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練習(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練習(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在美國最早提出實行文官制度的任克思在1868年的報告中有“中國之文官制度”一章。同年愛默生(美)在向中國外交使節演講時也說中國社會上都非常尊重教育,走到我們的前面,這就是中國值得光榮的憑證。上述認識( )
A.體現中美之間的雙向互鑒
B.皆以美國國情為考察視角
C.體現美國輿論的理性思考
D.旨在學習中國的選官制度
2.撒切爾夫人曾說:“英國文官制度的這種純粹的職業性還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實行不同制度的國家妒忌的一它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生的脫節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在長期的實踐中西方國家在文官的選用、晉升及退休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由此可知英國文官制度( )
A.維持了政府工作的穩定與延續
B.實現了行政權與立法權的結合
C.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推動因素
D.導致英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3.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國王販賣選邑,首相售賣議席進行拉票;1881年,美國新任總統加菲爾德遭到一個沒有得到滿意官職的黨內支持者刺殺。這最能用來說明( )
A.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B.工業革命的巨大影響
C.歐美政黨制度的產生 D.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
4.20世紀初,英國議會設立行政裁判所,以類似于法院的程序和方式處理各類行政爭議;普通法院也有權受理關于行政機關或文官人員違法失職案件;普通法院通過頒布調查令、訴訟終結令與執行令等手段對行政裁判所實行一定程度的管轄。這體現出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是( )
A.分權制衡體系較為完備
B.通過考試來選拔基層官員
C.司法監督機制比較突出
D.重視高級官員的廉潔操守
5.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法”。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形成了“兩官分途”,政府官員分為具有黨派立場的政治官員和不受黨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務性官員,后者在美國政府中所占比例一開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達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國政府“兩官分途”的形成(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響
B.緩和了兩黨之間的矛盾沖突
C.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穩定性
D.加強了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
6.美國文官部門是由各類專門委員會和上千個類似的官僚機構組成的。這些官僚機構對國會制定的每一項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條規章細則。美國此舉( )
A.導致國會的立法權受到沖擊
B.一定程度影響政府行政效率
C.實現了國家權力中心的轉移
D.完善了司法機構的法律依據
7.德國學者韋伯在《經濟與社會》(1921年首次出版)中指出:“行政人員必須由那些在技術上有能力的和長期任職的專家—官僚來擔任。盡管官僚從屬于他們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夠直接干預官僚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完成其應完成的具體工作。”這一主張( )
A.表明分權與制衡機制失效
B.可規避政黨間的爭權奪利
C.契合了政府職能擴張需要
D.意在強化政治精英的權力
8.英國曾于1855年、1870年兩次頒布法令,規定由獨立于黨派之外的文官委員會主持文官考選,文官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盈利性經濟活動。1883年的《美國文官法》也規定: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力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由此可知,當時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證公共權力運行的穩定
B.完善歐美國家的政黨政治
C.杜絕官員權力濫用與腐敗
D.彰顯選拔公正與社會公平
9.隨著國家管理職能的急劇擴展,管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復雜。為此,英國政府在1847年至1871年間,先后設立了濟貧部、公務部、貿易部、地方事務部等政府部門。下列項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文官制度加快政府部門的建立
B.部門官員均由國王挑選并任命
C.部門所有官員與內閣共同進退
D.文官制度建立有其歷史必然性
10.英國曾于1855年、1870年兩次頒布法令,規定由獨立于黨派之外的文官委員會主持文官考選,文官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營利性經濟活動。1883年的《美國文官法》也規定: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力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由此可知,當時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A.保證公共權力運行的穩定
B.完善歐美國家的政黨政治
C.杜絕官員權力濫用與腐敗
D.彰顯選拔公正與社會公平
11.1829年美國總統安德魯·杰克遜上臺后,宣揚“官職輪換說”“贓物屬于勝利者說”。總統任職8年,把聯邦一級官員幾乎換掉了五分之一。此后,政黨分贓制愈演愈烈,嚴重影響政治穩定。這說明( )
A.三權分立對總統權力制約有限
B.民主政治發展具有很強隨意性
C.政黨政治阻礙了官員正常選拔
D.改革官員選拔制度已非常必要
12.有學者指出,在19世紀的英國,“沒有發生掃除十八世紀臃腫的官僚機構的革命,這種官僚機構——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掛名差事,是同不受歡迎的重商主義政策,甚至同政治上的腐敗貪污連在一起的。”據此推知,當時的英國( )
A.傳統的君權觀念根深蒂固
B.議會失去對政府監督權
