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 01 選擇題-2024-2025學年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1.(23-24六年級下 山東菏澤 期末)在玩碰碰球時,拉起的小球個數( )撞出的小球個數。A.大于 B.小于 C.等于2.(23-24六年級下 山東菏澤 期末)下列垃圾中,可用于粉碎發酵做肥料的是( )。A.有害垃圾 B.廚余垃圾 C.可回收物3.(23-24六年級下 山東菏澤 期末)調節和控制光進入眼睛多少的結構是 ( )。A.瞳孔 B.晶狀體 C.視網膜4.(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濰坊 期末)下列關于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休漁期間禁止捕撈B.遠洋船產生的垃圾可直接排入水中C.合理開發利用海底的“可燃冰”5.(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如圖所示是“風光互補”路燈,這款路燈的設計就是為了彌補長時間陰天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路燈不亮的缺陷,下列關于小風扇說法正確的是( )。A.將電能轉化成風能 B.給太陽能板散熱 C.將風能轉化電能6.(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由于常規能源儲量有限,人類現在致力于開發新能源以彌補常規能源的儲量不足,下列能源屬于新能源的是( )。A.太陽能和石油 B.核能和地熱能C.可燃冰和天然氣7.(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小科想利用二歧分類法對小區內的植物進行分類,首先應確定( )分類標準,將小區內的植物分為兩類。A.一個 B.兩個 C.不確定8.(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晚上寫作業時,打開臺燈,燈泡發光這一現象中能量的轉化是( )。A.電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 B.電能轉化成光能 C.電能轉化成熱能9.(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遠古時代,地球上植物生長茂盛,由于地質變化被深埋地下與空氣隔絕,同時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經過漫長的歲月變成了煤,煤所蘊含的能量最終來自于( )。A.植物 B.太陽能 C.高溫高壓10.(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夏天大雨過后,蚯蚓會爬到地面上來,這是因為蚯蚓的生活環境中哪一方面發生了變化( )。A.空氣 B.食物 C.溫度11.(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下列幾組植物中,包含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組是( )。A.玉米和高粱 B.玉米和松樹 C.小麥和海帶12.(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下列關于能量轉化的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打氣筒打氣,打氣筒壁溫度升高;機械能 →熱能B.奶奶騎電動車接送小科上下學:電能→動能C.電燈照明:光能→電能13.(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濰坊 期末)百合花開了,香氣撲鼻,這種嗅覺的形成部位在 ( )。A.嗅細胞 B.鼻腔 C.大腦14.(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風光互補”路燈的發明,是現在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是科技是把雙刃劍,下列是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是( )。A.手機讓好多人上網成癮,變成“低頭族”B.交通工具的發展進步讓出行變得快捷方便C.顯微鏡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微觀世界15.(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進入夏季,各種水果接連上市,小明同學吃桃子時,做了一個實驗:他事先蒙上眼睛,品嘗桃子,過一會他一邊嗅檸檬一邊吃桃子,此實驗現象或結論正確的是( )。A.他前后吃到的桃子味道一樣B.本實驗蒙上眼睛是排除觸覺的影響C.本實驗證明嗅覺和味覺有時會相互影響16.(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小科不小心打碎了一支水銀體溫計,清掃起來的殘渣應該放到( )。A.可回收垃圾桶 B.其他垃圾桶 C.有害垃圾桶17.(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小科看到同學眼睛近視了,開始注意自己的用眼習慣,下列哪個習慣容易導致近視?( )A.看書半小時后眺望遠方 B.趴在課桌上寫字 C.看電視20分鐘后休息18.(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玩秋千時,秋千從最高點向最低點運動時( )。A.動能轉化為勢能 B.勢能轉化為動能 C.勢能轉化為熱能19.(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夏天的雨后,常有蚯蚓爬出地面,這是因為( )。A.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C.蚯蚓爬出地面散熱20.(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上海磁懸浮列車是運用( )原理設計的。A.異極相吸 B.同極相斥 C.同極相吸21.(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下列維恩圖對天體間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A. B. C.22.(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 )可以用來制造蔬菜大棚覆蓋的塑料薄膜。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氣23.(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我國南極科考隊員發現,南極地區部分海冰融化,導致企鵝的棲息地正在減少,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 )這一全球性環境問題造成的。A.全球氣候變暖 B.水土流失 C.大氣污染24.(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是( )。