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暮江吟》微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詩三首》的第一篇古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統編教材中,古詩一般出現在課文和日積月累中。低年級學習古詩,主要是讓學生在讀讀背背中感受和理解詩句。中年級學習古詩可以在低年級讀正確、讀出節奏的基礎上,通過想象畫面,感受整首詩的意境。高年級在中年級學習古詩的基礎上,再增加對詩人情感和古詩創作背景的體會,學習一些描寫手法。二、設計意圖:(一)勾連語言學習前經驗學習《暮江吟》前,學生已經學過8首描寫江景的古詩。導入環節可以創造情境,用中國詩詞大會引入,出示幾首描寫江景的相關詩句,讓學生在讀中再次回顧,并且勾連之前學習江景詩的前經驗,營造學習古詩的氛圍。(二)豐富提升語言經驗《暮江吟》主要描寫了兩幅畫面,在學習古詩時,可以用抓關鍵詞想象畫面這一主要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畫面,借助關鍵詞描述畫面。最終達到朗讀的提升,想象的提升和描述畫面能力的提升。古詩中關鍵詞的學習可以采用看圖片、結合生活經驗、勾連舊知、互文閱讀等方法,讓學生不僅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確巧妙,也能在腦海中豐富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最終通過表達實現語言經驗的提升。(三)拓展遷移語言經驗《暮江吟》中使用到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可以遷移到其他江景詩的學習中。課后,教師推薦學生讀古詩《春江花月夜》,在朗讀中借助關鍵詞想象畫面,體會詩人不同的情感,拓展遷移語言經驗。三、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感受詩人用淺白和妙趣橫生的語言描繪出所觀察到的美妙景色。思維能力:理解詩歌意思,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創造: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之情,感悟詩歌中蘊含的道理。四、教學重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景象。五、教學過程一、引詩句,揭課題(課件出示:明代楊慎《升庵詩話》中的一段話)師: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楊慎是在贊美哪首古詩呢?生:白居易的暮江吟師:真聰明,白居易的暮江吟格調清新,語言清麗流暢,給我們展示了深秋傍晚江邊令人陶醉的美麗景色。今天我們一起欣賞這美景,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吧!二、知詩人,明背景1.提問:《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請你說說你對白居易的了解。2.追問:同樣是描寫黃昏的景物,詩人李商隱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王之渙說“白日依山盡,河入海流”;詩人王維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切景語皆情語,人們眼中的景物與其當時的心情際遇有很大關系。你知道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嗎?三、解詩題,明詩意1.出示古詩師:暮,傍晚。點明了時間。(出示“暮”古文字)會意字,太陽落到草叢中,就是“暮”。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暮江吟,就是黃昏時分在江邊所做的詩。2.良辰美景,邀你共賞黃昏美景。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吧!提問:傍晚時分,太陽西沉,此時的天邊、江水、水中的夕陽宛若一幅畫,結合古詩的注釋和插圖說說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3.出示詩句:一道 / 殘陽 / 鋪水中,半江瑟瑟 / 半江紅。(1)提問: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到了怎樣的美景?(2)教師進一步引導:這句詩中的紅與綠有一個鮮明對比。運用色彩對比描繪風光的詩句很多,你還記得哪些?師相機引導總結:一個“鋪”字讓畫面有了動感,“瑟瑟”和“紅”讓畫面有了色彩。好美的一道殘陽,它就像一位畫家一樣,用濃墨重彩為我們繪出了這“晚霞映江”的美麗景象。讓我們再讀這句詩,讀出江水的可愛之處。4.出示詩句:可憐 / 九月 / 初三夜,露似真珠 / 月似弓。(1)提問:詩人漫步江邊,面對著醉人的美景,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天暗下來,夕陽也帶著它的美麗隱去。這時新月當空,詩人又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讀讀后兩行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理解。(2)師相機總結: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在深藍色的天空上掛著一彎月牙,就像一把精致的小弓;不遠處還有幾顆閃爍的星星。皎潔的月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輕紗。一陣風兒吹來,桂花的香甜沁人心脾。滴答,滴答,一顆顆清涼的水珠滴落下來,抬眼望去,草地上、樹葉間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是圓潤的珍珠。四、品全詩,悟詩情這首詩的學習我們從題目讀起,讀出了作者眼前的景,走進詩句,品讀文字,這江邊的景色有了動感,有了色彩,有了變化,隨著朗讀的深入,我們領略了夕陽西沉、晚霞映江、露珠晶瑩、彎月如弓的自然之趣,體會到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作業布置(一)基礎作業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2.見習題單。(二)自主作業:(選做)1.搜集積累白居易不同時期的詩篇。2.搜集積累描寫江景的古詩。(三)拓展作業:尋找一張自己喜歡的風景圖,展開想象為其配上一首古詩。教學反思《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用淺顯的語言,描寫了他觀察到的美妙景色。夕陽西沉,晚霞鋪江;月牙初升,露似珍珠。一幅如詩如畫的畫卷展現在眼前,美得窒息,令人陶醉。在教這首古詩時,我先讓學生鞏固了白居易的詩,簡介詩人的生平,拉近與詩人的距離。反復讀詩,想象畫面。古詩重在讀,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讀懂詩意。在反復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心情。圈畫詩中景物,結合注釋,說說詩中畫面。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讀中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畫面。抓重點字詞,品讀鑒賞。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抓住“鋪”字讓學生想象畫面,詩人為何不用“射”、“照”等詞語呢?讓學生做動作體會“鋪”的妙處。學生邊做邊讀,體會到夕陽覆蓋面積大,給人以動態感,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再圈畫出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這顏色搭配在一起,就是一幅完美的水墨畫。詩的意境美在學生的腦海里有了立體感。所以學生根據詩的內容來寫畫面時,就加入了自己的想象。這是一種學習再創造的過程。學習詩人細致的觀察。這首詩之所以能把我們平常的景物寫得那么美,是詩人細致的觀察;有“暮”到“夜”是詩人連續的觀察所看到的。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惫旁娛侵腥A優秀文化的精髓。新課標指出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教師是引領者,通過教學,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愛上中國文化,文化自信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