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重點中學2025高考仿真模擬化學試題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Fe 56 S 32 Ti 48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一、單選題(本題共14小題,每題3分,共42分)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二氧化硫可以使石蕊試液褪色B.利用工業廢氣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綠色環保要求C.在燉排骨時加醋,利于鈣的吸收D.疫苗一般應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質變性導致失效2.工業上制備保險粉的反應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Na+的結構示意圖為B.NaOH的電子式為C.HCOONa中含有鍵和鍵的數目之比為3∶1D.基態S原子核外價電子的軌道表達式為3.下列化學事實不符合“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的哲學觀點的是A.鐵絲在少量或過量氯氣中燃燒,生成B.不同濃度的硝酸與足量銅粉反應,能得到和C.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往右,由金屬元素變為非金屬元素D.金屬鈉與足量反應,由常溫逐漸升溫,能得到和4.合成高分子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有關合成高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通過加聚反應得到的B.亞克力()的單體有順反異構C.聚酯纖維滌綸(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D.電絕緣樹脂()的單體是鄰羥基苯甲醛和苯胺5.孔雀石是一種碳酸鹽礦物,主要成分為Cu2(OH)2CO3,其形成過程的主要化學方程式為2CuSO4+2CaCO3+H2O= Cu2(OH)2CO3+2CaSO4+CO2↑。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1mol/L的CuSO4溶液中所含Cu2+的數目小于0.1NAB.常溫常壓下,18gH2O中所含共用電子對的數目為2NAC.1molCaCO3晶體中所含的數目小于NAD.44gCO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所含H2CO3分子的數目為NA6.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A.“中和法”中,向含硫酸的廢水中加入熟石灰:B.“沉淀法”中,向含的廢水中加入難溶的FeS粉末:C.“混凝法”中,向pH為9左右的NaOH溶液中加入,攪拌后靜置:(膠體)D.“混凝法”中,明礬凈水原理是(膠體)7.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甲驗證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 B.裝置乙探究酒精脫水生成乙烯C.裝置丙制備乙酸乙酯并提高產率 D.裝置丁用乙醇的水溶液制無水乙醇8.下列實驗探究方案中,對應現象與結論的推斷不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A 向5mLKI溶液中滴加1mL的FeCl3溶液振蕩,再滴加1~2滴KSCN溶液 溶液呈血紅色 FeCl3與KI的反應是可逆反應B 將溴乙烷、乙醇和燒堿的混合物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溴乙烷發生了消去反應C 向5mLZnSO4溶液中加入1mLNa2S溶液,再滴加幾滴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轉化為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D 向硝酸鋇溶液中通入SO2 產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為BaSO3A.A B.B C.C D.D9.某光刻膠(ESCAP)由三種單體共聚而成,ESCAP在芯片表面曝光時發生如下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合成ESCAP的一種單體為甲苯B.曝光時發生的反應包括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C.X的酸性比ESCAP的酸性強D.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且存在順反異構體10.W、R、X、Y、Z是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的前兩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基態電子排布中有2個單電子,Z原子基態電子排布中無單電子。W、R、X、Z四種元素可以組成型離子化合物,陰陽離子皆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均為正四面體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極性分子,屬于非極性分子B.陰陽離子的VSEPR模型不同C.X的氫化物沸點一定大于Y的氫化物沸點D.Y與H、O、Na四種元素組成物質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11.