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模擬卷(義烏市專用)科 學(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閱卷人 一、單選題(本大題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得分1.下列措施與人類保護環境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br/>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2.在整個造船項目中,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分工明確,相互合作B.當你的想法與同學不同時,無論如何都要堅持自己的觀點C.在傾聽同學的想法時不隨意打斷同學的發言3.水沸騰后持續加熱,水的溫度會( )。A.保持不變 B.先不變后上升 C.持續上升4.下列材料可以造船的是( ?。?。A.浮的材料B.沉的材料C.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5.觀察分析圖中不同材料的導熱系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材料的導熱系數越小導熱性越好B.用木頭制作鍋鏟的手柄是因為硬木的導熱系數小C.銅的導熱系數大于鐵,所以銅的導熱性比鐵差6.如圖用酒精燈加熱金屬圓片的一端,圓點為加熱點,下列表示熱的傳遞方向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7.觀察如圖燒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燒紅的木炭是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將熱傳給食物的B.熱通過熱輻射方式從羊肉外表傳到羊肉內部C.燒烤時,爐架升溫快,穿肉的竹棒升溫慢,是因為金屬的導熱性比竹棒好8.如圖用養生壺在煮水時,觀察到水沸騰后,養生壺上端玻璃內壁產生很多水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內壁水珠是由水沸騰時蒸發的水蒸氣凝結而成B.內壁水珠是由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產生C.內壁水珠是由水沸騰蒸發產生9.在三個同樣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數量的墊圈,它們均能浮在水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三只小船排開的水量一樣多,收到的浮力也一樣大。B.裝載墊圈最多的小船排開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最大。C.裝載墊圈越多的小船排開的水量越大,但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一樣大。10.陽陽在課外活動中用三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們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不斷往小船中放入重量相同的小球,它們均能浮在水面上,如圖所示,針對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載的物體越多,小船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B.三只小船的載重量一樣。C.三只小船的載重量一定不一樣。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11.要使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我們的做法是( ?。?。A.將船做成魚形 B.增加船的質量C.給船安裝動力 D.給船安裝船舵12.甲乙兩個物體接觸后,甲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了乙,說明( )。A.甲的熱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體積一定比乙大C.甲的質量一定比乙大 D.甲的溫度一定比乙高13.市場上賣的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環境中培養的,它與陽光下培養的綠豆芽相比,( ?。?br/>A.葉子綠色,莖短小粗壯、白色 B.葉子黃色,莖短小粗壯、綠色C.葉子綠色,莖又細又長、綠色 D.葉子黃色,莖又細又長、白色14.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最多能承載12個墊圈,乙船最多能承載20個墊圈,這說明( )。A.甲船比乙船排開的水量小B.甲、乙兩船排開的水量一樣C.甲船比乙船排開的水量大15.赤壁之戰中,曹操帶領的北方士兵大多不習水性,于是下令將許多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主要目的是( )。A.增加船的載重量 B.增加船的穩定性 C.增加船行駛速度16.右面的化學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字母A和B代表的物質 分別是( )。A.氧氣、養料 B.養料、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養料17.提出“治蝗的新思路——改變蝗區的自然地貌,割斷飛蝗的食物來源”的中國科學家是( )。A.李四光 B.馬世駿 C.袁隆平18.在制作生態瓶時,小樂選擇用洗干凈的大可樂瓶做容器,以下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 )。①小魚 ②小蝦 ③螺螄 ④大鯽魚 ⑤金魚藻 ⑥水葫蘆 ⑦浮萍A.全部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19.小科為了研究蚯蚓的生活環境,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空盒子里裝入土;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水,使其濕潤;③在中央位置放上20條蚯蚓;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5分鐘后拿掉黑紙板,小科會觀察到( )區域蚯蚓數量最多。A.甲 B.乙 C.丙 D.丁20.將一張12厘米×12厘米的鋁箔做成船,船底是正方形,下列船中載重量最大的是( )。A. B. C.21.