A.天王星 B.海王星 C.火星25.(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韶樂,史稱舜樂,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相傳,春秋時期,孔子出使齊國,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對韶樂情有獨鐘,達到如癡如醉的狀態,于是就有了“孔子聞韶音,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其中的“聞韶音”和“不知肉味”分別屬于人的( )。A.嗅覺和味覺 B.觸覺和味覺 C.聽覺和味覺26.(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原因是( )。A.屬于人體的過敏反應,應及時就醫B.嗅細胞受到了損傷C.嗅覺中樞具有適應性27.(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一種新型導盲杖能根據障礙物的距離產生不同程度的振動并發出不同頻率的“滴滴”聲。使用該導盲杖時,主要用到的感覺器官有( )。A.眼、耳 B.鼻、皮膚 C.皮膚、耳28.(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爺爺的血壓不正常,想測量一下,請你幫他選擇一個專用工具( )。A.聽診器 B.體溫計 C.血壓計29.(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核桃夾限位點的作用是( )。A.調節夾角的大小 B.便于施加力 C.限制核桃的位置,防止核桃掉落30.(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的,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的清。晶狀體的凸度( )時,人能看清近處的物體。A.變大 B.變小 C.不變化31.(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秸桿是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成熟脫粒后剩余的莖葉部分,其中小麥的秸桿則被稱為麥桿。秸桿焚燒對重污染“霧霾”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構成威脅。關于秸桿的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秸稈的處理成本太高,還是直接焚燒更經濟B.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逐步系統化回收利用秸稈C.焚燒產生的草木灰是一種肥料,所以焚燒秸稈也是一種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方式32.(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下列垃圾,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有機肥的是( )。A.菜葉和甘蔗皮 B.蘋果皮和空罐頭盒 C.樹葉和玻璃33.(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2024年5月25日平原縣成功舉行“兩河牽手”文體嘉年華暨“樂跑平原”活動。運動員聽到槍聲后開始奔跑。請思考發令槍產生的聲音傳到運動員耳朵里的順序依次是( )。A.外耳道—聽小骨—耳蝸—鼓膜—聽覺神經B.外耳道—耳蝸—聽小骨—鼓膜—聽覺神經C.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34.(23-24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是央視主推的美食紀錄片,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中國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其中與色、香、味對人體感知環境的是( )。A.視覺、味覺、嗅覺 B.視覺、嗅覺、味覺 C.觸覺、味覺、視覺35.(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下列不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A.動植物資源 B.土地資源 C.煤和石油36.(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下列能源中屬于新能源的是( )。A.太陽能、石油 B.地熱能、天然氣 C.太陽能、可燃冰37.(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關于工具和技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來都省力、方便 B.技術和工具都是可以改進的C.同一任務只能用一種技術38.(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近視眼是因為( )出現問題而形成的。A.視網膜 B.晶狀體 C.瞳孔39.(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碰碰球能揭開許多奧秘,如圖,拉開的小球松手后,你觀察到( )。A.四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B.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C.右邊兩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D.右邊的三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40.(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組成中耳的結構是( )。A.耳廓和外耳道 B.耳廓和耳蝸 C.鼓膜和聽小骨41.(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2020年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A.天問一號 B.天宮一號 C.嫦娥一號42.(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必須有( )和適宜的溫度。A.大氣、水 B.陽光、水 C.土壤、陽光43.(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木星 B.火星 C.土星44.(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我們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于( )。A.活動 B.運動 C.食物45.(23-24六年級下 山東聊城 期末)大猩猩是通過( )來傳遞信息的。