以環己烯、氯仿和為原料制備,反應過程中還需加入少量季銨鹽(以表示),其作用機理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的主要作用是將轉移到有機相中B.為了保證反應產率,實驗過程中需要不斷攪拌反應體系C.是一種活性中間體,能與碳碳雙鍵發生反應D.反應結束后通過水洗、干燥即可得到純凈的12.我國科技工作者設計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的方案,實現對廢水中有機物的無害化處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工作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極上的電極反應為C.工作中Ⅰ區電解質溶液會增大D.工作時,Ⅱ區溶液中、會減小13.硫化鋅是一種優良的寬帶隙半導體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在充電的同時合金化反應的特點。在充電過程中負極材料晶胞的組成變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當完全轉化為時,和轉化為(合金相),每轉移生成B.晶體中沿晶胞體對角線方向的一維空間上會出現“”的排布規律C.4種晶胞中,原子的空間利用率最低,中所構成的四面體空隙全部被填充D.若的晶胞參數為,則EF間的距離為14.室溫下溶液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質的量分數與pH的關系如圖1所示。向、混合溶液X中滴加溶液,所得溶液中與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點對應溶液的pH為8.25B.混合溶液X中一定存在C.a對應的溶液中存在:D.a→b的過程中,溶液中一直增大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8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金屬Ti是制備飛機發動機葉片的重要材料,其一種制備方法是利用氯氣與TiO2反應制備TiCl4,然后使用Mg還原法制備金屬Ti,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中制備TiCl4并測定其純度。回答下列問題:Ⅰ.TiCl4的制備。已知:TiCl4的沸點為136.4℃,易水解,高溫時易與氧氣發生反應。(1)請按氣流的方向連接裝置,其順序為 (用小寫字母表示,裝置根據需要可重復使用)。(2)裝置A中盛放的固體藥品名稱為 ,裝置D中試劑的作用為 。(3)若裝置F中碳粉被完全氧化為CO2氣體,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TiCl4的純度測定。實驗步驟:①取5.20 g TiCl4粗品溶于濃鹽酸中,過濾,將濾液稀釋至250 mL,取25.00 mL溶液于錐形瓶中;②向其中加入稍過量金屬鋁絲將TiCl4全部還原為TiCl3(具有較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靜置一段時間,向其中加入適量碳酸氫鈉溶液待不再產生氣泡,塞上橡膠塞密封冷卻至室溫;③向錐形瓶中滴加2滴KSCN溶液,用0.100 0 mol/L(NH4)Fe(SO4)2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平行進行三次實驗,測得平均消耗標準溶液25.00 mL。(4)步驟②中加入適量碳酸氫鈉溶液的目的為 。(5)達到滴定終點的現象為 。(6)TiCl4粗品的純度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若滴定前正確讀數,滴定終點俯視讀數,則測定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16.以主要成分為的鐵鈷礦(雜質為、)為原料制取和黃鈉鐵礬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還原性:):已知:“焙燒”后,、元素完全轉化為單質。回答下列問題:(1)黃鈉鐵礬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檢驗氣體中是否含有的方法可以為 。(2)第一次“氧化”中消耗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調”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氧化、沉鈷”過程中加入的和物質的量之比為,相應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轉化為的基本方法是 。(4)基態的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為 ,鐵可形成多種氧化物,其中一種鐵的氧化物的晶胞結構及該晶胞中的Ⅰ、Ⅱ兩種結構如下圖所示:則圖中表示的是 (填“”或“”),若晶體密度為,則阿伏加德羅常數 (用含、的式子表示)。17.氮元素是與生命活動極其相關的元素。回答下列問題:(1)肼是一種高能燃料,氣態肼在中燃燒得到與。已知:① 。② 。③ 。寫出在中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2)一定條件下氨氣可轉化為肼: 。寫出兩種能提高產率的方法: ,一定溫度下,該反應在某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字母序號)。A.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B.氣體密度保持不變C.