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期末復習:熔化與凝固一、選擇題1.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2.某晶體熔化過程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各組固體熔化圖像的形狀與其類似的一組是( )A.蠟 玻璃 瀝青 B.蠟 鋁 玻璃C.冰 鐵 鋁 D.冰 鐵 瀝青3.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A.該物質是非晶體B.該物質的熔點是50℃C.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且溫度升高D.該物質在第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4.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人會制作一種“糖畫”,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用它畫成各種小動物圖案。在下列各圖中,能正確描述這一過程中糖的溫度變化的是( )A. B.C. D.5.“勝哥”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6.為了實現“綠色冬奧”的目標,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現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圖所示,首先液體二氧化碳通過膨脹閥進入毛細管,在毛細管中迅速變成氣體,此時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氣體二氧化碳在壓縮機的推動下進入冷凝器,在這里變成液體,完成一個循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毛細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B.制冰時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熱形成冰面C.二氧化碳氣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熱D.制冰時場地周圍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華而成的7.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明白了在寒冷的冬天,室外水管被凍裂的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密度變大B.水管里的水結冰后,體積變大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質量變大D.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夠而破裂8.冰壺比賽充滿著科學知識,比如,比賽的冰面比較特殊,在一塊平整的大冰面上,由制冰師①撒上均勻的小水珠,形成直徑0.3mm的小冰珠。比賽者在擦冰時,②摩擦生熱,小冰珠變成水,摩擦力減小,冰壺的速度會增大。下列關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小水珠變成冰珠屬于熔化B.②中小冰珠變成水屬于凝華C.①中小水珠變成小冰珠需要吸熱D.②中小冰珠變水需要吸熱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積雪,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積雪上噴灑鹽水,這是為了( )A.鹽水可使冰的溫度降低B.鹽水可使冰的熔點降低C.鹽水可使冰的熔點升高D.鹽水可使冰的溫度升高到 0℃而開始熔化10.CCTV315晚會曝光黃金造假:個別不法商販為單取暴利,在黃金中摻入少量金屬銥顆粒。已知黃金的熔點是1064.43℃,銥的熔點是2450℃,可以有效檢測黃金制品中有無銥顆粒的手段是( )A.加熱至1064.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B.加熱至1065.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C.加熱至2470℃并觀察有無顆粒物D.加熱至3507.6℃并觀察有無顆粒物11.“勝哥”將一塊﹣4℃的冰放入密閉隔熱的盛有0℃水的密閉容器中,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的情況是( )A.冰的質量增加了 B.冰的質量不變C.水的質量增加了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12.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的熔化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曲線表示晶體,B曲線表示非晶體B.A所表示的物質的熔點較低,B所表示的物質的熔點很高C.A和B所表示的物質熔化時都要吸熱D.2min之前,A升溫比B要快13.根據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同學們提出了幾種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物質 固態水銀 金 固體酒精 鋼 鎢 甲苯熔點( 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A.固態酒精與甲苯不是晶體B.水銀溫度計能測低于-40 C的氣溫C.純金掉在鋼水中不會熔化D.鎢在3410 C可以是液體14.在探究某種物質的熔化規律時,小剛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屬于非晶體B.該物質的溫度達到46℃時,其狀態是液態C.將50℃的該物質放在教室里,它會逐漸凝固D.將裝有該物質的試管放在48℃的溫水中,該物質會逐漸熔化二、填空題15.摩擦焊接技術在航空航天中應用廣泛。焊接時,兩根金屬棒高速旋轉,劇烈摩擦,使焊接面溫度升高變為液態,冷卻后焊接在一起。 整個焊接過程中,金屬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16.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7.春節期間,多地上演了民俗節目“打鐵花”。表演者用花棒將木勺中千余度高溫的鐵水擊打到空中,鐵水飛濺,火星四射,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場面相當壯觀。(1)鐵水在空氣中冷卻成固態的鐵,其物態變化為 。(2)盛滿鐵水的木勺不燃燒的原因是 。18.滑雪是很多人喜歡的冬季運動,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氣 而成的,當自然界降雪不足時,滑雪場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氣里,造雪機噴射出水霧,這些霧滴遇到冷空氣發生 ,形成“人工雪”。(兩空均選填物態變化名稱)19.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的特征可以判斷這種物質的熔點是 ℃,在熔化過程中 (選填“吸熱”、“放熱”或“不吸熱也不放熱”)。20.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線如圖所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我們可以判斷 物質是晶體,該晶體的熔點是 ℃,該晶體加熱25min時,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三、實驗探究題21.“勝哥”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1)應選用顆粒 (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2)圖甲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特點是吸熱。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圖甲中第10min時,物質處于 態。(選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22.“勝哥”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并根據實驗數據描出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種加熱方式叫做“水浴法”,這種加熱方式的優點是: ;(2)剛倒入50℃熱水后發現溫度計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主要原因是在溫度計外壁上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3)根據圖像分析,萘從固體全部變成液體,一共經歷 分鐘。