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十二考試地理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四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四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簽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來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0年2月17日,我國南海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采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據此回答下列題。1.按照自然資源的分類,可燃冰屬于( )①可再生資源②非可再生資源③礦產資源④生物資源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我國成功試采可燃冰有利于( )A.降低能源消費成本B.緩解全球氣候變暖C.減輕未來能源壓力 D.促進產業升級換代2025年2月26日,全國規模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青海省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基地電源項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開工。該項目按照風光火儲一體化方式規劃,新能源裝機占比85%,建成投運后,每年可通過全國首條跨省跨經營區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青桂直流”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向廣西輸送約365億千瓦時清潔能源。據此完成下列小題。3.青海省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基地電源項目中占比高的新能源是( )A.太陽能和風能B.地熱能和生物能C.核能和風能 D.氫能和水能4.“青桂直流”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的建設主要得益于( )A.距離和政策 B.用能水平差異 C.技術和資金 D.能源分布差異5.“青桂直流”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設對輸入地在社會方面的影響是(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B.推動綠色能源發展C.穩定工業生產用能 D.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符合自然資源概念的圖例是( )A.甲 B.乙 C.丙 D.丁7.下列選項屬于圖例乙所示的是( )A.銅礦、焦炭 B.雷電、沙漠 C.森林、淡水 D.化肥、大米8.2024年6月,內蒙古華電孿井灘60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預計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下圖為風光制氫產業鏈示意圖。孿井灘地區發展風光制氫( )①綠氫的應用領域較為單一 ②風光資源季節變化導致成本波動③可改善當地大氣環境質量 ④應該減少儲能設備,以減少投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金紅石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礦物原料,但在地殼中儲量較少。金紅石具有耐高溫、耐低溫、耐腐蝕、高強度、小比重等優異性能。我國金紅石年生產量僅數千噸,而需求量已達十萬噸以上。下圖為我國金紅石礦儲量占比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我國金紅石( )A.沿海多,內陸少 B.南方多,北方少 C.主要依賴于進口 D.屬于可再生資源10.為緩解我國金紅石的供需矛盾,最合理的應對措施是( )A.擴大出口量 B.尋找替代品 C.減少使用量 D.限制開采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之一。表為20年不同月份根據黃河可供耗水量擬定的各省區用水調度方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省份 青 甘 寧 內蒙古 晉 陜 豫 魯 冀3月調度水量(億立方米) 0.62 0.72 0.00 0.84 1.57 0.96 4.19 9.27 2.066月調度水量(億立方米) 0.70 1.95 11.78 6.93 1.83 0.87 8.41 10.82 0.4811.3月,黃河調度水量( )A.東部地區比中西部地區多B.高原、山地比平原地區多C.非季風區比季風區多 D.牧區比農耕區多12.與3月相比,6月( )①青海省調度水量基本不變,主要用于生態用水②寧夏回族自治區調度水量增加,主要用于農業灌溉③山東省調度水量增加,主要用于生活用水④河南省調度水量增加,部分用于黃河水沙調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圖1中,被人類開發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運行力量得到恢復和再生的自然資源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圖2中符合自然資源概念的圖例是( )A.甲 B.乙 C.丙 D.丁干熱巖是地球內部熱能的一種賦存介質,一般是指溫度大于200℃,埋深數千米,內部不存在流體或僅有少量地下流體的高溫巖體,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但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開發。2021年6月我國實現了干熱巖試驗性發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與太陽能、風能等相比,干熱巖能源的最大優勢是( )A.低碳且清潔環保B.資源儲量巨大C.開發利用成本低 D.供能穩定性好16.干熱巖能源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開發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A.市場 B.政策 C.技術 D.勞動力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我國傳統能源行業正加速轉型升級。