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期末復習:第3章實驗探究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期末復習:第3章實驗探究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下期末復習:第3章實驗探究題
1.為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勝哥”設計了如下實驗:將等量的30℃的溫水和80℃的熱水分別倒入3個相同的錐形瓶中并塞緊瓶塞,接著將3張相同的含水濕巾(其中一張對折)貼在3個錐形瓶的外壁上,最后將它們分別放在電子秤上一段時間(外界環境相同)。實驗前電子秤示數相等,實驗結束時各電子秤示數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主要用到的科學方法是   ;
(2)若要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可比較實驗結束時   (填序號)電子秤的示數;
(3)本實驗還能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請根據實驗現象補全實驗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   ,水蒸發越快。
2.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質量”后產生了一個疑問: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呢?為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用一塊橡皮泥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并記錄數據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狀 長方體 圓柱體 圓環形 碎塊
橡皮泥質量m/g 28 28 28 28
(1)小科實驗時選用橡皮泥作為實驗的材料,你認為選用這種材料對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
(2)由小科的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   。
3.“勝哥”通過實驗探究“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器材】200毫升燒杯、100毫升量筒、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稱量其總質量;②將燒杯中的部分水轉移至量筒中,稱量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③重復步驟②,獲得多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數據記錄】
稱量次數 1 2 3 4 5  
向量筒轉移水的總體積(毫升) 0 20 40 60 80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為   克。
(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興趣小組還應如何繼續實驗:   (請寫出實驗思路,不需寫具體步驟)。
(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勝哥”通過實驗測量植物油的密度。
(1)“勝哥”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時,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后,發現指針在分度盤前左右不停地擺動,擺動幅度如圖甲所示,則可判定他下一步應該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
(2)“勝哥”將天平調節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圖的順序進行實驗。根據圖中數據計算:植物油和燒杯的總質量為   克,該植物油的密度為   千克/米3。
(3)“勝哥”按上述步驟進行正確操作,實驗得到的密度值比實際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勝哥”為了減小誤差,對實驗進行了改進。
①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植物油的總質量m1;
②將待測植物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植物油的總質量m2;
③將燒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這部分植物油的體積V。
以上改進后的實驗操作正確順序應是   (填字母代號),計算植物油密度的表達式:ρ=   。
(4)有一架托盤天平,沒有游碼,最小砝碼為100毫克,用這架天平稱量某物體時,當在右盤中加入36.20克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盤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碼時,天平指針則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克。
5.“勝哥”為了測量鹽水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橫梁靜止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如圖甲所示.為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移動.
(2)將盛有適量鹽水的杯子放在調好的天平左盤,測出杯子和鹽水的總質量為106.8g.然后將杯中鹽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則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    cm3.
(3)再將盛有剩余鹽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盤內稱量,使天平橫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右盤中砝碼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根據上述實驗數據計算鹽水的密度為    kg/m3.
6.科學小組成員在實驗室測量酸奶的密度.器材有量筒(如圖甲所示)和天平等。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使天平橫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g,接著他將酸奶倒入燒杯,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的情景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   g.然后他打算將燒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對測量影響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針筒(如圖丙所示),用針筒抽取5mL酸奶,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2=57.6g;則酸奶的密度為    kg/m3.
(3)同組的小華同學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發現5mL 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這會導致測得的酸奶密度比實際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于是,小華和小科想出了一種正確測量方法,小科接著做出了正確的操作:將此時抽滿酸奶的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3,記下此時   ,則酸奶密度表達式:   .
7.如圖所示,小麗利用天平、玻璃杯、體積為20cm3的金屬塊、細線等器材測量蜂蜜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到標尺左端的   刻度線上,調節橫梁平衡.
(2)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蜂蜜如圖甲所示,用天平稱出蜂蜜和玻璃杯的總質量m0,其示數如圖乙所示,m0=   g.