在觀察生態瓶的活動中,有些同學發現小魚露出水面的次數逐漸增多了,你認為這可能是什么原因 ( )。①生態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態瓶里的魚太多了 ③生態瓶里的水質渾濁 ④生態瓶里的食物沒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22.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屬于( ?。┙鉀Q垃圾問題的方法。A.資源化 B.無害化 C.減量化23.鐵塊在水中是下沉的,用鋼鐵制造的輪船能漂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 ?。?。A.做成船后變輕了B.做成船后體積變小了C.做成船后浮力增大了24.下列現象屬于水的蒸發的( ?。?。A.吃雪糕時,雪糕周圍冒“冷氣”B.熱的火鍋上冒“白氣”C.冬天,教室玻璃窗上出現水霧D.濕的衣服慢慢變干25.用一張邊長為14厘米的正方形鋁箔做一個正方形底面、四面船舷一樣高的船型。甲做的船舷高2厘米,乙做的船舷高3厘米,丙做的船舷高4厘米,丁做的船舷高5厘米,則( ?。┳龅拇d重量最大。A.甲 B.乙 C.丙 D.丁閱卷人 二、填空題(本大題3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得分26.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當時世界上下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已在海底7000米處進行過載人探索,也是靠調節自身的 和 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的。27.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和多種資源,地球上的水圈為生命提供所需要的 ,地球上的大氣層為動植物提供 ,地球上的土壤為 ,植物提供 ,地球上的巖石、土壤為動物提供 。28.問題思考:小科要參加學校的科技節比賽項目“我的小船”,比賽要求如下:①制作的小船需載重量不少于100克。②可以改變運動方向。③小船成本不高于14元人民幣。④能將重物運動到200厘米外的目的地。請你幫助小科,從以下選項中選擇合理的設計思考:按比賽要求①設計時需思考( ),按比賽要求②設計時需思考( )。按比賽要求③設計時需思考( ),按比賽要求④設計時需思考( )。A.選擇材料時要進行成本核算B.體積要盡可能大C.需要安裝船舵D.要有持續性的動力閱卷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得分29.在一個長方形盒子兩端分別鋪上一層泥土,一端鋪濕潤的,一端鋪干燥的。將蚯蚓10條一組放在盒子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做好記錄。反復做幾次,并記錄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需要控制的相同條件有 、 等;(2)你預測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br/>(3)實驗要求反復做幾次的目的是 ;(4)請舉例說明不同動物對環境的需求不同 。30.觀察與描述。(1)如圖是一名同學設計的探究種子發芽所需條件的實驗,他精選了六粒質量非常好的種子(假設所有種子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都可以發芽),進行下圖所示的操作,并將甲放在20℃左右的房間內,乙放在冰箱的冷凍室內,請看圖回答問題:a.幾天后,最有可能發芽的是 號種子。b.1號種子不能發芽的原因是 。5號種子不能發芽的原因是 。c.假如把甲杯放到20℃左右黑暗的地下室里, 號種子仍然會發芽,其它種子不會發芽,這說明 不是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2)下圖是另一組同學設計的種子發芽的條件的實驗。實驗方法結果 未發芽 未發芽 發芽了 未發芽 發芽了a.小組中的果果選擇了圖中的①號杯和③號杯進行對比實驗,她想研究的是種子發芽是否需要b.貝貝想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她應該選擇 號杯和 號杯進行探究。c.上述實驗中,除了貝貝和果果所研究的條件外,還可以研究其他的條件。②號杯和③號杯可以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③號杯和④號杯可以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31.如圖是探究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溫度會怎樣變化的實驗記錄匯總表,請回答相關問題:時間/分鐘 0 2 4 6 8 10 12熱水溫度/℃ 83 75 70 67 65 64 63冷水溫度/℃ 15 40 60 65 66 65 64(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熱水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熱水溫度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2)試管中的冷水是靠 方式熱起來的。(3)觀察表中數據,發現從第8分鐘開始,熱水溫度反而低于冷水溫度,其原因可能是 。(4)通過研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5)請列舉一個生活中運用此科學結論的例子: 。閱卷人 四、填圖題(8分)得分32. 為什么說地球是一顆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把你的想法填在下面空格中。答案解析部分1.B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正確;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錯誤;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空氣污染;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正確。2.B在整個造船項目中,需要分工明確,相互合作;在傾聽同學的想法時不隨意打斷同學的發言;當你的想法與同學不同時,要跟同學討論確定觀點。B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3.A根據對水的沸騰的認識,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會繼續上升,因為水蒸氣的蒸發要吸熱。