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學期調研卷(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D A D B C C D B A C B C A D二、(本題包括2小題,共16分)16.(9分)(1)b 2KMnO4 K2MnO4+MnO2+O2↑(2分)(2)石灰石(或大理石) 干燥管內液面下降,固液分離,反應停止。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試紙,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燒杯中的溶液點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 pH < 7 液體中含有HClAC AC(7分)Ⅰ ③⑤Ⅱ(1)①不可再生 ②增大汽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汽油的充分燃燒。 ③ ACDE①2H2+O2 2H2O (2分) ② BC三、(包括2小題,共19分)18.(8分)【活動一】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分子運動到燒杯②中,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2分)【活動二】混勻 27.7【活動三】(1)稀鹽酸 (2)Ba(OH)2(3)因為100s時硫酸與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故100s后隨著稀硫酸的不斷滴入,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增大,電導率增大。19.(11分)(1)MnO2+SO2 MnSO4 (2分)(2)MnSO4+2NH4HCO3=(NH4)2SO4+MnCO3↓+CO2↑+H2O (2分) 過濾(3)防止MnCO3潮濕時被O2氧化;便于固體快速干燥。(4)解:設氧氣的質量為x………………………………………………0.5分2H2O2 2H2O+O2↑……………………………………… 1分68 3268g×5% x ………………………………… …… 1分…………………………………… 1分x = 1.6g………………………………………………… 1分答:理論上可生成1.6g氧氣………………………………………… 0.5分(6分)CuO CuCl2(2)C+O2 CO2 (2分)(3)CuSO4+2NaOH=Cu(OH)2↓+Na2SO4 (2分)21.(9分)【原理分析】O2、H2O和CO2【現象分析】A【現象與結論】CaO【反思與評價】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氯化鐵與鐵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2分)【實驗分析】Fe2O3和CaCO3;Na2CO3+Ca(OH)2 = CaCO3↓+2NaOH(2分)【實驗結論】3種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學情調研卷(二)化 學注意事項:1.全卷滿分8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考生答題全部答在答卷紙的指定位置上,在本試卷上或不在規定區域答題無效。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1.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是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2.下列屬于緩慢氧化的是A.甲烷燃燒 B.鐵水凝固 C.火藥爆炸 D.醋的釀造3.使用碘、高錳酸鉀、汽油、蒸餾水進行溶解性比較的實驗時,下列圖標與本實驗無關的是A. B. C. D.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量取5mL液體 B.儲存氫氣 C.塞緊橡膠塞 D.蒸發結晶5.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B.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河水經過濾后就得到純水 D.水轉化為水蒸氣后水分子變大6.右圖是某品牌燕麥片的營養成分表。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表中一共涉及5類營養物質B.淀粉屬于糖類C.油脂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D.鋅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7.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A.金剛石能用于裁玻璃——金剛石硬度大B.干冰能用于人工增雨——干冰易升華C.焊錫能用于焊接金屬——焊錫熔點高D.氫氧化鈉能用于除油污——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8.稀土金屬釔被譽為“新材料之母”。右圖是釔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n的值為9 B.釔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C.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 D.釔原子的中子數是399.工業上將赤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中進行煉鐵。下列有關煉鐵的說法正確的是A.赤鐵礦石的主要成分為Fe3O4B.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將礦石中的二氧化硅轉變為爐渣C.工業煉鐵得到的是生鐵,其含碳量比鋼低D.煉鐵的原理是:在高溫下,利用焦炭將鐵從鐵的氧化物中還原出來10.布洛芬片(主要成分為C13H18O2)是一種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下列有關C13H18O2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物質屬于有機小分子化合物 B.該物質中含有氧分子C.該物質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3:2 D.該物質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11.下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和“ ”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中有兩種化合物 B.反應前后各種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C.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比為4∶112.不同溫度下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在40℃時,將50 g NaCl加入盛有100 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溫度/℃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A.40℃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為150gB.若將溶液升溫到80℃,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變大C.若將溶液降溫到20℃,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D.若從燒杯中取出10g溶液,將其中的水完全蒸干后,得到3.66g固體13.下列實驗設計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測定空氣中O2的含量 D.檢查裝置氣密性14.下列除雜方法中可行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A 除去KCl固體中的MnO2 溶解,過濾,蒸發結晶B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加入少量銅粉,過濾C 除去CO2中的CO 通過灼熱的銅網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加入適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應后過濾15.向盛有一定質量MgSO4、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鋅粉至過量,使其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溶液均為不飽和狀態),燒杯中溶質、溶劑和金屬的質量隨鋅粉質量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曲線乙表示燒杯中金屬的質量變化B.MN段發生反應:Zn+FeSO4=ZnSO4+FeC.當加入的鋅粉質量為b g時,若向固體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D.當加入的鋅粉質量為c g時,固體中有2種金屬,溶液中有2種溶質二、(本題包括2小題,共16分)16.(9分)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實驗室用A和C裝置制取氧氣時,需將A裝置的導管a與C裝置的導管 ▲ (選填“b”或“c”)進行連接,寫出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 。