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模擬卷(杭州市專用)科 學(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閱卷人 一、單選題(本大題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得分1.下面關于“給生物分類”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用不同的分類標準給生物分類,分類的結果都是一樣的B.生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征是科學家對生物分類的重要標準C.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生物2.小科在建銀河系模型時,在紙片上畫出銀河系的“核球”和“旋臂”,畫好后剪下,再用一些米粒粘在紙片上。“米粒”模擬的是銀河系中的( )。A.恒星 B.行星 C.衛星3.利用二歧分類法給校園植物分類時,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根據植物葉脈的不同,分為平行脈和非平行脈B.根據植物葉片顏色的不同,分為綠葉和非綠葉C.根據植物莖的不同,分為木質莖和非木質莖D.根據植物葉片形狀的不同,分為針形葉和非針形葉4.海水稻是科學家新培育出來的能在鹽堿地生長的水稻新品種,而我們杭州地區農田中的水稻生活在淡水中。這一現象說明了基因的( )。A.進化現象 B.變異現象 C.遺傳現象 D.適應現象5.食物被我們吃進體內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這個過程是( )。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6.下列物質變化中僅有物理變化的是( )。A.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字 B.用火柴點燃酒精燈C.鐵在空氣中生銹 D.鳳仙花開花、結果了7.心宿二所在的星座是( )。A.天蝎座 B.天琴座 C.小熊座 D.大熊座8.銀河系的直徑約有( )光年。A.10億 B.10萬 C.10 D.1009.“夏季大三角”分別是( )。A.牛郎星、織女星和天津四 B.牛郎星、織女星和天狼星C.牛郎星、北極星和天津四 D.織女星、天狼星和北斗星10.圍繞著太陽運行,形狀像掃帚一樣的天體是( )。A.流星 B.彗星 C.小天體 D.衛星11.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中許多詩詞蘊含著生物學道理。下列詩句或諺語能體現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的是(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12.迄今為止,( )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A.火星 B.月球 C.木星 D.土星13.夏季是觀星最好的季節,下列星星中不屬于“夏季大三角”的是( )。A.天津四 B.金星 C.牛郎星 D.織女星14.開展觀星實踐活動,以下場地中最適合的是( )。A.小區草坪 B.金華北山山頂C.寬闊的馬路上 D.城區學校操場15.下列生命體的變化中,不包括化學變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運動導致腿骨折C.蠶變成蛹 D.種子長成苗16.在課堂實驗中,可以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的新物質有( )。①水 ②蠟油 ③黑煙 ④燒黑的燭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1年5月,“祝融號”安全到達某行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它到達的行星是( )。A.月球 B.火星 C.水星 D.金星18.夏季是觀察星座的好季節,其中構成“夏季大三角”之一的天津四屬于( )座。A.天鵝 B.天鷹 C.天琴 D.獵戶19.在太陽系中,與地球相鄰的行星是(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20.將“發際(V形、平)”、“單、雙眼皮”、“有無耳垂”和“卷發、直發”四組性狀進行組合,最多有( )不同的相貌。A.4種 B.8種 C.16種閱卷人 二、實驗探究題(本大題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得分21.宇宙。下圖是學生在學習宇宙單元過程中所制作的作品,請仔細看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甲制作的是 模型,③號位置模擬的是地球,如果要組成地月系,這個模型里還缺少了 。(2)圖乙是在模擬 形成的原因,其中c對應的是圖甲中的 。(3)下列圖片與圖乙的模擬實驗相匹配的是( )。A. B.C. D.(4)宇宙中的大多數天體都十分龐大,小科收集了一些恒星的數據,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恒星直徑接近太陽直徑100倍的是(太陽直徑為1400000km)( )。恒星 大概直徑 恒星 大概直徑A 室宿二 133000000km B 角 35000000kmC 馬腹一 16800000km D 天狼星 2660000kmA.A B.B C.C D.D(5)小科仔細觀察了圖甲的模型,認為模型存在一定的問題,請你在下面方框中寫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 (6)回憶《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還制作過 模型。2024年4月25日,我國神舟 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了貢獻。22.太空探索北京時間2024年6月2日, “嫦娥六號”成功登錄月球背面南極,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預計6月底“嫦娥六號”返回器將攜帶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這也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計劃如期完成。(1) “嫦娥工程”按“繞、落、回”三步進行,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A.