朝 ④使用拔秧工具秧馬
⑤“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
⑥景德鎮的瓷器被譽為“饒玉”,定窯、汝窯等燒制別致美感的瓷器
⑦海船載重量大,設置了水密隔艙
⑧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均可開設店鋪,出現早市、夜市
⑨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_B_
清朝 ⑩推廣、_C_等高產作物,“湖廣熟,天下足”
絲織、制瓷等行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已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
擁有雄厚商業資本的商幫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如晉商、徽商
(1)請將表格中的空格ABC補充完整(填序號)。(4分)
材料二
(2)依據《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表》,為下列主題選擇合適的史實(填序號,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3分)
主題 序號
中國古代農業
中國古代手工業
中國古代商業
(3)從“中國古代農業”、“中國古代手工業”、“中國古代商業”三個主題中任選一個主題,運用相關的史實(兩個或兩個以上),闡述史實與主題的關系。(4分)
材料三
兩宋時期的經濟狀況
(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三個經濟數據的共同點,指出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2分)
32.中國古代科技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且影響深遠,明朝以后卻逐漸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時代呼喚著科技的進一步創新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公元1001年(北宋咸平年間)—1500年(明朝弘治年間)世界科技發明數量概況
——數據來源于《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學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摘編自(英國)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
材料二
科技著作是傳承科技的媒介。明代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摘編自統編版《中國歷史》 (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
從3世紀到13世紀,中國一直處于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地位,各種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涌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歐洲在16世紀以后就誕生出現代科學,這種科學已被證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國文明在明清以后逐漸落后了,沒有能夠在亞洲產生出與歐洲相似的現代科學。
——摘編自 (英國)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中國的哪兩項發明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和航海事業的發展。(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三幅圖中任選一部科技著作,寫出其作者并簡述該科技著作的歷史地位。(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中國科技逐漸落后的重要原因,并談談你的感想。(4分)
33.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注重通過加強中央集權和地方管理等措施來鞏固統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歷史學者徐中約說:“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
——《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幾民兵、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
材料四
元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
(1)材料一中的“這種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認為這一制度有哪些作用?
(2)結合所學,材料二中的圖一反映了唐朝怎樣的行政制度?圖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辦法來削弱相權?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設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宋朝政治的典型特點是什么?
(4)根據材料四為加強管轄,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測試試題評分參考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A D D D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D C B B D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C D D B A A
31.(1)A:筒車;(1分)
B:交子;(1分)
C:玉米、甘薯。(2分)
(2)中國古代農業:⑥⑦。(1分)
中國古代手工業:③④⑤。(1分)
中國古代商業:①②。(1分)
(3)主題:“中國古代商業”。(1分)
史實:①②(1分)
關系: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期出現的“會子”。二者促進了宋朝商業的發展,即促進了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2分)
(4)共同點:南方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北方經濟水平。(1分)
歷史現象:經濟重心的南移。(1分)
32.(1)發明:活字印刷術(2分)、指南針(2分)。
(2)歷史地位:《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2分);是一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分)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2分);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分)
《農政全書》作者徐光啟(2分);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2分)
(3)原因:政治制度:君主專制強化,阻礙社會發展進步。對外政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未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意思對即可)(2分)
感想:大力發展經濟,進一步增強國力;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自主創新;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堅持國際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等。(2分)
33.(1)“這種制度”:科舉制。(2分)
作用: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3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措施:分化事權。(2分)
(3)目的:與知州分權或防止知州權力過大。(2分)
特點:崇文抑武。(2分)
(4)制度:行省制度。(2分)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岑溪市| 龙井市| 鹿邑县| 霸州市| 宁化县| 石门县| 城口县| 从化市| 兴化市| 台中县| 清苑县| 光山县| 阳高县| 平泉县| 钟山县| 榆树市| 耒阳市| 黄龙县| 酉阳| 嘉禾县| 永善县| 五原县| 金门县| 开原市| 新干县| 根河市| 谢通门县| 房产| 紫阳县| 婺源县| 肃南| 淅川县| 灌云县| 丘北县| 二连浩特市| 贡嘎县| 广河县| 墨竹工卡县| 安国市|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