、的生成速率比為 D.不變(3)氮的常見氧化物會對大氣造成污染,用甲烷可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如 。將、按物質的量之比為的比例充入剛性容器中,然后分別在催化劑Ⅰ、Ⅱ作用下反應,測得反應經過相同時間的轉化率如下圖所示:①若時,在催化劑Ⅰ、Ⅱ的作用下正反應對應的活化能分別為(Ⅰ)、(Ⅱ),則(Ⅰ) (Ⅱ)(填“>”“<”或“=”)。②點時, (填“>”“<”或“=”);段轉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答一條即可)。③若點恰好達到平衡狀態,平衡時總壓為,則催化劑為Ⅱ時,在時的平衡常數 。(4)電解處理得到硝酸銨的原理圖如下圖所示:電極應接電源的 極,請寫出陰極的電極反應: 。18.Greszler等人報道了用于治療囊性纖維化校正劑的不對稱合成,有機物M是艾伯維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劑之一,其一種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按照系統命名法命名為 ;有機物G的結構簡式為 。(2)D→E的化學方程式為 。(3)G→H的反應類型為 ;H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4)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機物分子為 (填大寫字母)。(5)有機物Q為B的同分異構體,則滿足下列條件的Q的結構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Ⅰ.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Ⅱ.遇FeCl3溶液顯紫色且能發生水解反應Ⅲ.1 mol Q最多消耗3 mol NaOH(6)依據上述合成路線,寫出以和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線(無機試劑任選):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C B A C D C A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D C A D1.A【詳解】A.二氧化硫雖然有漂白性,但是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A錯誤;B.利用工業生產產生的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綠色環保要求,B正確;C.在燉排骨時加醋,使鈣轉化為可溶性鈣離子,有利于鈣的吸收,C正確;D.溫度過高可以使蛋白質變性,所以疫苗一般應冷藏存放,D正確;故答案為A。2.C【詳解】A.的核電荷數為11,核外電子數為10,所以的結構示意圖為 ,故A錯誤;B.NaOH為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所以其電子式為 ,故B錯誤;C.HCOONa中含有3個鍵和1個鍵,所以HCOONa中含有鍵和鍵的數目之比為3∶1,故C正確;D.基態S原子核外價電子的軌道表達式為 ,故D錯誤;答案選C。3.A【詳解】A.鐵絲在少量或過量氯氣中燃燒,均生成,方程式為:,不符合“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A選;B.不同濃度的硝酸與足量銅粉反應,稀硝酸能得到,濃硝酸能得到,符合“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B不選;C.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往右,由金屬元素變為非金屬元素,符合“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C不選;D.金屬鈉與足量反應,由常溫能得到,升溫能得到,符合“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D不選;故選A。4.C【詳解】A.PC存在封頂原子和原子團,所以是通過縮聚反應得到,A錯誤;B.亞克力的單體是,沒有順反異構,B錯誤;C.聚酯纖維滌綸中含有羧基、酯基、羥基三種含氧官能團,C正確D.電絕緣樹脂是由、HCHO、縮聚而成,D錯誤;5.B【詳解】A.未指明溶液體積,無法求得Cu2+數目,故A錯誤;B.18gH2O物質的量為1mol,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共用電子對,即1molH2O中所含共用電子對的數目為2NA,故B正確;C.CaCO3晶體為純凈物,故lmolCaCO3晶體中所含的數目為NA,故C錯誤;D.44gCO2物質的量為1mol,溶于水生成的H2CO3易分解,且會發生電離,;,使得H2CO3分子的數目小于NA,故D錯誤;故選B。6.A【詳解】A.向含硫酸的廢水中加入熟石灰:,A錯誤;B.向含的廢水中加入難溶的FeS粉末,生成硫化汞,即,B正確;C.向pH為9左右的NaOH溶液中加入,攪拌過程中氧氣作氧化劑,將鐵元素由二價氧化到三價,即(膠體),C正確;D.明礬凈水原理是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即(膠體),D正確;故選A。7.C【詳解】A.苯與液溴在三溴化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由于溴也有揮發性,也會隨著溴化氫一起進入硝酸銀溶液,溴可以和水反應生成溴化氫,也會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干擾了對實驗結果的驗證,故A錯誤;B.