C.行政效率影響工業化進展
D.文官制度改革沒有成效
13.1981年,英國取消文官事務部,將其職能劃歸財政部和內閣辦公廳;1989年,建立績效工資制,用大量可比可測的績效指標對公務員的業績進行評價。英國政府的這些做法( )
A.提高了文官隊伍的素質
B.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保證了政府決策連續性
D.確保了官員隊伍的廉潔
14.19世紀后期,英國文官制度規定文官不得參加黨派政治活動,也不得公開發表政見,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文官在私下場合會隱晦地表達對某黨派政策的看法,甚至在某些政策制定過程中,文官的傾向性意見對決策產生了一定影響。這反映出英國( )
A.文官制度逐漸名存實亡
B.文官政治中立遭受沖擊
C.政黨政治挑戰制度權威
D.監察制度體系尚未完善
15.瑪格麗特·撒切爾在《唐寧街歲月》中說:“英國文官制度的這種純粹的職業性還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實行不同制度的國家妒忌的——它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生的脫節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由此可知“英國文官制度值得其他實行不同制度的國家妒忌”的最有可能是由于其( )
A.公開考試 B.擇優錄用 C.政治中立 D.獎罰分明
16.1885年,日本頒布《官吏綱要》,規定錄用官員必須通過考試,考試分為學術考試和普通考試兩種;強調官員要有能力、辦事快等。但《官吏綱要》也規定“凡官吏有悖離忠順 依其情節之輕重予以告誡、譴責或懲罰”。據此可知,當時日本官僚制度( )
A.確保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B.防止了政黨政治帶來的弊端
C.具有進步與保守的雙重性質
D.移植了西歐文官的選拔要求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美國通過了《彭德爾頓法》,確立了競爭考試、職務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則。英國的競爭考試比較注重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測試,而美國競爭考試增加了“實用性”的概念,不僅僅注重以學術知識為基礎的學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訓練,而且把考試與即將從事的工作要求聯系在一起。英國文官的錄用與晉升必須嚴格按照一步一階的模式進行。《彭德爾頓法》則取消了進入文官行列必須僅僅以“最低等級”為起點的前提條件,美國文官任何官階將是一個沒有任何禁律地向任何人開放的文官結構。英國錄用文官,傾向于出身貴族和名門等上流社會,或來自倫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爾頓法》則特別強調文官均勻分布與職位輪換的思想,即聯邦政府的文官將以人口為基礎在各個州中進行分布。
——石慶環《論美國文官制度的三項基本原則-從1883年〈彭德爾頓法〉談起》
材料二 1876—1879年晚清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出使英法等國。他將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國三代之制(儒家學者將夏商周時期視為中國歷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時期),認為“其君民上下相與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當其才,而無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國之所以日趨強盛也。”
——摘編自方莉《論郭嵩燾對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
(1)閱讀材料一,說明美國是如何借鑒與發展英國文官制度的。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郭嵩燾觀點的看法。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5年,英國財政部首先設立常務次官,常務次官不隨執政黨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1855年,在議會專門委員會做出的調查報告基礎上,英國頒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將國王、少數政治寡頭和高級文官的恩賜官職特權轉交到文官委員會,真正地開始采用考試錄用的辦法選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繼續頒布改革法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晉升依政績而定。和政務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英國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通過上述法令確定下來,從而標志著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英國近代文官制度。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兩國是近代西方國家中創設文官制度較早的國家。針對選拔官吏中所采用的“恩賜官職制”和“政黨分贓制”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英國在1870年以樞密院令形式宣布“凡未經考試并持有合格證書的一律不得從事任何事務官職”;而美國在1883年頒布的《彭德爾頓法》中也通過了類似條款。1854—1870年改革以后,英國確立了先由文官本人每年作出個人工作總結報告,再由政府各部門長官根據工作知識、性情等10項內容進行考核的制度;美國強調政府各級文官的任用、留任、加薪和晉級等,必須以工作考核為依據。英國在1968年富爾頓改革中,實行一個包括十類(綜合類、科學類等)在內的統一的分類等級結構;美國則在1923年明確規定在聯邦政府和華盛頓特區政府各機關中進行職位分類。英國在歷史上就有開辦官員學校的傳統;而美國在1917年也開始出資對文官進行職業培訓的嘗試,強調文官忠于國家和忠于職守。
——摘編自石慶環、王銘《論英美兩國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歷史成因》
材料二 在新管理主義理念和新自由主義的指引下,許多國家開始了以向市場化方向靠攏的行政體制改革。改革并不僅僅以精簡機構和裁減公務人員為目的,而是對已不適應當今時代的官僚行政體制著手進行制度性和結構性的變革,美國稱之為市場化或者仿企業化運動,法國稱之為新管理主義運動。改革從政府能力出發,著手放松政府管制,重視市場的資源調節能力,下放中央權力,給下級政府部門和機構以更大的自主權力。
