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
1.我們吃的黃瓜,是植物的( )。
A.果實 B.種子 C.果實和種子
2.在探究有些種子是利用動物來傳播的實驗時,你推測這些種子的特點是( )。
A.圓形,散落時能滾動 B.有倒鉤、刺或有香氣 C.輕,帶毛或絨毛
3.攝影師在拍攝“映日荷花”時發現,花的( )會產生花粉。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4.有些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蝙蝠,可以利用長長的舌頭吸食花粉和花蜜。當它們吸食同一種類的其他花朵時,花粉就會落到柱頭上,從而完成傳粉,這種傳粉方式是( )。
A.動物傳粉 B.人工傳粉 C.風力傳粉
5.鳳仙花從種子萌發到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大約需要( )。
A.46天 B.103天 C.198天
6.蒼耳的果實上長有鉤狀的硬刺,這種植物傳播種子的主要方式是( )。
A.風力傳播 B.動物傳播 C.彈力傳播
7.蠶豆種子萌發時,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 )。
A.胚根 B.胚芽 C.子葉
8.下列不屬于植物種子的是( )。
A.蘋果 B.花生米 C.豌豆角
9.下面選項中屬于植物果實的是( )。
A.南瓜 B.甘蔗 C.菠菜
10.關于植物莖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莖具有固定植物,美化植物的作用
B.莖具有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C.莖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11.根據下列植物果實或種子具有的特點推測,利用風傳播種子的是( )。
A.果實在成熟時會突然炸裂
B.種子輕,帶翅或茸毛
C.種子有小刺或果實多肉好吃
12.鳳仙花的種子種下之后,要往盆中澆一些水,然后放置在較溫暖的地方,這樣做是為了滿足種子萌發里需要的( )條件。
A.空氣和水分 B.陽光和適宜的溫度 C.水分和適宜的溫度
13.在觀察記錄鳳仙花植株高度時,應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眼睛目測 B.用放大鏡觀察 C.用軟尺測量
14.觀察黃瓜苗(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的生長情況。
A.土壤濕度 B.葉子的朝向 C.葉片的數量變化
15.下列關于植物根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的根總是向上生長的 B.根能吸收水分
C.種子發芽時最先長出來的是根
16.向日葵的莖是( )生長的。
A.匍匐 B.攀緣 C.直立
17.鳳仙花的種子萌發最先長出來的是( )。
A.根 B.莖 C.葉
18.春天是踏青的好時節,三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媽媽帶小明到附近的仁和公園游玩,小明發現好多桃樹上都有花朵被蟲子吃掉了雌蕊,以下一定會發生的現象是( )。
A.桃樹會慢慢枯萎 B.花朵會過早凋謝 C.這朵花不會結出桃子
19.下列關于南瓜花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雄蕊上有花粉
B.雄蕊和雌蕊不在一朵花上
C.雄蕊后面有一個未來的小南瓜
20.下列關于解剖花的做法正確的是(  )。
A.從內向外解剖
B.用鑷子輕輕夾住花的各部分的上部,小心的把它們撕下來
C.將撕下來的各部分結構,分類擺放在紙上
21.為了分辨3個燈泡中哪個最亮,3位小朋友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你認為其中思路比較科學的是( )。
A.小明說:爸媽說哪個燈泡最亮,哪個就是最亮
B.小剛說:通過投票決定,得票最多的最亮
C.小李說:設計一個測量燈泡亮度的檢測器來比較
22.電線著火時,正確的做法是( )。
A.用滅火器滅火 B.用水滅火 C.先切斷電源,再滅火
23.安全電壓是指低于( )V的電壓
A.1.5 B.36 C.220
24.小明組裝完電路后,打開開關,發現小燈泡沒有亮,錯誤的做法是(  )。
A.檢查各個連接點是否緊密接觸
B.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是否存在故障設備
C.將電路接入插座中,增加電流
25.家庭用的燈泡一般是由開關控制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開燈” “關燈”,其科學含義是( )。
A.開燈是指斷開開關,關燈是指閉合開關
B.開燈和關燈都是指閉合開關
C.開燈是指閉合開關,關燈是指斷開開關。
26.使用電池的時候,不能用導線把電池的兩極直接連起來,是因為( )。
A.這樣的連接會損壞小燈泡
