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建設美麗中國章末復習要點一 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氣象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我國西南地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典題1 讀我國主要自然災害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敘述,錯誤的是(D)A.①地區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潮影響大B.②地區夏季多受臺風侵擾C.③地區多滑坡、泥石流災害D.④地區春季洪澇災害最為嚴重(2)南方多洪澇災害,當你遭遇強降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有(C)①及時關好門窗?、跀y帶雨具外出玩?!、圻h離洼地,不貿然涉水?、苓h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要點二 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典題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華坪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曾是中國重點產煤縣之一,發展以煤炭為主的工業經濟,貧困人口較多。如今,華坪縣積極實施封山育林,種植人工經濟林,建設蓄水池及雨水窖。大力推進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礦區建設固體廢棄物臨時堆放應加蓋遮擋物或進行植被覆蓋,利用煤矸石生產矸石磚和水泥;把煤矸石堆放平緩,覆土后種植芒果樹。目前,華坪縣芒果、花椒、茶葉、中藥材等生態產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研發了芒果汁、芒果干等系列產品,不斷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華坪縣積極引進新技術,整合資源,聯合改造煤礦,煤炭產業正朝著規?;?、集約化、綠色化方向發展。(1)分析華坪縣曾長期處于貧困狀態的原因。參考答案:經濟結構單一,以煤炭產業為主;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2)從鄉村振興的角度,說出華坪縣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采取的措施。參考答案:種植多種經濟作物,擴大生態產業種植面積;進行芒果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豐富芒果產品,提高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引進新技術,整合資源,發展綠色煤炭產業等。(3)“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請寫出一條華坪縣為我國實現“碳中和”做出的努力。參考答案: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推廣清潔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工礦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節約資源等。綜合練 提升素養 03 2024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于海南省文昌市沿海地區登陸。受“摩羯”影響,海南、廣東等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對交通出行、漁業等造成影響;云南省14條河流的14個水文站超過警戒水位;越南北部在臺風影響下地質災害多發。據此完成1~2題。1.為減少臺風“摩羯”的影響,當地居民可(C)①關閉好門窗 ②關注天氣預報?、坜D移至山區?、軅浜蒙钗镔Y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臺風“摩羯”會造成(B)A.云南省大部分河流進入枯水期B.海南省部分沿海地區遭受狂風暴雨災害C.越南北部出現滑坡、泥石流等氣象災害D.中國北方地區出現寒潮,氣溫大幅下降 旱災和洪澇災害是我國影響范圍最廣的兩大自然災害。讀我國旱澇災害空間分布示意圖,完成3~4題。3.下列關于我國旱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D)A.洪澇災害不會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區B.多發生在山區和河流上游C.多發生在人口稀疏地區D.多發生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4.落實防災減災工作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危害的有(B)①利用衛星和雷達加強災害監測?、诮ㄔO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鄞笠幠_M行人口遷移 ④加強遇災自救方法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氣本底站是對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溫室氣體和臭氧等大氣要素的長期變化進行觀測的站點。目前,我國已有9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其中包括1個位于南極大陸的境外大氣本底站?!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繼續新建多個站點,進一步實現全國觀測站點的均衡覆蓋。讀我國國內國家大氣本底站分布圖,完成5~6題。5.為實現全國觀測站點的均衡覆蓋,新建站點應優先選址于(A)A.西藏自治區 B.甘肅省C.天津市 D.湖南省6.建設國家大氣本底站的主要目的是(A)A.積極應對氣候變化B.減輕火山地震危害C.精準開展天氣預報D.監測河流水文特征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2030年前我國實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再增長并逐步下降;2060年前,通過植樹種草等措施,吸收和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材料二 “黃河幾字灣經濟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能源基地。材料三 下面是“黃河幾字灣經濟區”范圍示意圖(圖1)、我國局部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圖(圖2)和我國風能分布圖(圖3)。圖1 圖2圖3(1)與山東省相比,“黃河幾字灣經濟區”太陽能豐富,請說明理由。參考答案:這里(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2)從三幅圖的信息可知,為滿足能源需求,實現碳達峰目標,“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多種能源中應加大 風能、太陽能 等的開發比重,逐步降低 煤炭 的比重。(填能源種類) (3)“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生態問題突出。