在濃硫酸作用下,170℃時酒精脫水生成乙烯,140℃時酒精脫水生成乙醚,需要測定溶液的溫度,溫度計需要在圓底燒瓶的混合液中,碎瓷片用于防止爆沸,由于乙醇具有揮發性,也會隨著乙烯一起進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乙醇也具有還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干擾了對實驗結果的驗證,故B錯誤;C.乙醇和乙酸在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碎瓷片用于防止爆沸,但由于乙酸、乙醚、乙醇和水都有揮發性,會隨著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故利用分水器,將水冷凝回流,再通過冷凝管,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故C正確;D.直接蒸餾水和乙醇,會得到一種共沸物,無法分離,故分離乙醇和水時,需要加入生石灰,使水轉化為氫氧化鈣溶液,再經過蒸餾,可以達到分離的目的,故D錯誤;答案選C。8.D【詳解】A.FeCl3溶液不足,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說明有Fe3+不能完全轉化,則該反應有限度,為可逆反應,A正確;B.溴乙烷、乙醇和燒堿的混合物加熱生成的氣體能使溴水褪色,說明溴乙烷發生了消去反應生成了乙烯,B正確;C.白色沉淀轉化為黑色沉淀,說明CuS的溶解度小于ZnS,CuS和ZnS屬于同類型的難溶電解質,則溶度積關系為Ksp(CuS)D.SO2溶于水形成H2SO3溶液,溶液顯酸性,NO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可將H2SO3氧化成SO,則生成的沉淀為BaSO4,D錯誤;故選D。9.C【詳解】A.根據聚合物的碳鏈結構可以推測,ESCAP是由三種含有碳碳雙鍵的單體共聚形成的,因此不可能是甲苯,故A項錯誤;B.曝光時,酯基先變為羧基和羥基,再消去羥基與碳上的H形成雙鍵,故B項錯誤;C.X和ESCAP均含有酚羥基,但是X中還含有羧基,羧基酸性更強,故C項正確;D.Y分子中的雙鍵碳原子所連基團相同,不存在順反異構體,故D項錯誤;故本題選C。10.A【分析】W、X、Y、Z是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的前兩周期主族元素,Z原子基態電子排布中無單電子,Z是Be元素。四種元素可以組成型離子化合物,陰陽離子皆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均為正四面體形,則陽離子為 、陰離子為,所以W是H元素、R是F元素、X是N元素。Y原子基態電子排布中有2個單電子,則Y為C。故W、R、X、Y、Z分別為H、F、N、C、Be元素。A2B型離子化合物為(NH4)2BeF4。【詳解】A.X2W4為N2H4是極性分子,Y2W4為C2H4是非極性分子,故A項正確;B.(NH4)2BeF4中N、Be均為sp3雜化,陰陽離子的VSEPR模型均為正四面體形,故B項錯誤; C.X的氫化物有NH3、N2H4;Y的氫化物為烴,種類多,有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故C項錯誤;D.Y與H、O、Na四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有多種,NaHC2O4溶液顯酸性、NaHCO3溶液顯堿性,故D項錯誤;故本題選A。11.D【詳解】A.根據水相中的反應,主要作用是利用置換為,生成,進入有機相中進一步參與反應,故A正確;B.攪拌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促進反應進行,保證反應產率,故B正確;C.根據有機相中的反應,是一種活性中間體,能與環己烯中的碳碳雙鍵發生反應,故C正確;D.反應結束后,除了目標產物,還包括未反應的氯仿等雜質,因此通過水洗、干燥和分餾三步操作,可得到純凈的,故D錯誤;答案選D。12.C【分析】電化學試題首先應該分析裝置的正、負極(或陰、陽極),這是解題的關鍵和突破口。【詳解】A.經過對圖的分析,外電路接有用電器,此裝置應該是電池,所以它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A正確;B.N極上轉化為,Cr的化合價從+6價轉化為+3價,得到3e-,所以Ⅲ區是正極,根據電荷守恒原則,產物產生,故B正確;C.I區的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價升高,一定是負極,失去電子,生成H+,pH降低,故C錯誤;D.工作時,I區產生H+,Ⅱ區產生,為平衡兩邊電荷,Ⅲ區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移向Ⅱ區和I區,故D正確;故答案選C。【點睛】對于在電化學中,發生的離子移動方向、電子移動方向、電流移動方向、溶液酸堿性或電極反應式等知識點均需要全面掌握。13.A【詳解】A.ZnmS晶胞中,均攤的Zn2+和S2-均為4個,m=1,化學式為ZnS,當完全轉化為時,Li+、Zn2+轉化為LiZn合金,生成1molLiZn轉移3mol電子,每轉移6 mol電子,生成,A錯誤;B.根據的晶胞結構,體對角線的一維空間上會出現“”的排布規律,B正確;C.和晶胞中的原子個數多于立方晶胞,而六方晶胞的體積比立方晶胞小,則4種晶胞中,原子的空間利用率最低,由晶胞結構可知,中所構成的四面體空隙全部被填充,C正確;D.若的晶胞參數為a nm,將晶胞切三刀分為8個小立方體,則E在左后上立方體體心,則EF間的距離為nm=,D正確;故選A。14.D【分析】由圖1可知,當H2CO3與物質的量分數相等時pH=6.37,則H2CO3的Ka1=10-6.37;當與物質的量分數相等時pH=10.25,則H2CO3的Ka2=10-10.25。【詳解】A.b點對應溶液中lg=2,=102,,則c(H+)=10-8.25,故b點對應溶液的pH為8.25,A項正確;B.