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某百強實驗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化 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探究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將鋁片加入鹽酸中 (b)將NH4Cl和Ba(OH)2·8H2O分混合 (c)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A.由實驗可知,(a)(b)(c)所涉及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B.將實驗(a)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增加C.若用冰醋酸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則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絕對值偏低D.實驗(c)中將玻璃攪拌器改為銅質攪拌棒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2.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況下,22.4L SO2與足量氧氣反應,轉移電子數目為2NAB.含2mol H2SO4的濃硫酸與足量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SO2數目為NAC.4.6g由NO2和N2O4組成的混合氣體中含氧原子數目為0.2NAD.1 mol·L-1Na2SO3溶液最多能吸收SO2的數目為0.1NA3.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SO2、O2、SO3的濃度分別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據是A.SO2為0.4 mol·L-1,O2為0.2 mol·L-1 B.SO2為0.25 mol·L-1C.SO2、SO3均為0.15 mol·L-1 D.SO3為0.4 mol·L-14.氫氣可以在氧氣中燃燒。在該反應中:斷裂1mol 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 kJ,斷裂1mol 鍵消耗的能量為Q2 kJ,形成1mol 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 kJ。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A. B.C. D.5.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673K、30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c點處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B.d點(t1時刻)和e點(t2時刻)處n(N2)不同C.a點的正反應速率比b點的大D.在t2時刻,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6.下列依據熱化學方程式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選項 熱化學方程式 結論A H2(g)+Cl2(g)=2HCl(g)ΔH=-a kJ·mol-1 H2燃燒熱的ΔH=-a kJ·mol-1B S(s)+O2(g)=SO2(g) ΔH=-2b kJ·mol-1 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1mol S與0.5mol O2充分反應,放出熱量b kJC C(s)+O2(g)=CO(g) ΔH=-c kJ·mol-1 C燃燒熱的ΔH=-c kJ·mol-1D P4(s,白磷)=4P(s,紅磷) ΔH=-d kJ·mol-1 相同條件下P(s,紅磷)比P4(s,白磷) 穩定7.少量鐵片與100 mL 0.01 mol/L的稀鹽酸(過量)反應,為了加快反應速率且不改變H2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水 ②加KNO3溶液 ③滴入幾滴濃鹽酸 ④加入少量鐵粉 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幾滴硫酸鐵溶液 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 ⑧改用10 mL 0.1 mol/L的鹽酸A.①⑥⑦ B.③⑤⑧ C.③⑦⑧ D.②③④⑥⑦⑧8.下列描述的化學反應狀態,不一定是平衡狀態的是A. 絕熱、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壓強保持不變B. 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顏色保持不變C. 恒溫,恒容真空密閉容器中,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D. 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9.