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2.3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對刺激做出反應學習目標分析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導,解釋突觸的信號傳遞。通過對藥物依賴和毒品成癮的分析,認同健康的生方式。情境導入神經系統通過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的刺激并做出反應,直接調節或控制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神經系統進行調節的方式是怎樣的?神經系統是如何協調各種生理活動的呢?1. 反射——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刺激所產生的規律性反應。實例: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概念:腦和脊髓適用范圍: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細胞動物。注意:植物、單細胞生物等沒有神經系統,因此它們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不是反射,而是應激性,例如含羞草的“害羞”,草履蟲逃避刺激等。結構基礎:反射弧情境導入活動:分析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感覺)神經元的末梢。它能接收刺激,并把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由感覺纖維傳入神經中樞。傳入神經傳入神經元為感覺神經,是將感受器與中樞聯系起來的通路。神經中樞腦或脊髓,對來自傳入神經的神經沖動進行分析和整合。傳出神經將神經中樞發出的神經沖動傳給效應器,包括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其中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效應器傳出神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產生相應的效應,如肌肉收縮,腺體分泌等。如何區分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2.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①神經節②神經元連結處(突觸結構)③看脊髓灰質前后角信號傳遞方向后角進前角出(窄進寬出)傳入神經 傳出神經有神經節無神經節與 相連與 相連與后角(狹窄部分)相連與前角(膨大部分)相連3. 刺激是以興奮形式在反射弧中傳遞興奮除了在反射弧中傳導,還會在腦和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中傳導。在縮手反射與膝跳反射中,興奮還會從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傳導到大腦皮層從而產生相應的感覺,所以你會感覺到手被扎或腿被叩擊了。一切感覺(嗅覺、聽覺、味覺、痛覺、渴覺等)都在大腦皮層形成,都不屬于反射。腳被釘子扎并縮回來后,為什么還會感覺疼痛?這說明興奮還可以在哪里傳導?活動:分析反射弧的組成結構破壞對反射的影響感受器被破壞傳入神經被破壞神經中樞被破壞傳出神經被破壞效應器被破壞反射活動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1.脊髓脊髓從腦發出,并沿著脊柱向下延伸白質灰質脊神經脊髓參與完成的基本反射都是在高級中樞的調節下進行的。中間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的胞體集中的部位由神經纖維聚集而成,主要為上下縱行的神經纖維,色澤白亮。腦和脊髓中的神經中樞調控器官、系統的活動2.腦腦位于顱腔內,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中腦腦橋延髓腦干大腦小腦是脊髓與大腦間的上下通路,腦干中有調節呼吸、循環等活動的基本生命中樞。小腦位于腦的后部,調節軀體運動,控制軀體的協調與平衡。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通過胼胝體連接。大腦半球的表面布滿深淺不同的溝,溝之間隆起的部位稱為腦回。腦和脊髓中的神經中樞調控器官、系統的活動01大腦的結構組成大腦的表面覆蓋著主要由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構成的薄層結構——大腦皮層。結構人的大腦有著豐富的溝回(溝即為凹陷部分,回為隆起部分),這使得大腦在有限體積的顱腔內,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積。溝回與脊髓的聯系大腦通過腦干與脊髓相連,大腦發出的指令,可以通過腦干傳導脊髓。大腦皮層小腦腦橋延髓脊髓腦干大腦大腦半球可分為四個葉:額葉:位于中央溝之前,外側溝以上顳葉:位于外側溝以下頂葉:位于外側溝以上,中央溝和枕頂溝之間枕葉:位于枕頂溝后方右半球外側面腦和脊髓中的神經中樞調控器官、系統的活動大腦位置 功能中央前回 大腦皮層軀體運動中樞中央后回 軀體感覺中樞枕葉后部 視覺中樞顳葉上部 聽覺中樞右半球外側面腦和脊髓中的神經中樞調控器官、系統的活動活動:分析神經系統受損對人體運動行為的影響患者A 男,40歲,失足從高處墜落,臀部著地摔傷,急送醫院就診。CT檢查見第11胸椎壓縮性骨折,脊髓受壓。局部明顯壓痛,雙下肢癱瘓,感覺喪失。有排尿活動,但不受控制。經醫生診斷為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病例一A患者脊髓中排尿中樞正常,聯系大腦的上下行傳導束受損。患者B 女,53歲,于入院前一日下午4時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精神緊張、煩躁不安。當時肢體活動正常,1h后出現四肢抖動,強哭強笑,行為異常,送醫院就診。CT檢查提示:左側額葉腦出血(量約20ml)。為進一步診治,以“急性腦血管病(腦出血)”收住神經內科。病例一活動:分析神經系統受損對人體運動行為的影響B患者腦部部分神經中樞受損。位于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和腦中相應的高級神經中樞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調控器官、系統的活動,維持機體的穩態大腦皮層與軀體運動的關系下圖是大腦皮層中央前回與軀體各部分關系示意圖中央前回足小腿大腿軀干前臂手面部表情流涎發聲咀嚼吞咽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位置關系是倒置的。大腦皮層運動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運動的精細程度有關,運動越精細,大腦皮層代表區的范圍越大。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是在后天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和訓練而建立的,是大腦皮層參與的高級神經活動非條件反射學 習 訓 練條件反射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維持條件反射建立之后,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強化,否則條件反射就會消退。不給予非條件刺激條件反射消退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預先作出不同的反應,因此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大大提高了人和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條件反射是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形成刺激 非條件刺激(直接刺激) 條件刺激(信號刺激)數量 有限 幾乎無限神經中樞神經聯系意義聯系 條件反射以非條件反射為基礎 舉例 縮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生來就有大腦皮層以下中樞動物生存必不可少終身性、不會消失后天學習和訓練獲得大腦皮層提高人和動物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可以建立、可以消退條件反射是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布羅卡區韋尼克區布羅卡區:患者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思想,后人稱之為“表達性失語癥”。