碳酸鈉溶液中物料守恒,碳酸氫鈉溶液中物料守恒,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溶液X中一定存在, B項正確;C.a點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c(Na+)+2c(Ba2+)+c(H+)=c()+2c()+c(Cl-)+c(OH-),由圖2可知a點對應溶液中lg=0,=1,即c()=c(),則c(Na+)+2c(Ba2+)+c(H+)=3c()+c(Cl-)+c(OH-),由圖1知此時溶液的pH=10.25,即溶液呈堿性c(OH-)>c(H+),則c(Na+)+2c(Ba2+)>3c()+c(Cl-), C項正確;D.==Ka1,a→b的過程中lg增大即增大,減小、Ka1不變,則Ka1減小,即a→b的過程中一直減小,D項錯誤;答案選D。15.(1)a→h→i→f→g→j→k(或k→j)→b→c→f→g→d(2) 高錳酸鉀或氯酸鉀 干燥Cl2和防止NaOH溶液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B(3)(4)利用反應生成的CO2排除裝置內的空氣,防止Ti3+被氧化(5)當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標準溶液時,溶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6) 91.3% 偏小【詳解】(1)實驗過程中,應先制備干燥的Cl2,然后Cl2、TiO2、和碳粉反應制備TiCl4,將生成的TiCl4收集到裝置B中,尾氣使用NaOH溶液吸收,為防止NaOH溶液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B,需要在B后連接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D,故按氣流的方向連接裝置的順序為a→h→i→f→g→j→k(或k→j)→b→c→f→g→d。(2)裝置A中盛放固體藥品的名稱為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在不加熱的條件下氧化濃鹽酸制取氯氣;裝置D中試劑的作用燥Cl2和防止NaOH溶液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B。(3)若裝置F中碳粉被完全氧化為CO2氣體,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步驟②中加入適量碳酸氫鈉溶液的作用為利用反應生成的CO2排除裝置內的空氣,防止Ti3+被氧化。(5)達到滴定終點的現象為當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標準溶液時,溶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之內不褪色。(6)根據反應可知,消耗,,TiCl4粗品的純度為,若滴定前正確讀數,滴定終點俯視讀數,將導致讀取的消耗標準溶液體積偏小,則測定結果將偏小。16.(1) +3 將氣體A通過品紅溶液,若品紅溶液褪色,說明氣體A中含有SO2(2) 1:2(3) 焙燒(4) B【分析】主要成分為的鐵鈷礦(雜質為、)加入焦炭和O2焙燒,Fe、Co元素完全轉化為單質,C轉化為碳的氧化物,S元素轉化為SO2,加入稀硫酸進行酸浸后過濾,濾液中含有Fe2+、Co2+、Mg2+,濾渣中含有SiO2,濾液中加入NaClO將Fe2+氧化為Fe3+,加入碳酸鈉調節pH,得到黃鈉鐵礬,過濾后,濾液中加入NaF,得到MgF2沉淀,過濾除去,濾液中加入NaClO和Na2CO3,進行氧化、沉鈷,將Co2+氧化為Co3+,Co3+轉化為Co(OH)3,Co(OH)3焙燒得到Co2O3。【詳解】(1)中根據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得Fe的化合價為:;檢驗氣體A中是否含有SO2的方法可以為:將氣體A通過品紅溶液,若品紅溶液褪色,說明氣體A中含有SO2;(2)第一次“氧化”離子方程式為:,氧化劑為ClO-,還原劑為Fe2+,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2;“調pH”時,Fe3+生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氧化、沉鈷”過程是將Co2+氧化為Co3+,Co3+轉化為Co(OH)3,加入的和物質的量之比為,相應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轉化為的基本方法是:焙燒,焙燒分解為和水;(4)Fe3+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軌道表達式為:;由均攤法可得,結構Ⅰ中O2-數目為4,黑球數目為,結構Ⅱ中O2-的數目為4,黑球數目為,灰球數目為4,結合晶胞的整體結構可知,O2-數目為32,黑球數目為1.5×4+0.5×4=8,灰球數目為4×4=16,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灰球代表Fe3+,黑球代表Fe2+;晶胞的體積為,即,解得。17.