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單元 基本營養物質 合成高分子(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4分,共5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024·河北邯鄲一模)如今高分子材料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聚乙烯分子結構中只有σ鍵,故聚乙烯(PE)保鮮膜形變伴隨σ鍵旋轉B.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芳綸1414)是通過加聚反應制得的,可用作防彈裝甲C.聚乳酸在人體內可降解,可用作手術縫合線D.聚乙炔含有共軛大π鍵,可用作導電材料2.(2024·山東淄博二模)化學與生產生活、科技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服裝添加石墨烯是為了提高硬度B.美縫劑-環氧彩砂中的石英砂與金剛砂屬于同素異形體C.高強度芳綸纖維(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可通過縮聚反應合成D.冠醚(18-冠-6)通過離子鍵與K+作用,體現了超分子“分子識別”的特征3.(2024·山東泰安模擬預測)化學與生命科學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DNA分子由兩條多聚核苷酸鏈組成,每條鏈中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之間以及兩條鏈上的堿基之間都通過氫鍵而連接B.結構片段為的高聚物,是由單體苯酚和甲醛經加聚反應而得C.葡萄糖有鏈狀結構和環狀結構,水溶液中的單糖主要以環狀結構的形式存在D.與都是α-氨基酸且互為同系物4.(2024·黑龍江二模)下列有關物質制備的反應方程式錯誤的是 ( )A.實驗室制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B.冶煉金屬鋁的陰極反應式:Al3++3e-===AlC.葡萄糖的銀鏡反應: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D.酚醛樹脂的合成原理:n+nHCHO+(2n-1)H2O5.(2023·山東聊城三模)下列關于有機物說法錯誤的是 ( )A.食用油中可加入微量叔丁基對苯二酚等抗氧化劑,以防止食用油氧化變質B.核苷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堿基通過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C.很多單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單糖單元多以環狀結構的形式存在D.胰島素是最先被確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胰島素結構中含有二硫鍵6.(2024·河北滄州三模)下列實驗操作、現象、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向2 mL 0.1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6 mL 0.1 mol·L-1 NaOH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后,繼續滴入幾滴FeCl3濃溶液,靜置 出現紅褐色沉淀 同溫下, Ksp[Mg(OH)2]>Ksp[Fe(OH)3]B. 分別向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KCl溶液和KI溶液中滴加2滴[Ag(NH3)2]OH稀溶液,充分振蕩后靜置 KCl溶液中無白色沉淀,KI溶液中有黃色沉淀 Ag+結合微粒的能力:I->NH3>Cl-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顯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 在淀粉溶液中滴入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再滴加碘水 溶液未變藍色 證明淀粉已水解完全7.(2024·天津南開模擬預測)核酸是一類生物大分子,關于核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核酸在酶的催化下水解可以得到核苷和戊糖B.DNA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形成氫鍵進行互補配對C.核苷酸是磷酸與戊糖脫水形成的酯D.腺嘌呤分子中的碳原子與氮原子雜化方式完全相同8.(2024·安徽模擬預測)我國科學研究團隊研發的新型材料可以高效分離有機物,如利用新型材料IUPs的吸附作用分離乙烯和乙炔,利用新型材料ZU-609的孔徑大小分離丙烷和丙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新型材料IUPs對乙烯和乙炔的吸附作用具有選擇性B.新型材料ZU-609分離丙烷和丙烯,利用了二者物理性質的差異C.利用新型材料ZU-609可以分離乙烯和乙炔D.改變新型材料的組成和結構,可用于其他有機物的分離9.(2024·安徽三模)鹽酸帕羅西汀,一種新型的5-羥色胺再攝取阻滯劑類(SSRI)抗抑郁處方藥(Rx),該藥物選擇性好、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治療指數高。