室溫下,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A 將0.2mol/LFe2(SO4)3溶液與0.1mol/LKI溶液等體積混合,充分反應過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為紅色 該反應為可逆反應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幾滴稀硫酸,水浴加熱幾分鐘,冷卻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的銀氨溶液,水浴加熱,產生了銀鏡 證明蔗糖水解生成具有還原性的物質C 向1mL 0.5mol/L的KMnO4溶液中分別加入2mL0.1mol/L H2C2O4溶液和2mL 0.2mol/LH2C2O4溶液,觀察溶液褪色快慢 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影響D 向2支盛有5mL不同濃度NaHSO3溶液的試管中,同時加入2mLH2O2溶液,觀察并比較實驗現象 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0.緩釋阿司匹林可控制阿司匹林分子在人體內的釋放濃度與速度,發揮更好的療效,其合成路線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E可以使溴水褪色B.E生成F的反應類型為加聚反應C.該路線中每生成1mol G,同時產生2mol H2OD.阿司匹林的分子式為C9H8O411.制備CrCl3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B.CCl4中共價鍵的鍵能約為C. D.很小,說明COCl2沸點很高12.有機物HCOOH在含鐵配離子(用[L-Fe-H]+表示)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的機理和相對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L-Fe-H]+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的作用是催化劑B.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由圖可知HCOOH所具有的能量低于CO2和H2所具有的能量D.反應進程中的Ⅳ→Ⅰ,為該反應的決速步驟13.某學習小組按如下實驗流程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已知:,I2的沸點高于CCl4,根據以上流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步驟X“萃取”時,可用無水乙醇代替CCl4B.加入H2SO4溶液后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方案甲采用蒸餾法時,碘蒸氣先汽化冷凝,在錐形瓶中先得到I2D.步驟Y后下層液體不可循環利用14.已知:在標準壓強(100kPa)、298K下,由最穩定的單質生成1mol物質B的反應焓變,叫做物質B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用ΔfHmΘ(kJ·mol-1)表示。有關物質的ΔfHmΘ有如圖所示關系。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的ΔfHmΘ > -241.8(kJ·mol-1) B.NH3(g)比N2H4(l)穩定C.燃燒熱為 D.的鍵能大于和的鍵能之和二、解答題15.(15分)實驗室以鋁鐵質巖主要成分是Al2O3、FexOy和SiO2為原料制備Al2O3和粗硅,其流程如圖所示:(1) SiO2制備粗硅的化學方程式為 。(2) 溶液B中加氨水生成Al(OH)3的離子方程式為 ,在空氣中灼燒固體Al(OH)3時,用到多種硅酸鹽質儀器,除玻璃棒、酒精燈、泥三角外,還有 填儀器名稱。(3) 在高溫下,氧化鋁可以與氮氣、碳反應,生成一種耐高溫、抗沖擊的氮化鋁和一種有毒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中每生成2mol氮化鋁,N2得到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4) 某實驗小組用CO還原法定量測定FexOy的組成,稱取m g樣品進行定量測定。根據完整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檢查裝置氣密性后,裝入藥品, 請按正確順序填入下列步驟的標號。a. 點燃酒精燈 b.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c. 停止加熱,充分冷卻 d. 關閉分液漏斗活塞 e. 收集氣體并檢驗純度若實驗中每步反應都進行完全,反應后樣品質量減少了n g,則FexOy中x:y= 若實驗中FexOy未被充分還原,則x:y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16.(15分)化合物(丙酸異丙酯)可用作食品香料。現可通過下列轉化制取(部分反應條件略去):(1)是加成反應,物質的化學式是 。(2)物質C、D中的官能團名稱分別是 、 。(3)寫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寫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反應類型是 。(5)PP材料是一種具有耐酸堿、耐油性的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制作餐具,工業上用A來合成,請寫出該化學反應方程式 。(6)某烷烴的摩爾質量是,該烷烴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寫出一氯代物只有一種的該烷烴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17.