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綜合評價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的或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3分,共60分)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紅線。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區域耕地面積及耕地等級(耕地等級數值越小,表示耕地質量越高)。據此完成1~3題。1.我國的耕地紅線是( )A.16億畝 B.17億畝 C.18億畝 D.19億畝2.圖中耕地質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 B.東北平原C.黃土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3.國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的主要原因是( )A.減少農用土地面積 B.提高土地的使用率C.加速城鎮化的建設 D.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024年以來,湖南寧鄉沿河村實行土地整村流轉試點,所有田地流轉至村集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土壤改良、水系規劃、機耕道修整、荒地復墾等,實現“小田變大田”。改造后,以組為單位分配給種糧大戶,統一種植作物品種。實現了糧食產業提質增效,集體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據此完成4~6題。4.湖南寧鄉沿河村的耕地類型主要是(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5.“小田變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作物種類 B.提高耕地質量C.減少勞動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轉費6.土地整村流轉,可以提高( )①農業機械化水平 ②農業生產多樣化 ③農民收入 ④糧食種植比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國為紀念2024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設計了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的活動。山東省作為我國的工農業大省,屬于極度缺水地區,以占全國1%的水資源,灌溉約占全國6%的耕地,生產約占全國8%的糧食,養育約占全國7%的人口,也支撐著占全國7%以上的GDP總量。據此完成7~8題。7.山東省缺水嚴重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有( )①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需水量大 ②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 ③水污染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低 ④耕地面積廣,灌溉不合理,水資源浪費嚴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下列做法中,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缺水問題,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有( )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 ②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減輕地表水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 ④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⑤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⑥推廣節水器具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24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為京津冀豫沿線地區輸水近650億立方米,相當于4 400多個西湖。讀圖,完成9~11題。9.每年3—5月會加大中線輸水量的主要原因是( )A.3—5月漢江發源山脈積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B.3—5月漢江流域進入雨季,徑流量較大C.3—5月華北地區春旱嚴重,生態面臨嚴重考驗D.3—5月排水騰出水庫庫容,可應對6月汛期水量過大問題10.在中線工程京津段,設計暗渠進行輸水的主要目的有( )①節約土地,減少蒸發 ②防止水污染 ③防止冬季水體結冰 ④降低下滲損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間,對京津地區的主要影響是( )A.京津地區,霧霾減少 B.京津地區,地下水位上升C.京津地區,洪澇減少 D.京津地區,河湖面積減小 重稀土礦因為其廣泛應用于鋼鐵、玻璃、陶瓷、電子等各種行業,被稱為“工業味精”,非常珍惜寶貴。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礦,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國南方地區。讀我國重稀土礦分布圖,完成12~13題。12.贛、閩、桂三個省級行政區的重稀土礦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 )A.84% B.79% C.73% D.61%13.下列對我國南方重稀土礦開發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 )①加強保護,適度開發 ②不斷擴大開采規模 ③提高稀土開采的技術水平 ④全部以“原礦”出口創匯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云南省個舊市因“錫”而生,因“錫”而立,開采錫礦的歷史已有2 000多年,素有“中國錫都”之稱。下圖為個舊市(局部)錫礦分布圖。讀圖,完成14~15題。14.個舊市錫礦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有( )①錫礦豐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眾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運便利 ④鐵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發電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5.