——摘編自溫艷潔《20世紀70年代后期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比較及其啟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美兩國文官制度的共性及其歷史成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題思路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及對中國的啟示。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紀隨著利益集團的發展,美國國會、文官與利益集團的聯合幾乎是水到渠成,這就是著名的“鐵三角”的出現。“鐵三角”不僅代表美國政治勢力組合的新變化,而且已處在“美國政府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的心臟位置”。在“鐵三角”中,文官又處于一個極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驚呼“在美國,與其說是政黨政治,不如說是官僚政治已經成為現代國家決策的主要活動場所”。
——摘編自石慶環《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異及其歷史影響》
材料二 考試制度是中國政治制度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制度,綿延千年,中間遞有改革,積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聰明智力,在歷史進程中逐步發展。直到晚清,西方人還知采用此制度來彌縫他們政黨選舉制之偏陷。而我們卻對以往考試制度不再重視,抑且不再留絲毫顧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國歷史上的考試制度,依然還只是我們獨有的黑暗專制政治下面的一種愚民政策。幸而孫中山先生重新把此制度提出,列為五權之一。
——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國政治的問題,結合所學解題思路原因。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錢穆的觀點。
參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答案: A
解析: 英國的政府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文官),事務官不隨內閣共進退,有利于維持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故選A。文官制度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故排除B。材料內容與工業革命沒什么直接關聯,故排除C。英國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是在18世紀英國形成貴任內閣制以后,故排除D。
3.答案: A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歐洲)。根據材料中“英國國王販賣選邑,首相售賣議席進行拉票”,“美國新任總統加菲爾德遭到一個沒有得到滿意官職的黨內支持者刺殺”,可知當時英美政治腐敗,再結合時間可以判斷,這是18、19世紀歐美資產階級政治出現的賣官鬻爵、政黨分肥現象,也是催生文官制度在19世紀中后期建立的原因之一,A項正確;工業革命后國家管理職能擴展,亟需更專業的職業官僚體系,也是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現象的原因,排除B項;材料可以體現政黨政治下存在的問題,但重點不在于強調政黨政治的出現,C項不符合“最能說明”,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的弊端,并非資產階級革命的局限,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英國議會在普通法院外設置行政裁判所處理行政爭議,普通法院也有權受理行政違法失職案件,普通法院還對行政裁判所予以司法監督,可見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是司法監督機制比較突出,C項正確;僅從材料不能體現英國文官制度“分權制衡體系較為完備”,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文官考試的選拔機制,排除B項;材料強調對整個文官制度加強司法監督,而非“重視高級官員的廉潔操守”,排除D項。
5.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美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19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頒布“文官制度法”,實行“兩官分途”,不受黨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務性官員在政府中占比不斷上長,其強調文官政治立場中立的做法,減少了政黨輪番而治的影響,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穩定性,C項正確;美國政治官員和事務官分流,不會削弱政治官員和精英政治的影響,排除A項;事務官政治中立不參與兩黨黨爭,不影響兩黨的矛盾和沖突,排除B項;文官政治立場的中立和官僚隊伍的穩定,不能直接加強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排除D項。故選C項。
6.答案: B
解析: 材料“各類專門委員會和上千個類似的官僚機構”會導致官僚機構臃腫,而這些機構“對國會制定的每一項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條規章細則”會造成工作項目層層報批,推諉扯皮,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項正確。
7.答案: C
解析: 考查西方文官制度。20世紀初,西方國家政府職能開始從傳統的治安、國防等基本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服務等多領域擴展,韋伯主張的專家型官僚能夠在新的經濟、社會等事務中運用專業知識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更有效地履行政府在眾多新領域中的職能,故選C項。“分權與制衡”是指國家內部行政、立法、司法三者相互制約、分權,材料只涉及行政工作,故排除A項;“規避”夸大了這一主張的作用,故排除B項;韋伯明確提到主管不能直接干預官僚的具體工作,這表明官僚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在某些情況下會限制政治精英的權力,他強調專家型官僚的作用可能會導致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故排除D項。
8.答案: A
解析: 依據材料,英國兩次頒布法令規定文官選考不受黨派的影響,且文官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盈利性的經濟活動,來保持文官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美國也規定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力利用職權和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以法律的方式限制了公務人員的權力。所以英美文官制度改革都是要約束文官權力,保證公共權力運行的穩定,故選A項;英美文官制度改革與政黨政治無關,文官獨立于政黨之外,排除B項;對文官權力的限制有利于防止官員濫用權力,C項“杜絕”的說法過于絕對,且這也并非最終的目的,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對文官權力的約束而非如何選拔文官,排除D項。
