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模擬卷(湖州市專用)科 學(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閱卷人 一、判斷題(本大題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得分1.蒸汽船需要不斷加水和更換蠟燭,才能行駛得更快、更遠、更持久。( )2.鋼鐵做成船型后浮力增大了,所以在水中更容易浮起來。( )3.地球上水資源的面積比陸地面積要多很多,所以不需要節約水資源。( )4.石油、煤、天然氣、風能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5.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水溫會持續升高。 ( )6.為了節約能源,我們應該在夏季時將空調溫度適當升高1~2℃。 ( )7.水蒸發和沸騰的過程中,水都會變成水蒸氣。( )8.潛水艇靠調節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 )9.二氧化碳氣體會使地表附近的大氣溫度上升,造成溫室效應。( )10.將廚余垃圾摻入洗菜水堆積起來,表面覆蓋一層土壤,讓它慢慢腐熟,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為種植花草的底肥。( )閱卷人 二、單選題(本大題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得分11.在涂有蠟的金屬圓片中心加熱,我們觀察到蠟熔化的情況是( )。A.中心向四周 B.僅中心部分C.邊上向四周 D.一邊向另一邊12.在右圖“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中,操作不當的做法是( )。A.加熱時可以用手觸摸試管了解受熱情況B.試管中的清水約為容量的三分之一C.加熱時,試管口不可朝著人D.可以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溫粉末13.夏天,放置雪糕、冰棒的箱子外面包裹厚棉被的原因是( )。A.厚棉被可防止熱空氣進入B.厚棉被阻止了周圍空氣的熱快速傳遞給雪糕、冰棒C.厚棉被把冷氣包裹在雪糕、冰棒的周圍,使它們繼續受冷14.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是屬于( )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A.資源化 B.無害化 C.減量化15.日常餐飲中的“光盤行動”,最主要是為了讓廚余垃圾( )。A.減量化 B.資源化 C.無害化 D.腐熟化16.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為標準,下列做法能達到節能減排目的的是( )A.多用一次性餐具B.用焚燒的方法處理垃圾C.乘座公共交通綠色出行D.夏季空調溫度調低一點,達到快速降溫的作用17. 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下沉,把它做成船形后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 ( ) 。A.實心橡皮泥沒有受到水的浮力B.做成船形后,橡皮泥變輕了C.做成船形后,排開的水量變大18. 右圖為小科自制的生態瓶,該生態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間的目的是( ) 。A.增加動物活動空間 B.提供植物生長空間 C.留有充足的空氣19. 在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的實驗中,收集到如下數據。 種子總數 已發芽數 未發芽數1號組(濕潤) 12 12 02號組 (干燥) 12 0 12根據實驗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 ) 。A.干燥的環境有利于綠豆種子發芽B.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水C.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20.五(1)班科學小組在做種子發芽實驗,他們發現放在濕潤紙巾上的種子發芽了,而放在干燥紙巾上的種子沒有發芽。如果實驗中的其他條件都相同,那么該實驗說明種子發芽需要( )。A.水分 B.空氣 C.陽光閱卷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3個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得分21. 小科觀察到中午裝菜的菜桶由原來的金屬桶換成了保溫桶(如圖) 。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 如圖所示的保溫桶中,傳熱能力最弱的是( )。A.塑料蓋 B.空氣層 C.內層金屬(2) 在保溫桶中倒入燒好的菜后,菜的熱量通過空氣層由內層金屬傳遞到外層塑料上,熱在空氣層內的傳遞屬于熱傳遞中的 ( )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3) 保溫桶內裝好菜送到教室后,每次打開塑料蓋,塑料蓋內壁上都有一層水珠,這是( )。A.菜湯撒上去了B.熱菜蒸發的水蒸氣C.水蒸氣遇冷凝結的小水滴(4) 從保溫桶的保溫性能考慮,你認為保溫桶還可以做哪些改進 22. 據統計,一噸廢紙可以再造好紙850公斤,相當于少砍17棵大樹,節水100噸,節煤1.2噸,節電600度,還可以減少35%的水污染……但制造一噸紙需砍伐約20棵樹齡在20-40年的樹木。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辦公紙張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滿足新紙需求量的75%,相當于800萬公頃森林可以免遭砍伐。