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A;衛星影像能直觀證明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環球航行、月食現象是間接證明2.D;太空環境無風沙,航天服無需防風沙,需耐嚴寒、耐高溫、防輻射3.B;人類探索太空旨在揭示宇宙起源、研究空間環境影響、加速科技進程,非爭奪主權與資源4.C;圖示區域海拔較低、地勢起伏和緩,主要地形類型為丘陵5.B;村莊位于山脊(①),利于采光和避風,與防洪、抗震關系不大6.D;丁地位于西部山脊,地勢高且向西視野開闊,是欣賞夕陽的最佳地點7.C;甲地位于南極洲,人口稀疏因終年酷寒8.D;非洲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為 2.6%9.A;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導致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就業壓力加劇,養老負擔加重是人口老齡化問題10.C;非洲太陽能非常豐富區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光照充足11.A;非洲國家技術落后,導致太陽能發電裝置稀缺,市場需求大,交通非主要原因12.B;我國與非洲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合作屬于南南合作13.B;日本核電站分布最多的島嶼是本州島,城市多、能源需求大14.A;核電站沿海布局便于原料運輸和取用海水冷卻,與勞動力、科技關系較小15.C;日本多地震,對核電站安全威脅最大,暴雨、臺風、干旱影響相對較小16.A;-10℃等溫線大致呈東西延伸,與緯線平行17.D;俄羅斯西部氣溫分布特點是越往北氣溫越低,受緯度影響顯著18.B;上揚斯克緯度高、海拔較高,氣候寒冷,距海遠,人類活動少19.C;乙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干季缺水導致水稻產量低20.C;甲、乙兩地因山地阻擋,甲地為迎風坡多雨,乙地為背風坡少雨,氣候差異主因是地形21.C;馬達加斯加實現糧食自給因引進稻種、提升技術、政策支持及水源充足,山地地形不利種植22.D;根據經緯度分布規律,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經緯度約為9.4°S,147.3°E23.D;民居用木材、茅草建,體現森林資源豐富;高腳屋適應酷熱潮濕氣候;材料輕便利于防震,與海岸曲折無關24.B;美國龍卷風多發于春夏季節,5月最可能,2月、10 月、12 月較少25.D;美國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冷暖空氣交匯,龍卷風多發26.;(1)自西向東(2)B;北(3)早;晝漸長;北(4);影子朝向西北,長度適中(圖示略)27.;(1)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印度洋(2)穿越高原、山地,地形復雜;氣候干旱,多沙漠;地質條件不穩定,多地震(3)管道運輸(4)縮短油氣運輸距離,降低對馬六甲海峽依賴;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與沿線國家經濟合作28.;(1)①緯度高;②高;③全球變暖(2)太平洋(3)相反(4)此時為南極暖季,有極晝現象,太陽高度較高,太陽能資源豐富(5)研究極地環境變化對全球的影響;開發極地資源;拓展科學研究領域;提升國際科研合作水平29.;(1)熱帶;南溫帶;太平洋;堪培拉(2)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東南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居住(3)西北部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淡水資源短缺;鐵礦石運輸不便;市場需求小30.;(1)位于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東與德國、瑞士等國接壤(2)①終年溫和濕潤;②溫帶海洋性氣候;③平原;④畜牧(3)自然景觀豐富,如薰衣草花田、雪山;文化歷史遺跡眾多,如埃菲爾鐵塔、盧浮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旅游服務水平高31.;(1)亞洲;美洲;大洋洲;巴拿馬運河(2)地處熱帶,氣溫適宜;高原地形,排水良好;火山灰土壤肥沃;降水較豐富(3)培育多樣化咖啡品種;發展咖啡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強品牌推廣,拓展銷售市場;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