世界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唐托克托發電廠探尋從傳統“煤電”到“煤電+綠電”的轉型之路,利用既有線路將電力送至京津唐電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下列關于該發電廠“綠電”能源類型及其季節,對應合理的是( )A.風能—冬季;地熱能—夏季 B.水能—夏季;地熱能—冬季C.風能—冬季;太陽能—夏季 D.水能—夏季;太陽能—冬季18.大唐托克托發電廠從傳統“煤電”到“煤電+綠電”的轉型,有利于呼和浩特市( )A.保障電力供應穩定 B.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C.減少電力長途輸送 D.解決大氣環境污染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地熱田面積覆蓋達80%以上。從2009年開始,某公司與雄縣政府合作開發地熱能,采用“取熱不取水”技術(即抽取地下熱水利用熱量后,再將冷水回灌至地下),利用地熱能將雄縣打造成為了全國首座地熱供暖“無煙城”。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與風能、太陽能相比,地熱能的優勢是( )A.穩定性強 B.分布較廣 C.清潔再生 D.儲量豐富20.雄縣采用“取熱不取水”技術開發地熱能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止地面沉降 ②降低施工難度 ③節省投資成本 ④減少水源污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雄安新區地熱資源開發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影響有( )A.優化城市空間結構B.實現經濟高速發展C.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D.第三產業顯著增長鹽穴是地下鹽礦開采后留下的空腔,可改造成天然氣儲氣庫。江蘇常州金壇儲氣庫是國內首座鹽穴儲氣庫,設計庫容26.39億立方米,應急調峰保障范圍覆蓋蘇、浙、滬、皖4省(直轄市)14市74縣,能夠在極寒天氣或突發事件導致用氣量陡增的關鍵時期快速響應、應急保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選擇鹽穴作為儲氣空間時,需要優先考慮該鹽穴的( )①封閉性②穩定性③隱蔽性④形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正常情況下,金壇儲氣庫儲氣量最大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淡水資源是現代社會所必需的戰略資源,淡水資源嚴重短缺導致的資源安全問題,能夠動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下圖為我國水資源空間豐缺度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的敘述,與事實相符的是( )A.西北地區水資源矛盾最突出B.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C.我國水資源安全問題已解決 D.用水量大導致東南地區缺水25.針對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現狀,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節約水資源 B.治理水污染 C.開采地下水 D.跨流域調水非選擇題:本隨共5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中地勢最高的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屬于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格爾木位于柴達木盆地內,年均日照時數可達3600小時。這里地勢平坦,植被稀少,風沙嚴重,有大量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近年來,當地政府著力推進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實現光伏產業與荒漠化治理有效結合。下圖為柴達木盆地區域示意圖。(1)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柴達木盆地生態脆弱的主要原因。(2)評價格爾木發展光伏產業的條件。(3)從天氣角度分析光伏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格爾木植被恢復的原因。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大慶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部,地處松嫩平原,由于地勢低平,形成了廣闊的濕地,素有“百湖之城”的美稱,還是我國東部季風區少有的內流區之一。大慶是大慶油田所在地,是我國著名的“石油城”。然而,近年來大慶面臨石油資源枯竭,后期采用“注水采油”(利用注水設備把質量合乎要求的水從注水井注入油層,保持油層壓力以提高采油率)方式開采石油。石油資源一般儲存在背斜儲油構造中。目前大慶正在計劃建設成為東北重要的光伏產業生產及應用基地。如圖示意大慶及周邊區域。(1)分析大慶周邊湖泊和沼澤分布廣的自然原因。(2)分析大慶石油開采對周邊湖泊、沼澤等濕地產生的影響。(3)大慶計劃建設成為東北重要的光伏產業生產及應用基地,變“石油城”為“光伏城”。你是否贊同這一計劃,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鈦在地殼中的豐度居第七位,但由于鈦的性質活潑,對冶煉工藝要求高,使得人們長期無法制得大量的鈦,因此被歸類為稀有金屬。根據巖體類型,鈦礦可分為巖漿型、變質型和沉積型,多為多金屬共生礦,有工業利用價值的鈦資源主要是巖漿型鈦鐵礦、變質型金紅石等。材料二:由于出色的性能,鈦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我國鈦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但煉鈦的優質礦物原料金紅石僅占全國鈦礦資源的3%,鈦礦資源的利用一直處于“低端鈦礦供大于求,高端鈦礦依賴進口”的狀態。下圖為我國鈦資源儲量分布示意圖。(1)結合材料簡要說明我國鈦資源的分布特征。(2)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簡述不同鈦礦巖體類型的相互轉化過程。(3)請為我國鈦產業的長期發展獻計獻策。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南非是非洲工業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黃金、鉑族金屬儲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采礦業及礦產品初級加工為南非重要的工業部門,制造業占比不足15%。