23.“勝哥”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體b熔化過程中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所以它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4.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25.冬日北方經常下起鵝毛大雪,給整個世界都裹上一層銀色,美不勝收。然而,雪后的街道又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環衛工人寒風中晝夜除雪。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對“除雪”感興趣,他們對“除雪”展開項目探究。【項目分解】A認識雪的形成;B了解除雪劑清除積雪的原理(1)【項目實施】小明同學說“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小組同學的感覺也是這樣的,請你說說化雪更冷的科學依據是: ;(2)小組同學還發現大雪過后路面結冰,環衛工人會在公路上撒除雪劑,經了解除雪劑就是工業鹽(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時熔化、確保了行入和車輛的出行安全。為了弄清其中緣由,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做了一組關于冰熔化的實驗。①組裝乙實驗裝置,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在丁圖中繪制了A圖象;②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又取了適量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再次加熱,得到丁圖中B圖象,再取適量濃度更大一些的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加熱,得到丁圖中C圖象。由以上實驗可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 (選填“升高”“降低”“不變”)。(3)【項目拓展】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戊),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4)小組受實驗啟發想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你認為給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____。A.常用冰塊 B.鹽水結成的冰 C.0℃的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晶體在熔化和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熔化過程吸熱,凝固過程放熱。【解答】A、由熔化圖象可知該物質是晶體,從3min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故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故A錯誤;B、在BC段處于熔化過程,該物質熔化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故B錯誤;C、該物質的凝固時的溫度是45℃,凝固點為45℃,故C正確;D、該物質從3min開始熔化,到6min熔化結束,該物質凝固過程持續了3min,故D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C【知識點】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會保持不變,而非晶體則會持續升高。【解答】A、圖像中固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因此屬于晶體,而蠟、玻璃和瀝青為非晶體,所以A不符合題意;B、蠟和玻璃為非晶體,所以B不符合題意;C、冰、鋁和鐵均為晶體,所以C符合題意;D、瀝青為非晶體,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D【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解答】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其熔點是80℃,所以該物質是晶體;該物質在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選項A、B、C錯誤,選項D正確;故選D。【分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雖然繼續吸熱。4.【答案】D【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解析】【分析】(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制作糖畫時,對糖進行加熱,糖由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就是熔化。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當把加熱到流體狀態的糖畫成各種圖案后,糖會逐漸冷卻,從液態又變回固態,這就是凝固過程。(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即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后,溫度才繼續上升。比如冰、海波、各種金屬等都是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晶體也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隨著不斷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物質逐漸由固態變為液態,如玻璃、松香、瀝青、塑料等。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也沒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會持續下降。糖屬于非晶體,在制作糖畫加熱過程中,溫度是不斷上升的,從固態逐漸變軟、變黏,直至變為流體狀態;在冷卻凝固時,溫度則不斷下降。【解答】糖是晶體,熔化前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升高,在熔化過程中,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保持不變;凝固前隨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在凝固過程中,隨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答案】C【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1)熔化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2)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解答】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答案】C【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向外放熱;由液態轉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吸熱。由液體轉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放熱。由固態轉化為液體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吸熱。由氣態轉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放熱,由固態轉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吸熱。【解答】A、液態二氧化碳通過膨脹閥進入毛細管,在毛細管中迅速變成氣體,所以毛細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故A錯誤;B、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灑水即可完成制冰,此過程中水凝固成冰,水凝固時會放出熱量,故B錯誤;C、氣體二氧化碳在壓縮機的推動下進入冷凝器,在這里變成液體,此過程二氧化碳氣體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熱,故C正確;D、制冰時場地周圍的霜主要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故D錯誤。