下列關于個舊錫礦資源開發及利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錫礦豐富,可以隨意開發 B.保護本地錫礦,不再開發C.積極引進國外的錫礦資源 D.錫礦不用再循環利用 “向海而興,背海則衰”,海洋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與資源保障。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如圖為中國近海海域圖。據此完成16~18題。16.圖中A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 )A.瓊 B.閩 C.桂 D.臺17.三沙市現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自然資源豐富,主要包括( )①島礁旅游資源 ②廣闊的森林資源 ③海洋石油資源 ④海洋天然氣資源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8.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二空間”。下列關于海洋開發利用的做法,錯誤的是( )A.發展海洋運輸,利用海洋空間資源B.加大捕撈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資源C.科學有序開采,開發海底油氣資源D.實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資源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平臺“國能共享號”順利安全靠泊金井碼頭。它既能生產綠電,又是一座藍色“糧倉”,解決了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技術瓶頸,推動海水養殖向深遠海發展。據此完成19~20題。19.該項目利用的資源與開發方式的對應,正確的是( )①生物資源——海水養殖 ②能源資源——風力發電 ③礦產資源——石油開采 ④化學資源——海水曬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福建省建設該項目的有利條件是( )A.瀕臨東海,海域廣闊 B.受西南季風影響,風力強盛C.地勢平坦,容易建設 D.位于高緯度,利于魚類養殖二、非選擇題(3個小題,共40分)21.土地是人類衣食之源、立國之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 梯田是山區人民農耕智慧的結晶,按照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時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現代形成的梯田(見下圖)。由于自然條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較大差異。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區的梯田被廢耕。目前,綜合各種指標,我國耕地可劃分為三個質量等級,一等為最好,三等為最差。(1)我國土地利用類型 (填“齊全”或“單一”),耕地、林地比重 (填“大”或“小”),后備耕地資源 (填“充足”或“不足”)。(3分) (2)比較南北方梯田的差異,完成下列填空。(3分)① ,② ,③ 。 (3)請你為我國梯田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議。(3分)(4)針對我國耕地現狀,請你提出在今后耕地利用中我國需采取的措施。(3分)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海綿設施解鎖]會“呼吸”的現代都市家園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滲水、蓄水、凈水,需要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圖為“海綿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1)由上圖判斷:湖泊、透水路面、雨水花園、水泥操場、森林、綠色屋頂中,不屬于城市“海綿設施”的是 。(2分) [海綿效益彰顯] 近年來,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國許多城市便出現“城市看海”現象,本應承擔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卻出現積水回流,從管道口噴涌而出的現象。下圖示意我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分布。(2)讀圖可知,首批“海綿城市”大多數分布在我國干濕地區中的 區和 區。(4分) (3)簡要分析這些城市申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自然原因。(4分)(4)“海綿城市”發揮吸水、儲水功能最活躍的季節是 季,為減少城市內澇發揮顯著作用。(2分) (5)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有利影響,玲玲和貝貝開展了一場討論,你同意 的觀點,并說出原因。(4分) 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北煤南運”促進區域發展] 我國煤炭儲備主要集中于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被稱作“三西地區”,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級行政區煤炭資源短缺。浩吉鐵路是中國“北煤南運”的大通道,下圖為浩吉鐵路示意圖。(1)浩吉鐵路自內蒙古出發,依次經陜、 、 (填省級行政區簡稱)、鄂、湘等省級行政區一路南下抵達 (填省級行政區全稱)。(3分) (2)“北煤南運”體現了我國自然資源的什么特點 (2分)(3)有人建議在“三西地區”大力興建火力發電站,改“北煤南運”為“北電南送”。你是否贊同 并說明理由。(3分)[“丹水北運”助力區域振興] 晉、陜、內蒙古長期干旱缺水,飲用水質量不佳。以往“北煤南運”空車返回,億噸級運力被閑置浪費。“丹水北運”利用返回的空車將丹江口水庫的水運輸至晉、陜、內蒙古等地。(4)簡述“丹水北運”項目實施的積極影響。(兩點,4分)第三章綜合評價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的或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3分,共60分)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紅線。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區域耕地面積及耕地等級(耕地等級數值越小,表示耕地質量越高)。據此完成1~3題。1.我國的耕地紅線是(C)A.16億畝 B.17億畝 C.18億畝 D.19億畝2.圖中耕地質量最高的是(B)A.青藏高原 B.東北平原C.