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2025年高考二模化學試題2025.5本試卷共10頁,共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B 11 C 12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Br 80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4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敦煌壁畫的無機顏料中,鉛白[Pb2(OH)2CO3]是常用的白色顏料之一。光照時,鉛白可變為黑棕色PbO2;遇H2S時,鉛白可變為黑色PbS。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Pb2(OH)2CO3屬于鹽類B.鉛白變為PbO2時,鉛元素的化合價降低C.鉛白遇H2S除生成PbS外,還生成CO2和H2OD.觀賞敦煌壁畫時,禁止使用閃光燈等強光設備2.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某有機化合物X的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X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C7H6O3B.能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C.1 mol X最多能與2 mol NaOH發生反應D.1 mol X最多能與4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3.下列陳述Ⅰ和陳述Ⅱ無關的是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A 節日燃放的焰火 電子躍遷時釋放能量B 沸點:HBr>HCl 相對分子質量:HBr>HClC 麥芽糖屬于還原性糖 有甜味、能發生水解反應D 熔點:牛油>花生油 脂肪酸的飽和程度:牛油>花生油4.下列為達到實驗目的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試劑或方法A 從FeCl3溶液中獲得FeCl3固體 蒸發結晶B 區分苯和四氯化碳 溴水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酸性KMnO4溶液、濃硫酸D 區分1 溴丙烷和2 溴丙烷 核磁共振氫譜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烷的二氯取代物有兩種結構B.RNA分子的多聚核苷酸鏈中,核苷酸之間通過氫鍵連接C.氣態Mn2+再失去一個電子比氣態Fe2+再失去一個電子更難D.SiO2和NaCl晶體受熱熔化時,所克服的粒子間相互作用屬于同種類型6.25 ℃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 mL 0.1 mol·L-1 的醋酸和鹽酸分別與足量鋅反應,生成H2的量基本相同B.Na2CO3溶液中:2c(Na+)=c(CO2-3)+c(HCO-3)+c(H2CO3)C.將0.1 mol·L-1 醋酸溶液稀釋后,減小D.pH=3的鹽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pH>77.84消毒液是一種常見的含氯消毒劑。下圖為某品牌84消毒液說明書中的部分內容。產品說明:本品是以次氯酸鈉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注意事項:①本品易使有色織物脫色。 ②不得將本品與酸性產品(如潔廁類清潔產品)混合使用。 ③置于避光、陰涼處保存。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該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由Cl2和NaOH溶液反應得到B.①的原因主要是+1價氯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C.②的原因主要是該消毒液遇強酸發生反應ClO-+H+===HClOD.③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或溫度升高會促進NaClO和HClO的分解8.已知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基態原子的結構信息如下。元素 X Y Z W結構 信息 價層電子排布為nsnnpn 2p能級有3個單電子 有16個不同運動狀態的電子 最外層有1個電子,內層原子軌道全部排滿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電負性:X>Y第一電離能:Y>ZX和Z的所有單質均為分子晶體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強堿9.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圖為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流程中,N2、NH3和NO作反應物時,均作還原劑B.合成塔中高溫、高壓的反應條件均是為了提高NH3的平衡產率C.吸收塔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提高NO的轉化率D.可選用銅作為盛裝液氨和濃硝酸的罐體材料10.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觀察到肥皂液中有氣泡產生,點燃肥皂泡聽到爆鳴聲;實驗結束后,試管中殘留的黑色固體能被磁體吸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由“肥皂液中有氣泡產生”,不能推斷鐵與水蒸氣發生了反應B.