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單元集體備課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物的品質”,圍繞這一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黃繼光》《“諾曼底號”遇難記》《挑山工》四篇課文,文章主要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古詩三首》中的詩,或表現詩人高潔的品質,或歌頌將士的奮勇精神?!饵S繼光》主要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摧毀了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最終英勇獻身的感人故事,表現了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丁爸Z曼底號”遇難記》主要講述“諾曼底號”輪船被撞后,哈爾威船長沉著冷靜地指揮船員開展救援工作,最終自己命喪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挑山工》主要講述了登泰山時“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從挑山工的行動和樸實的話語中悟出了一條人生哲理。單元語文要素在課文中的梯度序列內容 課時 教學目標古詩三首 3 1.認識30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會寫25個字,正確讀寫30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4.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黃繼光 1“諾曼底號”遇難記 2挑山工 1口語交際 1 1.學會自我介紹,能根據對象和目的的不同,調整自我介紹的內容。2.能聽取他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介紹。3.能從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愛好和特長等方面寫出自己的特點,并能用具體的事例說明。4.能主動與家人分享習作,再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習作。習作 2語文園地 2 1.能根據文章中的語言和動作描寫,了解人物特點,感受人物品質。2.認識“藹、慷”等9個生字,積累由生字組成的表現人物品質和心情的詞語。3.運用學過的修改符號修改一段話。4.能仿照例句,用幾個表示連續動作的詞寫話。5.積累表現人物品質的名言警句。22 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1.認識“芙、蓉”等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單”,會寫“芙、蓉”等8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讀懂詩意,感悟詩情,讀出畫面,體會詩句表現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難點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句表現的精神品格。2.積累古詩。 教學準備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3課時第1課時《芙蓉樓送辛漸》 課時目標1.認識“芙、蓉、洛”3個生字,會寫“芙、蓉、洛、壺”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芙蓉樓送辛漸》,背誦并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體會詩意,感悟詩情,讀出畫面。感受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做品質高潔的人的決心。 教學過程板塊一 激趣導入,漸入詩境1.激趣導入。(1)出示課題:《古詩三首》。(2)師引導:我們學過很多古詩,你記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詩?可以背誦給大家聽聽嗎?(3)生交流,師適時點評。(4)師導入: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尤其是唐詩,是古典文學中的璀璨明珠。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首古詩,看看這些詩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詩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情懷,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感受。2.生自由朗讀課文,在不懂的地方標注自己的疑問。【設計意圖】新課標將興趣的培養貫穿始終,古詩的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視。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詩句入手,讓學生不畏懼,樂納新。同時,通過老師的簡要點評,向學生傳達古詩句之所以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因為其中有情有理、有韻有味的理念,同時也緊扣本課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領會詩情”。這些都在“潤物細無聲”中流淌。板塊二 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初讀古詩。(1)課件出示《芙蓉樓送辛漸》。(2)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借助課文注音讀準字音,借助課文注釋讀懂詩句。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3)師指名開火車讀詩句,相機糾正字音;小組比賽朗讀,讀通、讀順每句詩;同桌互讀,邊讀邊互相指正;師指三名生讀,引導讀出詩的節奏。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1)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2)師指名讀帶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3)師指名讀去掉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4)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5)生小聲認讀,師引導:從字形的角度觀察,這四個字要記住,難嗎?