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長沙外國語學校初三全真模擬試卷8.生活中處處接觸到化學。我們廚房里面使用的味精就含有谷氨酸鈉(CsHsNNaO),它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可以適當地使用少量來調節味道,過量則不利于人體健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化學A.谷氨酸鈉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9B.谷氨酸鈉是一種氧化物注意事項:C.谷氨酸鈉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8:41.本學科試卷分為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D.谷氨酸鈉中含有5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4個氧原子、1個鈉原子、1個氮原子9.堿是我們工業生成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下列有關堿的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2.請將姓名、準考證號等相關信息按要求填寫在答題卡上A.氫氧化鈉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氫氧化鋁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3.請按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C.氫氧化鈣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配制波爾多液D.氨水可用做化學肥料4.本學科試卷共23道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10.“沒有觀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前進”,以下是某同學記錄的實驗現象,其中正確的是()5.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C1-35.5Ca-40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火焰為淡藍色B.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C.在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產生藍色沉淀1.中國古代文明與技術,促進了世界文明發展。下列古代工藝發生化學變化的是(D.將稀鹽酸滴入無色酚酞試液中,試液變為紅色A.紡機織布B.火藥爆炸C.鐵棒制做指南針D.精彩剪紙11.化學學習常用到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確的是(2.如圖有關實驗室制備氧氣并且回收二氧化錳固體的操作錯誤的是(A.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用水濕潤玻璃管口B.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雅拉注射器C.活潑金屬與鹽酸反應會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固體物質一定是活潑金屬D.一定條件下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同樣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12.向AgNO3溶液中加入過量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連接儀器B.檢查氣密性C.過濾得到二氧化錳D.稱量二氧化錳B.濾液呈藍色3.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發現和合成量子點的三位科學家。量子點組成中常含鎘等元素。下圖A.濾液中一定含有CuNO2是鎘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有關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C.濾渣只含有AgD.向濾渣中滴加稀硫酸沒有氣泡產生A.鎘原子在反應中易得到電子B.鎘元素符號為Cd48 Cd二、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兩個C.鎘原子的質子數為48D.鎘屬于金屬元素112.4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4.某些化學概念之間存在如圖所示關系,下列有關概念間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13.實驗室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A.計算得出所需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10gB.化合物與單質屬于并列關系B.將氯化鈉固體倒進量簡中加水溶解C.溶解氯化鈉時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鈉的溶解速度C.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屬于包含關系D.將配制好的溶液裝瓶時,有少量液體灑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D.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包合關系并列關系交叉關系14.“碳家族”中相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5.化學的世界認知從宏觀到微觀世界,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合理的是A.石墨作電車的電刷一質軟B.金剛石切割玻璃硬度大A.水通電得到氫氣和氧氣一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C.干冰作制冷劑一升華吸收熱量D.一氧化碳冶煉金屬一可燃性B.一滴水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體積很小,質量也很小15.下列有關物質的檢驗、除雜、鑒別的實驗設計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C.濕衣服放在太陽下容易干一分子受熱運動速度加快序號實驗目的實驗方案D.氧氣被壓縮裝入氧氣瓶中—氧氣分子變小滴加無色酚酞試液6.在提高糧食畝產量時,合理地使用了農藥和化肥。工作人員發現某農作物的葉子發黃、發育A鑒別石灰水和蒸餾水遲緩且易倒伏,應追加的一種復合肥料是B除去CaO中的CaCO高溫煅燒A.(NH4)2SO4B.KNO3C.Ca3(PO4)D.KCI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0點燃混合氣體7.我國正在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下列行為符合要求的是)D鑒別N2和CO2兩瓶氣體用燃著的木條A.大量使用含鉛汽油B.生活廢水直接排放C.分類回收生活垃圾D.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第1頁(共4頁)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