若實驗室用B裝置制備二氧化碳,干燥管內應放入的試劑是 ▲ ,實驗過程中若關閉K1,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實驗結束后,燒杯中的溶液中可能有溶質HCl,請選擇合適的試劑或用品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可選用的試劑或用品:無色酚酞溶液、硝酸銀溶液、pH試紙)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 溶液中含有HCl(3)用D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在試管②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完成以下實驗:在D的左側導管口處持續而緩緩地通入氣體x。當關閉K2時,②處的紫色石蕊紙花不變色;當打開K2后,②處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為紅色。①若氣體x為未經干燥的二氧化碳,則①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為 ▲ (填字母);②若氣體x為未經干燥且混有氯化氫的二氧化碳,則①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為 ▲ (填字母)。A.濃硫酸 B.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17.(7分)2025年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汽車博覽會在南京舉辦。Ⅰ.汽車材料如右圖所示的汽車部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填序號)。Ⅱ.汽車能源(1)傳統能源——汽油①汽油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油屬于 ▲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②汽車發動機中的化油器先將汽油噴成霧狀后再進入汽缸中燃燒,其目的是 ▲ 。③燃油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下列物質,其中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的氧化物 D.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 E.煙塵(2)綠色能源——氫能①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是:氫氣與外界進來的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化合生成水。寫出該原理的化學方程式 ▲ 。②生物柴油是一種生物質燃料,在其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甘油還能在常溫常壓、催化劑等條件下生成氫氣。其他條件相同時,幾種催化劑的催化效果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填字母)。TiO2、CuO、NiO均屬于氧化物其他條件相同時TiO2的催化效果最好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會發生改變D.生物柴油的開發和利用可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方向轉變(圖1)(包括2小題,共19分)18.(8分)化學學習小組以“酸”為主題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一】濃鹽酸的性質小組同學利用濃鹽酸的性質設計并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實驗中觀察到燒杯②中出現的現象是 ▲ 。請從物質性質及化學反應的角度,解釋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 。【活動二】濃硫酸的稀釋實驗室用濃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驟是:計算、量取、 ▲ 、冷卻至室溫裝瓶貼標簽。現配制500g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需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g/cm3) ▲ mL。(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活動三】酸與堿的反應(圖2圖30)分別向兩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勻速滴加相同pH的稀鹽酸和稀硫酸(如圖2所示),用電導率傳感器測得溶液的電導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3所示。已知:電導率傳感器用于測量溶液導電性強弱;一定條件下,電導率越大能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1)圖3的曲線1表示的是向Ba(OH)2溶液中滴加 ▲ (填名稱)的電導率變化情況。(2)圖3的曲線2所對應的實驗進行至Q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 (填化學式)。(3)圖3的曲線2在100s后上升的原因是 ▲ 。19.(11分)MnCO3是一種高性能磁性材料,工業上用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為原料制備MnCO3的主要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MnCO3難溶于水和乙醇,潮濕時易被O2氧化。(1)在水存在的條件下,反應塔1中發生化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反應塔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該反應塔中分離出MnCO3粗產品的操作為 ▲ 。(3)洗滌塔中不用蒸餾水洗滌,而使用乙醇洗滌的原因是 ▲ 。(4)軟錳礦中的MnO2可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試計算68g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化氫溶液在MnO2催化下,理論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氣? ▲ (請在答題卡上寫出計算過程)四、(包括1小題,共6分)20.(6分)圖中A~J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分別是由H、C、O、Na、S、Cl、Fe、Cu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I、J為單質,A、D、E、G由三種元素組成,其余均由兩種元素組成。B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G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行業。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寫出化學式:B ▲ ,H ▲ 。寫出J→C的化學方程式 ▲ 。寫出A—E的化學方程式 ▲ 。五、(包括1小題,共9分)21.(9分)化學學習小組對一包久置的食品保鮮劑進行了以下探究。【原理分析】圖1為食品保鮮劑的說明書,根據說明書中的成分,食品保鮮劑的功效是可吸收空氣中的 ▲ 。探究Ⅰ 久置食品保鮮劑是否仍有效【進行實驗】小組同學將這包久置的保鮮劑放入如圖2所示的廣口瓶中【現象分析】一段時間后,最終觀察到水柱停留在 ▲ (選填“A”或“B”),說明該保鮮劑仍有效。食品保鮮劑 成分:鐵粉、生石灰 功效:可吸收空氣中的 。 注意事項:不可食用(久置的保鮮劑)(圖2) (圖1)探究Ⅱ 久置食品保鮮劑的成分【提出問題】久置的食品保鮮劑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 Fe、Fe2O3、CaO、Ca(OH)2和CaCO3中的幾種。【進行實驗1】小組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來探究其成分。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取少量固體于小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攪拌。 固體部分溶解,小燒杯外壁發燙。 固體中一定含有 。(2)過濾,取濾渣,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固體逐漸消失,有氣泡產生,最終得到淺綠色溶液。 固體中一定含有鐵,一定不含氧化鐵。【查閱資料】①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氯化亞鐵;②氧化鐵無磁性。【現象與結論】根據實驗操作(1)后的現象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固體中一定含有 ▲ ;【反思與評價】小組乙同學認為“一定不含氧化鐵”的結論是錯誤的,他的理由是 ▲ 。【進行實驗2】為進一步確定這包久置食品保鮮劑的成分,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繼續進行驗證。取6g固體研碎,用磁鐵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體5.2g,放入大燒杯中。按圖3流程進行實驗:(圖3)【實驗分析】固體Ⅰ的成分為 ▲ (填物質的化學式);燒杯A中的溶液與加入的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結論】根據數據分析該久置食品保鮮劑中含鈣的化合物有 ▲ 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考二模化學試題.docx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考二模化學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