你有什么好方法?(6)師指名交流,相機講解。①講解示例:“壺”,上下結構,由“士、冖、業”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②播放“壺”字的演變視頻。③看完視頻后,師引導:“壺”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寫正確)④師指導書寫“壺”,引導學生觀察“壺”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導學生描紅、書寫。【設計意圖】正確書寫漢字的基礎是理解漢字的意思。視頻演示“壺”字的演變,生動直觀地讓學生記住“壺”上面是士字頭,從而做到正確識記、正確書寫。板塊三 品讀詩文,入情入境1.詩題入手,了解背景。(1)課件出示詩題《芙蓉樓送辛漸》。(2)關注詩題中的事件——“送”。①師引導:讀詩先讀題,你從詩題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還有哪些疑問呢?在提出疑問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看看能解決你的哪些疑問。②生交流。③師相機出示課件。課件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④師引導:讀了這些詩題,你發現了什么?⑤生自由讀詩題。⑥示例:這些詩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寫的是朋友將要遠行,詩人在為朋友送行。⑦師引導: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嗎?(師相機出示課件)課件出示:《別董大》 《贈汪倫》 《山中送別》(3)引導關注詩題中的人物、地點——辛漸、芙蓉樓。①師引導生再讀詩題,嘗試用完整的句子說說詩題的意思。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樓這個地方送別友人辛漸的。③簡介芙蓉樓、辛漸及寫作背景。(4)關注詩人王昌齡。①師引導: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詩人王昌齡為什么會寫出這么偉大的傳世之作呢?②課件出示王昌齡資料。③生默看課件出示資料,快速地從中提取主要信息。2.品讀詩文,入境入情。(1)課件出示古詩,生自由朗讀。(2)師引導:王昌齡的這首送別詩表達出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與依依不舍之情嗎?它與其他送別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3)體會情感。①師引導:靜下心來看看注釋,仔細讀讀,我們可以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②生交流。示例1:我從第1、2句詩中體會到詩人凄涼、傷感、孤獨的心情。示例2:我從第3、4句詩中體會到作者高尚、堅定的品格。(4)學習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①生自由朗讀這句詩,師引導:對于這句詩,你讀出了怎樣的感覺?詩中哪個詞向你傳達出這種情感?(相機出示課件)②師:什么樣的雨能稱為“寒雨”呢?詩人為什么要提到“夜”?示例: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與友人惜別的黯淡氣氛。③(課件出示圖片)師引導想象: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示例:秋雨蒙蒙,綿綿不絕,夜色漸濃。王昌齡和辛漸來到江邊,抬眼望去,江面雨霧彌漫,凄清靜謐。④師小結: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⑤師指名朗讀詩句,引導讀出自己的體會。(5)學習詩句“平明送客楚山孤”。①師指名讀詩句,引導:你又從這句詩中讀出了什么?示例:從“平明”,即天剛剛亮,可以看出詩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門了,也許他們徹夜未眠?!肮隆弊种苯訉懗隽俗髡叩男那椤#ò鍟撼焦拢?br/>②師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理解。③師引導生繼續看圖: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示例:詩人和朋友來到江邊,依依惜別。遠處的山,好像也見證著這惜別的情景。④師相機引導:在作者的眼里,孤獨的不僅僅是楚山,孤獨的還有詩人的內心。(板書:孤獨)⑤師指導: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6)學習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①師引導:王昌齡會和朋友說些什么呢?②師指名讀第3、4句詩。③師引導朗讀:詩人特意從江寧送朋友到吳地潤州,然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詩人站在江邊,只覺一夜秋雨,寒意連連,江中遠山,孤傲聳峙,離愁別緒,溢滿心頭。詩人想到朋友馬上就會到洛陽,會見到自己洛陽的親友,詩人就想讓朋友告訴親友……④生齊讀第3、4句詩。⑤師引導想象:好友辛漸就要回去,即將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⑥生交流。⑦師引導朗讀:王昌齡想讓友人告訴親友什么?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⑧生齊讀:“一片冰心在玉壺”。(課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壺)⑨師生合作朗讀。(師)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br/>(師)當結發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br/>(師)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師引導理解:冰、玉有什么特點?王昌齡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吶喊,是想表明什么?示例:盡管兩次被貶,可詩人仍然堅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高尚品質。(板書:頑強 純潔 清廉 正直)3.總結全詩,領悟寫法。