B.這樣連接的電路是短路
C.這樣連接的電路是斷路
27.小明在家看電視時,忽然發現電器起火,他正確滅火方法是( )。
A.用泡沫滅火器撲滅 B.立即切斷電源 C.盡快向插座潑水
28.生活中我們用( )來控制燈泡的亮與滅。
A.開關 B.電流 C.斷流
29.下列各組材料中,不能組成簡單電路的一組是( )。
A.一個小電鈴、一節電池,兩根導線
B.兩根導線、一節電池
C.一個小燈泡、一節電池、兩根導線
30.下列不屬于安全用電行為的是( )。
A.不靠近變電器 B.用濕手觸摸電器 C.用干電池來做實驗
31.下列電路元件能用來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是( )。
A.電源、導線、小燈泡 B.電源、導線、開關 C.開關、導線、小燈泡
32.下列做法屬于不安全用電的是( )。
A.離開家時關閉用電器電源 B.不用濕手觸碰開關和電器 C.用濕布清潔電器和開關
33.當電池的兩端直接被導線連接在一起時,就會發生( )。
A.通路 B.斷路 C.短路
34.( )是位舉世聞名的電學家和發明家,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
A.布魯諾 B.牛頓 C.愛迪生
35.遙控器換電池的時候,電池槽內有“+"的地方應與電池的( )相連。
A.正極 B.負極 C.兩端都可以
36.有人觸電后,我們小學生正確的做法是( )。
A.把觸電人拉離電源 B.大聲呼救,尋求幫助 C.用剪刀剪斷電源線
37.在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實地考察,設計照明電路 B.安裝完成后需要進行檢查 C.不畫設計圖隨意連接
38.下列做法,不屬于安全用電的是( )。
A.不用濕手觸摸電器和開關 B.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電器中的故障
C.移動電器時切斷電源
39.下列材料中,屬于絕緣體的是?( )
A.鐵絲 B.石墨 C.橡膠
40.當發現有人接觸裸露的電線而觸電時,我們可以用( )挑開電線。
A.鐵棒 B.干燥的手 C.干燥的竹竿
41.在觀察比較礦物時,用手掂量掂量,可以大約比較出礦物的( )。
A.軟硬程度 B.形狀特征 C.輕重情況
42.我們做實驗時發現當把一土塊放入水中時,水中有氣泡冒出,這種現象說明土壤中有( )。
A.沙子
B.水分
C.空氣
43.( )是黏質土的特點。
A.透氣性好
B.質地黏重
C.土壤疏松
44.石灰石可以生產( ),還是冶金、化工、農業等部門的重要原料。
A.水泥 B.裝飾品 C.鍋
45.我要做個泥人,用( )土較好。
A.沙土 B.黏土 C.壤土
46.紀念碑一般用( )建造。
A.砂巖 B.花崗巖 C.石灰巖
4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雕塑一般用花崗巖 B.鉆石和寶石常被用作首飾、裝飾
C.紀念碑一般用堅硬的大理石建造
48.下列能證明土壤中有空氣的是( )。
A.用紙巾包住土塊
B.把土塊放入水中
C.把土塊放在火上烤
49.把土壤放在鐵盤里加熱,冒煙,有氣味,說明土壤中含有( )。
A.腐殖質 B.水 C.沙
50.小明想探究不同土壤的滲水性,他做實驗時要注意控制變量。在這個實驗中不同的條件是_________。
A.倒入水的量 B.加入土壤的量 C.土壤的類型
51.以下哪種巖石的硬度最大?( )
A.指甲可以劃動 B.小刀刻劃留痕跡 C.小刀刻劃不留痕跡
52.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會發生變化。下列巖石變化的過程中,正確的是( )。
A.小石子、沙、黏土→巖石碎裂→大塊巖石
B.大塊巖石→巖石碎裂→小石子、沙、黏土
C.大塊巖石→小石子、沙、黏土→巖石碎裂
53.小明想把他種植的鳳仙花移植到學校種植區來。于是他對種植鳳仙花所需要的土壤類別展開調查。小明發現自己采集巖石的地方:山上、學校種植區里和公園里的土壤顏色各不相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不同地區的土壤由不同巖石風化形成
B.不同地區的土壤腐殖質含量不同
C.不同地區的土壤混入了不同的顏料
54.我們可以從巖石“身上”收獲很多信息,下列關于巖石說法錯誤的是 ( )。
A.通過分析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知道它們形成的年代
B.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可以說明有哪些動植物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
C.我們到處都能看見巖石,所以不需要保護它們
5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巖石和礦物在自然界中是不變的
B.巖石和礦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C.要保護巖石和礦物資源
56.在鑒別礦物時,用手掂量能知道礦物的( )。