(14分)為實現碳中和,研究人員開發了雙功能催化劑,它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將其吸收的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轉化為甲烷的功能,過程中發生的反應為CO2(g)+4H2(g)CH4(g)+2H2O(g)。已知:斷開1mol物質中的化學鍵所要吸收的能量如表。物質 CO2(g) H2(g) CH4(g) H2O(g)吸收能量 1490kJ mol 1 436kJ mol 1 1652kJ mol 1 926kJ mol 1(1)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 (填“>”或“<”)生成物總能量;每有1molCH4參與反應,反應CH4(g)+2H2O(g)CO2(g)+4H2(g) (填“放出”或“吸收”) kJ能量。(2)某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沖入n(CO2):n(H2)=1:5的混合氣體,發生上述反應,n(CO2)和n(CH4)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① 0-2min內,用H2表示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mol L 1 min 1;到達5min時,c(H2O)= mol L 1。②下列條件的改變對其反應速率無影響的是 。A.保持體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B.保持壓強不變充入N2使容器體積變大③若到達x點時,H2的物質的量占反應體系內總物質的量之和的一半,則此時n(CO2)= mol。18. (14分)(1)N2O4(g)2NO2(g)該反應中N2O4、NO2的消耗速率與各自濃度間存在關系:,,其中k1、k2是與反應溫度有關的常數。平衡常數K= (用k1、k2表示),圖中X表示N2O4或NO2,表示NO2的曲線是 (填“AB”或“AC”),圖中標出的點中,能表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點是 。(2)某溫度下,N2O5氣體在一體積固定的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①2N2O5(g)=4NO2(g)+O2(g)(慢反應) ΔH<0 ②2NO2(g)N2O4(g)(快反應) ΔH<0,體系的總壓強p(總)和p(O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①表示反應①的活化能E1與反應②的活化能E2的大小關系為E1 E2(填“>”“<”或“=”)。②表示p(O2)隨時間的變化的曲線是 (填“甲”或“乙”),t=10 h時,p(N2O5)= kPa。③該溫度下2NO2(g)N2O4(g)反應的平衡常數Kp= kPa-1(Kp是平衡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列出計算式即可)。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B C D C C B C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B C B B1.C【詳解】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的反應,屬于吸熱反應,A項錯誤;鋁粉和鋁片是同一種物質,等質量時放出的熱量相同,只是鋁粉參與反應時,速率加快,B項錯誤;冰醋酸電離過程需要吸收熱量,最終使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數值偏低,C項正確;相較于玻璃攪拌器,銅質攪拌棒導熱快,會造成熱量損失,對實驗結果有影響,D項錯誤;2.C3.B【詳解】利用極限法假設完全反應,各自的物質的量濃度范圍為:0<c(SO2)<0.4 mol·L-1,0<c(O2)<0.2 mol·L-1,0<c(SO3)<0.4 mol·L-1,計算出相應物質的濃度變化量,實際變化量小于極限值;SO2的濃度減小0.05 mol·L-1,根據化學反應過程中,轉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SO3的濃度應增大0.05 mol·L-1,SO3的濃度為0.25 mol·L-1,上述數據不可能存在,C錯誤4.B【詳解】反應熱=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根據題意,氫氣與氧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 O2(g)= 2H2O(g)的反應熱為:,故,選B。5.C【詳解】c點后氨氣和氫氣的物質的量還在變化,并未達到平衡,故c點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A錯誤;d點(時刻)和e點(時刻)均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相同,B錯誤;由圖可知,起始氨氣的物質的量為0,反應正向進行,a點和b點均為達到化學平衡狀態,a點反應物的濃度大,故a點正反應速率大于b點,C正確;在時刻,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D錯誤。