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山地回憶》教學設計一、教材解析《山地回憶》是孫犁創作的短篇小說,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圍繞 “時代的記憶與情感” 主題,涵蓋多種文體,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不同作品,感受不同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與情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與作品的深層內涵,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山地回憶》以抗日戰爭時期為背景,通過 “我” 與妞兒之間的故事,展現了軍民魚水情深,其獨特的敘事風格、生動的人物刻畫以及蘊含的深厚情感,對實現單元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但對于戰爭年代的生活較為陌生,理解小說中軍民情誼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珍貴性存在一定困難。不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知識和閱讀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描寫、情節發展來理解作品。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文本細節,體會情感,感受作品魅力。三、教學目標1、梳理小說情節,把握故事發展脈絡,概括主要內容。2、分析小說中妞兒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及精神品質。3、品味小說清新質樸、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塑造人物的寫作手法。4、體會小說中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感受特定時代下人性的美好,培養學生珍視情感、傳承精神的意識。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梳理小說情節,概括主要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味小說語言,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教學難點:體會小說中軍民魚水情深的深刻內涵,理解特定時代背景對人物情感和行為的影響。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一段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山區的影視片段,展示山區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緊張的戰爭氛圍。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覺得軍民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山地回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一:初讀課文,梳理情節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圈畫出生字詞,同時思考小說圍繞 “我” 和妞兒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2、學生自主梳理情節,填寫以下情節發展表格:階段 情節內容 相關原文相遇 “我”在河邊洗臉,與妞兒發生沖突 “我又登在那塊石頭上去,砸開那個冰口,正要洗臉,聽見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見我在這里洗菜嗎 洗臉到下邊洗去!”“菜是下口的東西呀!你在上流洗臉洗屁股,為什么不臟 ”相識 妞兒為“我”做襪子,兩人逐漸熟悉 “你真講衛生呀!”“我們是真衛生,你是裝衛生!”“光著腳打下去 ”“我給你做。”“你這人倒實在,叫你來你就來了。”分別 “我”離開,妞兒送“我”襪子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襪子。”“當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發了。”重逢 多年后“我”與妞兒再次相見,了解她的生活“大伯說妞兒已經有兩個孩子了,還像小時那樣,就是喜歡新鮮東西,說什么也要學會3、小組內交流情節梳理結果,推選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明確小說的情節線索。 活動二:精讀課文,分析人物1、聚焦文中描寫妞兒的段落,學生自主誦讀,嘗試讀出妞兒的性格特點。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感興趣的語段設計朗讀,可從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等方面進行處理,教師適時指導。3、結合誦讀語段,填寫人物形象分析表格描寫角度 文中語句 人物特點語言 “你看不見我在這里洗菜嗎 洗臉到下邊洗去!” 直爽、潑辣語言 “你看我多大了 ”“哈哈!你看我像十六歲,應當叫你大哥了。” 活潑、開朗語言 “你別給我錢。我知道你是八路軍,你們打鬼子,我應當給你們做。” 善良、深明大義動作 “那女孩子也不回頭” 個性獨立,有主見動作 “她穿的衣服很單薄,就是那種藍色的破襖褲。十月嚴冬的河灘上,敵人往返燒毀過幾次的村莊的邊沿,在寒風里,她抱著一籃子水漚的楊樹葉” 勤勞、堅韌動作 “女孩子卻認真地說” 做事認真神態 “她大笑起來” 樂觀豁達4、小組討論:這是一個怎樣的妞兒?這是一群怎樣的抗日軍民?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分享討論成果。活動三:品味語言,體味美感1、教師展示文中描寫妞兒做襪子的段落:“她穿好線,在線頭上打了個結。然后,她兩手拿著針,靜靜地坐在那里,等著我開口。我望著她,一時說不上話來。她好像是在故意逗我,只是靜靜地笑著,那笑容里含著一種單純的快樂。” 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思考這段描寫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2、學生自主思考后,小組交流討論,分析其運用的細節描寫、神態描寫等手法,體會這些描寫對塑造人物和表達情感的作用。對比研讀:原文:“她穿好線,在線頭上打了個結。然后,她兩手拿著針,靜靜地坐在那里,等著我開口。我望著她,一時說不上話來。她好像是在故意逗我,只是靜靜地笑著,那笑容里含著一種單純的快樂。”改文:“她穿好線打了個結,然后拿著針等我說話,臉上帶著笑。”學生討論兩種表述的差異,明確原文通過細致的動作、神態描寫,更生動地展現了妞兒的形象和她與 “我” 之間的微妙情感,使讀者更能感受到那份質樸與美好。總結:小說語言風格:清新質樸、富有生活氣息。作者善于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活動四:品味語言,體味美感1、教師提問:作者僅僅是在回憶妞兒和一段普通的經歷嗎?引導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如 “我每天到河邊去,總看見她在那里洗菜。她穿的衣服很單薄,就是那種藍色的破襖褲。十月嚴冬的河灘上,敵人往返燒毀過幾次的村莊的邊沿,在寒風里,她抱著一籃子水漚的楊樹葉,這該是早飯的食糧”“你別給我錢。我知道你是八路軍,你們打鬼子,我應當給你們做”,思考文章的內涵。2、學生深入思考,小組內交流討論,理解小說不僅展現了 “我” 與妞兒之間的個人情誼,更體現了抗日戰爭時期軍民之間相互關懷、相互支持的魚水情深。3、教師展示相關歷史資料,介紹抗日戰爭時期軍民團結一心抗擊敵人的事跡,引導學生分析這種軍民情誼在特殊時代的重要意義,體會其蘊含的民族精神。總結:小說通過平凡的故事,展現了軍民魚水情,彰顯出偉大的人性光輝和民族精神,我們應珍惜和傳承這種精神。齊讀做結1、教師引導學生齊讀文中最能體現軍民情誼的段落,如妞兒送 “我” 襪子時說的話:“你們這些人,沒有襪子不行。再冷一些,脫了鞋能凍掉了腳。” 在朗讀中再次感受那份真摯的情感。2、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珍視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傳承和弘揚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作業布置1、以 “溫暖的回憶” 為主題,寫一篇 小片段,200-300字,運用細節描寫展現人物形象,表達真摯情感。(必做)2、推薦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比較《山地回憶》與《荷花淀》在人物塑造、語言風格、主題表達等方面的異同。(選做)板書設計山地回憶孫犁情節:相遇 - 沖突相識 - 做襪分別 - 送襪重逢 - 回憶人物:妞兒 - 直爽、善良、勤勞、深明大義語言:清新質樸,細節生動情感:軍民魚水情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