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5* 挑山工 教學目標1.認識“泰、杖”等5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準備1.預習提綱:完成預習作業。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板塊一 圖片導入,情境對話借圖導入,初識挑山工。(課件出示課文插圖)(1)觀察人。請仔細看圖,并說說你對挑山工的認識。(2)觀察山道。看看圖上的這條山道,你想到了什么?(3)描述挑山工。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圖中挑山工的樣子嗎?2.板書課題。3.作者簡介。【課件出示】馮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鋪花的歧路》《斗寒圖》《雕花煙斗》《神燈》等。他的作品選取素材的角度新穎,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底蘊,咀嚼人生百味。【設計意圖】創設對話情境,讓學生體會文本的親和力,師生近距離地接觸文本,感受挑山工的的形象與他們生活的不易。同時注重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進一步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為接下來的自主合作探究奠定情感基礎。板塊二 初步感知,理解詞語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主人公。(挑山工)2.理解詞語。【課件出示】歇歇腳 拘束 耽誤 包蘊 哲理 騰云駕霧 心悅誠服 意味深長(1)借助詞典理解不熟悉的詞語。(2)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的意思。(出示詞語所在的句子)【課件出示】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①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預設:“心悅誠服”的意思是誠心誠意地佩服或服從。“意味深長”的意思是意思深遠,耐人尋味。②“這位山民”是誰?(挑山工)【設計意圖】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抓住主線,理清文章思路,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板塊三 自主合作,探究“不易”1.出示表格,小組合作探究,梳理“我”與挑山工的三次相遇。【課件出示】相遇次數 相遇地點 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 山下 挑擔第二次 回馬嶺 休息第三次 五松亭 理挑2.引導學生發現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課件出示】路線 路程 負重挑山工游客(1)默讀思考,然后填寫表格。(2)在小組內分析交流,開展合作學習。(3)全班交流,歸納整合。3.感悟第1自然段。過渡: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挑山工的艱辛、不易。那么,挑山工還有哪些不易呢?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1)自由讀第1自然段。(2)這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挑山工登山的方式)(3)折尺形是什么樣的?你能把你理解的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的路線畫下來嗎?(4)畫折尺形路線圖。4.感悟第4自然段。過渡:與游人相比,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長,挑山工的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作者的疑問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1)指名讀作者的話。(2)挑山工是怎樣回答的?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語言自由讀一讀,品一品。(3)通過匯報感受,指導朗讀。5.在對比中感悟哲理。(1)默讀第5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的話給了你什么啟發?(2)學生匯報交流。(3)小結:挑山工踏實、堅持不懈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6.感悟第7自然段。(1)齊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課文最后的這個“它”指的是什么?(2)小組交流匯報。(“它”表面指這幅畫,實際指挑山工堅韌不拔的品格)7.總結全文。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你更需要什么呢?(學生交流)【設計意圖】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難后,讓學生進行客觀的分析、對比,了解到游人與挑山工在登山時因目標不同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由此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理解挑山工說的意味深遠的話語。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由于本文篇幅較長,為了更好地體現單元要素,在教學中應適當取舍,做到長文短教。整節課的教學以文中插圖為切入點,抓住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線、語言等進行朗讀感悟,從而體會人物精神,學習人物精神。教學過程中側重讓學生自我探究,從挑山工與普通游人的對比中體會挑山工的不易,從挑山工的話語中體會一步一步踏實走的道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