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千人糕》教學設計學段 低段 學 科 語文 年 級 二年級課題名稱 《千人糕》教材解析 《千人糕》充滿童趣,語言優(yōu)美,通過爸爸與孩子的對話,以生活中常見的米糕為例,闡述了其制作過程需要眾多人的勞動,讓學生明白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和尊重勞動者。本課時繼續(xù)深入探究文本,了解千人糕的制作過程,理解 “千人” 寓意并拓展延伸。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和閱讀理解能力,能夠流暢朗讀課文并理解表層內容,但對“千人糕”背后蘊含的集體勞動價值存在認知難點。教學中需結合圖文、生活實例和小組合作,將抽象的勞動協(xié)作具象化,幫助學生建立珍惜與感恩的意識。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以“生活化體驗”與“合作探究”為核心,立足新課標“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深度融合”的理念。緊扣低段學生具象思維特點,通過“圖文聯(lián)動—情境還原—實踐拓展”三階路徑,將課文中的勞動協(xié)作鏈條轉化為可視、可感、可議的學習活動。鏈接學生日常物品(如鉛筆、衣服),開展“背后的故事”調查分享,引導其從“千人糕”遷移至“萬物皆需眾人力”,在自主發(fā)現(xiàn)中深化珍惜勞動成果的價值觀,實現(xiàn)知識習得與情感升華的有機統(tǒng)一。教學目標 ①文化自信: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②語言運用: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識記,交流方法,游戲鞏固并正確讀寫生字。③思維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④審美創(chuàng)造: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教學重難點 1、說出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總結出千人糕的制作過程。2、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相關例子。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教學方法與策略 小組合作法、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材、多媒體課件、學習任務單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 課件展示吃糕游戲,呈現(xiàn)詞語“能夠、桌子、購買、玩具、甘甜、飯菜、勞動、味道”,先請學生讀詞語,再組織開小火車認讀。 2. 提問:回憶什么是千人糕? 1. 積極參與讀詞活動,認真認讀詞語。 2. 思考并回答: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通過游戲和詞語復習,營造輕松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新課學習做鋪墊。二、合作探究,學習制作過程 (一)制作千人糕,尋找密碼。1.默讀課文第6—9自然段,了解千人糕的制作過程。借助課文插圖,圈出制作千人糕的原材料。2.說一說千人糕是用什么做成的?3.思考:大米是怎么來的呢?①結合種稻子過程的圖片說一說種稻子需要什么?②學習省略號的含義。這里的省略號表明,需要的物資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③結合種稻子過程的圖片,感受原材料大米經過了多少人的辛苦勞動。4.在文中找一找糖又是怎么來的呢?預設: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5.甘蔗、甜菜是從哪里來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來的?指名回答。①甘蔗、甜菜是農產品,由農民種植而來。②甘蔗汁、甜菜汁是由甘蔗和甜菜榨汁而來的。6.結合圖片說一說熬糖需要什么工具?是怎樣熬成的?指名回答。①鍋、鏟子、木柴②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制過程中要不停攪拌。7.米糕做好后,還需要哪些人的勞動才能到我們面前呢?①找一找文中是怎樣說的?預設: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②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一說。預設:米糕做好了,糕點師傅將它們打包、裝盒,送貨員將包裝好的米糕裝入貨車運送到銷售點的倉庫,售貨員將它們一一放入柜臺進行銷售。③朗讀指導:“就算、還得、又”幾個詞語表達了什么?預設:突出勞動的繁雜,表達了千人糕的來之不易。師: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要重讀“就算、還得、又”這幾個詞語,讀出勞動的繁雜,和千人糕的來之不易。④學生齊讀這句話。(二)找到密碼,品析千人糕1.小組合作:①完成學習任務單第一題。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2.小組匯報,展評學習任務單的完成效果。3.帶著感情分角色朗讀。理解勞動的不易。一二組朗讀爸爸說的話,三四組朗讀孩子說的話。 (一)制作千人糕,尋找密碼1. 默讀課文第6 - 9自然段,借助課文插圖,圈出制作千人糕的原材料。2. 思考并回答千人糕的制作原料,大米、糖的來源等相關問題,如種稻子所需物資,甘蔗、甜菜及甘蔗汁、甜菜汁的來源等。3. 結合圖片觀察和理解種稻子過程及熬糖過程,回答熬糖所需工具及方法。4. 從文中找出米糕做好后還需哪些勞動的相關內容,并用自己的話完整表述,參與朗讀指導并齊讀指定語句 。(二)找到密碼,品析千人糕1. 