(1)(課件出示全詩)師引導: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2)有感情地朗讀。送別詩,送別的是朋友,表達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這也是送別詩的魅力。越讀越能看出詩中的別樣的意境,越讀越能感受到詩人的情誼深遠。(生再自由讀)(3)生自由讀后師指名讀。(4)師小結:秋雨綿綿,江水悠悠,寒意陣陣,兩個夜行的人,他們是即將分別的朋友。天還未明,早起的兩人依依惜別,遠處的楚山見證著一切。這寒雨,這孤山,是分別的離愁,更是詩人的心聲呀——無論多少凄風冷雨,詩人內心都堅如磐石,縱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潔。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別具匠心啊。4.默寫古詩。5.拓展練習。收集送別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設計意圖】古詩教學是訓練學生語言、活躍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要始終做到:誦讀是原則,理解是基礎,感悟是目標。從讀詩題知作者到讀詩句知詩意,再到讀詩境知詩情,從整體感知,創設情境,體會詩意,渲染意境,從而體會詩情畫意,感受古詩魅力。 板書設計第2課時《塞下曲》 課時目標1.讀準多音字“單”;會寫“雁”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塞下曲》,背誦古詩。3.讀懂《塞下曲》,讀出畫面,讀懂詩意。了解詩中所描寫的將士雪夜追敵的情景,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辛、英勇無畏的氣概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板塊一 復習導入,溫故知新1.復習導入。(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誰來背一背?(師指名背誦)(2)你覺得這首送別詩與你熟悉的其他送別詩表達的情感一樣嗎?(生交流)(3)師引導:在學習《芙蓉樓送辛漸》時,我們了解到王昌齡是邊塞詩人。其實,唐詩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有:送別詩、田園詩、思鄉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板書:邊塞詩)(4)初步了解邊塞詩。①課件出示資料。②師:快速瀏覽資料,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題讀題。(1)課件出示詩題。(2)師指名讀詩題。【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是學生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由復習舊知識來引入新課,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瞻前顧后”,進行牽引聯想。板塊二 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初讀古詩。(1)課件出示古詩。(2)生自由朗讀,讀通、讀順古詩,讀的時候注意字的讀音,反復多讀幾遍,讀正確,讀熟。(3)師檢查生讀書情況,適時引導讀;小組競讀,讀通、讀順每句詩;同桌互讀,互相指正;師指名讀出詩的節奏。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1)課件出示要求認識的字。①師指名讀詞語,強調:“單”是多音字,單于的“單”讀“chán ”。②師指名讀文中“單于”的注釋,全班齊讀詞語。(2)指導書寫。師重點指導“雁”字的書寫。①生小聲認讀,師引導:從字形的角度觀察,要記住這個字,難嗎?你有什么好方法?②生交流。課件出示:,雁,一種候鳥。 = (“人”字形)+ (鳥),表示以“人”字隊形飛行的鳥群。造字本義:名詞,一種習慣以“人”字形遷徙的大型候鳥。③師:關于“雁”字的資料,對你識記這個字有什么幫助?④示例:我記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隊伍飛行的鳥群,所以寫的時候記住有兩個“單人旁”。⑤區分“雁”和“燕”。師引導:怎樣區分“雁”和“燕”。⑥課件出示“燕”字的演變過程。課件出示:燕,甲骨文像一種翅膀尖長、尾巴剪形的候鳥。造字本義:一種喜歡在民居筑巢的候鳥。⑦師引導:對照“燕”字和“雁”字的資料,想想怎樣區分這兩個字。⑧師指導書寫“雁”:觀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紅、書寫。【設計意圖】初讀詩文,引導學生自己讀、聽同學讀、小組讀、同桌互讀等,避免了初讀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學要求會認、會寫字時,將學生特別容易寫錯的同音字引入,用課件資料呈現,讓學生知道寫字要結合字的起源和意思。板塊三 品讀詩文,入情入境1.初讀了解大意、了解作者。(1)課件出示詩題:《塞下曲》。(2)師指名讀詩題,適時引導:你從詩題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疑問呢?在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看看能解決你的哪些疑問,你還有其他疑問嗎?(3)師適時講解:“塞”是邊界的意思?!度虑肥沁吔缟系母枨?,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斗生活。(4)課件出示資料,了解作者。①師引導:了解作者,對我們學習古詩、讀懂古詩也有很大的幫助。②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盧綸:曾經參過軍,他寫的有關軍隊生活的詩歌,內容充實,富有生氣。③師指名讀,思考:這則資料中哪個信息給你印象最深?④生自由交流。⑤師簡介: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共有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2.品讀,理解詩意。(1)課件出示古詩。(2)生自由朗讀;師指名讀。(3)理解詩意。①師引導:靜下心來看看課文注釋,仔細讀讀,借助注釋說說每句詩的意思。②示例:在這月黑風高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宿雁驚飛。將軍發現單于潛逃,要率領輕騎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飄然而至,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③師引導: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這首詩?