A.語言 B.氣味 C.動作46.(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海洋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了合理利用和保護海洋,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下列行為中不屬于保護海洋資源的是( )。A.合理開采海洋資源 B.清理海洋垃圾 C.海水淡化47.(23-24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下列物品中屬于有害垃圾的是( )。A.生銹的鐵釘 B.玻璃瓶 C.廢藥品48.(23-24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某校科學小組探究“水火箭的水平飛行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在同樣的水火箭中裝入等量的水,設置不同的發射角度,向瓶內打氣直到水火箭射出。通過實驗收集到的數據如下:裝水量(毫升) 發射角度(度) 第一次距離(米) 第二次距離(米) 第三次距離(米) 平均距離(米) 500 45 20.4 19.9 22.4 20.9500 60 23.8 24.7 23.2 23.9500 75 19.4 18.6 19.9 19.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要使這種水火箭飛行得更遠,應選擇( )的發射角度。A.45度 B.60度 C.75度 D.無法確定49.(23-24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小科同學在同一天晚上的19時、20時和21時,在同一地點觀察并記錄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和形狀,下列對其觀察結果說法正確的是( )。A.形狀明顯變化,在天空中的位置沒有變化B.形狀沒有變化,在天空中的位置明顯變化C.形狀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沒有變化D.形狀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明顯變化50.(23-24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潛望鏡是利用內部的兩面平面鏡反射光的原理制成的。下面三幅示意圖中,通過潛望鏡能夠觀測到高處物體的是( )。A. B.C. D.以上三項都可以參考答案 1.C詳解:在實驗中發現: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一個小球;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二個小球;用三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三個小球。即: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故選C。2.B詳解:生活中我們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廚余垃圾四類。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可用于粉碎發酵做肥料。有害垃圾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可回收物包括廢紙、玻璃等,故選B。3.A詳解: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晶狀體凸度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看清遠或近的物體,物體會在視網膜上成像。故選A。4.B詳解:遠洋船產生的垃圾直接排入水中會污染海洋環境,這是不正確的做法。應當采取適當的垃圾處理措施,避免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故選:B5.C詳解:這款“風光互補”路燈的設計是為了在陰天時利用風能發電,從而彌補太陽能電池無法正常工作的缺陷。因此,小風扇的作用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選項C正確。6.B詳解:常規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而新能源是指那些尚未大規模利用、具有開發潛力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等。選項A中的石油和選項C中的天然氣都屬于常規能源,因此不符合題意。選項B中的核能和地熱能屬于新能源,符合題意。7.A詳解:二歧分類法是將研究對象按照某一標準分成兩類,因此首先應確定一個分類標準。故選:A8.A詳解: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燈泡發光時,電能不僅轉化成光能,還會有一部分轉化成熱能。因此,電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9.B詳解:煤是由遠古時代的植物經過地質變化、高溫高壓等作用形成的,而這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體內。因此,煤所蘊含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10.A詳解: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依靠皮膚進行呼吸。夏天大雨過后,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導致土壤中的空氣減少,蚯蚓無法正常呼吸,因此會爬到地面上來。11.A詳解: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從高到低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類單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玉米和高粱同屬于禾本科植物,包含共同特征最多。12.C詳解:A.打氣筒打氣時,機械能轉化為熱能,使打氣筒壁溫度升高,A項正確。B.奶奶騎電動車時,電能轉化為動能,B項正確。C.電燈照明時,電能轉化為光能,C項錯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電能→光能。故C符合題意。13.C詳解:嗅覺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首先是嗅細胞感受到氣味分子,然后將信號傳遞到嗅球,最后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的嗅覺皮層,最終在大腦中形成嗅覺的感知。因此,嗅覺的最終形成部位是在大腦。14.A詳解:手機讓好多人上網成癮,變成“低頭族”,這是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交通工具的發展進步和顯微鏡的出現分別讓出行變得快捷方便和讓我們看到了微觀世界,都是科技帶來的積極影響。