黃土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3.國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的主要原因是(D)A.減少農用土地面積 B.提高土地的使用率C.加速城鎮化的建設 D.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024年以來,湖南寧鄉沿河村實行土地整村流轉試點,所有田地流轉至村集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土壤改良、水系規劃、機耕道修整、荒地復墾等,實現“小田變大田”。改造后,以組為單位分配給種糧大戶,統一種植作物品種。實現了糧食產業提質增效,集體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據此完成4~6題。4.湖南寧鄉沿河村的耕地類型主要是(D)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5.“小田變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B)A.增加作物種類 B.提高耕地質量C.減少勞動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轉費6.土地整村流轉,可以提高(A)①農業機械化水平 ②農業生產多樣化 ③農民收入 ④糧食種植比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國為紀念2024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設計了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的活動。山東省作為我國的工農業大省,屬于極度缺水地區,以占全國1%的水資源,灌溉約占全國6%的耕地,生產約占全國8%的糧食,養育約占全國7%的人口,也支撐著占全國7%以上的GDP總量。據此完成7~8題。7.山東省缺水嚴重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有(B)①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需水量大 ②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 ③水污染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低 ④耕地面積廣,灌溉不合理,水資源浪費嚴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下列做法中,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缺水問題,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有(A)①增加地下水開采量 ②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減輕地表水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農田 ④改變灌溉方式,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⑤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⑥推廣節水器具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24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為京津冀豫沿線地區輸水近650億立方米,相當于4 400多個西湖。讀圖,完成9~11題。9.每年3—5月會加大中線輸水量的主要原因是(C)A.3—5月漢江發源山脈積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B.3—5月漢江流域進入雨季,徑流量較大C.3—5月華北地區春旱嚴重,生態面臨嚴重考驗D.3—5月排水騰出水庫庫容,可應對6月汛期水量過大問題10.在中線工程京津段,設計暗渠進行輸水的主要目的有(A)①節約土地,減少蒸發 ②防止水污染 ③防止冬季水體結冰 ④降低下滲損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間,對京津地區的主要影響是(B)A.京津地區,霧霾減少 B.京津地區,地下水位上升C.京津地區,洪澇減少 D.京津地區,河湖面積減小 重稀土礦因為其廣泛應用于鋼鐵、玻璃、陶瓷、電子等各種行業,被稱為“工業味精”,非常珍惜寶貴。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礦,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國南方地區。讀我國重稀土礦分布圖,完成12~13題。12.贛、閩、桂三個省級行政區的重稀土礦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D)A.84% B.79% C.73% D.61%13.下列對我國南方重稀土礦開發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A)①加強保護,適度開發 ②不斷擴大開采規模 ③提高稀土開采的技術水平 ④全部以“原礦”出口創匯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云南省個舊市因“錫”而生,因“錫”而立,開采錫礦的歷史已有2 000多年,素有“中國錫都”之稱。下圖為個舊市(局部)錫礦分布圖。讀圖,完成14~15題。14.個舊市錫礦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有(B)①錫礦豐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眾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運便利 ④鐵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發電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5.下列關于個舊錫礦資源開發及利用的說法,正確的是(C)A.錫礦豐富,可以隨意開發 B.保護本地錫礦,不再開發C.積極引進國外的錫礦資源 D.錫礦不用再循環利用 “向海而興,背海則衰”,海洋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與資源保障。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如圖為中國近海海域圖。據此完成16~18題。16.圖中A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A)A.瓊 B.閩 C.桂 D.臺17.三沙市現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自然資源豐富,主要包括(C)①島礁旅游資源 ②廣闊的森林資源 ③海洋石油資源 ④海洋天然氣資源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8.