A.軟硬 B.大小 C.輕重
57.把土壤倒入裝有水的燒杯中,靜止后會出現分層,這主要是由于( )。
A.組成土壤的顆粒大小不同
B.土壤不溶解于水中
C.土壤比水重
5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礦產資源屬于國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采
B.鐵是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
C.我國已經發現很多種礦產,因此可以隨意使用
59.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 )。
A.光澤度 B.透明度 C.顏色
60.銅片能在鋁片上刻畫出痕跡,但不能在鐵片上刻畫出痕跡,由此可知鐵片、鋁片、銅片三種物質的硬度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鐵片-銅片-鋁片 B.銅片—鐵片—鋁片 C.鋁片—銅片—鐵片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頁,共7頁
第7頁,共7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C B C A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A C A C C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C C B B A B B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C A B C B C C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B A B B A B A C
題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B C C C C A C B A
1.C
【詳解】A.黃瓜確實是植物的果實,但表述不全面,因為我們吃黃瓜時也會吃到里面的種子,故錯誤。
B.黃瓜里的籽才是種子,我們吃的黃瓜整體不是單純的種子,故錯誤。
C.黃瓜是由子房發育而成的果實,而黃瓜內部包含的籽就是種子,我們食用黃瓜時既吃了果實部分,也吃了種子部分,故正確。
故選:C。
2.B
【詳解】A.圓形、散落時能滾動的種子,這種特點主要利于自身在地面滾動傳播,并非專門適應動物傳播,故錯誤。
B.有倒鉤、刺的種子,像蒼耳,可鉤掛或附著在動物皮毛上被帶到各處;有香氣的種子能吸引動物取食,隨動物的移動通過糞便排出到其他地方傳播,這些都是借助動物傳播種子的常見特點,故正確。
C.輕,帶毛或絨毛的種子,比如蒲公英,主要是借助風力傳播,而非動物傳播,故錯誤。
故選:B。
3.A
【詳解】A.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是產生花粉的地方。選項符合題意;
B.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接收花粉并發育成果實和種子,本身不產生花粉。選項不符合題意;
C.花瓣:主要功能是吸引傳粉者(如昆蟲),不產生花粉。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A
【詳解】蝙蝠通過吸食花粉和花蜜時,身體會沾上花粉,當它們飛到同一種類的其他花朵時,花粉被帶到柱頭上完成傳粉。這種借助動物(蝙蝠)作為媒介的傳粉方式屬于動物傳粉。人工傳粉需要人類主動操作,風力傳粉則依賴風的作用。故選A。
5.C
【詳解】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等階段。一般來說,鳳仙花從3月下旬播種,到9月下旬種子成熟,整個生命周期約為198天。而46天和103天時間過短,不足以完成鳳仙花完整的生命周期。
6.B
【詳解】果實和種子的結構與種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適應的。植物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有利于生命的延續。撒播方式:利用:水流傳播、彈射傳播、風力傳播、動物傳播。蒼耳身上有鉤刺,可以附于人或動物身上而傳播。故選B。
7.C
【詳解】A.胚根是胚的組成部分,發育為根,但不直接提供營養。
B.胚芽是胚的組成部分,發育為莖葉,但不直接提供營養。
C.子葉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如蠶豆)儲存營養物質的主要結構,萌發時提供養分供胚發育。
故C符合題意。
8.A
【詳解】綠色開花植物的身體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不同植物可供食用的部分不同,我們吃的是植物種子的是花生米、豌豆角,蘋果是植物的果實。故選A。
9.A
【詳解】A.南瓜是植物的果實,由花凋謝后的子房發育而成,內含種子(如南瓜籽)。
