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研討課
《端午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及其來歷。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課文語言比較形象,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箸竹葉、糯米、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口語表達時,也可模仿運用這一類詞語。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在教學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學情分析: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和閱讀基礎,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拼音自主閱讀課文,但在閱讀的流暢度和理解的深度上仍存在差異。部分識字困難的學生在認讀生字時速度較慢,容易影響閱讀的連貫性;而識字能力較強的學生渴望拓展閱讀,對知識有更高的追求。在理解能力方面,多數學生能理解簡單直白的內容,但對于蘊含文化內涵和情感因素的文本,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講解。此外,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課堂上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語言積累與梳理: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和書寫“端、午、粽”等生字,理解“清香、又黏又甜”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與端午節、粽子相關的詞匯和句式。
思維能力發展: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審美創造體驗: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描寫粽子的語言美,體會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審美情趣。
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吃粽子的由來,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傳承意識。
教學重點:
1.鞏固識記生字,會寫米、分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長句子,讀好停頓。
教學難點:
1.了解粽子的色、香、味及種類,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
2.認識屈原了解端午節的習俗、來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貼圖
教學方法:朗讀、講授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走進端午粽
(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了解文本。
(二)復習生字詞。
1.開火車讀詞語。
2.復習多音字
3.填空練習,復習偏旁和重點筆畫。
4.生字認讀并組詞開火車游戲。
二、學寫新生字“米”“分”
(一)學寫生字:米
1.書空筆順。
2.教師講解:提醒學生書寫“米”字橫要寫到橫中線上,豎寫到豎中線上,撇捺要寫舒展。
3.板書。
4.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書寫,提醒學生書寫姿勢。
5.展評。
(二)學寫生字:分
1.書空筆順。
2.教師講解: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八”撇捺寫舒展,不能挨著。
3.板書。
4.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書寫,提醒學生書寫姿勢。
5.展評。
三、扣住詞句,感受端午粽
過渡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是:和外婆一起過端午,看看有哪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吧!
(一)活動一:看粽子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2自然段,先數一數:本段一共有幾句話?再找一找,哪句話是在描述粽子的樣子呢?請你用橫線畫出來。
(1)瞧,老師給你帶來箬竹葉,它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匯報。青青的箬竹葉 (順勢出PPT,讀短語。)
(2)糯米又是什么顏色的糯米呢?棗又是什么顏色的棗呀?誰來說一說,學生舉手匯報。
(3)讓我們來讀一讀這樣的短語,讀出節奏感。(出示圖片)
(4)同學們你們都能把詞語讀好了,現在我們把他們送回課文中變成了一個長句子,要讀好它可真不容易。你們有沒有信心讀好它?老師提醒大家可以借助本領大的停頓線,來幫助我們讀好停頓。在讀課文時還要讀好標點符號,遇上逗號,我們也要停一停。
請小老師帶讀,相機范讀,齊讀。
2.師生合作,了解順序。
(1)理清順序:這么好看的粽子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的?(先介紹——粽子的外面,再介紹——粽子的里面,最后介紹——粽子的中間)【觀看視頻】
(2)說清順序:同學們,你們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啊?(預設:大肉粽 豆沙粽)(出示圖片,直觀感受粽子的樣子)
(3)你能不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介紹一下你喜歡的粽子啊?(運用“粽子的外面是用 ,里面裹著 ,中間有 。”的句式介紹自己喜歡的粽子的樣子和味道)
同桌練習說,指名說。
(4)遷移運用:練習說一說西瓜的樣子。
(二)活動二:聞粽子
1.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個學習活動:聞粽子。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中再找一找,哪句話是在描述粽子的香味呢?用波浪線畫出來。
2.你們能具體聞到什么香嗎?(提示)比如我能聞到箬竹葉的香, 你能聞到什么香?
(指生回答:糯米香、紅棗香)
總而言之,我們都能聞到粽子的一股清香(板書)
(三)活動三:嘗粽子
1.看完粽子,聞完粽子,那就進入本節課最有趣的活動:嘗粽子。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寫粽子味道的句子。
2.總結: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啊,讓我們一起再讀第二自然段,記得讀出感情,讀好停頓。
3.接下來請你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找,一邊圈:外婆還包了哪些粽子?
4.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外婆包的粽子不僅十分好吃,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呢?(花樣多)
5.創設情境交流:又黏又甜的紅棗粽、紅豆粽,又香又鮮的鮮肉粽,你在外婆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粽子,你的心情怎么樣呢?學生舉手回答(預設:吃了這么美味的粽子,心里很快樂很滿足。)從文中找出最能體現我的心情的詞。同學們什么是美滋滋啊?(美滋滋一詞是說“我們”一家吃粽子時高興滿足的心情。)
6.外婆的愛啊,遠不止如此,小作者不僅吃得美滋滋,外婆格更是裝好了粽子讓他帶回去分給鄰居吃。讓我們一起看看第二個長句子,同樣,利用節奏小棒讀好停頓,讀出外婆的愛。
(四)了解吃粽子的由來
1.在外婆家過端午的時光是飛快的,來到我們本節課的最后一個學習活動:學習了解吃粽子的由來。請大家默讀第4自然段,安靜認讀,想一想:端午節人們為什么要吃粽子?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請認真觀看,了解為什么要通過吃粽子來紀念偉人屈原。
3。看完這個視頻,相信大家對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印象更加深刻。在這節課呢,我們與外婆一起過端午節,看粽子、聞粽子、嘗粽子、最后深入了解粽子,這可真是收獲滿滿的一天呢。
板書設計:
9.端午粽 箬竹葉 糯米 樣子 氣味 清香 紅棗粽 又黏又甜 味道 花樣 紅豆粽 鮮肉粽 紀念屈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