經濟區的北部地區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是 土地荒漠化 ,南部地區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是 水土流失 。 (4)針對“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生態問題,寫出治理措施。參考答案:禁止過度放牧,植樹種草。第五章 建設美麗中國章末復習要點一 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氣象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我國西南地區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典題1 讀我國主要自然災害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敘述,錯誤的是( )A.①地區距冬季風源地近,受寒潮影響大B.②地區夏季多受臺風侵擾C.③地區多滑坡、泥石流災害D.④地區春季洪澇災害最為嚴重(2)南方多洪澇災害,當你遭遇強降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①及時關好門窗?、跀y帶雨具外出玩耍?、圻h離洼地,不貿然涉水?、苓h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要點二 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典題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華坪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曾是中國重點產煤縣之一,發展以煤炭為主的工業經濟,貧困人口較多。如今,華坪縣積極實施封山育林,種植人工經濟林,建設蓄水池及雨水窖。大力推進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礦區建設固體廢棄物臨時堆放應加蓋遮擋物或進行植被覆蓋,利用煤矸石生產矸石磚和水泥;把煤矸石堆放平緩,覆土后種植芒果樹。目前,華坪縣芒果、花椒、茶葉、中藥材等生態產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研發了芒果汁、芒果干等系列產品,不斷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華坪縣積極引進新技術,整合資源,聯合改造煤礦,煤炭產業正朝著規?;?、集約化、綠色化方向發展。(1)分析華坪縣曾長期處于貧困狀態的原因。(2)從鄉村振興的角度,說出華坪縣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采取的措施。(3)“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請寫出一條華坪縣為我國實現“碳中和”做出的努力。綜合練 提升素養 03 2024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于海南省文昌市沿海地區登陸。受“摩羯”影響,海南、廣東等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對交通出行、漁業等造成影響;云南省14條河流的14個水文站超過警戒水位;越南北部在臺風影響下地質災害多發。據此完成1~2題。1.為減少臺風“摩羯”的影響,當地居民可( )①關閉好門窗?、陉P注天氣預報 ③轉移至山區 ④備好生活物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臺風“摩羯”會造成( )A.云南省大部分河流進入枯水期B.海南省部分沿海地區遭受狂風暴雨災害C.越南北部出現滑坡、泥石流等氣象災害D.中國北方地區出現寒潮,氣溫大幅下降 旱災和洪澇災害是我國影響范圍最廣的兩大自然災害。讀我國旱澇災害空間分布示意圖,完成3~4題。3.下列關于我國旱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洪澇災害不會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區B.多發生在山區和河流上游C.多發生在人口稀疏地區D.多發生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4.落實防災減災工作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危害的有( )①利用衛星和雷達加強災害監測?、诮ㄔO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鄞笠幠_M行人口遷移 ④加強遇災自救方法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氣本底站是對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溫室氣體和臭氧等大氣要素的長期變化進行觀測的站點。目前,我國已有9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其中包括1個位于南極大陸的境外大氣本底站?!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繼續新建多個站點,進一步實現全國觀測站點的均衡覆蓋。讀我國國內國家大氣本底站分布圖,完成5~6題。5.為實現全國觀測站點的均衡覆蓋,新建站點應優先選址于( )A.西藏自治區 B.甘肅省C.天津市 D.湖南省6.建設國家大氣本底站的主要目的是( )A.積極應對氣候變化B.減輕火山地震危害C.精準開展天氣預報D.監測河流水文特征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2030年前我國實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再增長并逐步下降;2060年前,通過植樹種草等措施,吸收和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材料二 “黃河幾字灣經濟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能源基地。材料三 下面是“黃河幾字灣經濟區”范圍示意圖(圖1)、我國局部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圖(圖2)和我國風能分布圖(圖3)。圖1 圖2圖3(1)與山東省相比,“黃河幾字灣經濟區”太陽能豐富,請說明理由。(2)從三幅圖的信息可知,為滿足能源需求,實現碳達峰目標,“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多種能源中應加大 等的開發比重,逐步降低 的比重。(填能源種類) (3)“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生態問題突出。經濟區的北部地區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是 ,南部地區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是 。 (4)針對“黃河幾字灣經濟區”的生態問題,寫出治理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章 建設美麗中國 章末復習 - 學生版.docx 第五章 建設美麗中國 章末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