B.甘蔗屬于植物的莖(儲藏莖),用于儲存養分,并非果實。
C.菠菜是植物的葉和莖,屬于葉用蔬菜,也不是果實。
果實是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通常包裹種子,南瓜符合這一特征。故選A。
10.B
【詳解】植物的莖是連接根、葉、花等器官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其中,輸送水分和無機鹽是莖的主要功能之一。莖內的導管和篩管等組織能夠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輸送,同時將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向下輸送,以滿足植物生長和代謝的需要。
另外,莖還具有支撐植物體、儲存營養物質等作用,但并不包括“固定植物”和“美化植物”的作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主要是根的功能,莖雖然也參與吸收過程,但不是其主要功能。
故選B。
11.B
【詳解】A.果實成熟時炸裂,屬于彈射傳播(如鳳仙花),依賴自身彈力將種子彈出,與風無關。A選項錯誤;
B.種子輕且帶翅或茸毛,這是典型的風傳播特征。例如蒲公英的絨毛和楓樹的翅狀結構,能借助風力飄散到遠處。B選項正確;
C.帶刺的種子(如蒼耳)通過附著動物皮毛傳播,多肉果實(如櫻桃)則通過動物食用后排便傳播,均屬于動物傳播。C選項錯誤。
故選B。
12.C
【詳解】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內部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鳳仙花的播種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鳳仙花種子種下后要往花盆中澆一些水放置在較溫暖的地方,是因為種子萌發需要水分和適宜的溫度。故選C。
13.C
【詳解】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繁育種子。在觀察記錄鳳仙花植株高度時,我們應該堅持每天觀察,用軟尺測量高度,并記錄。故選C。
14.C
【詳解】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需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多項工作。在觀察植物生長變化記錄的過程中,要注意將播種、芽出土、出現花芽、開花、果實成熟等準確日期記錄下來,還可以用文字、圖畫、照片等方式寫觀察日記。觀察黃瓜苗生長情況時,要記錄生長高度、葉片數量等,不需要記錄葉子的朝向、土壤濕度。故選C。
15.A
【詳解】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向地性是根的重要特性,它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養分;根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為植物生長提供物質;種子發芽時,最先長出來的是根,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為后續生長打下基礎。故選A。
16.C
【詳解】向日葵的莖直立生長,能支撐植株,使其向上生長,接受陽光照射。匍匐莖是平臥在地面生長的,如草莓的莖;攀緣莖是借助卷須等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的,如葡萄的莖,所以向日葵的莖是直立生長的。故選C。
17.A
【詳解】種子萌發時,先萌發出根,再長出莖和葉。鳳仙花的種子萌發最先長出來的是根,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故選A。
18.C
【詳解】A.一朵花的雌蕊受損不會導致整棵桃樹枯萎,其他健康花朵和葉片仍能進行光合作用維持桃樹生長。A選項錯誤。
B.花朵凋謝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未受精的花可能提前凋謝,但這不是“必然”結果。B選項錯誤。
C.雌蕊被破壞后,果實發育的基礎(子房)喪失,因此這朵花必然無法結出桃子。C選項正確。
故選C。
19.C
【詳解】南瓜花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但雌花和雄花是分開的,是單性花,雄蕊上有花粉,雄蕊和雌蕊不在一朵花上。雌蕊后面有一個未來的小南瓜(子房),不是雄蕊后面,故選C。
20.C
【詳解】A.解剖花時應從外向內依次取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而不是從內向外。外層結構保護內部結構,從外到內操作能避免損壞內部脆弱部分。A選項不正確;
B.用鑷子應夾住花的各部分基部(靠近花托處)再輕輕撕下,夾住上部容易撕裂或破壞結構完整性。B選項不正確;
