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第1講 運動的描述核心素養 重要考點物理觀念 (1)理解質點、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3)運用運動觀念求解相關運動問題 1.參考系、質點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4.實驗: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科學思維 (1)構建自由落體、豎直上拋及勻變速直線運動模型;(2)善于運用物理圖像對運動現象進行科學分析;(3)運用逆向思維、類比等方法處理運動學問題科學探究 (1)會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并能用紙帶求瞬時速度、加速度;(2)掌握處理紙帶數據的方法;(3)了解利用光電門、頻閃照相機及借助傳感器用計算機測速度的方法科學態度與責任 (1)嘗試將運動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如體育運動、行車安全、追及和相遇問題;(2)通過實驗,形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質點、參考系質量大小 形狀 同一不同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比較 位移 路程定義 表示質點的位置變動,它是由質點的 指向 的有向線段 質點 的長度 區別 位移是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是標量,沒有 聯系 ①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 路程; ②其他情況下,位移的大小 路程 初位置末位置運動軌跡 矢量方向等于小于運動位置瞬時速度變化快慢m/s2速度變化量(1)不以大小論質點:①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②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2)位移只表示位置的變動,與運動軌跡無關,而路程和運動軌跡有關.(3)在實際問題中,只要時間足夠短,平均速度可認為等于瞬時速度,如光電門問題.(4)速度變化快慢、速度變化率、加速度三者含義相同,速度變化快,也就是速度變化率大,加速度大.1.[質點](2024年汕頭一模)汕頭海灣隧道全長6 680米,線路如圖所示,其中AB、CD段可以看作直線路段,BC段可以看作曲線路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計算通過BC段所用時間,由于汽車做曲線運動,不能將汽車看作質點B.計算汽車通過整段隧道所用時間,可以將汽車看作質點C.測量兩輛汽車的超車時間,可以將汽車看作質點D.研究乘客所受推背感與汽車加速度的關系,可以將乘客和汽車視為整體來研究B【解析】計算通過BC段所用時間和通過整段隧道所用時間時,汽車的長度對研究目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汽車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將汽車看作質點,A錯誤,B正確;測量兩輛汽車的超車時間,汽車的長度對研究目的影響很大,不可以忽略汽車的大小和形狀,不可以將汽車看作質點,C錯誤;研究乘客所受推背感與汽車加速度的關系,不能把乘客和汽車視為整體來研究,D錯誤.2.[時間、參考系](2024年佛山實驗中學模擬)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這次探月工程,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首次獲取月背的月球樣品并順利返回.如圖為某次“嫦娥六號”為躲避隕石坑的一段飛行路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A.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指的是時間間隔B.研究“嫦娥六號”著陸過程的技術時可以把它簡化成質點C.“嫦娥六號”由圖中O點到B點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過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D.“嫦娥六號”變軌飛向環月軌道的過程中,以“嫦娥六號”為參考系,月球是靜止不動的【解析】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指的是時刻,A錯誤;研究“嫦娥六號”著陸過程的技術時,“嫦娥六號”的形狀、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把它簡化成質點,B錯誤;平均速率是指物體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是指物體的位移和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嫦娥六號”由圖中O點到B點的路程大小大于由圖中O點到B點的位移大小,運動時間相同,故“嫦娥六號”由圖中O點到B點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過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C正確;“嫦娥六號”變軌飛向環月軌道的過程中,以“嫦娥六號”為參考系,月球是運動的,D錯誤.3.[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2023年上海卷)一場跑步比賽中,第三跑道的運動員跑到30 m處時,秒表計時為3.29 s.根據以上信息 ( )A.可以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B.無法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C.可以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D.無法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C 【解析】運動員跑步比賽過程中的加速度不一定恒定,跑到30 m處時,秒表計時為3.29 s,故可計算出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但無法算出這段時間的瞬時速度,C正確.4.