(1)2N2H4(g)+N2O4(g)=3N2(g)+4H2O(g) ΔH=-856.3kJ mol-1(2) 升高溫度、及時移去H2 C(3) > > c點反應達到平衡,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或者溫度過高催化劑Ⅱ失活 2(4) 正極 NO+5e-+6H+=+H2O【詳解】(1)N2H4(g)在N2O4(g)中燃燒得到N2(g)與H2O(g)的反應式為2N2H4(g)+N2O4(g)=3N2(g)+4H2O(g),該反應可以由所給反應①×-反應②+反應③×得到,故該反應 ΔH= ΔH1×-ΔH2+ΔH3×=(-33)×-(-52.7)+(-2661)×=-856.3kJ mol-1,故N2H4(g)在N2O4(g)中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N2H4(g)+N2O4(g)=3N2(g)+4H2O(g) ΔH=-856.3kJ mol-1;(2)氨氣轉化為肼2NH3(g) N2H4(g)+H2(g) ΔH=+42kJ mol-1的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及時移去H2,都能使平衡正向移動,從而提高N2H4(g)產率,一定溫度下,該反應在某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A.反應前后無固體參與且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數相等,故無論是否到達平衡,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都不變,A錯誤;B.反應前后無固體物質參與,氣體總質量不變,且容器體積不變,無論是否平衡氣體密度都保持不變,B錯誤;C.NH3生成是逆反應,H2生成是正反應,NH3、H2的生成速率比為2:1符合化學計量數之比,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可以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C正確;D.化學反應ΔH由反應本身、反應條件及熱化學方程式化學計量數決定,與是否平衡無關,D錯誤;故選C;(3)①由圖知,100°C時,經過相同反應時間催化劑Ⅱ對應反應轉化率高,說明催化劑Ⅱ催化反應速率更大,活化能更小,故E(Ⅰ)>E(Ⅱ);②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反應逆向移動,a點NO2轉化率低于c點,a點未到平衡,故v正>v逆,cd段轉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c點反應達到平衡,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或者溫度過高催化劑Ⅱ失活;③若c點恰好達到平衡狀態,平衡時總壓為14MPa,根據三段式平衡常數Kp=;(4)由圖知NO在a電極上得電子轉化為銨根,化合價降低,a為陰極,則b為陽極,接電源正極,硝酸銨溶液顯酸性,故陰極即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NO+5e-+6H+=+H2O。18.(1) 3—溴—1—丙炔(2)+ +HCl(3) 取代反應 醚鍵、酰胺基(4)I和M(5)12(6)【分析】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催化劑作用下與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碳酸鉀作用下與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則D為;一定條件下與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三溴化銦做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分子內加成反應生成,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則G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氨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則I為;催化劑作用下與發生取代反應生成。【詳解】(1)由結構簡式可知,的名稱為3—溴—1—丙炔;由分析可知,G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3—溴—1—丙炔;;(2)由分析可知,D→E的反應為一定條件下與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和氯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Cl,故答案為:+ +HCl;(3)由分析可知,G→H的反應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氨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的官能團為醚鍵和酰胺基,故答案為:取代反應;醚鍵、酰胺基;(4)由結構簡式可知,I和M分子中含有如圖*所示的手性碳原子:、,故答案為:I和M;(5)B的同分異構體Q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且能發生水解反應說明Q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和—OOCC4H9,酚羥基和—OOCC4H9在苯環上有鄰、間、對3種位置關系,—C4H9的結構有4種,則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共有12種,故答案為:12;(6)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以和為原料合成的合成步驟為碳酸鉀作用下和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化銦作用下發生分子內加成反應生成,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合成路線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