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中考科學選擇填空專項復習(八)(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中考科學選擇填空專項復習(八)(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中考科學選擇填空專項復習(八)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食蚊魚原產于北美洲,以蚊子幼蟲為食,被多國引入用于滅蚊。繁殖時雄魚將精子送入雌魚體內。食蚊魚對環境適應能力強且繁殖快,導致本土魚類數量銳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食蚊魚通過體內受精繁殖其后代
B.食蚊魚和蚊子幼蟲均為脊椎動物
C.蚊子幼蟲→食蚊魚,構成一條食物鏈
D.引入食蚊魚可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科研人員發現嫦娥六號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月壤中有豐富的He,而地球上有豐富的He。如圖所示為氦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e原子內的質子數為4
B.He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3g
C.He原子內的中子數為1
D.和He都屬于金屬元素
3.人臉識別道閘為校園安全豎起一道屏障,人臉識別成功后開關S1閉合,燈泡發光;閘機感應到人靠近時開關S2閉合,電動機M工作,打開閘門放行。人臉識別未成功,燈泡和電動機M均不工作。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4.為提升駕駛安全性,手機導航軟件有抬頭顯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機顯示畫面與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圖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機平放在擋風玻璃前,手機中導航信息成像在司機視野前方,不需要低頭看手機屏幕。若司機觀察到視野前方的像如圖乙所示,則他觀察到的手機上的導航界面圖像為(  )
A. B. C. D.
5.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量筒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再將裝有足量潮濕鐵粉的礦泉水瓶(瓶內除鐵粉外的有效容積為350mL)旋緊瓶蓋放入水中靜置,直至礦泉水瓶不再變癟為止,反應前后量筒內液面位置如圖所示。忽略水的蒸發,則下列分析錯誤的(  )
A.此實驗的原理是利用鐵生銹消耗氧氣
B.反應后礦泉水瓶受到的浮力減小
C.反應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D.實驗測得氧氣體積分數為20%
6.對墻墊排球是今年體育中考項目之一。下列對墊排球時涉及到的力學知識分析正確的是(  )
A.手墊排球時,排球的形狀會發生改變
B.手墊排球時,排球對手沒有力的作用
C.排球上升過程中,其慣性會逐漸減小
D.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處于平衡狀態
7.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視野。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觀察視野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⑥組合
B.若要將觀察到的視野從乙轉為丙,正確的調節順序為: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裝片→轉動細準焦螺旋
C.從乙轉為丙時,視野變亮
D.若丙中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中右上方的細胞,將觀察到的視野從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8.工業上制備尿素[CO(NH2)2]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CO2CO(NH2)2+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H3中N的化合價為+3價
B.尿素僅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尿素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參與反應的NH3和CO2質量比為17:22
9.生命的延續依賴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一中的1是果實
B.圖二中胎兒通過bc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
C.圖三所示嫁接成功后,其上所結果實的顏色和砧木一致
D.圖四表示家蠶的發育,若甲表示受精卵,要提高吐絲量,應設法延長丙期
10.為了比較Al、Sn、Cu的活動性順序,在相同溫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上述三種金屬薄片,分別放入等質量等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觀察現象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金屬 Al Sn Cu
現象 產生氣泡較快 產生氣泡較慢 不產生氣泡
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Sn、Al、Cu
B.錫粉中混有鋁粉,可用足量稀鹽酸除去鋁粉
C.鋁片放入鹽酸溶液后,溶液質量逐漸減少
D.根據實驗現象,不能用鋁制容器來盛放稀鹽酸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1.竹子作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可作為塑料的替代品。竹制品的加工流程為:竹子→檸檬酸浸泡→超聲波破碎→模具壓制→竹制品。
(1)如圖為竹子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其中B到C是細胞     的結果。
(2)木質素具有支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竹子細胞的     (填細胞結構)中,可用檸檬酸浸泡去除。
(3)超聲波破碎儀會發出高頻震動使竹纖維分離,這一過程是     變化。
12.如圖為一款多功能手杖,撐開可以當座椅,折疊后可當拐杖。
(1)該產品的坐墊設計成加大版,內有凹陷,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     減小壓強,從而提高舒適度。
(2)該產品的手柄上有花紋,這樣設計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     ,從而提高安全性。
(3)拐杖靜止放置于地面時,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與     為一對平衡力。
13.我國科學家研究出碳化鉬(Mo2C)組成的高效催化體系,使水煤氣中的CO和H2O在120℃下發生反應生成H2和CO2,反應微觀模型如圖所示。
(1)反應微觀模型中,除鉬外還有     種元素。
(2)在該反應前后,構成催化劑的各物質     (填“有”或“沒有”)變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4.如圖所示,一個空的塑料藥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用外力先后將藥瓶豎直地浸入甲、乙兩種液體中。若這兩次藥瓶在液體中的位置相同,此時橡皮膜的形變程度相同,甲、乙液面也相平。兩次橡皮膜向     (選填“內凹”或“外凸”),比較下列大小關系:甲、乙兩圖中藥瓶受到的浮力F甲    F乙。(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圖是放置在故宮太和殿前的日晷。解說牌上介紹道:這是赤道式日晷,分為上下兩個晷盤,盤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請你解釋以下現象產生原因:
(1)晷針影子產生的原理是    。
(2)一天內晷針影子指向發生改變與光照角度改變有關,使光照角度改變的主要原因是    。
(3)春分到秋分期間,根據晷盤上面的刻度計時;秋分到次年的春分,根據晷盤下面的刻度計時。不同時期晷針的影子落在不同盤面,這與地球的    運動有關。
16.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
(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
17.夏天人們常被蚊蟲叮咬問題困擾,蚊子的觸角和下顎須存在著嗅覺器官,通過檢測人體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謝產物定位吸血目標。小塘同學自制一款家用CO2蚊蟲誘捕器(如圖所示),采用二氧化碳等化學因子做“誘蚊劑”誘蚊靠近,搭配“捕蚊裝置”實現抓捕滅蚊。
(1)小塘手臂被蚊子叮咬之后,叮咬部位出現瘙癢、紅腫癥狀,“瘙癢”的感覺是在     形成的。
(2)小塘利用食醋和雞蛋殼制備“誘蚊劑”,結果聞到氣體中混雜酸味,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酸味”的原因:    。
(3)小塘在裝置中增加了紫光燈誘捕蚊子,因為查閱資料發現蚊子的復眼對紫光最敏感,有利于蚊子識別物體輪廓,定位吸血目標,這體現了     相適應的觀念。
(4)伊蚊是多種重要傳染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通過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實現病原體傳播,誘捕器滅蚊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環節。
18.有一無色溶液A,可能含有H2SO4、NaCl、Na2SO4、CuSO4、Na2CO3等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取少量A做如下實驗,現象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白色沉淀C是     。
(2)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有     。
(3)若要確定不能確定的物質是否存在,則實驗需要作出的改進是:    。
2025中考科學選擇填空專項復習(八)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C A D D B D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分析】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統稱為無脊椎動物;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和哺乳動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脊椎動物。
【解答】解:A.題目中提到“繁殖時雄魚將精子送入雌魚體內”,這明確指出了食蚊魚是通過體內受精的方式繁殖后代的,A正確。
B.食蚊魚作為魚類,屬于脊椎動物。但蚊子幼蟲(即孑孓)屬于無脊椎動物,它們是蚊子的幼蟲階段,沒有脊柱,B錯誤。
C.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開始,而蚊子幼蟲是消費者(以植物汁液為食),不是生產者。因此,僅蚊子幼蟲和食蚊魚并不能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C錯誤。
D.題目描述中提到食蚊魚對環境適應能力強且繁殖快,導致本土魚類數量銳減。這表明引入食蚊魚可能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降低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錯誤。
故選:A。
2.【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He中左下角的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He原子內的質子數為2,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He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3,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C、He中質子數為2,相對原子質量為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該原子內的中子數為3﹣2=1,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氦帶“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3.【分析】由題意可知,燈泡和電動機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即兩者并聯,開關S1控制整個電路,位于干路上,開關S2控制電動機,在電動機的支路上,由此得出符合要求的電路。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燈泡和電動機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即兩者并聯,開關S1控制整個電路,位于干路上,開關S2控制電動機,在電動機的支路上,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4.【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分析解答。
【解答】解:抬頭顯示器將駕駛臺上的儀表顯示的圖像反射到擋風玻璃,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所以司機通過擋風玻璃看到的像與圖像上下相反,看到的是等大的虛像,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5.【分析】本題是通過鐵生銹消耗氧氣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鐵生銹需要氧氣和水,消耗氧氣會使瓶內壓強減小,從而導致礦泉水瓶變癟。
【解答】解:A、此實驗的原理確實是利用鐵生銹消耗氧氣,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發生緩慢氧化生成鐵銹,故A說法正確。
B、F浮=ρgV排,由于塑料瓶變癟,則其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小,因此反應后礦泉水瓶受到的浮力減小,故B說法正確。
C、反應前后量筒內液面高度發生了變化,根據p=ρgh(ρ為水的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深度),水的深度改變,所以礦泉水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改變,故C說法錯誤。
D、反應前量筒內水的體積為850mL,反應后為780mL,則進入礦泉水瓶中水的體積為850mL﹣780mL=70mL,瓶內除鐵粉外的有效容積為350mL,所以實驗測得氧氣體積分數為20%,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6.【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其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4)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