(3)將金屬塊浸沒在蜂蜜中,金屬塊不接觸玻璃杯并保持靜止,且蜂蜜無溢出,如圖丙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對應的刻度值為m=150.4g,則蜂蜜密度ρ=   g/cm3;
(4)小科用天平測出同種蜂蜜和玻璃杯的總質量后,將濃稠粘滯的蜂蜜沿量筒壁緩緩倒入量筒內測量體積,再用天平測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總質量.對比小麗的測量方法,小科所測得的密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8.在課堂上“勝哥”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9.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10.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   都相同。
(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   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地進行研究。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
(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
11.“勝哥”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并根據實驗數據描出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種加熱方式叫做“水浴法”, 針對這種加熱方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有 。
A.為了增加加熱速度,酒精燈對燒杯加熱可以不墊石棉網
B.試管內物質受熱比較均勻
(2)剛倒入50℃熱水后發現溫度計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主要原因是在溫度計外壁上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
(3)分析圖象乙可獲得的信息有:   (填一條即可)。
12.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勝哥”將質量相同的海波和石蠟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同時放在一個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他每隔 1min 記錄一次海波和石蠟的溫度和狀態,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蠟的溫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①實驗時,用   加熱而不用酒精燈直接給試管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
②由實驗數據可知,   (選填“海波”或“石蠟”)是晶體;
③溫度 53℃時,海波是    (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
13.“勝哥”對“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發生反應”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發生反應。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發生反應。
思路分析
(1)判斷物質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   。
(2)我們通常可以通過觀察發光、發熱、   等現象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二氧化碳溶于水無明顯現象,因此   (填“能”或“不能”)通過直接觀察法判斷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3)依據生成物和反應物的   不同,通過實驗驗證生成物的存在,可間接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控制變量法
(2)②③
(3)水溫度越高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實驗中控制溫度、濕巾表面積相同,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表面積的影響,則除表面積外的因素都應相同,結合圖像進行判斷。
(3)探究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的影響,則應控制除水的溫度以外的條件相同。可知應選擇哪兩組進行分析,結合圖像得出結論。【解答】(1)該實驗中探究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時,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因此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2)要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應使水的溫度、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均相同,該實驗中只有水的表面積不同,故可通過②③兩圖進行對比,可比較實驗結束時電子秤的示數。
(3)①②兩次實驗中,其他因素不變,溫度越高的液體最后剩余的少,說明蒸發進行的快,即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1)該實驗中探究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時,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因此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2)要驗證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應使水的溫度、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均相同,該實驗中只有水的表面積不同,故可通過②③兩圖進行對比,可比較實驗結束時電子秤的示數。
(3)①②兩次實驗中,其他因素不變,溫度越高的液體最后剩余的少,說明蒸發進行的快,即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2.【答案】(1)可任意改變形狀
(2)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無關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物體的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以及所處的空間位置無關。
【分析】考查關于質量的基本屬性
3.【答案】(1)天平
(2)20
(3)換用不同種類的液體進行實驗
(4)同種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目的“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質量和體積,據此解答;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換用不同材料多次進行實驗,收集多組數據,這樣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水的質量與體積的數量關系。
【解答】 (1)根據實驗目的“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質量和體積,其中體積可由量筒直接讀出,而質量則需要用天平測量;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即 m=202g-182g=20g;
(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應換用不同種類的液體進行實驗;
(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4.【答案】(1)橫梁左、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
(2)112;0.71×103
(3)偏小;②→③→①;m2-m1/v
(4)36.24
【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指針向哪邊的偏轉幅度大,說明哪邊的托盤質量大;平衡螺母總是向輕的那端調節;
(2)物體的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根據丁圖確定植物油和燒杯的總質量;通過丙圖得到燒杯的質量,前后兩個質量相減得到植物油的質量,再利用量筒讀出植物油的體積,最后根據計算密度即可;
(3)根據燒杯中會殘留部分植物油分析即可;根據液體密度測量的基本步驟分析即可;
(4)設平衡1小格的質量為m,然后分別列出平衡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指針向左偏轉的幅度大,說明左盤重右盤輕,因此應該進行操為:橫梁上的平衡螺母都向右調;
(2)根據丁圖可知,燒杯和植物油的總質量為:m總=10g+100g+2g=112g;
根據丙圖可知,空燒杯的質量為:m杯=20g+20g+1g=41g;
那么植物油的質量為:m=m總-m杯=112g-41g-71g;
根據乙圖可知,植物油的體積為V=100cm3;
植物油的密度為:;
(3)因為倒出植物油時,燒杯內壁上會殘留部分,所以倒入量筒中的植物油會偏少,即測定的體積偏小,根據目密度公式可知,計算出的密度值會偏大;
正確的順序為:
②將待測植物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植物油的總質量m2;
③將燒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這部分植物油的體積V;
①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植物油的總質量m1。
應該是②③①;
計算植物油的密度表達式為:;
(4)設平衡一個小格的質量為m,
當在右盤中加入36.20克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得到:m物=36.2g+m;
當在右盤中加入36.20克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得到:m物+1.5m=36.2g+0.1g;
聯立解得:m物=36.24g。
5.【答案】(1)右
(2)40
(3)1.11×103
【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在天平的調平過程中,指針左偏,說明左盤低,右盤高.哪端的盤較高,平衡力螺母便向哪端調節.(2)在進行量筒的讀數時,注意量筒的分度值.(3)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根據公式ρ= 進行計算.m是量筒中鹽水的質量;V是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解答】解:(1)由圖知,指針左偏,說明左盤低右盤高,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2)量筒的分度值為1mL,鹽水的體積為40mL=40cm3.(3)天平的讀數為:m=50g+10g+2.4g=62.4g,
量筒中鹽水的質量為106.8g﹣62.4g=44.4g,
鹽水的密度為:ρ= = =1.11g/cm3=1.11×103kg/m3.