月球車必須自備降落傘,以確保安全著陸B.月球上可以放風箏C.月球背面沒有環形山,所以月球車可以快速行駛D.月球車不需要進行防銹處理(2)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項目中,由我國實施的是( )。①“祝融號”火星車 ②“神州”系列載人飛船 ③“天宮號”空間站 ④“火星移民”計劃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在太空探索中,科學家根據八大行星基本數據表制作了部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結合數據我們可以判斷表示右圖星球位置的是( )。星體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 5800 10800 15000 22800 77800 142700 287000 449600赤道直徑(千米) 4878 12104 12756 6787 142800 120000 51200 48600A.① B.② C.③ D.④(4)太陽系大家庭中,火星與地球一樣,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進行逆時針自轉,并且自轉始終保持約25°的傾斜角度,下列在火星上無法觀察到的是( )。A.有晝夜交替現象 B.太陽西升東落C.有四季變化 D.不同地方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5)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人類在尋找下一個太空家園的時候,反現了距離右的開普勒22-B,人類若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普勒22-B 大約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如果有一天我們到達開普勒22-B,我們觀察到的星空跟現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星空一樣嗎 (“一樣”或“不一樣”) , 你的理由是 。(6)研究月壤發現結構很松散,土壤顆粒較大,結構類似于沙質土,下列表示沙質土的是( )。A. B. C.閱卷人 三、綜合題(本大題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得分23.生活中物質的變化。VC泡騰片是一種含有大量維生素C 的片狀物品,把泡騰片直接放到水中,會產生大量氣 泡,喝起來有種喝汽水的感覺。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制作冰糖葫蘆一般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卻四個步驟。(1)如圖所示,把VC 泡騰片投入水中,將收集到的氣體倒入燒杯,發現下方的蠟燭比上方的蠟燭先熄滅,說明該氣體具有 的性質。(2)根據這種氣體的特征進行檢索,這種氣體最有可能是 。物質名稱 顏色 氣味 可燃性 輕重二氧化碳 無色 無味 不支持燃燒 比空氣重氧氣 無色 無味 能幫助燃燒 比空氣重氫氣 無色 無味 能燃燒 比空氣輕氮氣 無色 無味 不支持燃燒 比空氣輕(3)VC泡騰片放入水中產生的氣體與( )混合產生的氣體有相同的性質。A.小蘇打和水 B.食鹽和白醋C.小蘇打和白醋 D.食鹽和水(4)在紫甘藍上滴加VC 泡騰水,發現它變成了紅色,將紫甘藍浸泡在( )中,它也會變紅色。A.清水 B.肥皂水 C.白醋 D.小蘇打溶液(5)制作冰糖葫蘆時,把白糖與水倒入鍋中,用猛火熬20分鐘后,水明顯變少,這是因為水變成了( )。A.糖漿 B.水蒸氣 C.二氧化碳 D.冰(6)加熱白糖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不屬于化學變化時伴隨的現象。A.白糖顆粒熔化成液態糖 B.液態白糖變焦黃C.冒出濃煙 D.勺子里殘留黑色物質(7)白糖在加熱過程中,會冒出細小密集的氣泡,冒泡說明(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C.白糖變成了碳 D.固態的白糖變成了氣態(8)食物進入我們體內,經歷復雜但平穩的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才能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能量。24.古代瞭望塔模型制作。如圖所示的瞭望塔是一種古老的建筑,古時候用于觀察周圍敵情、監視天氣、傳遞信息等,六年級同學準備制作一個瞭望塔模型。(1)瞭望塔模型建造的一般過程是( )。A.設計一制作一測試一評估和改進B.制作一設計一評估和改進—測試C.設計—測試—評估和改進—制作D.測試—評估和改進—設計—制作(2)在瞭望塔模型的設計過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適的是( )。A.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創意與構想B.既考慮項目的可行性,也考慮安全性C.將模型的高大、美觀作為設計的首要目標D.每個成員有明確分工和合理的時間安排(3)建造瞭望塔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 )。A.讓人參觀B.測試設計的可實施性,避免損失C.工程師的興趣愛好D.使竟標講解更如直觀(4)在建造瞭望塔模型的過程中,合理的說法是( )。A.接口處的膠帶越多越好B.模型的尺寸必須要和真實的塔臺一樣高C.建造瞭望塔只需要考慮承重D.利用框架結構,可以提高模型的牢固程度(5)瞭望塔模型的性能可以用什么方法測試,請把相關內容連線。抗風能力 用尺子測量模型承重能力 用電風扇吹模型抗震能力 重物壓在模型頂瑞塔臺高度 用地震模擬器震動模型(6)要檢驗瞭望塔模型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下列最有效的方法是( )。A.設計 B.測試 C.觀察 D.評估(7)如果設計的瞭望塔模型沒有通過測試,那么接下來最合適的做法是( )。A.放棄這項設計活動B.降低設計要求,讓自己的設計能通過測試C.發現問題,修改設計,完善作品D.放棄原設計,重新設計一個新的方案(8)中國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無私奉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天眼”之父的科學家是( )。A.鐘揚 B.馬世駿 C.達爾文 D.南仁東(9) “神舟”飛天,“天問”探火,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國各類工程正在加速建設,請再列舉我國的兩項重大工程。 