9.答案: D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7年至1871年(英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國家管理職能的急劇擴展,管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復雜,英國政府先后設立了更多政府部門,所以文官制度建立有其歷史必然性,D項正確;文官制度建立于1870年,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國王挑選并任命官員,排除B項;材料說的是國家管理事務多,需要更多機構和官員,沒有說官員與內閣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10.答案: A
解析: “由獨立于黨派之外的文官委員會主持文官考選,文官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營利性經濟活動”“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力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由此可知,當時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證公共權力運行的穩定,故A正確;材料不是完善歐美國家的政黨政治,故B錯誤;“杜絕”說法過于絕對,故C錯誤;“彰顯選拔公正與社會公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錯誤。
11.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美國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A. 材料中沒有體現三權分立對總統權力制約有限,故A錯誤; B. 材料中沒有體現民主政治發展具有很強隨意性,故B錯誤; C. 材料中沒有體現政黨政治阻礙了官員正常選拔,故C錯誤; D. 材料中“政黨分贓制愈演愈烈,嚴重影響政治穩定”說明改革官員選拔制度已非常必要,故D正確。
12.答案: C
解析:
13.答案: B
解析: 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英國。據材料可知,1981年,英國取消文官事務部,有利于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1989年,建立績效工資制,有利于提升公務員業績,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項正確;英國政府的績效工作制客觀上有利于文官隊伍素質提高,但材料中并未體現這一制度實施的效果,排除A項;材料中對文官的任期等方面未做介紹,無法得出“保證了政府決策的連續性”這一結論,排除C項;材料中的做法未涉及對文官的監督,且“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
14.答案: B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后期(英國)。根據材料中“一些文官在私下場合會隱晦地表達對某黨派政策的看法,甚至在某些政策制定過程中,文官的傾向性意見對決策產生了一定影響”可知,一些文官私下表達對政黨政策的看法,違背了文官制度規定的政治中立原則,這表明文官政治中立遭受了沖擊,B項正確;名存實亡說法錯誤,文官制度仍長期存在并發揮著作用,排除A項;文官私下討論黨派政策并不意味著是政黨政治對文官制度的挑戰,材料并未涉及政黨政治相關內容,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監察制度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15.答案: C
解析: 依據材料“它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生的脫節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文官制度下,文官在政治上堅持中立,不隨政黨政治的變化而變化,這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特點和作用,與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和賞罰分明無關,故ABD三項錯誤。故選:C。
16.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885年的日本。根據材料可知,題干反映了日本雖然用考試的方法選取官員,但也要求官員不能“悖離忠順”,體現了進步性與保守性的雙重特點,C項正確;僅憑現有材料無法得出行政效率提高的結論,且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防止了政黨政治帶來弊端”的說法過于絕對,表述有誤,排除B項;日本參考了西歐的文官制度,“移植”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
17.答案: (1)借鑒:考試選拔、擇優錄用、考核晉升、職務常任、政治中立。
發展:考核內容注重實用性;晉升取消限制,形成開放性的文官結構:文官職位設置具有平等性。
(2)應辯證地、歷史地看待郭嵩燾的觀點。一方面,郭嵩燾認為西方的選官制度注重人才選拔,是其強盛的重要原因、希望中國向其學習。另一方面認為西方選官制度與中國夏商周時期的一樣完美,將西方政治制度與中國夏商周制度相比附。晚清時期,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西方科技思想傳入,郭嵩燾的觀點適應了近代化的潮流,能夠關注西方政治制度的優點,探索國家強盛之路。但是沒有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這反映了中國近代有識之士探索國家出路的進步與局限。
解析:
18.答案: (1)特點:政治中立;考試錄用;依政績晉升;文官常任;依法確立文官制度。(任意3點即)
(2)評價:最大限度地為資產階級網絡人才,擴大統治階級基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提高了國家治理水平,有利于鞏固資本主義統治;隨著文官人數的急劇膨脹,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從正反兩方面答出3點即6點。)
解析: (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解題思路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特點:據材料“英國財政部首先設立常務次官,常務次官不隨執政黨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及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中立;據材料“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晉升依政績而定”可知,考試錄用,依政績晉升;據材料“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可知,文官常任;根據材料“英國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通過上述法令確定下來,從而標志著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知,依法確立文官制度。