故選:A15.C詳解:在實驗中,小明一邊嗅檸檬一邊吃桃子,這會導致嗅覺和味覺的相互影響,使得他感受到的桃子味道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本實驗現象或結論正確的是嗅覺和味覺有時會相互影響。蒙上眼睛是為了排除視覺的影響,而不是觸覺的影響。16.C詳解:水銀體溫計含有汞,汞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因此,打碎的水銀體溫計殘渣應放入有害垃圾桶,以便進行專業處理,避免污染環境和危害健康。故選:C17.B詳解:趴在課桌上寫字會使眼睛與書本的距離過近,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近視。而看書半小時后眺望遠方和看電視20分鐘后休息都是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好習慣。故選:B18.B詳解:玩秋千時,秋千從最高點向最低點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勢能逐漸減少,而動能逐漸增加。因此,勢能轉化為動能。故選:B19.A詳解:蚯蚓是通過皮膚進行呼吸的,夏天的雨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導致土壤中的空氣減少,蚯蚓在土壤中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因此會爬出地面進行呼吸。故選:A20.B詳解:上海磁懸浮列車是利用磁懸浮原理設計的,具體來說是利用同極相斥的原理。磁懸浮列車通過電磁鐵產生的磁場,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方,從而減少摩擦,實現高速運行。故選:B21.B詳解:宇宙包含了河外星系和銀河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銀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組成星系,所占空間比銀河系大很多,銀河系包含了太陽系,太陽系包含了太陽和地球,太陽所占空間比地球大,B對于宇宙各天體系統的關系理解正確。22.B詳解:制造蔬菜大棚覆蓋的塑料薄膜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塑料制成,而這些塑料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石油。因此,石油可以用來制造蔬菜大棚覆蓋的塑料薄膜。故選:B23.A詳解:南極地區海冰融化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是指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平均溫度上升,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所致。這一現象會導致極地冰川和海冰融化,進而影響企鵝等極地生物的棲息地。水土流失和大氣污染雖然也是環境問題,但它們與南極海冰融化的直接關系不大。24.B詳解:太陽系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近至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故選:B25.C詳解:聞韶音”中的“聞”指的是聽到,因此屬于聽覺;“不知肉味”中的“味”指的是味道,因此屬于味覺。所以“聞韶音”和“不知肉味”分別屬于聽覺和味覺。26.C詳解:適應現象存在于一切感覺中,但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適應的表現和速度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我們需隨時調整自己行為,以適應變化的環境。生活在這種適應現象有很多,比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體現了嗅覺中樞具有適應性。27.C詳解:導盲杖工作時,會利用超聲波檢測障礙物,根據障礙物的距離,產生不同程度的振動并發出不同頻率的“嘀嘀”聲,盲人能夠通過聽到的聲音和手部皮膚的不同感覺來調整行動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該導盲杖時主要用到的感覺器官有皮膚和耳。28.C詳解:血壓計是專門用于測量血壓的工具,能夠準確地測量出血壓的數值。聽診器主要用于聽取心肺等內部器官的聲音,體溫計則是用于測量體溫的。故選:C29.C詳解:工具有很多的種類,不同種類的工具作用不一樣,合理使用工具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核桃夾是專門用來打開堅硬的核桃皮,取出完整核桃仁的工具。核桃夾限位點表面較粗糙,其作用是增大摩擦力,限制核桃的位置,防止核桃掉落。故選C。30.A詳解: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眼睛的晶狀體調節能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故選A。31.B詳解:燒秸稈對空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農作物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碳氫元素及有機硫等,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這些污染物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焚燒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這種污染不僅影響人的健康,還對重污染“霧霾”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我們必須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逐步系統化回收利用秸稈。故選B。32.A詳解:家庭垃圾中有約1/3是碎菜葉、蛋殼等廚余垃圾。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菜葉、香蕉皮、蘋果皮、樹葉可以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有機肥;空罐頭瓶、玻璃屬于可回收物,可以回收利用,不能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機肥。 故選:A。33.C詳解:人體能夠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當人體受到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時,都會由傳入神經將信號傳到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傳出神經使身體做出反應。