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需要持續加熱,推斷該反應為吸熱反應C.由“點燃肥皂泡聽到爆鳴聲”,推斷有氫氣生成D.加熱和使用粉末狀的鐵均能加快鐵與水蒸氣的反應11.某通用高分子材料(L)的結構片斷如圖所示。下列有關L的說法正確的是A.能導電 B.易降解C.吸濕性能好,受熱易熔融 D.可由兩種單體縮聚而成12.一定條件下,將乙烯和氧氣通入PdCl2和CuCl2的鹽酸溶液中可制得乙醛,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4(g)+O2(g) → 2CH3CHO(g) ΔH=-487.4 kJ·mol-1。其催化機理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X為CH3CHO,Z為O2 B.①中,C2H4發生了氧化反應C.②中,n(PdCl2)∶n(CuCl2)=1∶2 D.③中,n(Y)∶n(Z)=2∶113.實驗表明,其他條件相同時,一定c(OH-)范圍內,(CH3)3CX(X為Br或I)在NaOH水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CH3)3COH的速率與c(OH-)無關。該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為取代反應B.(CH3)3C+中C的雜化方式不完全相同C.X為Br時的ΔH1和ΔH2均不等于X為I時的ΔH1和ΔH2D.該反應速率與c(OH-)無關的原因主要是OH-不參與①14.在恒壓密閉容器中投入8 mol SO2(g)、11.7 mol O2(g)和43.3 mol N2(g),發生反應2SO2(g)+O2(g) 2SO3(g) ΔH=-196 kJ·mol-1。測得壓強在0.1 MPa和0.5 MPa下,SO2平衡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p1為0.5 MPa,p2為0.1 MPaB.M對應的容器體積為V L,則525 ℃時K=0.1VC.常溫常壓下,該反應消耗0.2 mol SO2(g)時,放出19.6 kJ熱量D.轉化率M小于N的原因是,壓強對體系的影響大于溫度的影響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58分。15.(12分)硼氫化鈉(NaBH4)具有高理論氫含量,是優秀的儲氫材料。(1)制取NaBH4的反應為4NaH+BF3=== NaBH4+3NaF。該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①從原子結構角度解釋BF3中B顯正價的原因:________。②比較BF3中鍵角F-B-F和NaBH4中鍵角H-B-H的大小并解釋原因:________。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NaH的電子式:Na+[H]-b.離子半徑:Na+>F-c.BF3為極性分子(2)NaBH4晶體的一種晶胞形狀為立方體,結構如圖所示。①與Na+最近且距離相等的BH-4有________個。②已知該晶胞的體積為a cm3,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則1 cm3晶體中,氫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用含NA的代數式表示)。(3)科學家設計如下圖所示裝置,實現發電和制氫一體化,總反應為:NaBH4+2H2O === NaBO2+4H2↑①H2只在電極a產生,則b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②當電極產生1 mol H2時,雙極膜解離水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16.(10分)將CO2轉化為碳酸二甲酯[CO(OCH3)2]是CO2資源化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方法一】直接轉化,反應的方程式為:CO2(g)+2CH3OH(l) CO(OCH3)2(l)+H2O(l) ΔH=-27.90 kJ·mol-1(1)可用蒸餾的方法從甲醇中分離出碳酸二甲酯,原因是________。(2)K2CO3和CH3I共同作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其催化過程如下:ⅰ.CH3OH+CO2-3 CH3O-+HCO-3ⅱ.CH3O-+CO2 → [CH3O(CO)O] -ⅲ.[CH3O(CO)O]-+CH3I → CO(OCH3)2+I-ⅳ.……寫出ⅳ的方程式:________。(3)一定條件下,在高壓釜中反應5小時,甲醇轉化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甲醇轉化率變化的原因可能是:①低于130 ℃和高于130 ℃時,催化劑的活性均不佳;②________。【方法二】電化學轉化,裝置如圖如示。(4)金電極連接電源________(填“正極”或“負極”)。(5)下列關于電化學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電解過程中要不斷攪拌,促進電極產物在Pd/C上發生反應b.若CO逸出,則理論上溶液中Br-的濃度會降低c.若導線中通過2 mol電子,最多生成2 mol碳酸二甲酯17.(12分)維生素B6(VB6)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已知:ⅰ.R—CHO+2R′OHRCH(OR′)2+H2Oⅱ.(1)VB6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2)試劑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0,能發生銀鏡反應。B能與鈉反應。寫出A→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3)D為氨基酸。D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4)E+C6H10O4 → F+C2H5OH。