C.分類擺放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結構,便于觀察和記錄各部分形態、數量及排列方式,符合科學實驗規范。C選項正確。
故選C。
21.C
【詳解】科學探究需要基于客觀的觀察或測量。聽父母的判斷和投票決定都依賴主觀意見,容易受個人感受或環境干擾,無法準確判斷燈泡的實際亮度。通過設計檢測器(如使用光敏傳感器、相同電源下的亮度對比等)進行測量,能夠排除人為因素,實現客觀、可重復的比較,符合科學實驗的基本原則。因此,小李的思路更科學。故選C。
22.C
【詳解】發生觸電事故時,強大的電流通過人體可能使心跳、呼吸停止。為了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我們必須懂得并遵守安全用電的原則。生命只有一次,事故出于麻痹,加強用電安全意識十分重要,電線著火時,應該先切斷電源,再用滅火器滅火。故選C。
23.B
【詳解】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超過36V,發電廠發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所以B符合題意。
24.C
【詳解】A.接觸不良是電路故障的常見問題。若導線與元件(如電池、燈泡)未穩固連接,會導致電流中斷,燈泡自然不亮。應優先檢查各個連接點是否緊密接觸。A選項不符合題意。
B.若連接正常,則需排查元件是否損壞。用電路檢測器依次測試電池、導線、燈泡等是否導通。若發現某元件不導電,則需更換。B選項不符合題意。
C.原電路為低電壓設計(電池供電),直接接入家用插座(220V)會因電壓過高燒毀元件。若電路本身存在短路,插座接入甚至可能引發火災。C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C。
25.C
【詳解】燈泡的亮滅由電路是否連通決定。當開關閉合時,電流通過電路,燈泡發光(開燈);當開關斷開時,電流被切斷,燈泡熄滅(關燈)。因此,“開燈”對應閉合開關,“關燈”對應斷開開關。故選C。
26.B
【詳解】A.這樣連接會損壞電源,所以A選項不符合題意。
B.當電池的正負極被導線直接連接在一起時,就會發生短路。此時,電池和導線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不僅燈泡不能發光,電池也很容易被損壞。因此B選項正確。
C.這樣連接會造成線路短路,斷路是指電路未接通,題干中是線路接通狀態,因此C選項錯誤。
27.B
【詳解】電器起火時,首先要做的是切斷電源(選項B),避免因電流導致火勢蔓延或觸電危險。泡沫滅火器(選項A)含有導電成分,可能引發觸電或加重火情;向插座潑水(選項C)更危險,水會導電導致觸電或電路短路,故選B。
28.A
【詳解】開關是控制燈泡亮與滅的裝置。當開關打開時,電路連通,電流通過燈泡,燈泡發光;當開關關閉時,電路斷開,電流停止,燈泡熄滅。選項B“電流”是燈泡發光的原因,但無法主動控制通斷;選項C“斷流”并非生活中使用的控制裝置名稱,故選A。
29.B
【詳解】A.簡單電路必須包含電源、導線和用電器三個部分,形成閉合回路。有小電鈴(用電器)、電池(電源)、導線,可以組成電路,電鈴會響。A選項不符合題意。
B.只有導線和電池,缺少用電器。直接連接電池兩端會導致短路,無法形成有效電路。B選項符合題意。
C.有小燈泡(用電器)、電池、導線,可組成電路,燈泡會亮。C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0.B
【詳解】A.靠近變電器是安全用電的行為,因為變電器通常帶有高壓電,靠近可能會發生電擊危險。選項不符合題意;
B.用濕手觸摸電器是不安全的用電行為。水是良好的導電體,用濕手觸摸電器容易導致電流通過人體,發生觸電事故。選項符合題意;
C.用干電池來做實驗可以視為安全用電行為,只要實驗過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短路或誤操作,干電池的電壓通常較低,不會造成嚴重傷害。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1.A
【詳解】電路檢測器是一個簡單電路,由電池、小燈泡和若干導線組合而成。制作電路檢測器材料中,不需要使用開關。故選A。
32.C
【詳解】A.“離開家時關閉用電器電源”符合安全用電的原則,該項不符合題意;
B.“不用濕手觸碰開關和電器”符合安全用電原則,該項不符合題意;
C.水是導體,容易導電。用濕布擦拭通電或未完全斷電的電器、開關時,可能導致電流通過濕布傳到人體,引發觸電危險。該項屬于不安全用電行為。
故選C。
33.C
【詳解】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電流不經過用電器,會造成短路,通路是正常接通的電路,斷路是電路斷開的狀態。故選C。
34.C
【詳解】A.布魯諾是哲學家,與科學發明無關。A選項錯誤。
B.牛頓是物理學家,主要研究力學和光學。B選項錯誤。
C.愛迪生是著名的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通過改進電燈的材料(如使用碳化竹絲作為燈絲),成功讓電燈更加耐用和實用,因此被公認為“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的代表人物。C選項正確。