25.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2023年4月24 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歷經三十載,中國空間站被稱為“夜空中最亮的星”。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艘新晉“太空快遞小哥”穿破云層,將7.4噸航天員需要的食物、水、實驗設備等物資快遞到太空站,航天員的太空生活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1)2023年3月7日,有天文愛好者拍攝到“空間站凌月”。凌月現象是指小天體運動到觀測者和大天體之間,呈現出小天體從大天體表面通過的現象。下圖( )能表現“空間站凌月”。(“●”表示空間站)A. B. C.(2)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將7.4噸的物資從地球帶至太空中,物資受到的引力會( )。A.變大 B.變小 C.不變(3)仰望天空,能看到像勺子一樣的北斗七星,請將七顆恒星用線段連起來,并找出北極星,用“☆”表示,其中北極星位于 星座。(4)宇航員在太空站做的“水膜實驗”,是給小水滴不斷加水,水球變得越來越大,這是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你的依據是 。(5)為了維持宇航員在太空站進行科學實驗、觀測太空等,有些人認為這樣的研究需要耗費龐大的資金和科學家的精力,有人建議減少這樣的投入,你贊同這樣的想法嗎 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AA、用不同的分類標準給生物分類,分類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植物按照生長環境分類、按照莖的特點分類等,故A錯誤;B、生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征是科學家對生物分類的主要標準,故B正確;C、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生物,分類是認識、研究生物的好方法,故C正確。2.A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2000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光年。建立銀河系模型時,在紙片上畫出“核球”和幾條“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紙片紙片上,模擬銀河系的“恒星”。3.BA、根據植物葉脈的不同,分為平行脈和非平行脈,能夠依據這個標準把植物一分為二,符合二歧分類法的要求,故A做法合理;B、同一株植物可能會有不同顏色的葉片,無法利用葉片的顏色進行二歧分類,故B做法不合理;C、根據植物莖的不同,分為木質莖和非木質莖,能夠依據這個標準把植物一分為二,符合二歧分類法的要求,故C做法合理;D、根據植物葉片形狀的不同,分為針形葉和非針形葉,能夠依據這個標準把植物一分為二,符合二歧分類法的要求,故D做法合理。故選B。4.B遺傳現象是指經由基因的傳遞,使后代獲得親代的特征、性狀的一種現象,海水稻屬于基因突變現象,不屬于遺傳或者進化。5.C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不同的器言有不同的功能。食物是我們身體所需養料和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吃進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過身體一點一點地轉化為生命所需的養料和能量,這個過程叫作消化。消化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6.A物理變化,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例如:位置、體積、形狀、溫度、壓強的變化,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都是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產生了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如鐵的生銹、節日的焰火、酸堿中和,鎂條的燃燒等等。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字屬于物理變化。7.A天蝎座是黃道十二星座中最顯著的星座,位于天秤座和人馬座之間。夏季出現在南方天空,蝎尾指向東南,在蛇頭、人馬、天秤等星座之間。心宿二,天蝎座α星(天蝎座的主星),是全天最孤獨的一等星。8.B科學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間的距離。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內所“走”的距離,大約10萬億千米。銀河的盤面估計直徑為9.8萬光年,太陽至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2.6萬光年,盤面在中心向外凸起。9.A在夏季的東南方高空里可以看到一個由三顆星連成的一個大三角,它就是織女星、天津四、牛郎星。它們分別屬于天琴座、天鵝座、天鷹座。10.B太陽系小天體中有一種形狀很特別的星,它們拖著長長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掃帚,叫做彗星。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體積變得十分巨大。11.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描述的是在南山下種植豆子的情景,草生長得很茂盛,而豆苗卻比較稀疏。這里草和豆苗都是生物,草與豆苗相互爭奪陽光、水分、土壤中的養分等資源,草的生長旺盛會對豆苗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體現了生物(草和豆苗)之間的競爭關系,即生物之間相互影響,所以 A 選項符合題意。12.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自 20 世紀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美國實施了阿波羅計劃,成功將宇航員送上月球。