小組內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單第一題,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2. 小組代表匯報,參與學習任務單完成效果的展評。 3. 分角色朗讀,一二組朗讀爸爸說的話,三四組朗讀孩子說的話,體會勞動的不易。 通過默讀、圈畫、思考回答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千人糕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其閱讀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借助圖片輔助,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原材料獲取及制作過程中勞動的復雜性和辛苦程度。朗讀指導則加深學生對千人糕來之不易的體會 。小組合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和交流表達能力,通過完成任務單和表述制作過程,強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小組匯報和展評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借鑒。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對話內涵,進一步感受勞動的不易,增強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升華情感,理解“千人”寓意 1.齊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米糕叫“千人糕”?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嗎?①指導朗讀:重讀“的確”,讀出恍然大悟、心服口服的意思。2.千人糕需要這么多的人共同勞動才能完成,同學們從這件事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預設1:尊重勞動者。預設2:珍惜勞動成果。預設3:愛惜糧食。3.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經過許多人的勞動?課件出示千人衣的制作過程視頻。 1. 齊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米糕叫‘千人糕’”以及“文中的孩子是否明白”等問題,按照朗讀指導,重讀“的確”進行朗讀。2. 思考并回答從千人糕制作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如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等。3.思考并舉例回答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經過許多人的勞動,觀看課件展示的千人衣制作過程。 通過齊讀與思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核心內容,朗讀指導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讓學生思考其中蘊含的道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珍惜成果的意識。再次朗讀加深情感體驗。引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思維,通過展示千人衣制作過程,進一步強化勞動不易的認知。四、書寫指導,規(guī)范習慣 1.書寫指導①出示“甜、能”兩個字,學生觀察。②說一說這兩個字的書寫要點。③教師范寫,學生書空。④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⑤選取具有代表性作品進行展評。 1.觀察“甜、能”兩個字;說一說書寫要點,關鍵筆畫;跟隨教師范寫書空;練習書寫;參與作品展評。 書寫指導環(huán)節(jié)則聚焦于語文基礎技能培養(yǎng),通過觀察、交流、書空、練習和展評,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審美水平。四、主題概括,延伸拓展 1.從爸爸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明白了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一起努力才制作出來的,也明白了每一件物品的制作過程都包含著很多人的辛勤勞動,我們要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2.延伸拓展愛惜糧食的名言,學生齊讀。3.布置作業(yè)課后了解一種物品的制作過程,并為它制作一張主題為“勞動者最光榮”的手抄報,有條理、清晰的概括出它的制作過程。 1.聆聽老師總結爸爸和孩子的對話內涵,理解千人糕的制作需要眾人努力,以及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2.齊讀老師延伸拓展的愛惜糧食的名言。3.明確課后作業(yè)要求,即了解一種物品的制作過程,并制作一張主題為“勞動者最光榮”的手抄報,概括其制作過程。 總結對話內容,幫助學生梳理和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核心知識與價值觀,強化對勞動價值的認知。通過齊讀名言,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他們對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等觀念的感悟。布置手抄報作業(yè),進一步體會勞動的意義。評價手段 學生自評、教師點評、生生互評板書設計作業(yè)設計 課后了解一種物品的制作過程,并為它制作一張主題為“勞動者最光榮”的手抄報,有條理、清晰的概括出它的制作過程。教學反思教學附件(如有學習任務單或給學生提供的其他學習過程性資料,請附后)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