故選C。
35.A
【詳解】電池是一種常見的電源,主要有兩極:正極和負極。電池的銅帽一端為正極,用“+”表示,鋅殼一端為負極,用“-”表示。在給遙控器換電池的時候,遙控的電池槽內“+”的地方應與電池的銅帽一端相連。故選A。
36.B
【詳解】發現有人觸電后,我們小學生正確的做法大聲呼叫“有人觸電了!”尋求幫助。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再搶救,故選B。
37.C
【詳解】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時需要先實地考察,設計照明電路圖。A選項正確。電路安裝好后,需要進行檢查。B選項正確。設計好后要按照設計圖進行安裝。C選項錯誤。故選C。
38.B
【詳解】家用電器中的故障檢測應該由專業的技術人員使用專業的工具進行,普通消費者使用電路檢測器可能會因為操作不當或者設備不夠精確而造成誤判,甚至可能引發觸電事故。正確的做法是在發現家用電器可能存在故障時,首先切斷電源,然后聯系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查和維修。其他兩項“不用濕手觸摸電器和開關”和“移動電器時切斷電源”都是安全用電的正確做法。故選B。
39.C
【詳解】A.鐵絲是金屬,金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夠很好地傳導電流,屬于導體。
B.石墨雖然是非金屬,但它具有特殊的層狀結構,具有一定的導電性,不屬于絕緣體,而是一種良好的導體,
C.橡膠內部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所以電流很難通過橡膠,因此橡膠屬于絕緣體,常被用于電氣設備的絕緣保護等。
故選:C。
40.C
【詳解】當發現有人接觸裸露的電線而觸電時,我們可以用絕緣物挑開電線,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開導線或用干燥的絕緣繩套拉導線或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該題中鐵棒是導體,人干燥的手接觸裸露的電線會觸電,干燥的竹竿是絕緣體,故選C。
41.C
【詳解】在介紹礦石時,我們可以從顏色、形狀、軟硬、結構等方面描述巖石的特征。用手掂量可以感知礦物的重量。故選C。
42.C
【詳解】土壤是一種混合物,它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組成的,當把一土塊放入水中時,發現水中有氣泡冒出,這說明土壤里有空氣。故選C。
43.B
【詳解】黏質土的特點是保水性能高、透氣性能差、質地黏重、排水性能差、養分高和保蓄性強。故選B。
44.A
【詳解】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由巖石的性質和特點可推知它們的用途。石灰石可以生產水泥,還是冶金、化工、農業等部門的重要原料。故選A。
45.B
【詳解】制作泥人時,使用黏土較好。黏土具有較好的塑性和粘性,可以很容易地塑形成各種形狀,并且在干燥后能夠保持形狀,適合用于雕塑和手工制作。沙土和壤土的粘性和塑性通常不如黏土,因此不太適合用來制作泥人。故選B。
46.B
【詳解】巖石的用途非常廣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產生活資料,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巖石還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藝品。建造紀念碑所用的巖石一般是用堅硬的花崗巖建造。故選B。
47.A
【詳解】A.雕塑一般材料會使用大理石、青銅等,而不是主要使用花崗巖,因為花崗巖質地堅硬難以雕刻。
B.鉆石和寶石因其美麗的光澤和稀有性,經常被用來制作首飾和裝飾品。
C.紀念碑通常確實使用堅硬的石材,如大理石或花崗巖,以確保其耐久性。
因此,A選項的不準確在于花崗巖并非雕塑的一般用材。
故選A。
48.B
【詳解】A.用紙巾包住土塊,用力按壓,紙變濕證明土壤中有水分;
B.把土塊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證明土壤中有空氣;
C.把土塊放在火上烤,土壤顏色變白,同時伴隨羽毛燒焦氣味,證明土壤中有腐殖質。
B選項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
49.A
【詳解】給土壤加熱會冒煙,并且有臭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腐殖質是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故選A。
50.C