1969 年 7 月 20 日,阿波羅 11 號的宇航員尼爾 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此后還有其他宇航員也登陸過月球。月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所以 B 選項正確。13.B金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不是 “夏季大三角” 的組成部分。“夏季大三角” 是由恒星組成的,而金星是行星,其性質和在夜空中的位置與 “夏季大三角” 的三顆恒星不同,所以金星不屬于 “夏季大三角”,B選項符合題意。14.B金華北山山頂地勢較高,周圍沒有高大建筑物的遮擋,視野開闊,能夠看到更廣闊的星空范圍。同時,山頂相對遠離城市中心,光污染較少,夜空更加黑暗,星星會顯得更加清晰明亮,有利于觀星實踐活動的開展,所以金華北山山頂是比較適合觀星的場地,B選項正確。15.B運動導致腿骨折,只是腿部骨骼的形態和結構發生了改變,骨骼本身的物質成分并沒有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這屬于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所以該選項符合題意。16.C在蠟燭燃燒的實驗中,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燃燒時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反應。蠟燭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水、黑煙盒燒黑的燭芯。17.B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已于2020年7月23日由“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航行時長約10個月。2021年5月14日,“天問一號”成功與祝融號火星車分離,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開啟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著陸于火星,同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巡視探測。18.A夏季是觀察星座的好季節,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有三顆亮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這三顆星分別是: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它們分別屬于天鵝座、天琴座和天鷹座。19.B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八大行星中,與地球相鄰的行星是金星和火星。20.C性狀是指生物體所有特征的總和,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如果每個性狀表現出兩種特征,3個性狀可以呈現2x2x2=8類相貌。“有無耳垂”“V平發際”“單雙眼皮”“卷發、直發”四組性狀進行組合,最多有2×2×2×2×2=16類不同的相貌21.(1)太陽系;月球(2)日食;A(3)A(4)A(5)星球的大小不對;星球之間的距離關系不對;少了月球、小行星帶、彗星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少了星環;根據星球直徑大小數據,按比例縮小制作;根據星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數據,按比例縮小制作;在模型中添加月球、小行星帶、彗星的模型;給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型上添加星環(6)銀河系;十八22.(1)D(2)C(3)D(4)C(5)不一樣;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6)A(1)“嫦娥工程”按“繞、落、回”三步進行,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水,所以月球車不能使用降落傘,也不可以放風箏,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月球上不會生銹,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所以月球車不可以快速行駛。故選D。(2)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艱辛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不斷加深。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包括:“祝融號”火星車、“神州”系列載人飛船、“天宮號”空間站等,“火星移民”計劃是美國宇宙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總裁兼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首次對媒體透露出的、移民火星并在火星建社區的計劃。故選C。(3)圖中所示為土星,在太空探索中,科學家根據八大行星基本數據表制作了部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結合數據我們可以判斷表示右圖星球位置的是④。故選D。(4)太陽系大家庭中,火星與地球一樣,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進行逆時針自轉,并且自轉始終保持約25°的傾斜角度,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所以在火星上我們能看到有晝夜交替現象、太陽西升東落、不同地方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地球的公轉帶來了四季的更替,所以在火星上我們無法看到有四季變化。故選C。(5)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人類在尋找下一個太空家園的時候,反現了距離右的開普勒22-B,人類若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普勒22-B 大約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如果有一天我們到達開普勒22-B,我們觀察到的星空跟現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星空不一樣。