【解答】解:A、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手墊排球時,手對排球施加了力,所以排球的形狀會發生改變,故A正確。
B、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墊排球時,手對排球施加力的同時,排球也會對手施加一個反作用力,故B錯誤。
C、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其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排球上升過程中,質量不變,所以其慣性大小不變,故C錯誤。
D、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而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需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合力為零。因此排球在最高點不是處于平衡狀態,故D錯誤。
故選:A。
7.【分析】圖甲中:①低倍目鏡、②高倍目鏡;③⑤高倍物鏡、④⑥低倍物鏡。
【解答】解:A、目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由圖可知,丙視野的放大倍數比乙大,則觀察視野丙時應選用甲中②高倍目鏡、③⑤高倍物鏡組合,A錯誤。
B、若要將觀察到的視野從乙轉為丙,正確的調節順序為: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B錯誤。
C、從乙轉為丙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變大,視野變暗,C錯誤。
D、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動方向與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故若丙中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中右上方的細胞,將觀察到的視野從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D正確。
故選:D。
8.【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來分析;
B、根據尿素的化學式CO(NH2)2來分析;
C、根據尿素中碳、氧、氮、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4:7:1來分析;
D、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來分析。
【解答】解:A、NH3中H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由尿素的化學式CO(NH2)2可知,尿素由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組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尿素中碳、氧、氮、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2):(1×4)=3:4:7:1,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3+CO2CO(NH2)2+H2O可知,參與反應的NH3和CO2質量比為(17×2):44=17:22,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9.【分析】1、昆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2、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圖二中,a子宮、b胎盤、c臍帶。
3、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解答】解:A、銀杏是裸子植物,沒有果實,1是種子,A錯誤。
B、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通過b胎盤和c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B正確。
C、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C錯誤。
D、家蠶的發育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若甲表示受精卵,則乙是幼蟲、丙是蛹期、丁是成蟲。要提高吐絲量,應設法延長乙幼蟲期,D錯誤。
故選:B。
10.【分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用分析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反應的越劇烈。據此分析。
【解答】解: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金屬活動性越強。由實驗現象可知,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較快,錫產生氣泡較慢,銅不產生氣泡,所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Al、Sn、Cu,A錯誤。
B、因為Al和Sn都能與稀鹽酸反應,所以錫粉中混有鋁粉,不能用足量稀鹽酸除去鋁粉,否則錫也會被反應掉,B錯誤。
C、鋁片放入鹽酸溶液中,發生反應,每54份質量的鋁參加反應會生成6份質量的氫氣,進入溶液的鋁的質量大于從溶液中逸出氫氣的質量,所以溶液質量逐漸增加,C錯誤。
D、根據實驗現象,鋁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所以不能用鋁制容器來盛放稀鹽酸,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1.【分析】(1)根據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來分析;
(2)根據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來分析;
(3)根據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來分析。
【解答】解:(1)從圖中可以看到,B到C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所以B到C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2)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木質素具有支持的作用,所以主要存在于竹子細胞的細胞壁中;
(3)超聲波破碎儀發出高頻震動使竹纖維分離,這一過程中只是竹纖維的位置等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而此過程不符合化學變化的特征。
故答案為:
(1)分化;
(2)細胞壁;
(3)物理。
12.【分析】(1)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解:(1)多功能手杖的坐墊設計成加大版,內有凹陷,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從而提高舒適度。
(2)多功能手杖的手柄上有花紋,這樣設計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從而提高安全性。
(3)拐杖靜止放置于地面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與重力符合二力平衡條件,為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1)增大受力面積;(2)摩擦力;(3)重力。
13.【分析】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