故答案為:(1)右;(2)40;(3)1.11×103.
6.【答案】(1)右
(2)63;1.08×103
(3)偏大;針筒內酸奶體積V;ρ酸奶= 或ρ酸奶=
【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測量前調節天平平衡時,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平衡螺母應向指針偏離的相反方向調節;(2)根據圖甲讀出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等于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對應的刻度值;
用原來的總質量減去抽取后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從而得到抽取酸奶的質量;根據ρ= 求出酸奶的密度;(3)根據操作過程分析測量的物理量,由于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造成所測體積偏小,從而計算出的密度偏大;
合理的實驗操作可以減小測量時的誤差,并使操作簡便,從這一角度分析步驟;
知道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中時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3和用針筒抽取5mL酸奶時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2,進而可以得出返回燒杯內酸奶的質量,
再記下此時針筒內酸奶的體積V可得出返回燒杯內酸奶的體積,然后根據密度公式得酸奶密度表達式.
【解答】解:(1)測量前調節天平平衡時,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使天平橫梁平衡.(2)由圖乙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60g+3g=63g,
用針筒抽取的酸奶質量:m=m1﹣m2=63g﹣57.6g=5.4g;
用針筒抽取的酸奶V=5mL=5cm3,
則酸奶的密度:ρ= = =1.08g/cm3=1.08×103kg/m3;(3)由于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使得針筒內測量的酸奶體積偏小,
由ρ= 可知,質量不變,體積偏小,密度會偏大.
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可采取剩余法測量酸奶的密度,
將此時抽滿酸奶的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3,
進而得出針筒內返回燒杯酸奶的質量,記下此時針筒內酸奶的體積V,得出返回燒杯內酸奶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求出酸奶密度表達式.
針筒內返回燒杯酸奶的質量:m′=m3﹣m2=m3﹣57.6g,
針筒內返回燒杯酸奶的體積:V′=5mL﹣V,
則酸奶密度表達式:ρ酸奶= 或ρ酸奶= .
故答案為:(1)右;(2)63;1.08×103;(3)偏大;針筒內酸奶體積V;ρ酸奶= 或ρ酸奶= .
7.【答案】(1)0
(2)122.4
(3)1.4
(4)偏大
【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調節天平平衡時,應先調節游碼,再調節平衡螺母;(2)左盤中物體質量等于右盤中物體質量與游碼讀數之和;(3)根據丙圖示數,求出增加的質量;增加的質量與金屬塊排開的液體的質量相等,從而求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蜂蜜的密度;(4)根據質量和體積的變化分析.
【解答】解:(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調節橫梁使天平平衡;(2)由圖乙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燒杯與防凍液的總質量m總=100g+20g+2.4g=122.4g,(3)金屬塊排開的蜂蜜的質量為:m=150.4g﹣122.4g=28g=0.028kg;
排開的蜂蜜的重力即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G=mg=0.028g×10N/kg=0.28N;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蜂蜜的密度為:
ρ水= = =1.4×103kg/m3=1.4g/cm3;(4)測出同種蜂蜜和玻璃杯的總質量后,將濃稠粘滯的蜂蜜沿量筒壁緩緩倒入量筒內測量體積,此時會有一部分蜂蜜粘在量筒的內壁上,使得測量的體積偏小,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會偏大.