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二空間”。下列關于海洋開發利用的做法,錯誤的是(B)A.發展海洋運輸,利用海洋空間資源B.加大捕撈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資源C.科學有序開采,開發海底油氣資源D.實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資源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平臺“國能共享號”順利安全靠泊金井碼頭。它既能生產綠電,又是一座藍色“糧倉”,解決了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技術瓶頸,推動海水養殖向深遠海發展。據此完成19~20題。19.該項目利用的資源與開發方式的對應,正確的是(A)①生物資源——海水養殖 ②能源資源——風力發電 ③礦產資源——石油開采 ④化學資源——海水曬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福建省建設該項目的有利條件是(A)A.瀕臨東海,海域廣闊 B.受西南季風影響,風力強盛C.地勢平坦,容易建設 D.位于高緯度,利于魚類養殖二、非選擇題(3個小題,共40分)21.土地是人類衣食之源、立國之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材料 梯田是山區人民農耕智慧的結晶,按照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時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現代形成的梯田(見下圖)。由于自然條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較大差異。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區的梯田被廢耕。目前,綜合各種指標,我國耕地可劃分為三個質量等級,一等為最好,三等為最差。(1)我國土地利用類型 齊全 (填“齊全”或“單一”),耕地、林地比重 小 (填“大”或“小”),后備耕地資源 不足 (填“充足”或“不足”)。(3分) (2)比較南北方梯田的差異,完成下列填空。(3分)① 丘陵 ,② 黃土高原 ,③ 水土流失 。 (3)請你為我國梯田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議。(3分)參考答案:利用梯田景觀發展旅游業;退耕還林還草,恢復生態保護功能;改善水利條件,適當耕作;等等。(符合題意即可)(4)針對我國耕地現狀,請你提出在今后耕地利用中我國需采取的措施。(3分)參考答案: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護優質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增加優質產田面積,提高產量;等等。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海綿設施解鎖]會“呼吸”的現代都市家園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滲水、蓄水、凈水,需要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圖為“海綿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示意圖。(1)由上圖判斷:湖泊、透水路面、雨水花園、水泥操場、森林、綠色屋頂中,不屬于城市“海綿設施”的是 水泥操場 。(2分) [海綿效益彰顯] 近年來,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國許多城市便出現“城市看海”現象,本應承擔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卻出現積水回流,從管道口噴涌而出的現象。下圖示意我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分布。(2)讀圖可知,首批“海綿城市”大多數分布在我國干濕地區中的 濕潤 區和 半濕潤 區。(4分) (3)簡要分析這些城市申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自然原因。(4分)參考答案: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部季風區,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澇災害多發。(4)“海綿城市”發揮吸水、儲水功能最活躍的季節是 夏 季,為減少城市內澇發揮顯著作用。(2分) (5)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有利影響,玲玲和貝貝開展了一場討論,你同意 玲玲 的觀點,并說出原因。(4分) 參考答案:“海綿城市”的建設,有利于將雨季的降水加以吸收儲存,減輕排水系統的壓力,緩解城市內澇;旱季時,將儲存的水進行釋放,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北煤南運”促進區域發展] 我國煤炭儲備主要集中于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被稱作“三西地區”,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級行政區煤炭資源短缺。浩吉鐵路是中國“北煤南運”的大通道,下圖為浩吉鐵路示意圖。(1)浩吉鐵路自內蒙古出發,依次經陜、 晉 、 豫 (填省級行政區簡稱)、鄂、湘等省級行政區一路南下抵達 江西省 (填省級行政區全稱)。(3分) (2)“北煤南運”體現了我國自然資源的什么特點 (2分)參考答案:地區分布不均。(3)有人建議在“三西地區”大力興建火力發電站,改“北煤南運”為“北電南送”。你是否贊同 并說明理由。(3分)參考答案:贊同。理由:我國遠距離輸電能力較強,改輸煤為輸電可緩解鐵路運輸的壓力;減少運輸過程中能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或不贊同。理由:建設發電站成本較高;建設輸電線路距離遠、難度大;加劇資源輸出區環境污染。)[“丹水北運”助力區域振興] 晉、陜、內蒙古長期干旱缺水,飲用水質量不佳。以往“北煤南運”空車返回,億噸級運力被閑置浪費。“丹水北運”利用返回的空車將丹江口水庫的水運輸至晉、陜、內蒙古等地。(4)簡述“丹水北運”項目實施的積極影響。(兩點,4分)參考答案:緩解晉、陜、內蒙古等地干旱缺水情況,提高居民飲用水質量;利用“北煤南運”閑置運力,提高了鐵路運輸效率;促進水資源均衡利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等。(任答兩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綜合評價 - 學生版.docx 第三章綜合評價.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