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H2OCO2+H2。
【解答】解:(1)反應微觀模型中,除鉬外還有4種元素,即碳元素、金元素、氧元素和氫元素。
故答案為:4。
(2)在該反應前后,構成催化劑的各物質沒有變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
故答案為:沒有;CO+H2OCO2+H2。
14.【分析】(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已知兩圖中橡皮膜的形變程度相同,說明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相同,根據橡皮膜所處的深度和p=ρ液gh可知兩液體的密度關系;
同一個藥瓶,兩次橡皮膜的形變程度相同,則藥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知道兩液體的密度關系,然后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甲、乙兩圖中藥瓶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
【解答】解: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水在瓶外,所以兩次橡皮膜向內凹;
已知兩圖中橡皮膜的形變程度相同,說明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相同,但甲圖中橡皮膜所處的深度較小,根據p=ρgh可知甲液體的密度較大,即ρ甲>ρ乙;
同一個藥瓶,兩次橡皮膜的形變程度相同,則藥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且ρ甲>ρ乙,所以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兩圖中藥瓶受到的浮力關系為F甲>F乙;
故答案為:內凹;大于。
15.【分析】(1)日晷針影子產生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據此分析;
(2)地球的自轉可以使光照角度發生改變,據此分析;
(3)根據地球的公轉原理來分析。
【解答】解:(1)日晷針影子產生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因為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日晷針擋住了太陽光線,在后面就形成了影子。
(2)一天內日晷針影子指向發生改變與光照角度改變有關,使光照角度改變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不斷變化,導致太陽光線照射日晷針的角度不斷改變,從而使得日晷針影子的指向發生改變。
(3)不同時期晷針的影子落在不同盤面,這與地球的公轉運動有關。因為地球公轉使得太陽直射點位置變化,春分﹣秋分太陽直射北半球,晷針影子落在上面的盤面;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陽直射南半球,晷針影子落在下面的盤面。
故答案為: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地球的自轉;
(3)公轉。
16.【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解答】解:(1)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當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即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產量。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
(3)分析題圖可知,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其原理為: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故答案為: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B
17.【分析】(1)根據人體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來分析;
(2)根據分子的特征來分析;
(3)根據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的關系來分析;
(4)根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來分析。
【解答】解:(1)人體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瘙癢”作為一種感覺,也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從微觀角度來看,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會不斷運動到空氣中,進入人的鼻腔,從而使人聞到酸味。
(3)蚊子的復眼對紫光最敏感,利用紫光燈誘捕蚊子,這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復眼結構對紫光敏感)與功能(通過對紫光敏感來識別物體輪廓、定位吸血標)相適應的觀念。
(4)伊蚊是傳染病的傳播媒介,誘捕器滅蚊是對傳播途徑進行控制,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環節。
故答案為:
(1)大腦皮層;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
(4)切斷傳播途徑。
18.【分析】有一無色溶液A,可能含有H2SO4、NaCl、Na2SO4、CuSO4、Na2CO3等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硫酸銅溶液呈藍色,則A中一定不含CuSO4;硫酸和碳酸鈉不能共存,它們只能有一種或兩種都不存在;硫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分別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和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取少量A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和無色溶液F,向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無色氣體產生,說明白色沉淀B是硫酸鋇沉淀和碳酸鋇沉淀,則A中一定有Na2SO4、Na2CO3,一定沒有H2SO4;BaCl2溶液中含有氯離子,會干擾后續無色溶液F的檢驗,所以不能確定是否含有NaCl;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C是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
(2)由分析可知,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有:Na2SO4、Na2CO3。
(3)以上實驗不能確定是否含有NaCl,若要確定NaCl是否存在,檢驗過程中不能引入氯離子,則實驗需要作出的改進是:將BaCl2溶液換成Ba(NO3)2溶液。
故答案為:
(1)BaSO4;
(2)Na2SO4、Na2CO3;
(3)將BaCl2溶液換成Ba(NO3)2溶液。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娄底市| 马山县| 凭祥市| 祁连县| 临颍县| 高尔夫| 繁昌县| 华容县| 梁平县| 翁源县| 兰溪市| 股票| 河池市| 泌阳县| 靖宇县| 旺苍县| 上栗县| 榆中县| 阿拉善右旗| 星子县| 新营市| 阆中市| 彩票| 北票市| 湄潭县| 灵石县| 西吉县| 嘉黎县| 吐鲁番市| 饶阳县| 商洛市| 开封市| SHOW| 广宁县| 葵青区| 金山区| 衡南县| 察雅县| 米泉市|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