(1) 下面為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主要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①蕩料入簾,搗爛煮熟的原料,加水用細竹簾過濾,形成紙膜。②斬竹漂塘,將竹子在水塘中浸泡多日后取出用力捶洗直至軟化。③煮煌足火,將竹料拌入石灰水后蒸煮、漂洗,使竹纖維分解。④覆簾壓紙,將紙膜倒鋪在壓板上,壓上重物以排出紙張中的水分。⑤透火焙干,用火使紙張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A.②①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①④⑤(2) 造再生紙的原料是 ( ) 。A.樹木 B.樹皮 C.廢紙(3) 使用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煤、電等能源消耗,還可以 ( )。A.減少樹木的砍伐 B.增加紙張的用量 C.增加水資源量(4) 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有 、 等,所以在垃圾處理時,我們首先要對垃圾進行 ,這樣才能夠批量化回收可以利用的物品。23.2024年6月5 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主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了響應這一號召,學校舉辦了“無廢校園周”活動,請回答:(1)校園食堂號召大家“光盤行動”,拒絕剩菜剩飯,這樣的做法屬于 ( )。A.減量化 B.再循環 C.再利用 D.堆肥箱(2)晴朗的午后,校園環保小衛士在操場上發現一個礦泉水瓶,水瓶內側有很多小水珠(如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瓶內溫度高于外界溫度 B.瓶內溫度低于外界溫度C.瓶內溫度與外界溫度相同 D.礦泉水瓶被曬化了(3)同學們打算利用空飲料瓶制作滴灌裝置,以便暑假時給植物澆水,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A.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動手制作B.為了節省時間,不用測試直接用到花盆上C.先進行設計,再根據設計圖制作D.邊制作邊設計,遇到問題可以直接修改(4)無廢校園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減少垃圾,以下做法值得在學校推廣的是( )。A.用一次性紙杯喝水 B.用單面方式打印資料C.用舊報紙練習書法 D.用塑料袋裝一包牛奶(5)學校倡議“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某同學認為公交車比私家車大得多,坐公交車排放的碳更多,所以坐公交車更不環保,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請說明你的理由。 。24.蚯蚓可能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下圖是讓蚯蚓進行選擇的裝置。(1)放蚯蚓的盒子中間沒有土,主要是為了( )A.不讓干土和濕土連在一起B.讓蚯蚓舒服一些C.讓蚯蚓盡快選擇舒服的環境(2)甲同學說蚯蚓比較難挖,這個實驗用3條蚯蚓就足夠了;乙同學認為蚯蚓的條數要稍多些。你贊同 同學的觀點。理由是 。(3)下表是樂小新小組的實驗記錄表,請根據實驗數據,填寫“我的發現”實驗次數 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數 盒子中間的蚯蚓數 潮濕土壤里的蚯蚓數1 3 2 52 2 1 73 2 2 6我的發現:蚯蚓喜歡生活在 的土壤里。(4)古小勇小組將多條蚯蚓放在一半暗一半亮的紙盒中,觀察蚯蚓往哪邊爬。他們想研究的問題是 ,在這個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 ,保持不變的條件是 等。(5)請模仿樂小新組的實驗記錄表,為古小勇組的同學設計一張實驗記錄表。(4☆)答案解析部分1.正確蒸汽船前進的動力是銅管中水加熱后變成水蒸氣噴出,使空氣對銅管產生的反沖力,從而推動小船前進,因此需要不斷加水和更換蠟燭來產生蒸氣。2.正確鋼鐵造的大輪船它的體積比鐵塊大得多,排開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過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3.錯誤地球上水資源的面積比陸地面積要多很多,水是取之不盡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節約用水,保護水源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4.錯誤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時間內從自然界中再次產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時間內無法在自然界中再次產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風能是可再生能源。5.錯誤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100攝氏度左右(也可以這么說:水沸騰時的溫度大約是100℃。)水在0攝氏度以下才能結冰。水在0攝氏度以下才能結冰。冰在融化過程中,停留在0攝氏度的時間 很長,當全部的冰變成水后,溫度會慢慢上升。水加熱后會沸騰,當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100攝氏度左右。6.正確節約能源是當今世界的一種重要社會意識,是指盡可能的減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的一系列行為。為了節約能源。我們應該在夏季的時候將空調的溫度適當調高1~2℃。7.正確沸騰:液體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產生的一種劇烈的氣化現象。