[加速度與速度的關系]下表中記錄了三種交通工具在某段時間內的運動情況,下列關于這些交通工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飛機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也最大B.火車速度變化量最大,加速度最大C.自行車的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D.自行車減速,加速度最小項目 初速度/(m·s-1) 經過時間/s 末速度/(m·s-1)自行車上坡 6 2 2火車出站 0 100 20飛機飛行 200 10 200C考點1 質點、參考系和位移 [基礎考點]1.理解質點模型的三個關鍵點(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質點是對實際物體的科學抽象.(2)一個物體能否看作質點,并非依據物體自身大小來判斷,而是由所研究的問題決定的.(3)質點不同于幾何中的“點”.2.選取參考系的方法(1)參考系(即參照物)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靜止的物體,但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2)比較兩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同一參考系.(3)選取參考系的原則是觀測運動方便和描述運動盡可能簡單.1.(2023年浙江卷)“神舟十六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運行如圖所示,則 ( )A.選地球為參考系,“天和”核心艙是靜止的B.選地球為參考系,“神舟十六號”是靜止的C.選“天和”核心艙為參考系,“神舟十六號”是靜止的D.選“神舟十六號”為參考系,“天和”核心艙是運動的C【解析】“神舟十六號”飛船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在軌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選地球為參考系,二者都是運動的,A、B錯誤;“神舟十六號”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二者相對靜止,C正確,D錯誤.2.下列關于運動的描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為參考系的B.詩句“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中“云與我俱東”是以船為參考系的C.“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太陽為參考系的D.物體運動的軌跡是直線還是曲線,與參考系的選取無關A【解析】“清泉石上流”是泉水在山石上運動,是以山石為參考系的,A正確;“云與我俱東”是以堤岸為參考系的,B錯誤;“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的,C錯誤;物體運動的軌跡是直線還是曲線,與參考系的選取有關,比如從水平飛行的飛機上落下的物體從飛機上看,做直線運動,從地面上看作曲線運動,D錯誤.3.如圖,車輪半徑為0.6 m的自行車,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線運動.氣門芯從最高點第一次到達最低點,位移大小約為 ( )A.1.2 m B.1.8 mC.2.2 m D.3.6 mC考點2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能力考點]1.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別和聯系區別 平均速度是過程量,表示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內的平均運動快慢程度瞬時速度是狀態量,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運動的快慢程度聯系 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體現了極限的思想方法,例如利用光電門求瞬時速度就體現了此種思想2.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比較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2)一般情況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單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例1 每年春天,我校都舉行遠足活動.如圖所示,是我校高一年級進行的一次遠足路線圖.某同學先用地圖計算出出發地A和目的地B的直線距離為9 km,實際從A運動到C用時55 min,在C處休息了20 min,從C運動到B用時45 min.路標指示A到 B的實際里程數是12 km,當他經過路標C時,速度為4 km/h,那么可以確定的是 ( )A.整個過程中該同學的平均速度約為1.67 m/sB.整個過程中該同學的平均速度為1.25 m/sC.該同學經過路標C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2 m/sD.該同學經過路標C時瞬時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B1.掃地機器人10:30從客廳的一角A出發,經圖示虛線路徑清掃地面,半小時到達客廳的另一角B結束清掃.經過的路徑的長度是60 m,A與B間的距離是10.5 m.關于掃地機器人上述清掃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30是時間B.掃地機器人通過的位移是60 mC.掃地機器人的平均速度為3.3×10-2 m/sD.掃地機器人的平均速度為5.8×10-3 m/sD2.(2024年大連模擬)某地鐵5號線全長25 km,始發站到終點站直線距離20 km.一游客乘坐該地鐵列車由始發站到終點站用時40分鐘,在此過程中 ( )A.該游客的位移為22.5 kmB.該游客的平均速度為30 km/hC.該游客相對于所乘列車的位移為20 kmD.該游客相對于所乘列車的平均速度為30 km/hB考點3 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關系 [能力考點] 1.三個物理量的對比比較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是狀態量 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是過程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狀態量定義式 Δv=v-v0單位 m/s m/s m/s2決定因素 由Δv=at知Δv由a與t決定方向 與位移x同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Δv或a的方向決定 與Δv方向一致,由F方向決定,與v0、v方向無關2.