(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解題思路題。時空是:近代(英國)。評價:據材料“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可知,通過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為資產階級網絡人才,擴大統治階級基礎;據材料“常務次官不隨執政黨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知,文官不隨政黨政治而更替,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提高了國家治理水平,有利于鞏固資本主義統治;據材料“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及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文官人數的急劇膨脹,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19.答案: (1)共性: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嚴格考核注重政績;職務常任;職級分類與科學管理并重;注重定期培訓與知識更新;注意官紀官風與道德建設;完善保障機制注重官僚隊伍的穩定。
成因:恩賜官職制和政黨分贓制的弊端;資本主義制度滋生的政治腐敗;資產階級代議制政治體制的確立。
(2)方向:市場化與企業化;放松管控與權力下放;制度性與結構性變革。
啟示:人才選拔應適應現代化要求;提升政府服務質量與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引入市場機制,注重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注重制度創新。
解析:
20.答案: (1)問題:政治勢力重組分化。成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政黨利益集團逐漸壯大;分權制衡體制遭到破壞。(任答2點)
(2)示例:觀點:錢穆認為中國傳統考試制度有其優勢。材料一中反映出20世紀以來美國政治的腐敗現象,憲法所確立的分權制衡體制遭到了破壞,恰恰證明任何政治制度均有其局限性。中國傳統的考試制度具有公平開放的特征,選拔了大量人才,促進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發展和國家治理完善。對西方制度的過分推崇和對本國制度的盲目否定,本質上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因此,對政治制度的考察要將其置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考量。
解析: (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解題思路題。問題:依據材料“20世紀隨著利益集團的發展,美國國會、文官與利益集團的聯合幾乎是水到渠成,這就是著名的‘鐵三角’的出現。‘鐵三角’不僅代表美國政治勢力組合的新變化,而且已處在‘美國政府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的心臟位置’。”可知,政治勢力重組分化。成因:依據材料時間20世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升級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并得到快速發展;依據材料“20世紀隨著利益集團的發展,美國國會、文官與利益集團的聯合幾乎是水到渠成,這就是著名的‘鐵三角’的出現。”可知,政黨利益集團逐漸壯大;依據材料“‘鐵三角’不僅代表美國政治勢力組合的新變化,而且已處在‘美國政府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的心臟位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權制衡體制遭到破壞。
(2)本題是認識類材料解題思路題。觀點:依據材料“考試制度是中國政治制度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制度,綿延千年,中間遞有改革,積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聰明智力,在歷史進程中逐步發展。直到晚清,西方人還知采用此制度來彌縫他們政黨選舉制之偏陷。而我們卻對以往考試制度不再重視,抑且不再留絲毫顧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可知,錢穆認為中國傳統考試制度有其優勢。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建國之初實行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權分立。材料一“‘鐵三角’不僅代表美國政治勢力組合的新變化,而且已處在‘美國政府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的心臟位置’。”可知,20世紀以來美國政治的腐敗現象,憲法所確立的分權制衡體制遭到了破壞,恰恰證明任何政治制度均有其局限性;依據材料“考試制度是中國政治制度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制度,綿延千年,中間遞有改革,積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聰明智力,在歷史進程中逐步發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傳統的考試制度具有公平開放的特征,選拔了大量人才,促進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發展和國家治理完善;依據材料“直到晚清,西方人還知采用此制度來彌縫他們政黨選舉制之偏陷。而我們卻對以往考試制度不再重視,抑且不再留絲毫顧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國歷史上的考試制度,依然還只是我們獨有的黑暗專制政治下面的一種愚民政策。”可知,對西方制度的過分推崇和對本國制度的盲目否定,本質上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济源市| 乐昌市| 高碑店市| 罗山县| 临沧市| 姚安县| 二手房| 德惠市| 清水河县| 高邮市| 沈阳市| 沙雅县| 兖州市| 通海县| 武城县| 八宿县| 黄山市| 潼南县| 大洼县| 洪江市| 县级市| 玛曲县| 泽普县| 离岛区| 三原县| 蒲江县| 鄱阳县| 喀喇沁旗| 河东区| 化隆| 江川县| 扬州市| 晋宁县| 永新县| 五指山市| 赤城县| 乐清市| 凤阳县| 来凤县|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