下列有關該物質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結構中的官能團有氨基、碳氟鍵、醚鍵、碳碳雙鍵B.化學式是C19H20FNO3·HCl·H2OC.是一種半水鹽酸鹽D.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10.(2024·河北滄州三模)某有機物的結構如下圖所示,關于該有機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有機物是縮聚反應產物,合成該有機物的單體是間羥甲基苯酚和甲醛B.1 mol該有機物最多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為2n molC.該有機物中O原子均采取sp3雜化,C原子的雜化方式有sp2、sp3兩種D.該有機物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11.(2023·河北邯鄲二模)植物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可使ADP與磷酸重新反應合成ATP。生物體內ATP-ADP循環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TP和ADP均可以和乙酸、乙醇發生酯化反應,還可以和鹽酸、NaOH發生中和反應B.ATP和ADP均屬于高分子化合物C.0.1 mol ATP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最多可生成4.48 L H2(標準狀況)D.ATP轉化為ADP,相對分子質量減小8012.(2024·山西太原二模)雙酚A型聚砜是一種性能優異的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它由雙酚A和4,4'-二氯二苯砜在堿性條件下反應,經酸化處理后得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4,4'-二氯二苯砜的分子式為C12H8Cl2O2SB.雙酚A難溶于水,但可與飽和溴水發生取代反應C.雙酚A型聚砜可通過縮聚反應制備D.基態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C>Cl13.(2024·安徽合肥三模)工業上可以用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與物質甲發生反應生產一種聚碳酸酯(結構簡式如圖所示),該物質透光性好,可制成車、船的擋風玻璃,以及眼鏡鏡片、光盤等。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為縮聚反應,生成聚碳酸酯的同時還有甲醇生成B.1 mol碳酸二甲酯中含有的σ鍵數為10NAC.物質甲的結構簡式為D.該聚碳酸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降解14.(2024·北京豐臺一模)我國科學家合成了一種咪唑基聚離子液體(PIL/AcO),該離子液體可用于制備離子導體。PIL/AcO的合成路線如下:已知:高分子鏈之間形成氫鍵可顯著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L和M不是同系物B.生成PIL/AcO時,參加反應的K和N的物質的量之比為x∶yC.該反應的副產物不可能是網狀結構的高分子D.x與y的和一定時,改變x與y的比值可調控離子導體的力學性能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4分。15.(9分)(2023·廣東一模)貝諾酯()具有解熱、鎮痛及抗炎作用。用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合成貝諾酯的路線如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3分)寫出阿司匹林中所有官能團的名稱 。 (2)(6分)在催化劑(濃H2SO4)作用下,將阿司匹林與聚乙烯醇()熔融酯化可以制得抗炎性和解熱止痛性更長久的高分子藥物M,請寫出M的結構簡式: 。 已知:聚乙烯醇的合成路線如下。化合物N由化合物P經加聚反應獲得,則化合物P的結構簡式為 。 16.(21分)(2024·江西一模)聚乳酸(PLA)是一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已成為生物醫用領域重要的材料之一。制備聚乳酸的反應原理和主要裝置如圖所示(加熱及夾持裝置已省略)。反應原理:。實驗步驟:步驟1:組裝儀器,預先在油水分離器內加入一定量水;步驟2:向儀器A中加入30.0 mL乳酸、60.0 mL甲苯、適量辛酸亞錫(催化劑)和沸石,控制溫度在130 ℃,加熱回流4 h,再升溫至170 ℃,不斷放出油水分離器下層的水,保持水層高度略低于支管口,直至反應基本完成;步驟3:將制備的聚乳酸粗品溶解于丙酮中,并用水沉淀,過濾后在40 ℃左右真空器中干燥得到產品;步驟4:測定聚乳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已知:甲苯的沸點為110.6 ℃,可與水形成共沸物,共沸物的沸點為85 ℃。回答下列問題:(1)(2分)儀器A的名稱是 。 (2)(4分)制備聚乳酸時,應采用 (填“水浴”或“油浴”)進行加熱,冷凝水的進水口是 (填“a”或“b”)。 (3)(3分)乳酸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6分)實驗過程中甲苯的作用是作溶劑、 ; 油水分離器中不斷分離除去水的目的是 。 判斷反應已完成的標志是 。 (5)(3分)回流過程中冷凝管內的氣霧上升高度不宜超過冷凝管高度的,若氣霧上升過高,可采取的措施是 。 (6)(3分)實驗測得聚乳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 338,平均聚合度約為 。 17.(14分)(2025·福建福州階段練)實驗室探索利用地溝油(脂肪酸甘油酯)生產生物柴油(以脂肪酸甲酯計),其工藝流程如下:“酯交換”過程發生的主要反應為+3CH3OH+R1COOCH3+R2COOCH3+R3COOCH3(1)(4分)“酯交換”過程中,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反應時間為9 h的情況下,不同溫度對脂肪酸甲酯產率的影響如圖所示:則反應的最佳溫度為 ,若溫度過低,產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2分)“蒸餾”時采用減壓蒸餾的目的是 (任寫一點)。 (3)(3分)為減少生物柴油中的游離脂肪酸(RCOOH)對內燃機的腐蝕,用金屬鹽(MSO4)將其除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2分)“回收”可以得到脂肪酸和一種可循環使用的物質,該物質的化學式為 。 (5)(3分)生物柴油幾乎不含硫,生物降解性好,已將其添加在普通柴油中使用。關于生物柴油及其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①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資源②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③與普通柴油相比易降解④與普通柴油制取方法相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基本營養物質 合成高分子1.答案 B解析 A.由于在聚乙烯中只有σ鍵,故聚乙烯(PE)保鮮膜形變伴隨σ鍵旋轉,故A正確;B.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芳綸1414)是通過縮聚反應制得的,故B錯誤;C.聚乳酸屬于聚酯類高分子,在人體內可以降解,可用作手術縫合線,故C正確;D.聚乙炔含有共軛大π鍵,電子在分子內可以自由移動,可以用作導電材料,故D正確。2.答案 C解析 A.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服裝添加的石墨烯是發熱材料,用于保暖,不是為了提高硬度,故A錯誤;B.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金剛砂的成分是SiC,都是化合物,不是碳的單質,不屬于同素異形體,故B錯誤;C.對苯二甲酸和對苯二胺發生反應生成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和水,水是小分子,則該反應為縮聚反應,故C正確;D.K+提供空軌道,O原子提供孤電子對,則冠醚(18-冠-6)通過配位鍵與K+作用,體現了超分子“分子識別”的特征,故D錯誤。3.答案 C解析 A.DNA分子由兩條多聚核苷酸鏈組成,每條鏈中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兩條鏈上的堿基之間都是通過氫鍵而連接,A錯誤;B.結構片段為的高聚物,是由單體苯酚和甲醛經縮聚反應而得,B錯誤;C.葡萄糖的醛基比較活潑,容易發生半縮醛反應成環,葡萄糖有鏈狀和環狀結構,水溶液中的單糖主要以環狀結構存在,C正確;D.同系物指結構相似,組成上相差n個CH2的有機物,這兩個有機物分子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D錯誤。4.答案 D解析 A.實驗室使用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制備氨氣,相應的方程式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A正確;B.冶煉金屬鋁,陽極上,O2-失去電子生成O2,電極方程式為2O2--4e-===O2↑,陰極上,Al3+得到電子生成Al,電極方程式為Al3++3e-===Al,B正確;C.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和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C正確;D.苯酚和甲醛反應制備酚醛樹脂,該反應的方程式為n+nHCHO+(n-1)H2O,D錯誤。5.答案 B解析 A.食用油中可加入微量叔丁基對苯二酚等抗氧化劑,以防止食用油氧化變質,A正確;B.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堿基通過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是組成核酸的基本單元,不是生物大分子,B錯誤;C.很多單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單糖單元多以環狀結構的形式存在,C正確;D.胰島素是最先被確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胰島素結構中含有二硫鍵,D正確。6.答案 B解析 A.