故答案為:(1)0;(2)122.4;(3)1.4;(4)偏大.
8.【答案】99;水蒸氣;BC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液體的沸點;
(2)根據水的汽化的知識解答;
(3)A.根據實驗過程確定器材的組裝順序;
B.根據Q=cm△t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升高的溫度越大,則吸收的熱量越多;
C.根據液體沸騰吸熱分析。
【解答】(1)根據丙圖可知,水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9℃,則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時,大量的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上,且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則升高到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減小,那么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
故選BC。
9.【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實驗中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而酒精燈的高度不易調整,因此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器材;
(2)根據水浴法加熱的優點解答;
(3)①根據圖片丙分析解答;
②根據Q=W=Pt可知,相同的加熱器,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組裝器材時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所以應先調整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的方法叫水浴法,目的是能使冰受熱均勻。
(3)①根據丙圖可在,冰熔化過程中,雖然不斷吸熱,但是溫度不變。
②相同的加熱器,則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10.【答案】(1)液體的溫度
(2)a、b
(3)不正確
(4)正確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影響蒸發的要素解答;
(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
(4)在經歷了相同時間后,液體剩余的質量越小,則蒸發的質量越大,那么蒸發越快,據此根據圖乙分析解答。
【解答】(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的溫度都相同。
(2)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關系時,必須控制液體的溫度、表面積、上方空氣流速和質量相同,而改變液體種類,故選ab。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那么液體上方空氣流速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則他這樣做不正確。
(4)根據圖乙可知,過了一段時間后,酒精剩余的質量小,說明酒精蒸發的更快,即蒸發快慢與液體的種類有關,那么我認為小麗的猜想正確。
11.【答案】(1)A
(2)液化
(3)萘是一種晶體(或萘的熔點為80℃、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等)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對“水浴法”加熱的認識判斷;
(2)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3)可從是否有熔點,是否為晶體,以及熔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等方法解答。
【解答】(1)‘水浴法’加熱時,由于水將試管全部包裹,因此受熱比較均勻,但是加熱速度相對較慢。由于燒杯不能直接加熱,因此下面必須墊石棉網,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水蒸氣為氣態,而水為液態,因此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
(3)根據圖像可知:
①有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那么萘有熔點;
②因為萘有熔點,所以它是晶體;
③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12.【答案】水浴;使晶體受熱均勻;海波;液態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①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再用水對試管加熱,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由于試管中的物質與水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受熱比較均勻。
②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有無熔點;
③在熔點以下,晶體為固態;在熔點時,晶體為固液混合態;在熔點以上,晶體為液態。
【解答】①實驗時,用水浴加熱而不用酒精燈直接給試管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晶體受熱均勻;
②根據表格可知,海波在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即它有熔點,因此海波是晶體;
③根據表格可知,海波的熔點為48℃,當溫度53℃時,海波為液態。
13.【答案】(1)有新物質生成
(2)產生氣體或沉淀;不能
(3)性質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有新物質生成分析。
(2)根據二氧化碳溶于水無明顯現象,不能判斷有新物質生成分析。
根據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不同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的發生伴隨的現象分析。
【解答】(1)判斷物質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有新物質生成。
(2)我們通常可以通過觀察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或沉淀等現象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
二氧化碳溶于水無明顯現象,因此不能通過直接觀察法判斷是否發生化學反應,不能判斷有新物質生成。
(3)依據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不同,通過實驗驗證生成物的存在,可間接判斷化學反應的發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凤冈县| 佛学| 乐平市| 海宁市| 铜陵市| 鲁甸县| 乃东县| 英超| 连山| 从江县| 扶风县| 吉安市| 区。| 博爱县| 深泽县| 崇义县| 乐至县| 吐鲁番市| 绍兴市| 永春县| 翁源县| 韩城市| 威信县| 瓮安县| 万源市| 理塘县| 惠来县| 长乐市| 涞水县| 阿勒泰市| 伊吾县| 汝州市| 金平| 舞钢市| 聂拉木县| 象山县| 株洲市| 乐至县| 吴旗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