判斷質點做直線運動時速度變化的方法例2 (2024年佛山期中)(多選)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為監控車輛是否超速,設置了一些“電子警察”系統,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路面下,距離L埋設兩個傳感器線圈A和B,當有車輛經過線圈正上方時,傳感器能向數據采集器發出一個電信號.若有一輛汽車(在本題中可看作質點)經過該路段,兩傳感器先后向數據采集器發送信號,時間間隔為Δt,經微型計算機處理后得出該車的速度.若超速,則計算機將控制架設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機C對汽車拍照,留下違章證據.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1.(2024年惠州期中)足球運動員在罰點球時,球獲得25 m/s的速度并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設腳與球作用時間為0.1 s.球又在空中飛行0.4 s后被守門員擋住.守門員雙手與球接觸時間為0.15 s,且球被擋出后以20 m/s的速度沿原路反彈,求:(1)罰點球的瞬間,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守門員接觸球瞬間,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識鞏固練1.(2024年浙江招生選考)杭州亞運會順利舉行,如圖所示為運動會中的四個比賽情境.在下列研究中可將運動員視為質點的是 ( )A.研究圖甲運動員的入水動作B.研究圖乙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C.研究圖丙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圖丁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331~332)C 【解析】研究圖甲運動員的入水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A錯誤;研究圖乙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B錯誤;研究圖丙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能夠看為質點,C正確;研究圖丁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夠看為質點,D錯誤.2.小李打算從華景里路口走路到華南師大正門,她通過導航地圖得到如圖所示的信息.若她按照地圖提供的方案出行,則 ( )A.“推薦方案”與“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相同B.推薦方案位移較小C.“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約為4.29 km/hD.小李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為0D3.(2024年佛山模擬)(多選)小明同學乘坐動車時發現,車道旁每隔相同距離會有一根為動車組輸電的電線桿,夕陽照射下電線桿會在前行車廂內留下一個個的陰影.于是他將手機平放在車的窗臺上,利用手機內置的光傳感器測量動車向正北方向前行時,光照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查閱資料可知每兩根電線桿的間隔為50 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D4.一足球以12 m/s的速度飛來,被一腳踢回,踢出時速度大小為24 m/s,球與腳接觸時間為0.1 s,則此過程中足球的加速度為 ( )A.120 m/s2,方向與踢出方向相同B.360 m/s2,方向與踢出方向相同C.120 m/s2,方向與飛來方向相同D.360 m/s2,方向與飛來方向相同B【解析】規定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加速度的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與踢出方向相同.A、C、D錯誤,B正確.C6.(2024年吉林適應性測試)如圖,齊齊哈爾到長春的直線距離約為400 km.某旅客乘高鐵從齊齊哈爾出發經哈爾濱到達長春,總里程約為525 km,用時為2.5 h.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 ( )A.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B.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C.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D.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B7.用速度傳感器記錄電動車直線運動過程的運動信息,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電動車 ( )A.a、b兩狀態速度的方向相反B.a、b兩狀態加速度大小相等C.t=80 s時回到t=0時刻的位置D.a至c過程中加速度逐漸減小D【解析】a、b兩狀態速度均為正值,則速度方向均為正方向,A錯誤;速度—時間圖像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圖像知,a、b兩狀態加速度大小不等,B錯誤;電動車在運動過程速度一直為正,運動方向不變,t=80 s時沒有回到t=0時刻的位置,C錯誤;速度—時間圖像斜率表示加速度,a至c過程中加速度逐漸減小,D正確.8.如圖所示,小球以20 m/s的速度從A點沿粗糙的水平面運動,經2 s后到B點,速度大小為16 m/s,經過C點后沿固定的光滑斜面某點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D點的速度為8 m/s,經5 s后,小球到達斜面的底端C點,且速度大小為12 m/s,若小球做勻變速運動,求:(1)小球在水平面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小球在斜面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