近年來,南非城鎮化率持續上升至69%,約翰內斯堡等大城市也正面臨就業率較低、貧民窟擴張等問題。材料二 近年來,南非政府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將太陽能、風能發電占比提升至發電總量的40%,從而保障南非的能源安全。圖1為南非主要礦產與城市分布圖,圖2為2023年南非產業結構示意圖。(1)從產業結構的角度,說明南非大城市低就業率的原因。(2)分析南非制造業在第二產業中占比較低的原因。(3)簡析南非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30.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近年來流域面臨污染風險。下圖為湟水流域部分區域人類活動強度空間分布及污染物采樣點位置示意圖。(1)描述圖示區域人類活動強度的分布特征,并說出主要自然影響因素。氨氮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下圖為采樣點500米緩沖區土地利用結構及采樣點氨氮統計圖。研究表明,河流氨氮濃度與河流徑流量變化及人類活動相關。(2)指出圖中能夠支持上述結論的相關信息,并說明推斷理由。為了更全面評估農業活動對水質的影響,需將農業活動的相關內容作為研究指標,如灌溉方式、耕作方式等。灌溉方式包括漫灌、滴灌、噴灌等,耕作方式包括傳統翻耕和休耕、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方式。(3)說明選用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作為研究指標的理由。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C D B C C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B B D C C B A B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C A C B D26.(1)自然原因: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水資源匱乏;海拔高導致氣溫低,氣候寒冷,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弱;植被覆蓋率低,土壤易受侵蝕。人為原因:人類活動如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等,加劇土地荒漠化和生態退化。(2)有利條件: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成本低;政策支持。不利條件: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科技教育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生態脆弱,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3)減少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減少水分蒸發,為植被生長提供更有利的水分條件;阻擋風沙,減少沙塵天氣,減少風沙對植被的侵蝕和破壞,利于固定沙丘。27.(1)位于松嫩平原,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河網密集,地表水資源豐富;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有凍土層,水分下滲量少。(2)石油開采占用大量濕地,導致濕地面積萎縮;采用“注水采油”方式,減少地表水資源,導致濕地水量減少;石油開采中泄露的原油對濕地產生污染;濕地面積、水量減少,濕地受到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3)贊同。理由:大慶緯度高,夏季光照充足,光伏利用自然條件好;大慶經過多年的石化工業發展,工業基礎好,經濟水平高;大慶距離東北工業基地近,能源需求量大;我國對光伏產業發展有較大的政策支持等。[或不贊同。理由:光伏產業發展前期投資量大;光伏發電不穩定;光伏發電占地面積大,而大慶周邊多沼澤和河流,不利于光伏設施建設;大慶周邊煤、石油等傳統能源豐富,利用技術成熟。]28.(1)低端鈦資源儲量大,高端鈦資源儲量較小;分布較集中,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廣西等地,其中四川儲量最大。(2)巖漿型鈦礦經歷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型鈦礦;變質型鈦礦經風化作用形成碎屑物,這些碎屑物在風和流水等的搬運、沉積作用下,形成沉積型鈦礦;富鈦沉積層經歷重熔再生成巖漿后,經過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型鈦礦。(3)加強國際合作,從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鈦礦,實現進口多元化;適當加大鈦礦勘探力度,增加高端鈦礦的戰略儲備;提高礦產綜合利用率,推動共、伴生礦的開發利用;探索發展高水平的加工冶煉方式,提高鈦礦中鈦資源的利用率;提高鈦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健全鈦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提高產業專業化程度,增強競爭力;落實環境保護政策,促進鈦產業可持續發展。29.(1)第一產業占比低,城市人口數量多;制造業占比低,就業崗位少;產業升級緩慢,傳統產業新增就業崗位少;金融服務業占比高,提供就業崗位少。(2)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及礦產品初級加工業占比高;經濟發展長期依賴初級礦產品加工出口,產業鏈短;制造業基礎薄弱。(3)熱帶草原和地中海氣候區太陽能資源豐富;沿海地區風力強勁,風能資源豐富;政府政策支持;有利于增加南非能源供給;有利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南非大氣環境質量,減少碳排放。30.(1)分布特征:人類活動強度西部低,中部和東部較高;河谷地區最高等;影響因素:地形、河流(水源)等。(2)結合圖中信息,說明氨氮濃度與河流徑流量及人類活動的關系,合理即可。例如:甲地與乙、丙兩地相比,氨氮濃度整體較低,因為甲地位于河流上游,以草地為主,人類活動強度低;乙、丙兩地位于河流下游,以耕地和建設用地為主,人類活動強度較大,可能通過化肥施用和污水排放等方式增加氨氮濃度等。(3)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活動。不同灌溉方式可影響徑流量,從而調控進入水體的化肥、農藥等污染物總量;不同耕作方式可以改變土壤抗侵蝕能力,從而影響進入水體的土壤污染物的量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