向2 mL 0.1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6 mL 0.1 mol·L-1 NaOH溶液,由于NaOH溶液過量,不能說明發生沉淀轉化,故不能得出同溫下Ksp[Mg(OH)2]>Ksp[Fe(OH)3]的結論,A錯誤;B.分別向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KCl溶液和KI溶液中滴加2滴[Ag(NH3)2]OH稀溶液,充分振蕩后靜置,KCl溶液中無白色沉淀,說明Ag+結合Cl-的能力小于NH3;KI溶液中有黃色沉淀,說明Ag+結合I-的能力大于NH3,故Ag+結合微粒的能力:I->NH3>Cl-,B正確;C.若某溶液不含有Fe2+,而含有Fe3+,則先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也會顯紅色,正確的結論是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C錯誤;D.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再滴加碘水,I2與NaOH發生了反應,所以溶液未變藍色,不能證明淀粉已水解完全,D錯誤。7.答案 B解析 A.核酸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水解得到戊糖和堿基,其中戊糖有脫氧核糖和核糖,故A錯誤;B.DNA分子由兩條多聚核苷酸鏈組成,每條鏈中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兩條鏈上的堿基之間都是通過氫鍵而連接,故B正確;C.堿基與戊糖縮合形成核苷,核苷與磷酸縮合形成核苷酸,故C錯誤;D.腺嘌呤分子中六元環中的N原子為sp2雜化,—NH2中N原子為sp3雜化,C原子為雙鍵的連接方式,因此只有sp2雜化的方式,故D錯誤。8.答案 C解析 A.“利用新型材料IUPs的吸附作用分離乙烯和乙炔”,說明新型材料IUPs對乙烯和乙炔的吸附作用不相同,具有選擇性,A正確;B.“利用新型材料ZU-609的孔徑大小分離丙烷和丙烯”,說明分離丙烷和丙烯利用的是分子大小不同,屬于物理性質差異,B正確;C.新型材料ZU-609的孔徑大小可以用于分離丙烷和丙烯,可能不適合用來分離乙烯和乙炔,C錯誤;D.改變新型材料的組成和結構可以改變新型材料的性質,可用于其他有機物的分離,D正確。9.答案 A解析 A.由圖可知,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團為氨基、碳氟鍵、醚鍵,沒有碳碳雙鍵,故A錯誤;B.由圖可知,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19H20 FNO3·HCl·H2O,故B正確;C.由圖可知,化合物是一種帶有結晶水的半水鹽酸鹽,故C正確;D.由圖可知,化合物中苯環所連的碳上含有氫原子,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溶液褪色,故D正確。10.答案 B解析 A.該有機物可以由間羥甲基苯酚和甲醛經縮聚反應制得,合成該有機物的單體是間羥甲基苯酚和甲醛,A正確;B.酚類可以與NaOH發生中和反應,醇類與NaOH不能反應,因此1 mol該有機物最多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為n mol,B錯誤;C.該有機物中O原子均連接2個σ鍵、并含有2對孤電子對,因此O原子均采取sp3雜化;苯環上C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2、側鏈上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因此C原子的雜化方式有sp2、sp3兩種,C正確;D.該有機物含有酚羥基,能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酚羥基和醇羥基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因此該有機物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正確。11.答案 B解析 A.化合物ATP和ADP均有可以表現堿性的氨基和可以表現酸性的磷酸基團,還有五碳糖上的羥基,故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還可以和乙酸、乙醇發生酯化反應,A項正確;B.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通常在104以上,故ATP和ADP均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項錯誤;C.1個ATP有4個—OH,故0.1 mol ATP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最多可生成0.2 mol H2,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 L,C項正確;D.1個ATP分子與1個ADP分子之間差了1個H、1個P、3個O,故相對分子質量相差80,D項正確。12.答案 D解析 A.由結構簡式可知,4,4'-二氯二苯砜的分子式為C12H8Cl2O2S,故A正確;B.結合苯酚的性質可知雙酚A不易溶于水,酚羥基的鄰對位氫能與溴單質發生取代反應,故B正確;C.雙酚A與4,4'-二氯二苯砜發生縮聚反應生成雙酚A型聚砜和HCl,故C正確;D.S和C均有2個未成對電子,Cl有1個未成對電子,故D錯誤。13.