6.D【詳解】氫氣燃燒熱是指在101kPa時1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故A錯誤;未說明1molS的狀態,所以無法判斷放出的熱量,故B錯誤;燃燒熱是指在101kPa時1molC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時放出的熱量,故C錯誤;P4(s,白磷)=4P(s,紅磷) ΔH=-dkJ·mol-1,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白磷的能量高于紅磷,物質的能量越低越穩定,所以紅磷比白磷更穩定,故D正確7.C【詳解】Fe與鹽酸反應制取H2的反應原理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Fe+2H+=Fe2++H2↑。①加水稀釋,降低了鹽酸的濃度,c(H+)降低,導致反應速率減慢,①不符合題意;②在稀鹽酸中加硝酸鉀溶液相當于加入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鐵不會生成氫氣,因此不能加快制取氫氣的速率,②不符合題意;③加濃鹽酸,增大了鹽酸的濃度,c(H+)增大,反應速率加快,由于反應產生H2的量由不足量的鐵決定,Fe的量不變,則H2的產量就不改變,③符合題意;④加入鐵粉,鐵量增加,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量增多,反應速率不變,④不符合題意;⑤加氯化鈉溶液,相當于加水稀釋鹽酸,導致c(H+)降低,反應速率減慢,⑤不符合題意;⑥滴加硫酸鐵溶液后,鐵與硫酸鐵反應生成FeSO4,使得與鹽酸反應的鐵的量減少,故減少了產生氫氣的量;并且稀釋了鹽酸,導致c(H+)降低,反應速率也減慢,⑥不符合題意;⑦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由于兩種反應物的量都不變,因此不改變H2的產量,⑦符合題意;⑧改用濃度大的鹽酸,導致溶液中c(H+)增大,反應速率加快;由于反應產生H2的量是由不足量的鐵的量決定,Fe的量不變,則H2的產量就不改變,⑧符合題意;8.C【詳解】該反應為等體積反應,但為絕熱體系,隨著反應進行,體系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 當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A不符合題意;恒溫、恒容下,反應體系中氣體的顏色保持不變,說明二氧化氮的濃度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B不符合題意;反應體系中氣體只有氨氣和氯化氫氣體,且兩者比例恒定為1:1,則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始終保持恒定,不能據此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C符合題意;該反應氣體質量增加的反應,隨著反應進行,氣體質量增加,密度增加,恒溫恒容條件下體系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D不符合題意。9.B【詳解】A.Fe3+過量,即使反應不可逆,也會出現上述現象,A不符合題意;,根據離子反應方程式可得,高錳酸鉀和草酸恰好完全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5,所以選項實驗中高錳酸鉀過量,溶液并不能完全褪色,C項不符合題意;不同濃度NaHSO3溶液均與H2O2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實驗現象不明顯,所以該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不符合題意。10.C【詳解】E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E可以使溴水褪色,故A正確;E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E生成F的反應類型為加聚反應,故B正確;1molF、nmol乙二醇、nmol阿司匹林反應生成,同時產生2nmolH2O,故C錯誤;由G逆推,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為,分子式為,故D正確;11.B【詳解】是化學鍵斷裂的吸熱過程,是化學鍵形成的放熱過程,故,選項A錯誤;中的4個鍵的鍵能是不相同的,但通常取平均值。因表示6個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所以中共價鍵的鍵能約為,選項B正確;根據蓋斯定律,,選項C錯誤;是分子,沸騰時克服范德華力,沸點不高,而表示的共價鍵形成時的能量變化,選項D錯誤。12.C【詳解】[L-Fe-H]+參與第①步反應,經過多步反應后又生成了[L-Fe-H]+,且題干中說明有機物HCOOH在含鐵配離子[L-Fe-H]+的作用下發生反應,因此[L-Fe-H]+是該反應的催化劑,A正確;由圖可知,反應物為HCOOH,生成物為CO2和H2,合并①②③④方程式,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正確;由右圖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1mol HCOOH的總能量高于1molCO2和1molH2的總能量,C錯誤;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慢反應決定總反應速率,Ⅱ→Ⅲ的活化能為45.3kJ/mol-(-31.8kJ/mol)=77.1kJ/mol,Ⅳ→Ⅰ的活化能為43.5kJ/mol-(-42.6kJ/mol)=86.1kJ/mol,Ⅳ→Ⅰ的活化能最大,該過程的總反應速率由Ⅳ→Ⅰ步驟決定,D正確。