故答案為:C。7.【答案】B【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解析】【分析】一般情況下,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即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溫度降低時體積收縮。但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在 0℃ - 4℃這個溫度區間內,水表現出反常膨脹現象,即溫度升高時體積收縮,溫度降低時體積膨脹。當水溫低于 4℃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水的密度逐漸減小。當水結成冰時,其密度進一步減小,變為 0.9×103kg/m3,而液態水的密度是 1×103kg/m3。【解答】寒冷的冬天溫度較低,此時水會由于發生凝固現象而結冰,凝固前后質量不變,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結冰后體積會變大,因此能夠把水管凍裂;故答案為:B。8.【答案】D【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解析】【分析】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解答】A.①中小水珠由液態變成固態的冰珠,發生凝固現象,故A錯誤;B.②中小冰珠由固態變成液態的水,發生熔化現象,故B錯誤;C.①中凝固向往放熱,故C錯誤;D.②中熔化需要吸熱,故D正確。故選D。9.【答案】B【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解析】【分析】晶體的凝固點越低,則晶體越不容易凝固,據此分析判斷。【解答】在積雪上撒鹽水,鹽溶于水時形成的鹽溶液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從而使冰雪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熔化,而不容易凝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答案】B【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解析】【分析】黃金的熔點是1064.439C,銥的熔點是2450℃。利用不同物質熔點不同進行分析。【解答】A.加熱至1064.09C時, 此時溫度低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固態,不能進行區分,故A不符合題意;B.加熱至1065.0℃時, 此時溫度高于黃金的熔點,低于銥的熔點,黃金全部處于液態,銥處于固態,說明黃金制品中摻入銥顆粒,故B符合題意;C.加熱至2470℃時,此時溫度高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液體,不能進行區分,故C不符合題意;D.加熱至3507.6℃并時,此時溫度高于黃金和銥的熔點,黃金和銥都處于液體,不能進行區分,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答案】A【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解析】【分析】晶體凝固特點: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解答】將一塊﹣4℃的冰放入密閉隔熱的盛有0℃水的密閉容器中,由于它們之間有溫度差,會發生熱傳遞,水已經達到凝固點,向外放熱使一部分水凝固成冰,而溫度為﹣4℃的冰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所以冰的質量增加,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答案】B【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 A.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B.根據圖像判斷B是否有熔點即可;C.溫度升高吸熱,溫度降低放熱;D.比較相同時間內升高的溫度大小即可。【解答】 A.由圖可知,A曲線表示的物質有固定的熔點,B物質沒有固定的熔點,因此物質A為晶體,物質B為非晶體,故A正確不合題意;B.B是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故B錯誤符合題意;C.A和B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吸熱,故C正確不合題意;D.初溫相同,加熱2min時,A的溫度從20℃升高到60℃,B從20℃升高到約24℃,則A升溫比B要快,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3.【答案】D【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1)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有無熔點;(2)液體溫度計的測溫范圍:熔點和沸點之間;(3)比較兩種金屬的熔點即可;(4)晶體的溫度為熔點時,可能是固態、液體或固液混合態,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表格可知,固態酒精的熔點為-117℃,固態甲苯的熔點為-95℃,二者都有熔點,都是晶體,故A錯誤;B.水銀的熔點為-39℃,而-40℃低于39℃,此時水銀為固態,不能測量溫度,故B錯誤;C.金的熔點為1064℃,而鋼的熔點為1515℃,因為1064℃<1515℃,所以純金在鋼水中肯定會熔化,故C錯誤;D.3410℃為鎢的熔點,當鎢剛剛完全熔化時,此時它為液體,溫度仍然為3410℃,故D正確。故選D。14.【答案】C【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A、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B、晶體的溫度低于熔點時是固態;C、處于熔點的液態晶體放出熱量時會逐漸凝固;D、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且繼續吸熱。【解答】解:A、 該物質 在48℃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A是晶體,A不符合題意;B、 該物質的溫度達到46℃時,其狀態是固態 ,B不符合題意;C、 50℃的該物質的溫度高于教室的溫度,它會放出熱量,當溫度降到48℃后繼續放熱會逐漸凝固 ,C符合題意;D、 將裝有該物質的試管放在48℃的溫水中 ,其溫度逐漸升高,當到達48℃后不會繼續吸熱,該物質不會熔化,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熔化、凝固【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解析】【分析】 物態:由于構成物質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且不同的分子做熱運動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的狀態稱為物態。 熔化:固態→液態(吸熱);凝固:液態→固態(放熱);【解答】兩根金屬棒高速旋轉,劇烈摩擦,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接觸點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金屬熔點后熔化,冷卻后就凝固在一起了,故在這個過程中金屬先熔化后凝固。故答案為:熔化、凝固16.【答案】固液共存;增大;不變【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態。(2)熔化的物質需要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溫度在凝固點又能繼續放熱,滿足凝固的條件,可知水會結冰。【解答】(1)由熔化圖像可知,物質從第10min時開始熔化,到20min末熔化結束,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熔化過程,物質為固液共存態。(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高于某物質的熔化溫度,因此試管內的冰水混合物放出熱量,部分水結冰,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大,冰水混合物在全部結成冰以前,只放熱,溫度不變,因此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不變。17.【答案】凝固;溫度未達到著火點【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狀態的變化分析回答;(2)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解答】(1)鐵水在空氣中冷卻成固態的鐵,其物態變化為凝固;(2)盛滿鐵水的木勺不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未達到木勺的著火點。