【詳解】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小明在研究比較土壤滲水性的對比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土壤的種類;土壤的數量、倒入水的多少和水的溫度是不改變的條件,故選C。
51.C
【詳解】不同巖石的硬度不同。敲開巖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斷面上劃可以測試巖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劃后留有劃痕的巖石較軟;用小刀劃后留有劃痕的巖石較硬;用小刀劃后也沒有留下劃痕的巖石很硬。故選C。
52.B
【詳解】風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積物的全過程。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故選B。
53.C
【詳解】土壤的顏色主要由其成分和性質決定,包括土壤中的礦物質、有機質含量、水分和空氣含量等因素。不同地區的土壤由不同巖石風化形成:巖石的種類不同,其風化形成的土壤顏色也會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土壤腐殖質含量不同:腐殖質是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同會導致土壤顏色深淺不一。土壤中混入顏料的情況在自然條件下是非常罕見的,通常不會是土壤顏色差異的原因。故選C。
54.C
【詳解】A.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題干說法正確;
B.化石是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生存過,題干說法正確;
C.有些巖石是重要的礦產資源,需要保護它們,題干說法不正確。
故選C。
55.C
【詳解】巖石和礦物在自然界中會發生變化,A選項錯誤;巖石和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B選項錯誤;我們需要保護巖石和礦物資源,C選項正確。
56.C
【詳解】在鑒別礦物時,用手掂量可以感知礦物的重量,即輕重。軟硬是通過硬度測試來判斷的,而大小是通過目測或測量來確定的。
57.A
【詳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將攪拌后的土壤靜置會出現分層現象,小顆粒較輕會在上層,大顆粒較重會在下層。故選A。
58.C
【詳解】礦產資源屬于國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采,A正確;
鐵是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B正確;
我國雖然發現了很多種礦產,但礦產資源是有限的,不能隨意使用。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是國家的基本政策,以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C錯誤。
故選:C
59.B
【詳解】我們可以將礦物的透明度分為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三種等級。在衡量礦物的透明度時采用的方法是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所以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得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透明度。
60.A
【詳解】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變形,特別是塑性變形、壓痕或劃痕的能力。銅片能在鋁片上刻畫出痕跡,說明銅的硬度大于鋁;銅片不能在鐵片上刻畫出痕跡,說明鐵的硬度大于銅。因此,鐵片、銅片、鋁片三種物質的硬度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鐵片-銅片-鋁片。
故選:A
答案第10頁,共11頁
答案第9頁,共1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东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顺昌县| 平凉市| 乌拉特中旗| 贵南县| 青阳县| 和林格尔县| 全南县| 南通市| 封开县| 万山特区| 赣榆县| 喀喇沁旗| 池州市| 嘉定区| 乌拉特前旗| 循化| 洪雅县| 阿瓦提县| 双辽市| 武邑县| 土默特左旗| 柏乡县| 德昌县| 北碚区| 洪湖市| 柏乡县| 余干县| 贵南县| 遂昌县| 西昌市| 大石桥市| 恩平市| 阿克陶县| 泰和县| 磐安县| 扎兰屯市| 鸡泽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