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騰點是100℃。給水加熱的過程中,溫度越來越高,會看到有氣泡冒出來。蒸發和沸騰現象中都是水變成了水蒸氣。8.正確潛水艇靠自身水艙的吸水和排水,來改變自身的重力,從而改變重力與浮力的大小關系,實現上浮和下沉是正確的。9.正確地面接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后,又會把熱量輻射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可以吸收地面輻射的一部分熱量。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就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逐漸升高,這種增溫效果類似栽培植物的溫室,引起全球的氣候異常。10.正確堆肥法用于處理有機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對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代謝分解,在高溫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并能產生有機肥米堆肥是一種減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時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肥料。可以用來堆肥的垃圾有雜草、枯葉、水果皮、碎菜葉、蛋殼、瓜子殼、剩米飯、動物內臟等。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為種植花草的底肥。腐熟時間一般需要1~3個月。11.A在圓形鐵片上涂滿蠟油,把點燃的酒精燈放在圓形貼片中心位置開始加熱,看到的現象是:圓形鐵片中心處的蠟最先融化,然后逐漸向四周擴展。這說明熱總是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向溫度低的部分傳導。12.A熱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熱傳遞的特有方式,氣體的對流現象比液體明顯。熱對流是由于溫度不均勻而引起的,加大液體或氣體的流動速度,能加快對流傳熱。燒杯下部的水受熱后會上升,上部比較冷的水會下降,通過熱水和冷水的相互對流,使全部的水變熱,這種傳遞熱的方式稱為熱對流。A.用酒精燈加熱試管時,不可以用手觸摸試管了解受熱情況,以免燙傷,故A錯誤;B.試管中的清水約為容量的三分之一,試管中的液體不容易溢出,故B正確;C.加熱時,試管口不可朝著人,避免熱液噴出燙傷,故C正確;D.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溫粉末,更利于觀察溫度不變化情況,故D正確。13.B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良導體導熱快散熱快,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棉被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可以用作保溫、隔熱材料。夏天,雪糕、冰棒外面包裹厚棉被的原因是棉被阻止了周圍空氣的熱快速傳遞給雪糕、冰棒,減慢它們的融化速度。14.C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國際上通行的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減量化:盡可能避免產生額外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資源化:將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無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過程,避免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15.A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吃剩的飯菜、香蕉皮屬于廚余垃圾;倡導“光盤行動”,嚴格做到按需做飯菜,吃光盤中的食物,不浪費糧食。光盤行動可以減少廚余垃圾的產生。16.D因為夏季外界溫度很高,夏季空調溫度調低一點,雖然能夠達到快速降溫的作用,可是浪費了電力。17.C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鋼鐵在水中會下沉的材料,把它們做成船型后,它們浸入水中的體積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而上。鋼鐵造的船不但堅固,而且載重量也更大。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下沉,把它做成船形后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做成船形后,排開的水量變大。故選C。18.C生態瓶里的生物與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能平衡和諧地生存下去。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為了讓生態瓶里的各種生物和諧地生存下去,我們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數量,不能太多;要考慮放入生態瓶中的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放入的水草應為小魚等動物愛食用的種類。自制生態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間的目的是留有充足的空氣。故選C。19.C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種子發芽可能需要多個條件,如水、土壤、光、空氣和溫度等。