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Mg-24 S-32 Zn-65一、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有利于實現該目標的是A. 駕燃油車出行,節約時間成本 B. 加高工廠煙囪,廢氣高空排放C. 積極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 D. 露天焚燒垃圾,減少土壤污染2. 科學家與其研究成果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 門捷列夫——提出原子學說 B. 道爾頓——發現元素周期表C.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 D. 拉瓦錫——測定了相對原子質量3. 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化學服務于生活。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 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殺菌 B. 用含鐵醬油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C.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長保質期 D. 用含NaOH的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4. 乙烯(C2H4)的年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如圖所示是制取乙烯的微觀反應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合成新的元素 B. 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C. 甲和乙兩物質微粒個數比為1:1 D. 反應物、生成物中共有2種氧化物5. 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芯片產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氮化鎵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圖是鎵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鎵與鋁電子層數相同 B. 鎵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C. 鎵屬于金屬元素 D. 鎵元素的位置在處6.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A. 電解水實驗證明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B. 電解水實驗中,負極產生氧氣、正極產生氫氣C. 為加快電解速率,先向水中滴加幾滴稀硫酸D. 圖2中反應Ⅰ反應方程式2H2OH2↑+H2O27. 下列圖像能夠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 將一定量石灰石高溫煅燒B. 向等質量的鎂、鋅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至過量C. 用等質量、等濃度的雙氧水制氧氣D. 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共26分)8.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納米海綿是一種新型環保清潔產品,具有網狀多孔的結構,清潔過程中可以吸附物體表面的污漬。納米海綿不僅可有效清潔茶垢、油垢等,還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經過改良的納米海綿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環利用性以及環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決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學家測定了納米海綿對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質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強),結果如圖1。吸油能力的差異性取決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納米海綿的吸油能力越強。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納米海綿具有極好清潔功能,是因為具有______結構。(2)納米海綿對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對黑芝麻油的強,其原因是______。(3)由圖2得到的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循環次數1~8之間時,隨循環使用次數的增加,吸油能力變差的是______(填“納米海綿”或“細菌纖維素”)。9. 如表是KCl、KNO3、KClO3三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0℃ 20℃ 40℃ 60℃ 80℃KCl 27.6 34.0 40.0 45.5 51.1KNO3 13.3 31.6 63.9 110 169KClO3 3.3 7.3 13.9 23.8 37.5回答問題:(1)三種物質中可以用做復合肥料的是______。(2)t℃時,KCl和KNO3溶解度相等,則t的取值范圍為______。(3)如圖1的實驗過程是在60℃將一定質量的KCl溶液進行恒溫蒸發。請推斷第一個燒杯中的溶液是_____(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4)如圖2,20℃時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殘缺的試劑瓶,這瓶試劑不可能是______。10. 我國已向世界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某工廠為實現本廠“碳中和”目標,設計了一種“捕捉”CO2減排方案,流程如圖所示:(1)“捕捉室”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在“轉化、沉淀室”發生的反應中,包含______、______兩種基本反應。(3)若將“儲存室”中的產品降溫固化,所得固體可用于______(答1條即要)(4)實驗室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也是“捕捉”CO2過程。工廠卻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減排方案,原因是______。11. 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如中和廢水、治療胃酸過多,有部分中和反應現象并不明顯,【提出問題】以NaOH和稀H2SO4為例,如何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方案一:利用溫度變化來證明中和反應【實驗一】(1)在50mL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濃度的稀H2SO4。觀察到溶液溫度______(“升高”或“降低”),由此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小組同學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發現此結論不嚴謹,并利用數字化技術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對比實驗】①在50mL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蒸餾水②在50mL一定濃度______溶液中滴加50mL蒸餾水③在50mL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濃度的稀H2SO4。(2)由圖1可知,NaOH溶液和稀H2SO4溶液混合時溫度遠高于它們稀釋時溫度的變化量,從而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由圖2可知,中和反應溫度變化主要由______(填離子符號)反應導致。方案二:從溶液電導率變化探究中和反應【實驗二】小組同學根據圖3進行相關實驗,利用電導率傳感器分別測試A、B試管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電導率變化。(已知電導率越大,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越大)(3)圖4中表示B試管電導率變化的是______(填“甲”或“乙”),C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為______。(4)A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方案三:利用酸堿指示劑來探究中和反應【實驗三】在50mL一定濃度NaOH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濃度的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溶液顏色由紅色剛好變為無色時,可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②取一定量反應后的無色溶液加熱蒸發,在蒸發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溶液由無色又變成紅色。同學們對紅色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酚酞除外)進行再探究。查閱資料:常溫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無色,pH在8.2~14的溶液中呈紅色。作出猜想:猜想一:Na2SO4、NaOH猜想二:Na2SO4、NaOH和Na2CO3(5)小組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實驗,發現猜想二不正確。簡述該實驗過程(包括操作和現象)______(供選用的試劑:稀H2SO4、Ba(OH)2溶液)(6)在蒸發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溶液由無色又變成紅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著少量的______溶液。(7)綜上實驗,可得出的結論:若向某溶液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無色,則該溶液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呈酸性。12. 黃銅(銅和鋅的合金)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常用于制造軸承、齒輪等機器零件。為回收黃銅中的銅,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黃銅樣品粉末32.5g,放入燒杯中,然后逐漸加入稀硫酸至過量。所加稀硫酸的質量與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質量為100g;此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Mg-24 S-32 Zn-65一、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共26分)【8題答案】【答案】(1)網狀多孔(2)柴油的密度比黑芝麻油大(3)細菌纖維素【9題答案】【答案】(1)KNO3 (2)20℃~40℃(3)不飽和溶液 (4)KClO3溶液【10題答案】【答案】(1)(2) ①. 化合反應 ②. 復分解反應(3)人工降雨或作制冷劑等(合理即可)(4)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11題答案】【答案】(1) ①. 升高 ②. 稀硫酸(2)H+、OH- (3) ①. 甲 ②. 硫酸鈉、硫酸(4)H2SO4 + Ba (OH)2 =BaSO4↓ + 2H2O(5)取少量紅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無氣泡產生(6)NaOH##氫氧化鈉(7)不一定【12題答案】【答案】鋅的質量為32.5g 26g=6.5g。設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x。解得x=16.1g。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6.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