韋尼克區:患者可以說話,但不能理解語言,可以聽到聲音,但不能理解它的意義,后人稱之為“聽覺性失語癥”。語言活動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受損后癥狀:患者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他的思想。受損后癥狀:患者可以說話,但不能理解語言,即可以聽到聲音,卻不能理解它的意義。傳出神經①軀體運動神經(支配軀體運動的神經)②內臟運動神經(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不受意識支配受意識支配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它們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稱為植物性神經,也稱自主神經。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組成作用是相反的植物性神經調節內臟的活動植物性神經調節內臟的活動植物性神經(自主神經):控制內臟器官的傳出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它們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兩者對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拮抗的。這種交互作用使得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更靈敏、更有效、更準確。身體的絕大多數內臟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經的支配,也接受副交感神經的支配,形成雙重神經支配。植物性神經(自主神經):控制內臟器官的傳出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它們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交感神經(人體興奮狀態)瞳孔、支氣管血管心跳胃腸蠕動擴張收縮加快抑制副交感神經(人體安靜狀態)收縮減慢促進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勢,調動機體許多器官的潛力,提高適應能力來應付環境的急劇變化,維持內環境的穩定;平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勢,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補充,有利于保護機體;植物性神經調節內臟的活動低級神經中樞和高級神經中樞相互聯系、相互協調腦脊髓反射中樞課堂小結隨堂小測1.互聯網云腦的云神經反射弧已經廣泛出現在我們的周圍,例如汽車傳感器發現有盜賊,發短信給車主,車主趕到將盜賊抓住等。云神經反射弧借鑒了人體的神經反射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云神經反射弧是互聯網系統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產物B.云神經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由聯網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組成C.人體的神經反射弧的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D.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三個神經元組成,是非條件反射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云神經反射弧借鑒了人體的神經反射弧,如汽車傳感器發現有盜賊,發短信給車主,車主趕到將盜賊抓住等;故云神經反射弧是互聯網系統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產物,A正確;題干信息:汽車傳感器發現有盜賊,發短信給車主,車主趕到將盜賊抓住,表明了云神經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由聯網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組成,B正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人體的神經反射弧的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C正確;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即兩個神經元組成,是最簡單的反射弧,是非條件反射,D錯誤。隨堂小測2.植物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它們的作用既相抗衡又協調統一。交感神經的作用主要是保證人體在緊張、運動狀態時的生理功能,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主要是維持人體在安靜、休息時的生理功能。下列有關推測錯誤的是( )A.植物神經系統全為傳出神經B.植物神經系統屬于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自主神經系統C.人由害怕轉為安靜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瞳孔收縮D.運動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抑制胃腸蠕動,故運動后不宜立即進食答案:B解析:植物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屬于傳出神經,A正確;外周神經系統分布在全身各處,包括與腦相連的腦神經和與脊髓相連的脊神經,它們都含有傳入神經(感覺神經)和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故植物神經系統屬于外周神經系統中的自主神經系統,B錯誤;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所以人由害怕轉為安靜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瞳孔收縮,C正確;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抑制胃腸蠕動,故運動后不宜立即進食,D正確。隨堂小測3.人體右肩體表與膽囊共用中間神經元。膽囊部位發炎產生膽囊炎,會出現右肩體表疼痛癥狀,這種現象稱為牽涉痛,相關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的A、C神經元均是傳入神經元B.膽囊炎發作時,興奮在B上雙向傳導C.膽囊炎癥經脊髓傳導至大腦皮層產生痛覺D.牽涉痛形成過程中神經元A沒有產生興奮答案:B解析:A、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的區別在于,傳入神經有神經節,傳出神經無神經節,圖中的A、C神經元有神經節,所以均為傳入神經元,A正確;膽囊屬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當膽囊炎發作時,興奮在B上的傳導是單向的,B錯誤;膽囊炎癥所產生的痛覺信號是通過脊髓傳導至大腦皮層,從而產生痛覺,C正確;神經元A所在的神經元屬于突觸前膜,所以牽涉痛形成過程中神經元A不會產生興奮,D正確。感謝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