答案 B解析 由聚碳酸酯的結構可知,該物質是由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與發生縮聚反應所得,此過程中脫去小分子甲醇,由于存在酯基因此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降解。A.由聚碳酸酯的結構可知,該物質是由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與發生縮聚反應所得,此過程中脫去小分子甲醇,A正確;B.單鍵一定是σ鍵,雙鍵有且僅有一根σ鍵,故1 mol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中含有的σ鍵數應該為11NA,B錯誤;C.由分析,物質甲的結構簡式為,C正確;D.由于該物質存在酯基因此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降解,D正確。14.答案 C解析 A.同系物是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的有機物,L、M中所含有的醛基個數不同,分子組成也不是相差若干個CH2,不是同系物,A正確;B.由聚合物PIL/AcO的結構式可知,含有K的結構單元聚合度為x,含有N的結構單元聚合度為y,故參加反應的K和N的物質的量之比為x∶y,B正確;C.聚合度為y的結構單元中還有羥基,可以與其他高分子鏈中的羥基發生脫水從而連接形成網狀結構,C錯誤;D.x與y的和一定時,改變x與y的比值,y的變化將導致高分子鏈中羥基數目發生改變,而羥基參與形成高分子鏈之間的氫鍵,根據已知信息可知,氫鍵數目可調控離子導體的力學性能,D正確。15.(1)酯基、羧基 (2) 解析 (1)根據阿司匹林的結構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團有羧基和酯基;(2)阿司匹林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類化合物,所以化合物M的結構簡式為;根據化合物N水解過程,化合物N由化合物P經加聚反應獲得,所以化合物P的結構簡式為。16.答案 (1)三頸燒瓶 (2)油浴 a (3)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4)與水形成沸點更低的共沸物,及時將水帶出 移走部分產物,使反應向著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進行,提高聚乳酸產率 油水分離器中水層高度保持不變(5)降低油浴溫度(或隔斷式加熱、撤走熱源) (6)171解析 (1)儀器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2)制備聚乳酸時,溫度高于100 ℃,應采用油浴進行加熱;從冷凝管下部進水,提高水的冷凝效果,則冷凝水的進水口是a。(3)羥基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羧基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則乳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4)由已知可知,甲苯的作用是作溶劑,甲苯可與水形成沸點更低的共沸物,及時將水帶出;油水分離器中不斷分離除去水的目的是移走部分產物,使反應向著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進行,提高聚乳酸產率;判斷反應已完成的標志是油水分離器中水層高度保持不變。(5)回流過程中冷凝管內的氣霧上升高度不宜超過冷凝管高度的,若氣霧上升過高,說明溫度過高,產生氣霧,可以通過降溫的方式解決,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油浴溫度(或隔斷式加熱、撤走熱源)。(6)聚乳酸鏈節的式量為72,72n+18=12 338,解得:n≈171。17.答案 (1)70 ℃ 低于70 ℃,酯交換反應速率減小,轉化率低(2)減小壓強,降低沸點;較低溫度下蒸餾出產品,可以避免產品分解;不需要高溫加熱裝置,節省能源;不需要耐高溫容器,成本降低 (3)MSO4+2RCOOH→M(RCOO)2↓+H2SO4(4)MSO4 (5)a解析 (1)根據圖像可知70 ℃時產率最高,則反應的最佳溫度為70 ℃,由于低于70 ℃,酯交換反應速率減小,轉化率低, 若溫度過低,產率下降。(2)減壓蒸餾可以減小壓強,降低沸點;較低溫度下蒸餾出產品,可以避免產品分解;不需要高溫加熱裝置,節省能源;不需要耐高溫容器,成本降低。(3)為減少生物柴油中的游離脂肪酸(RCOOH)對內燃機的腐蝕,用金屬鹽(MSO4)將其除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SO4+2RCOOH→M(RCOO)2↓+H2SO4。(4)酸化的同時得到脂肪酸和MSO4,因此可循環使用的物質的化學式為MSO4。(5)①利用地溝油可以得到生成物柴油,因此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資源,正確;②生物柴油幾乎不含硫,使用生物柴油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正確;③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好,與普通柴油相比易降解,正確;④與普通柴油制取方法不相同,普通柴油是利用石油的分餾得到,錯誤;答案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