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6)根據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沙質土含砂粒比較多,土壤不成團,黏性非常弱;黏質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團,黏性非常強;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團,黏性居中。故選A。23.(1)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2)二氧化碳(3)C(4)C(5)B(6)A(7)A(8)化學(1)將收集到的氣體倒入燒杯,下方的蠟燭比上方的蠟燭先熄滅,說明該氣體比空氣重;而且氣體倒入燒杯,蠟燭都熄滅了,說明該氣體不支持燃燒。(2)通過表中數據可知,二氧化碳氣體符合特征。(3)VC 泡騰片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CO2),其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小蘇打(碳酸氫鈉)與白醋(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與 VC 泡騰片產氣一致,C符合題意。(4)紫甘藍含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或綠。VC 泡騰水含維生素 C,呈酸性,滴加后紫甘藍變紅。白醋是醋酸溶液,顯酸性,浸泡紫甘藍會使其變紅。C正確。(5)白糖與水熬煮時,猛火加熱使水溫升高至沸點(100℃),液態水持續汽化,轉化為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導致水量明顯減少。水變成水蒸氣屬于汽化現象,符合熬糖時水分蒸發的實際過程。B正確。(6)加熱白糖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液態白糖變焦黃、冒出濃煙、勺子里殘留黑色物質都屬于化學變化時伴隨的現象;白糖顆粒熔化成液態糖屬于物理變化時伴隨的現象。(7)白糖(蔗糖)加熱時,溫度升高導致分子運動加劇,首先發生熔化(固態變液態),繼續加熱會引發分解反應。冒泡現象是由于分解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氣體逸出形成氣泡。冒泡是氣體產生并逸出的直觀表現,符合化學變化特征。A正確。(8)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我們人體中也會發生化學變化,比如食物的消化等。食物被我們吃進體內后,并不是像燃燒那么簡單地釋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經歷更復雜、更平穩的化學變化,才能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1)將收集到的氣體倒入燒杯,下方的蠟燭比上方的蠟燭先熄滅,說明該氣體比空氣重;而且氣體倒入燒杯,蠟燭都熄滅了,說明該氣體不支持燃燒。(2)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支持燃燒的氣體,且比同體積的空氣重的一種氣體。(3)VC泡騰片放入水中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也是二氧化碳。(4)紫甘藍試劑里有一種獨特的物質:花色素 ,它遇到堿會變成綠色,遇到酸會變成紅色。在紫甘藍上滴加VC泡騰水,發現它變成了紅色,說明VC泡騰水是酸性物質;白醋也是酸性物質,所以將紫甘藍浸泡在白醋中,它也會變紅色。(5)在常溫下,水會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在這個過程中,水從液態變成氣態。制作冰糖葫蘆時,把白糖與水倒入鍋中,用猛火熬20分鐘后,水明顯變少,這是因為水吸熱蒸發變成了水蒸氣。(6)加熱白糖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液態白糖變焦黃、冒出濃煙、勺子里殘留黑色物質都屬于化學變化時伴隨的現象;白糖顆粒熔化成液態糖屬于物理變化時伴隨的現象。(7)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白糖在加熱過程中,會冒出細小密集的氣泡,冒泡說明有氣體產生。(8)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我們人體中也會發生化學變化,比如食物的消化等。食物被我們吃進體內后,并不是像燃燒那么簡單地釋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經歷更復雜、更平穩的化學變化,才能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24.(1)A(2)C(3)B(4)D(5)(6)B(7)C(8)D(9)嫦娥探月工程,玉兔號月球車(1)模型制作需遵循 “設計先行,逐步優化” 的邏輯。首先設計方案,明確結構和功能;再按設計制作模型;完成后測試承重、穩定性等性能;最后根據測試結果評估和改進。(2)A 合適:圖文結合能清晰表達創意,是設計常用方法。B 合適:可行性與安全性是設計的基本前提,需優先考慮。C 不合適:瞭望塔的核心功能是 “觀察與穩定”,高大美觀需在功能(如結構穩固、視野開闊)之后考慮,首要目標應為實用性。D 合適:分工與時間規劃是團隊設計的效率保障。(3)工程設計中,模型制作的核心目的是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A 錯誤:參觀并非工程模型的主要功能。B 正確:通過模型測試結構穩定性、材料適用性等,可提前發現設計缺陷,避免實際建造中的損失,符合工程邏輯。C 錯誤:興趣愛好與工程設計的嚴謹性無關。D 錯誤:競標講解的直觀性是模型的附加價值,非主要目的。(4)框架結構通過三角形等穩定結構分散受力,能有效提高模型牢固程度,是工程設計中的常用方法。(5)在一項工程中,測試是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抗風能力用電風扇吹模型;承重能力重物壓在模型頂瑞;抗震能力用地震模擬器震動模型;塔臺高度用尺子測量模型;(6)通過測試(如承重測試、抗風測試、穩定性測試等)可直接獲取模型性能數據,是檢驗工程要求的核心環節。(7)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建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設計。