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擬測試初三歷史(試卷滿分: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合計24分。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是三星堆遺址與二里頭遺址的“撞臉”文物一一陶盉。從結構上看,兩款陶蠶都是“三條腿、手叉腰、頂半開”,頂部有一管狀短流。從風格上看,兩者都屬于“瘦高”型,都是“長腿、束腰”。這體現了中華文明()A.源遠流長B.領先世界C.自成體系D.多元一體三星堆陶益二里頭陶盉2.1987年在甘肅靈臺景家莊秦墓中出土了一把銅柄鐵劍,1990年在河南三門峽虢國貴族墓中也發現了一把銅柄鐵劍,時間上都屬于春秋早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較早的鐵器制品。這表明春秋早期(A,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B.鐵器得到了廣泛應用C.兼并戰爭達到了鼎盛D.王室衰微,諸侯爭霸3.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道:現在專說唐代,似乎其中央行政比漢進步,而地方行政則不如漢。中央的監察官變成了地方行政官,這是一大缺點。而由軍隊首領來充地方行政首長,則更是大毛病。唐室之崩潰,也可說即崩遺在此一制度上。他意在強調(A,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的進步B,安史之亂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C.央地關系失衡是唐朝滅亡原因D.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致命打擊4.運用表格梳理重大史事、歷史線索和時代特征是重要的學史方法。以下表格內容表明(時間1840-1842年1865-1878年1894一1895年1900一1901年侵略鴉片戰爭阿古柏侵占新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反抗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復新疆臺灣民眾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A,列強侵略勢力伸向我國西南地區B.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C.統治階級對救亡圖存的不斷探索D.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5.以下所列為《新青年》刊登的部分內容。據此可知《新青年》(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志之天職。(1915年)有關國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1917年)軍國主義(即帝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即資本主義),己經造成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1919年)A.背棄了救亡圖存的目標B,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立場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密切把握時代發展脈抑掃描全能王創建6.日本官員承認,進入核俱樂部使巾國“獲得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英國媒體評論說,如果“四大國”繼續假裝中國弱,這是在發瘋,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據此可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A,新中國綜合國力提升B.英國和日本大力支持C.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D.西方“四大國”的承認7.2025年春晚舞臺運用了大量前沿科技,如8K超高清直播、虛擬現實互動等,為觀眾帶來了沉浸式的視聽盛宴。這些科技元素的運用,與哪一事件所展現的科技突破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最為相似()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打破了國際核壟斷B.袁隆平育成雜交稻,提高了糧食總產量C,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助力全球抗擊瘧疾D.北斗系統全面建成,提供精準定位服務8.著名史學家費正清曾說:“…是在長期封閉之后的一次偉大覺醒,它不僅改變了中國自身的命運,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和技術,促進了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這次偉大的覺醒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改革開放D.西部大開發9.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1919一1920年之間簽訂的和平條約的失敗相關。和平條約制造出的問題與解決的問題幾乎一樣多…埋下了會滋生罪惡的種子對作者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凡爾賽體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凡爾賽條約》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C.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D.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各國間矛盾10.糖在歐洲曾經非常稀缺,一度成為貴族身份的象征:而進入17世紀后,美洲的甘蔗大量進)歐洲,糖才逐漸被添加于各種食物中,成為普通人的一種調味品。這一變化得益于()A,文藝復興促進了思想的解放B.新航路開辟使全球的聯系加強C.殖民掠奪提供資本原始積累D.啟蒙運動使自由平等思想傳播11,有學者認為,英國革命屬于早期的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其時資產階級還比較弱小和幼稚,英國資產階級不可能把封建貴族階級一腳踢開,只能在君主立政下同它達成妥協。據此理解正確的是(A.權力制衡體制遭到破壞B.國王處于“統而不治”C.君主立憲契合英國國情D.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12.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問題正擺在國際社會面前,只有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才能有效加以應對。這說明(A.通過國際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B.聯合國發揮著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C.現代社會不斷豐富人類的生活D.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威脅世界安全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