④示例: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輕騎追趕。⑤師引導:誰能用兩個字概括這首詩的內容?可以借用詩句中的重點字。⑥示例:前兩句寫單于要逃跑,我借用詩中的“逃”,后兩句寫將軍要去追逐單于,我就借用詩句中的“逐”。(相機板書:逃、逐)3.細讀詩句,體會詩情。(1)解讀“逃”。①課件出示第1、2句詩。②師指名回答:單于是在什么時候逃跑的?(預設:夜晚)(板書:夜)③師順勢引導: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預設:夜黑風高,夜深人靜)④師:你能想象單于逃跑時的情景嗎?你能用幾個詞來形容逃跑時的單于嗎?⑤示例:狼狽不堪、驚恐萬狀。(相機板書:狼狽不堪、驚恐萬狀)⑥師指名讀,讀出單于的驚恐、狼狽。⑦生齊讀。(2)解讀“逐”。①課件出示第3、4句詩。②師指名讀,引導:將軍是如何追捕單于的?(預設:率領輕騎追趕)③師引導:這一句沒有直接寫將軍是怎樣追趕的,具體寫了什么呢?④示例:寫了將軍正要去追趕時,一場雪飄然而至。⑤師指名再讀,相機引導:你最關注詩中的哪個字?(相機板書:滿)⑥示例:“滿”字,“滿”字用在這里,寫出了突如其來的大雪,天氣嚴寒。⑦師小結:“滿”字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塞外環境惡劣,正是這個“滿”字,突顯了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相機板書:環境惡劣、英勇無畏)⑧師指名讀,指導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4.課堂總結。(1)朗讀全詩。(2)師總結:本詩情景交融,單于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耙惶右蛔贰庇辛Φ劁秩玖司o張的氣氛。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人們豐富的想象。5.拓展延伸。(1)師引導續寫古詩:詩讀到這里事情卻還沒有講完,作者跟我們賣了個關子:將士們最后究竟追到了單于沒有?發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2)這首《塞下曲》是通過描述將士雪夜追敵來展示將士英勇無畏的氣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寫了什么呢?課后請同學們自己找來讀一讀,互相交流。【設計意圖】《塞下曲》這首詩情景交融。教學時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逃”,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逐”入手,感受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最后發揮想象續寫追敵場面,既彌補了內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對詩情的理解。 板書設計第3課時《墨梅》 課時目標1.認識“硯、乾、坤”3個生字,會寫“硯、乾、坤”3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墨梅》,背誦古詩。3.讀懂《墨梅》的詩意,感悟詩情,讀出畫面,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教學過程板塊一 初讀,知詩美1.激趣導課,認識梅花。(1)欣賞梅花圖片。師:這些梅花給你怎樣的感受?(課件出示各種梅花圖案)(2)示例:梅園中的各色梅花,或紅艷似火,或粉紅似霞,或潔白似雪。(3)師引導回憶贊美梅花的詩句。(相機出示課件)2.解讀《墨梅》,初探特點。(1)(課件出示墨梅圖)師引導:這幅圖中的梅花,與我們剛才看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2)(生交流)師小結:是的,相傳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就想到了用濃濃淡淡的水墨來畫梅花。這就是——墨梅。(3)師引導:看了墨梅圖,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關注詩人,知其品性。(1)認識詩人。①課件出示王冕資料。②師:快速瀏覽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導入詩文。①師引入:王冕愛梅,這一天他家洗硯池邊的梅樹開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讓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揮墨畫下了這么一幅墨梅圖。為了使畫的意境更加深遠,他還在畫上題了一首詩。②課件出示圖文。(3)課件出示詩文,生自由讀一讀。4.初讀《墨梅》,讀出節奏。(1)生自由朗讀,注意多讀幾遍,要把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古詩的節奏。(2)師檢查朗讀:指名讀,相機正音:硯、乾、坤。(3)師:詩的第一句里還有一個生字。[板書:硯(yàn)]我們知道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4)師指名讀詩中“洗硯池”的注釋,引導:你讀出了王冕怎樣的品質?(預設:勤奮、自勵)(5)師:詩的第4句有一個詞——乾坤。(板書:乾坤)(師指名讀,引導讀)看注釋,“乾坤”是什么意思?(6)師指名讀:請一位同學來準確、流利地讀一讀這首古詩。(7)師小結:這位同學讀得字正腔圓。老師聽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頓了,在“洗硯”后面停頓了,你讀出了古詩的節奏。通常七言詩都是按照這樣“二二三”的方式停頓的,這樣就能把古詩的節奏讀出來了。(8)師:看老師的手勢,一起來把這首詩有節奏地讀一讀。(生齊讀)【設計意圖】古詩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從圖片入手,讓學生有了興趣;走進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讓學生知道理解古詩時要關注作者。初讀古詩,教學生按照節奏讀,引導學生明白文體特點。同時,在初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借助文中注釋,能更快地理解詩句。板塊二 品讀,知詩意1.自讀,了解基本意思。(1)師指導: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還讀不懂?做上記號。(生自由朗讀)(2)師引導交流。2.引導質疑。(1)師引導:你覺得自己讀懂了這首詩嗎?