13.B【詳解】步驟X“萃取”時,因乙醇與水互溶,則不能用無水乙醇代替,A錯誤;加入溶液后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得到I2的水溶液,B正確;I2的沸點高于,則方案甲采用蒸餾法時,蒸氣先汽化冷凝,在錐形瓶中先得到,C錯誤;步驟Y為反萃取,分液下層為四氯化碳可在步驟X中循環使用,D錯誤。14.B【詳解】能量高于,故錯誤;B.標準摩爾生成焓為,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為,根據能量越低越穩定,則比穩定,故B正確;標準摩爾生成焓為,①mol,)標準摩爾生成焓為,則②mol,根據蓋斯定律:②一①得,但標準燃燒熱是指生成液態水,無法根據題中數據計算,故 C錯誤;NO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為 ,則,則的鍵能小于與的鍵能之和,故D錯誤。二、解答題(15分)【答案】(1) (2分)(2分) 坩堝(1分)(3) (2分) 6 (2分)(4) b、e、a、c、d (2分) (2分) 偏大 (2分)【詳解】(2)固體灼燒一般在坩堝中進行;(3)在高溫下,氧化鋁可以與氮氣、碳反應,生成氮化鋁和一種有毒氣體,該有毒氣體為CO,反應化學方程式為Al2O3+N2+3C2AlN+3CO,根據方程式可知,反應中轉移電子數為,所以每生成2mol氮化鋁,得到電子的物質的量為6mol;(4)①實驗過程依據反應原理和實驗目的分析實驗步驟為,組裝裝置,檢驗裝置氣密性,加入試劑,加入水把一氧化碳趕入后續裝置,并檢驗CO的純度,再點燃酒精燈加熱玻璃管,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稱量剩余固體,依據質量變化計算鐵元素和氧元素物質的量之比,所以操作順序為b、e、a、c、d;依據實驗結果得到,鐵的氧化物中減少的質量為氧元素的質量為ng,鐵的質量為(m-n)g,依據元素物質的量計算得到比值,x:::,若實驗中 未被充分還原,則n值會偏小,所以x:y的值會偏大。16. (15分)【答案】(1) HBr (2分) (2) 醛基(1分) 羧基(1分)(3)(2分)(4) CH3CH2COOH+HOCH(CH3)2 CH3CH2COOCH(CH3)2+H2O (2分) 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1分)(5)(2分)(6) 3 (2分) (2分)【詳解】(5)丙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丙烯,該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CH3CH=CH2;(6)某烷烴的摩爾質量為,結合鏈狀烷烴通式CnH2n+2,該烷烴分子式為(戊烷),戊烷有3種同分異構體: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一氯代物只有一種的是新戊烷,結構簡式為。17. (14分,每空2分)【答案】(1) > 吸收 270(2) ① 0.5 0.8 ② A ③【詳解】(1)CO2(g)+4H2(g)CH4(g)+2H2O(g)的,則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則每有1molCH4參與反應,反應CH4(g)+2H2O(g)CO2(g)+4H2(g)吸收270kJ能量。(2)①由圖可知,2min時,CH4的物質的量為0.5mol,此時c(CH4)==0.25mol/L,v(CH4)=mol·L-1·min-1,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因此vH2=4×0.125 mol·L-1·min-1=0.5 mol·L-1·min-1;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了0.8mol的CH4,即生成了1.6mol的H2O,c(H2O)=;②保持體積不變,充入氮氣,氮氣不參與反應,反應體系中的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則反應速率不變,故A正確;保持壓強不變,充入氮氣,使容器的體積變大,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減小,則反應速率減小,故B錯誤。③初始狀態n(CO2)=1mol,由于n(CO2):n(H2)=1:5,則n(H2)=5mol,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到達x點時n(CO2)=(1-x)mol、n(H2)=(5-4x)mol、n(CH4)=xmol、n(H2O)=2xmol,則反應體系內總物質的量為5mol,H2的物質的量占反應體系內總物質的量之和的一半,則此時,x=mol,n(CO2)=mol。18.(14分)【答案】(1) (2分) AC (2分) B點和D點(2分)(2) ① >(2分) ② 乙(1分) 28.2(2分) ③ (3分)【詳解】(1)反應達到平衡時v(正)=v(逆),即消耗速率有2v(N2O4)=v(NO2),則,平衡常數;平衡時耗速率2v(N2O4)=v(NO2),圖中B、D兩點滿足此關系,說明B、D點達到平衡;D點速率是B點的兩倍,故D點所在曲線AC表示NO2;(2)①反應①為慢反應,活化能更大,故E1>E2;②分解反應進行10h后,O2的壓強為12.8kPa,反應的五氧化二氮的分壓為25.6 kPa,起始壓強為53.8 kPa,故此時N2O5壓強為53.8 kPa-2×12.8 kPa =28.2 kPa;③當N2O5全部分解,生成的NO2、O2的壓強分別為107.6 kPa、26.9 kPa, NO2轉化為N2O4達到平衡時,設N2O4壓強為x kPa,可列三段式:,平衡時總壓為94.7 kPa,故有107.6-2x+26.9+x=94.7,x=39.8,NO2壓強為28 kPa,則=kPa-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