18.【答案】凝華;凝固【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叫凝華;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現象叫凝固。【解答】 自然界的雪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造雪機噴射出水霧,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氣凝固形成小冰晶。19.【答案】80;吸熱【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判斷晶體與非晶體熔化的最大區別,要看溫度隨時間變化時,是否有一段時間內,物質吸熱但不升溫。此時對應的溫度點,就是它的熔點。【解答】由圖像可知,此物質從50℃加熱經10min,溫度達到80℃,雖然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再升高,直到第25min后溫度繼續升高,也就是在10~25min時間內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所以屬于晶體的熔化過程,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也就是熔點為80℃。20.【答案】甲;232;固液共存【知識點】熔點和凝固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有無熔點;(2)晶體在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3)晶體在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在熔化過程中為固液混合態,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物質甲在吸熱過程中有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即有熔點,為晶體;(2)甲在232℃時溫度保持不變,因此它的熔點為232℃;(3)該晶體在15min時開始熔化,在36min時結束熔化,因此25min時正處于熔化過程,為固液共存態。21.【答案】較小;不變;液【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2)掌握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知道晶體在熔化前為固態;熔化過程為固液共存態;熔化完后為液態。【解答】(1)由于較小的冰塊比較大的冰塊受熱均勻;所以用較小顆粒的冰塊做實驗。(2)由圖像知道,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是晶體。(3)由圖像知道,圖乙中第10min時,物質完全熔化,因此物質處于液態。22.【答案】使萘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較慢,便于觀察和記錄;液化;15【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詳解】(1)[1]采用水浴法,萘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2]燒杯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碰到冷溫度計管壁,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溫度計管壁上,所以溫度計管壁模糊。(3)[3]由乙圖可知,萘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即從第10min開始熔化,到第25min熔化結束,全部變成液體,所以萘從固體全部變成液體,一共經歷15min。23.【答案】不變;固液共存;升高;非晶體【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詳解】(1)[1]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乙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為6~12min,溫度不變,所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保持不變。[2]由于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保持不變,即有固定熔點,所以固體a是晶體,晶體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2)[3]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乙可知,固體b熔化過程中溫度持續上升,所以固體b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升高。[4]由于固體b熔化過程中,溫度持續升高,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固體b屬于非晶體。24.【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酒精燈需要用外焰加熱,因此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好鐵圈的高度,故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器材;(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3)冰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可以間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解答】(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所以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整Q的位置。(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該方法能使冰受熱均勻。(3)分析圖像后知道,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4)不考慮熱量損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25.【答案】(1)下雪時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會放出熱量,因此環境溫度不會太低;雪熔化時吸收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更加降低,因此化雪時會感到更冷。(2)降低(3)變多(4)B【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凝華放熱和熔化吸熱的知識解答;(2)③根據丁圖讀出鹽水形成的冰塊的熔點,然后與淡水的熔點比較即可;(3)凝固需要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②繼續放熱;(4)溫度越低,越容易從外界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較好的保溫效果。【解答】 (1)“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的原因:下雪時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會放出熱量,因此環境溫度不會太低;雪熔化時吸收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更加降低,因此化雪時會感到更冷。(2)③分析圖丁可知,B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2℃,C濃鹽水制成的碎冰的熔點為-4℃,所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降低。(3) 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試管內的冰的質量將增加 。這是因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而鹽冰水混合物的熔點低于0℃,冰水混合物會向該物質放熱,導致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達到凝固結冰的條件,因此冰的質量會增加 。(4)水在正常情況下凝固點是0℃,鹽水結成的冰凝固點低于0℃,因此鹽水結成的冰塊冷卻效果更好;0℃的水呈液態,放在冷藏盒中容易弄濕醫用物品,所以最好選用鹽水結成的冰給冷藏盒降溫。故選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