如果設計的瞭望塔模型沒有通過測試,那么接下來最合適的做法是發現問題,修改設計,完善作品。(8)南仁東是中國天文學家,主導 “中國天眼”(FAST)的選址、設計和建造,被譽為 “中國天眼之父”。(9)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建設工程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工程與技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每項工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學原理,應用了大量的科學技術,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就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如:嫦娥探月工程,玉兔號月球車等。(1)設計制作的基本步驟:明確問題、制訂方案、實施方案、評估與改進,所以瞭望塔模型建造一般流程是:設計一制作一測試一評估和改進。(2)A.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創意與構想,做法正確。B.既考慮項目的可行性,也考慮安全性,做法正確。C.將模型的高大、美觀作為設計的首要目標,做法錯誤,瞭望塔要能夠讓人站在上面,說明承重性、高度和安全性是項目的重要要求。D.每個成員有明確分工和合理的時間安排,做法正確。(3)制作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制作模型來測試設計的可實施性,避免損失,它對于學生體驗技術設計的完整過程,實現設計從方案到產品的轉化具有重要作用。(4)A.接口處的膠帶越多越好,說法不合理,在固定接口的時候,除了要確定牢固之外,還要節省成本,膠帶數量不能過多。B.模型的尺寸必須要和真實的塔臺一樣高,說法不合理,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它允許工程師以較小規模測試設計而無需直接構建全尺寸的結構。C.建造瞭望塔只需要考慮承重,說法不合理,建造塔臺時不僅要考慮承重能力,還要考慮其他多個因素。如結構穩定性、功能性、耐久性、 安全、美觀性等。D.利用框架結構,可以提高模型的牢固程度,說法合理。(5)在一項工程中,測試是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抗風能力用電風扇吹模型;承重能力重物壓在模型頂瑞;抗震能力用地震模擬器震動模型;塔臺高度用尺子測量模型;(6)在一項工程中,測試是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要檢驗瞭望塔模型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最有效的方法是測試。(7)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建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設計。如果設計的瞭望塔模型沒有通過測試,那么接下來最合適的做法是發現問題,修改設計,完善作品。(8)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由南仁東先生等科學家們主持設計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FAST )坐落于我國貴州省。(9)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建設工程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工程與技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每項工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學原理,應用了大量的科學技術,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就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如:嫦娥探月工程,玉兔號月球車等。25.(1)A(2)B(3)(4)物理;沒有新物質生成(5)不贊同,對空間站的研究投入,可以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深化,促進科技、社會的不斷進步。(1)2023年3月7日,有天文愛好者拍攝到“空間站凌月”。凌月現象是指小天體運動到觀測者和大天體之間,呈現出小天體從大天體表面通過的現象。當空間站位于地球和月球中間時,就會表現出“空間站凌月”現象。故選A。(2)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圍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這個力叫做地球引力。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將7.4噸的物資從地球帶至太空中,物資受到的引力會變小。故選B。(3)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一顆不太亮的星星。把北斗七星勺口兩顆星向前延伸5倍距離的地方,有一顆不太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4)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在不斷地變化著。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它們的根本區別在于有沒有生成新物質。宇航員在太空站做的“水膜實驗”,是給小水滴不斷加水,水球變得越來越大,這是物理變化,你的依據是沒有新物質生成。(5)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艱辛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不斷加深。為了維持宇航員在太空站進行科學實驗、觀測太空等,有些人認為這樣的研究需要耗費龐大的資金和科學家的精力,有人建議減少這樣的投入,我不贊同,對空間站的研究投入,可以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深化,促進科技、社會的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