發令槍響產生的聲波通過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動,它的振動又通過聽小骨傳給耳蝸,連接它的聽神經把信號傳給腦,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后開始奔跑。C符合題意。34.B詳解: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它們是人類了解和認識世界的“窗口”。例如,人們用眼感受光,用耳來感受聲音,用鼻來感受氣味.人的感覺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神經傳到大腦,大腦做出分析,產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皮膚感覺等。皮膚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觸覺、痛覺和冷熱覺等。人們在感受菜肴的色、香、味時,主要參與的感覺有視覺、嗅覺和味覺。35.C詳解:從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土地、太陽能、水、森林、地熱等自然資源,在較短時間內能再生或再循環,被稱為可再生資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在地下要經過漫長而復雜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被稱為不可再生資源。煤和石油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動植物資源、土地資源都屬于可再生資源。36.C詳解:新能源指新發現的或發現時間雖久但因技術經濟條件限制而未得到廣泛使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核能、潮汐能等。石油、天然氣都屬于傳統能源;太陽能、可燃冰、地熱能都屬于新能源。37.B詳解: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來都省力、方便,錯誤;一些工具使用起來不省力,但是能擴大力的作用范圍;B.技術和工具都是可以改進的,正確;C.同一任務只能用一種技術,錯誤;同一任務可以使用多種技術,多種技術結合更加省力方便。38.B詳解:健康眼睛的晶狀體調節能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就會疲勞,失去調節能力,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這就是近視。所以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出現問題而形成的。39.B詳解: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一個小球;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兩個小球;用三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三個小球,即: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所以松手后,會觀察到右側四個小球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40.C詳解: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故選:C41.A詳解:2020年7月23日,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它們順利抵達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故選A。42.A詳解:人類生存需要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等條件。適宜人類生存和居住的星球,必須有空氣、水、還應該有適宜的溫度等條件。故選A。43.A詳解: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太陽系大家族成員按體積計算,由大到小順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所以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故選A。44.C詳解:人體需要的能量來源于食物的化學能,食物中的糖類是人體主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質,人體的一切活動,包括學習、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食物的化學能。故選C。45.C詳解:動物通訊是動物間的信息交流,常表現為一個動物借助自身行為或身體標志作用于其他動物(同種或異種)的感覺器官從而改變后者的行為。大猩猩可以通過手勢和身體動作來傳遞信息,并展示出一定的語言學習能力。故選C。46.C詳解:海洋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分類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關資源。海洋是人類的另一個家園,保護海洋資源,合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資源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如:合理開采海洋資源、清理海洋垃圾防止污染、定期休漁等;海水淡化不屬于保護海洋資源。故選C。47.C詳解:本問考查垃圾分類的生活常識。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類,廢電池應該扔進有毒有害垃圾箱;爛果皮屬于廚余垃圾;玻璃瓶、生銹的鐵釘屬于可回收垃圾。廢藥品屬于有害垃圾故選C。48.B詳解:由實驗數據中的平均值可知:發射角度為45°時水火箭飛行距離為20.9米;發射角度為60°時水火箭飛行距離為23.9米;發射角度為75°時水火箭飛行距離為19.3米;所以,發射角度為60°時,水火箭飛行距離最遠。故選B。49.B詳解:地球是圍繞一個假象的軸在轉動,稱作地軸。北極星就處在地軸的延長線上。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這就是北極星“不動”的秘密。人們在夜間觀星時,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北極星的位置好像始終沒有變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圍繞北極星在順時針旋轉。觀察到北斗七星的形狀基本不變,它圍繞北極星轉動,在天空中的位置明顯變化。故選B。50.A詳解:潛望鏡是利用內部的兩面平面鏡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兩個鏡面必須要相對放置,平行放置,A符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