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第3講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正比可逆入射角 折射角 光學頻率大于二、全反射1.條件:①光從 介質射入 介質. ②入射角 臨界角. 2.現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3.臨界角:折射角為90°時的入射角,用C表示,sin C= . 光密光疏≥ 三、光的色散、棱鏡1.光的色散.(1)色散現象:白光通過三棱鏡會形成由紅到紫七種色光組成的彩色光譜.(2)成因:透明物質對于波長λ不同的光的折射率n不一樣,λ越小,傳播速度越小,n越大,偏折越厲害.2.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復色光發生色散.C2.[光的全反射](多選)光從介質a射向介質b,如果要在a、b介質的分界面上發生全反射,那么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A.a是光密介質,b是光疏介質B.光在介質a中的速度必須大于在介質b中的速度C.光的入射角必須大于或等于臨界角D.必須是單色光AC3.[光的折射](多選)如圖所示,兩束不同頻率的平行單色光a、b從水射入空氣 (空氣折射率為1)發生如圖所示的折射現象(α<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隨著a、b入射角度的逐漸增加,a先發生全反射B.水對a的折射率比水對b的折射率小C.兩束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va>vbD.兩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a>vbBC1.(2023年江蘇卷)地球表面附近空氣的折射率隨高度降低而增大,太陽光斜射向地面的過程中會發生彎曲.下列光路圖中能描述該現象的是 ( )A【解析】根據折射定律n上sin θ上=n下sin θ下,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空氣的折射率隨高度降低而增大,則n下>n上,則θ下逐漸減小,則從高到低θ下逐漸減小,則光線應逐漸趨于豎直方向,A正確.2.(2023年浙江卷)如圖所示為一斜邊鍍銀的等腰直角棱鏡的截面圖.一細黃光束從直角邊AB以角度θ入射,依次經AC和BC兩次反射,從直角邊AC出射.出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偏轉了α角,則α ( )A.等于90° B.大于90° C.小于90° D.與棱鏡的折射率有關A例2 (2022年廣東卷)一個水平放置的圓柱形罐體內裝了一半的透明液體,液體上方是空氣,其截面如圖所示.一激光器從罐體底部P點沿著罐體的內壁向上移動,它所發出的光束始終指向圓心O點.當光束與豎直方向成45°角時,恰好觀察不到從液體表面射向空氣的折射光束.已知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求液體的折射率n和激光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v.1.(2024年廣東卷)如圖所示,紅、綠兩束單色光同時從空氣中沿同一路徑以θ角從MN面射入某長方體透明均勻介質,折射光束在NP面發生全反射,反射光射向PQ面.若θ逐漸增大,兩束光在NP面上的全反射現象會先后消失.已知在該介質中紅光的折射率小于綠光的折射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PQ面上,紅光比綠光更靠近P點B.θ逐漸增大時,紅光的全反射現象先消失C.θ逐漸增大時,入射光可能在MN面發生全反射D.θ逐漸減小時,兩束光在MN面折射的折射角逐漸增大B2.(2024年梅州期末)光導纖維又稱光纖,是傳光的細圓玻璃絲,圖1是光纖導光后的效果.現讓由甲、乙兩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光,從一根直的光纖端面以45°入射角射入,第一次折射后光路如圖2所示,兩束單色光均在側面發生全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光在光纖中全反射臨界角比甲光大B.乙光在光纖中傳播速度比甲光大C.乙光在光纖中傳播時間比甲光長D.兩種光在空氣中傳播遇到相同小孔時,乙光更容易衍射C3.(2024年湛江一模)一種“光開關”的“核心區”構造如圖中虛框區域所示,其中1、2是兩個完全相同且截面邊長均為d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鏡,直角邊與虛框平行,兩斜面平行且略拉開一小段距離,在兩棱鏡之間可充入不同介質以實現“開關”功能.若一細束單色光a從1的左側面上D點垂直于棱鏡表面AC射入,若能通過2,則為“開”,否則為“關”.已知棱鏡對單色光a的折射率為1.5,D與底面BC間的距離為0.6d,單色光a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在兩棱鏡之間不充入介質的情況下:(1)請通過推導說明是否能實現“開”功能;(2)求單色光a在棱鏡中傳播的時間t.考點3 光路控制和光的色散現象 [基礎考點]1.平行玻璃磚、三棱鏡和圓柱體(球)對光路的控制器材 平行玻璃磚 三棱鏡 圓柱體(球)結構 玻璃磚上下表面是平行的 橫截面為三角形的三棱鏡 橫截面是圓對光線的作用 通過平行玻璃磚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但要發生側移 通過三棱鏡的光線經兩次折射后,出射光線向棱鏡底面偏折 圓界面的法線是過圓心的直線,光線經過兩次折射后向圓心偏折器材 平行玻璃磚 三棱鏡 圓柱體(球)應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全反射棱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改變光的傳播方向顏色 紅橙黃綠青藍紫頻率ν 低→高同一介質中的折射率 小→大同一介質中的速度 大→小同一介質中的波長 大→小通過同一棱鏡的偏折角 小→大同一介質中的臨界角 大→小同一裝置的雙縫干涉條紋間距 大→小2.各種色光的比較分析1.(2023年全國甲卷)(多選)等腰三角形△abc為一棱鏡的橫截面,ab=ac;一平行于bc邊的細光束從ab邊射入棱鏡,在bc邊反射后從ac邊射出,出射光分成了不同顏色的兩束,甲光的出射點在乙光的下方,如圖所示.不考慮多次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光的波長比乙光的長B.甲光的頻率比乙光的高C.在棱鏡中的傳播速度,甲光比乙光的大D.該棱鏡對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對乙光的折射率E.在棱鏡內bc邊反射時的入射角,甲光比乙光的大ACE2.如圖,某單色光從折射率為n=1.5、厚度為d=10.0 cm的玻璃板上表面射入.已知真空中的光速為3.0×108 m/s,則該單色光在玻璃板內傳播的速度為 m/s;對于所有可能的入射角,該單色光通過玻璃板所用時間t的取值范圍是 s≤t< s(不考慮反射). 2×1085×10-10知識鞏固練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人在橋上觀魚 ( )A.人能看到魚,魚不能看到人B.人看到的魚是經反射所成的像C.魚看到的人的位置比人的實際位置低D.人看到的魚的位置比魚的實際位置高(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436)D【解析】魚在水中,魚作為等效光源,是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能夠發生全反射,因此,人可能看不到魚,而人在空氣中,人作為等效光源,是從光疏介質進入光密介質,不能夠發生全反射,因此,魚能看到人,因此魚能看到人,人不能看到魚,A錯誤;人看到的魚是經光的折射所成的像,B錯誤;人在空氣中,人作為等效光源,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魚沿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看去,魚看到的人的位置比人的實際位置高,C錯誤,D正確.A3.(2024年廣州天河區模擬)如圖所示,截面為矩形的玻璃磚ABCD,一束單色光從AB邊以入射角θ射入玻璃磚,光線恰好在AD邊上發生全反射.已知光在真空的傳播速度大小為3.0×108 m/s,玻璃的折射率n=1.2.(1)簡要說明光束射入到玻璃磚后波長如何變化;(2)求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3)求入射角θ的正弦值.(結果可帶根號)綜合提升練4.如圖,一個半徑為R的玻璃球,O點為球心.球面內側單色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光在A點射出,出射光線AB與球直徑SC平行,θ=30°.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求:(1)玻璃的折射率;解:(1)根據題意將光路圖補充完整,如下圖所示.(2)從S發出的光線經多次全反射回到S點的最短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