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二 綠中國(地形、氣候、河流)清脈絡 關聯構建 01系統練 強化思維 02 跨學科 生物學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下圖是我國東部地區杏花開放日期等值線圖。讀圖,完成1~3題。1.圖示區域杏花開放日期最早和最晚的城市分別是( )A.武漢和沈陽 B.杭州和北京C.杭州和沈陽 D.武漢和呼和浩特2.從圖中杏花開放日期等值線可以看出,此時我國的氣溫分布特點是( )A.從北向南遞減 B.南北溫差大C.從西向東遞減 D.東西部氣溫相同3.圖示地區杏花開放日期由南向北推遲,造成這一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 318國道東起上海,西至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是我國最長的國道。318國道一路經過多個地形區,擁有驚、險、絕、美、雄、壯的景觀,包含了江浙水鄉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觀等。路雖人為,景乃天造,鐘自然之大美,顯人文之深奧,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讀318國道分布圖,完成4~6題。4.318國道上海到成都段沿途最可能欣賞到的是( )A.草原廣闊,策馬奔騰B.稻花香甜,蛙聲陣陣C.雨林濃密,生物繁多D.沙海浩瀚,駝鈴聲聲5.318國道從西向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是( )A.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華北平原B.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華北平原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6.下圖中能體現西藏特色民居景觀的是( )A B C D 2022年5月,黃河壺口瀑布河水變清,出現了短暫的“綠色”景觀,完全看不出平時的“沙色”,在2021年,黃河壺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現過此現象。據此完成7~8題。7.在黃河壺口欣賞最為壯觀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時間是(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C.6—8月 D.9—11月8.如今黃河水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綠色”,表明黃河流域( )A.水污染在不斷加劇B.生態環境得以改善C.徑流季節變化減小D.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芍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始建于春秋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前591年),是我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范,從春秋中期建成后已持續使用2 600余年。據此完成9~10題。9.芍陂興建之前,當地分布有許多季節性的水塘,這些水塘漲水的季節主要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芍陂的修建為當地解決了( )A.經濟發展較緩慢問題B.水土資源不平衡問題C.頻發的旱澇災害問題D.農作物類型單一問題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岷江自山區轉入平原,流速驟降,易淤易決,古代成都平原洪澇災害特別嚴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后,魚嘴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內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材料二 圖1為都江堰位置及周邊地形示意圖,圖2為都江堰工程示意圖,圖3為成都市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圖4為枯水期、豐水期都江堰調節水量原理示意圖。圖1 圖2圖3 圖4(1)描述岷江流域的地勢特征。(2)簡要說明岷江為成都平原農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3)都江堰修建前,成都平原洪澇災害嚴重,請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據圖4比較豐水期、枯水期時內江與外江的水量差異。主題二 綠中國(地形、氣候、河流)清脈絡 關聯構建 01系統練 強化思維 02 跨學科 生物學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下圖是我國東部地區杏花開放日期等值線圖。讀圖,完成1~3題。1.圖示區域杏花開放日期最早和最晚的城市分別是(D)A.武漢和沈陽 B.杭州和北京C.杭州和沈陽 D.武漢和呼和浩特2.從圖中杏花開放日期等值線可以看出,此時我國的氣溫分布特點是(B)A.從北向南遞減 B.南北溫差大C.從西向東遞減 D.東西部氣溫相同3.圖示地區杏花開放日期由南向北推遲,造成這一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 318國道東起上海,西至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是我國最長的國道。318國道一路經過多個地形區,擁有驚、險、絕、美、雄、壯的景觀,包含了江浙水鄉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觀等。路雖人為,景乃天造,鐘自然之大美,顯人文之深奧,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讀318國道分布圖,完成4~6題。4.318國道上海到成都段沿途最可能欣賞到的是(B)A.草原廣闊,策馬奔騰B.稻花香甜,蛙聲陣陣C.雨林濃密,生物繁多D.沙海浩瀚,駝鈴聲聲5.318國道從西向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是(D)A.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華北平原B.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華北平原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6.下圖中能體現西藏特色民居景觀的是(C)A B C D 2022年5月,黃河壺口瀑布河水變清,出現了短暫的“綠色”景觀,完全看不出平時的“沙色”,在2021年,黃河壺口段的河水也曾出現過此現象。據此完成7~8題。7.在黃河壺口欣賞最為壯觀的“沙色”瀑布的理想時間是(C)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C.6—8月 D.9—11月8.如今黃河水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綠色”,表明黃河流域(B)A.水污染在不斷加劇B.生態環境得以改善C.徑流季節變化減小D.水患得到基本治理 芍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始建于春秋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前591年),是我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的典范,從春秋中期建成后已持續使用2 600余年。據此完成9~10題。9.芍陂興建之前,當地分布有許多季節性的水塘,這些水塘漲水的季節主要是(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芍陂的修建為當地解決了(C)A.經濟發展較緩慢問題B.水土資源不平衡問題C.頻發的旱澇災害問題D.農作物類型單一問題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岷江自山區轉入平原,流速驟降,易淤易決,古代成都平原洪澇災害特別嚴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后,魚嘴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內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材料二 圖1為都江堰位置及周邊地形示意圖,圖2為都江堰工程示意圖,圖3為成都市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圖4為枯水期、豐水期都江堰調節水量原理示意圖。圖1 圖2圖3 圖4(1)描述岷江流域的地勢特征。參考答案:地勢起伏大;西北高,東南低。(2)簡要說明岷江為成都平原農業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參考答案:提供肥沃的土壤;提供灌溉水源;形成沖積平原。(3)都江堰修建前,成都平原洪澇災害嚴重,請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參考答案:地形:平原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氣候:位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多且集中。(4)據圖4比較豐水期、枯水期時內江與外江的水量差異。參考答案:豐水期:內江水量較小,外江水量較大;枯水期:內江水量較大,外江水量較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主題二 綠中國(地形、氣候、河流) - 學生版.docx 主題二 綠中國(地形、氣候、河流).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