①C6H10O4中只含一種官能團,寫出C6H10O4的結構簡式:________。②以乙二醇和乙醇為原料,選用必要的無機試劑合成C6H10O4,寫出合成路線:________。(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C中含有碳碳雙鍵b.Y的系統名稱為1 丁醇c.K中含有5個手性碳原子(6)F→G經歷如下三步:N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18.(12分)一種從閃鋅礦(主要成分為ZnS)中提煉多種金屬的部分流程如下。資料:ⅰ.鋅焙砂的主要成分是ZnO,還含有Fe2O3、SiO2、CuO、In2O3。ⅱ.常溫下,幾種氫氧化物的Ksp:氫氧化物 Fe(OH)2 Fe(OH)3 In(OH)3Ksp 10-15.1 10-37.4 10-36.9(1)銦(49I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2)閃鋅礦焙燒產生的氣體可用于________(寫出一種用途)。(3)“沉銅”步驟中,與鐵粉發生反應的離子有________。(4)“沉銦”步驟得到的富銦渣中,銦元素主要以In(OH)3形式存在。①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In(OH)3的生成:________。②“沉銦”時,研究其他條件相同,In和Fe的沉淀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數據如圖所示。60 min后,鋅粉幾乎無剩余。60 min后,In和Fe的沉淀率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5)“富銦渣”經過下列步驟得到海綿狀單質In。補全“置換”的操作:加入過量Zn,________,當不再有In析出時,過濾、洗滌、干燥。19.(12分)某小組同學探究氯化鋁和強堿弱酸鹽的反應。【理論分析】從鹽類水解規律分析,AlCl3溶液顯酸性,強堿弱酸鹽溶液顯堿性,二者混合會發生反應。(1)用離子方程式表示AlCl3溶液顯酸性的原因:________。【實驗驗證】2 mL 0.33 mol·L-1 AlCl3溶液(pH≈3) 試管編號 滴管中試劑(2 mL) 實驗現象a 1 mol·L-1 NaHCO3溶液 Ⅰ.迅速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沉淀b 1 mol·L-1 CH3COONa溶液 Ⅱ.無明顯現象(2)現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l(OH)3,氣體是________。(3)針對現象Ⅱ,同學們提出猜想如下。猜想1:c(OH-)小,未生成Al(OH)3沉淀;猜想2:其他反應導致c(Al3+)減小,未生成Al(OH)3沉淀。為了驗證猜想,補充實驗,測得b中混合溶液pH≈5。①甲同學結合常溫下Ksp[Al(OH)3]=1.3×10-33,證明猜想2成立。其推理過程是________。②經檢驗,b中含有配合物Al(CH3COO)3。從結構角度解釋Al3+和CH3COO-可結合生成配合物的原因:________。(4)乙同學將b中混合溶液加熱,觀察到有白色沉淀[AlOH(CH3COO)2]生成。①寫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②設計實驗證明白色沉淀不是Al(OH)3,補全實驗操作和現象:分別取洗凈后的白色沉淀和Al(OH)3固體于兩支試管中,________。(5)常溫下,在溶液中要實現AlCl3向Al(OH)3沉淀的轉化,加入的鹽應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寫出兩點)。參考答案選擇題(共42分)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B D C A C A C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C B D D C B綜合題(共58分)15.(11分)(1)①B、F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B②前者大,BF3中B為sp2雜化,鍵角為120°;NaBH4中B為 sp3雜化,鍵角為109°28’③a(2)①6 ②(3)①BH4-+8OH--8e-=BO2-+6H2O ②216.(10分)(1)二者熱穩定性較高,沸點相差較大(2)CH3OH+I-+HCO3-→CH3I+H2O+ CO32-(3)溫度低于130℃時,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溫度高于130℃時,反應達到限度,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4)負極(5)ab17.(12分)(1)VB6可與水分子間形成多個氫鍵,VB6為極性分子(2)HCCH+2HCHOHOCH2C≡CCH2OH(3)(4)①②(5)ac(6)18.(12分)(1)第五周期ⅢA族(2)制硫酸、漂白劑、還原劑/抗氧化劑、殺菌劑/防腐劑等(寫出一種即可)(3)H+、Fe3+、Cu2+(4)①In3+ + 3H2O In(OH)3 + 3H+,加鋅粉時發生反應Zn + 2H+ = Zn2+ + H2↑,使c(H+)降低,促進了In3+的水解②無Zn后,Fe2+逐漸被O2氧化為Fe3+,沉銦條件下Fe(OH)3沉淀析出,使得c(H+)增大,促進In(OH)3的溶解(5)邊攪拌邊加入鹽酸,控制溶液pH19.(12分)(1)Al3+ + 3H2O Al(OH)3 + 3H+(2)CO2(3)①c(OH—) ≈10-9,無沉淀說明c(Al3+)≤1.3×10-6 mol/L,遠小于其起始濃度②CH3COO—有孤對電子,Al3+有空軌道(4)①Al(CH3COO)3+H2O ====AlOH(CH3COOH)2↓+CH3COOH②加入等體積等濃度鹽酸,充分反應后得到懸濁液,測得上層清液pH變化不同(合理即可)(5)有堿性,酸根不與Al3+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