我們可以通過對比實驗來驗證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在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的實驗中,根據實驗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故選C。20.A在做種子發芽實驗時,發現放在濕潤紙巾上的種子發芽了,而放在干燥紙巾上的種子沒有發芽。如果實驗中的其他條件都相同,那么該實驗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水分。故選A。21.(1)B(2)B(3)C(4)可以將空氣層抽成真空狀態,切斷熱對流。(1)熱的良導體傳熱快,散熱也快;熱的不良導體傳熱慢,散熱也慢。保溫桶中空氣層傳熱能力最弱。故選B。(2)熱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熱傳遞的方式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熱在液體和氣體內部通過流動傳遞的方式叫熱對流;熱不接觸物體從熱源直接散發出去的方式叫熱輻射;熱通過相互接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熱傳導。 在保溫桶中倒入燒好的菜后,菜的熱量通過空氣層由內層金屬傳遞到外層塑料上,熱在空氣層內的傳遞屬于熱傳遞中的熱對流。故選B。(3)水在自然界中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存在狀態,水蒸氣是它的氣態形式,水是它的液態形式,冰是它的固態形式的。在一定溫度下,三種形態可以相互轉化。保溫桶內裝好菜送到教室后,每次打開塑料蓋,塑料蓋內壁上都有一層水珠,這是水蒸氣遇冷凝結的小水滴。故選C。(4)熱水瓶能夠保溫,是由熱水瓶膽的構造特征所決定的。熱水瓶膽由兩層薄的玻璃外殼組成,兩層外殼之間抽去空氣,這樣熱的對流被切斷。所以保溫桶中間的空氣層可以抽成真空狀態,切斷熱對流。22.(1)C(2)C(3)A(4)金屬;塑料;分類、分裝(1)造一張紙的方法和步驟: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漁網等植物原料搗碎。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于完全煮爛。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透火焙干:把壓到半干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故選C。(2)再生紙以回收的廢紙為原材料,制作工藝簡單,不使用化學試劑,能夠節省資源,減少木材消耗。故選C。(3)再生紙:以回收的廢紙為原材料,制作工藝簡單,不使用化學試劑,能夠節省資源,減少木材消耗。故選A。(4)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其中廢紙主要包括各種舊書報、包裝紙、辦公用紙、紙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紙巾;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玻璃片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五金零件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布簾、毛巾、皮革制品等。 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另外我們要養成對生活垃圾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分裝,改變混裝的壞習慣,使垃圾能得到有效回收,這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23.(1)A(2)A(3)C(4)C(5)不認可,公交出行是綠色出行方式。(1)校園食堂號召大家“光盤行動”,拒絕剩菜剩飯,這樣的做法屬于減少垃圾產量。(2)晴朗的午后,校園環保小衛士在操場上發現一個礦泉水瓶,水瓶內側有很多小水珠(如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瓶內溫度高于瓶外溫度,瓶內產生的水蒸氣遇到瓶子內壁,由于瓶子壁溫度低,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3)制作滴灌裝置時,我們需要先進行設計,再根據設計圖來進行制作。(4)用一次性紙杯喝水,用單面方式打印資料,用塑料袋包裝牛奶,都會造成資源浪費,制造垃圾,不值得推廣。(5)學校倡議“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某同學認為公交車比私家車大得多,坐公交車排放的碳更多,所以坐公交車更不環保,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公交車一次性能承載很多人,這些人公交出行,不開私家車,排放的碳就減少了。24.(1)C(2)乙;避免出現偶然性(3)潮濕(4)蚯蚓與光照的關系;光照;濕度(5)(1)放蚯蚓的盒子中間沒有土,主要是為了讓蚯蚓盡快選擇舒服的環境,節約時間。(2)一般實驗我們都會進行兩到三次,反復進行多次實驗,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擾實驗結果,使實驗結論更科學、更準確、更有說服力。同理研究蚯蚓的活動時,蚯蚓的條數要稍多些,避免出現偶然性。(3)通過觀察發現,蚯蚓都爬到放濕土的一邊。這說明蚯蚓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境。(4)對比實驗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蚯蚓與光照的關系,所以唯一的變量是光照,其他條件比如都要濕度保持不變。(5)根據樂小新組的實驗記錄表來設計即可,將干燥、潮濕土壤里的蚯蚓數分別改成黑暗、陽光環境中的蚯蚓數,然后寫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