(2)生質疑。【設計意圖】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新的課堂理念。這樣做,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自學、合作交流中理解詩的大意,同時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從而理解詩的內涵。板塊三 再讀,知詩味1.知淡味。(1)(課件出示墨梅圖)師引導:王冕筆下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師引導用詩中的詞語概括:如果用詩中的詞語概括,那就是——淡墨痕。(3)師指導朗讀:畫紙上若有若無的淡淡的墨的痕跡,這就是詩中所云的“朵朵花開淡墨痕”。(4)師指名讀,讀出淡雅的味道來。(生齊讀)(5)師引導:樹上的梅花怒放枝頭,可王冕筆下的梅花與眾不同。它沒有水仙的靈氣,沒有玫瑰的艷麗,沒有牡丹的華貴,只有獨屬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為何會對淡雅的梅花如此鐘愛呢?大家還記得剛才對王冕的介紹嗎?他是個怎樣的人?(6)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他的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7)(課件出示資料,生默讀)師引導:讀了資料,你覺得王冕是個怎樣的人?課件出示:元朝的達官貴人們千金向他求畫,王冕拒絕了。老朋友泰不華舉薦他做官,王冕謝絕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賞識他的才華,決定重用他,王冕選擇了退隱山林。(8)師指名交流。(出示課件)課件出示:淡泊名利(9)師小結: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筆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10)生齊讀:朵朵花開淡墨痕。2.知清味。(1)師引導:王冕為什么會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說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詩句回答。(2)生: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3)課件出示詩句。(4)師引導:自由讀這兩句詩,靜靜地想一想,并結合王冕的品性,說說你對這兩句詩中的哪些詞語又有了新的認識。(5)生交流。示例1:“好顏色”不僅指墨梅的素雅清麗,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示例2:“清氣”不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氣。(6)師小結:恬淡開著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聲的寫照呀!3.知詩味。(1)課件出示墨梅圖和詩。(2)引讀第1、2句詩。①師引讀:洗硯池頭,梅花綻放;畫紙之上,淡墨鋪陳。(生齊讀: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②師引導:這是王冕心中透著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讀: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3)合作朗讀第3、4句詩。①師引導:王冕呀,你拒絕了達官貴人,拒絕了朋友,甚至拒絕了賞識你的皇帝,這樣便再沒有人欣賞你的才華了,你害怕嗎?②師指名讀: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③師引導: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氣的自己最重要!(4)配樂誦讀。①師引導:如今,六百多年過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氣!②播放音樂:《梅花三弄》古琴曲。師范讀,指名讀。(5)師引導背誦詩句。4.知手法。(1)師引導: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抒發自己的情懷,這種手法叫什么?(板書:托物言志)(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3)生齊讀。(4)拓展延伸。①師引導: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樣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懷。②出示課件。課件出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③拓展延伸。師要求生課后收集并背誦贊美梅花的古詩詞。【設計意圖】新課標中對于中段古詩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情感?!笨梢娬b讀是古詩學習的重要任務。初讀,讀準字音;再讀,讀出節奏;品讀,讀出詩意,悟出詩情。識字、解意、悟情都在誦讀中進行,在誦讀中鞏固,在誦讀中體會。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古詩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習古詩,老師要指導學生走進古詩,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意蘊。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講解背景,補充資料,再現意境,補白續寫,激情引讀,反復誦讀這些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都有促進作用。當然,古詩,因其語言凝練、語音動聽、內涵豐富、意蘊悠遠等特點,類文鏈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詩人要表達的情懷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只有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其中,才能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才會讓古詩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學生心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