4.C不論是沉的材料還是浮的材料,只要是能夠制作合理的造型,讓其飄在水上,都能夠用來造船。5.B由材料可知,硬木的導熱系數低,銅、鋁、鐵等金屬的導熱系數高,用木頭制作鍋鏟的手柄是因為硬木導熱系數小。選項B正確。6.B熱傳導時,熱量的傳遞方向是由中心向四面八方傳遞的,如果在金屬圓片一端加熱,熱會從這一端向四面八方傳遞。選項B正確。7.C熱有三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燒烤時燒紅的木炭沒有接觸物體,通過熱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遞給物體;熱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將熱量從肉表面傳遞到內部;爐架升溫快,穿肉的竹棒升溫慢,是因為金屬導熱性比竹棒好。選項C正確。8.A水蒸氣從壺嘴出來遇到溫度低的玻璃板液化成水,玻璃板上出現了許多的小水珠就是液化現象形成的。9.B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在三個同樣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數量的墊圈,它們均能浮在水面上。裝載墊圈最多的小船排開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最大。10.A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們的重力,裝載的物體越多,排開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載重量就越大。11.D小船制作需要考慮船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裝上風帆的船有了動力系統,但是在行駛中容易偏離航向,可以安裝并調試船舵,船舵就是用來控制船行駛方向的裝置。故選D。12.D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會發生熱傳遞時,熱量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故選D。13.D陽光影響植物的生長,菜市場賣的綠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的環境中培養的,這種綠豆芽與陽光下培養的綠豆芽相比較,這種綠豆芽葉子是黃色的,莖又細又長、白色,就是缺乏陽光照射造成的,但是口感較好,滿足了人們對食物的需求。故選D。14.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船承載墊圈時,浮力需等于船自身重量與墊圈重量之和。乙船能承載更多墊圈,說明其受到的浮力更大,即排開的水量更大;而甲船承載墊圈更少,浮力較小,排開的水量也更小。因此,甲船排開的水量小于乙船。15.B曹操軍隊多為北方士兵,不習水性易在顛簸的戰船上暈船,影響戰斗力。用鐵索將戰船相連后,多艘船形成整體,可減少單船在江面上的晃動幅度,通過 “連鎖” 方式提升船體穩定性,使士兵在船上行動更平穩。這一做法并非為增加載重量(單船載重未改變)或行駛速度(連鎖反會因阻力增大降低速度),核心目的是解決士兵因船體晃動導致的不適問題。16.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和水,產出氧氣和養料,在光和葉綠體作用下,合成有機物(養料)并釋放氧氣(對應式中右側物質)。因此,字母 A 代表二氧化碳,字母 B 代表養料。正確答案為 C:二氧化碳、養料。17.B馬世駿是中國生態學家,提出通過改變蝗區自然地貌(如改造低洼積水地、種植蝗蟲不喜食的植物)來切斷飛蝗食物來源,從生態層面控制蝗災,這一思路屬于 “生態治蝗” 的重要實踐。B正確。18.C在制作生態瓶時,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①②③⑤⑦。生態瓶空間有限,大鯽魚體型較大,耗氧量高,不適合小容器;水葫蘆生長速度快,可能過度繁殖占據空間并影響其他生物。而小魚、小蝦、螺螄體型較小,金魚藻和浮萍能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氧氣,且生長較可控,更適合構成穩定的微型生態系統,故排除含④⑥的選項,選 C。19.B蚯蚓喜潮濕、陰暗環境。實驗中乙、丁區域被黑紙板覆蓋形成黑暗環境,而甲、丙為明亮環境;同時甲、乙區域土壤濕潤,丙、丁區域可能干燥(未提及灑水)。蚯蚓因趨濕性會優先選擇濕潤的甲、乙,又因趨暗性會避開明亮的甲,聚集到既濕潤又黑暗的乙區域,故 5 分鐘后乙區域蚯蚓數量最多。20.AA船體積為8×8×2=128立方厘米,B船體積為6×6×3=108立方厘米,C船為4×4×4=64立方厘米。21.B①水太少:水量不足會導致水中溶解氧減少,小魚需頻繁浮出水面呼吸。②魚太多:魚群密度過大,耗氧量增加,水中氧氣供不應求。③水質渾濁:可能因微生物繁殖或有機物分解消耗氧氣,同時影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產氧。④食物沒了:僅影響小魚營養攝入,不直接導致缺氧,與浮出水面次數增多無關。B正確。22.C減量化盡可能避免產生額外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再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或原料。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屬于減量化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故選C。23.C物體的沉與浮與物體的重量和形狀有關,還和體積有關。鐵不能漂浮,把它們做成船后,它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漂浮在水面上。故選C。24.D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蒸發。A:吃雪糕時,雪糕周圍冒“冷氣”屬于凝結現象;A不符合題意;B:熱的火鍋上冒“白氣”屬于凝結現象;B不符合題意;C:冬天,教室玻璃窗上出現水霧屬于凝結現象;C不符合題意;D:濕的衣服慢慢變干屬于蒸發現象;D符合題意;故選D。25.A用一張邊長為14厘米的正方形鋁箔做一個正方形底面、四面船舷一樣高的船型。甲做的船舷高2厘米,乙做的船舷高3厘米,丙做的船舷高4厘米,丁做的船舷高5厘米,船舷高度越小,底面積越大,由此計算出四個船的體積甲船最大,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故選A。26.重力;浮力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曾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靠調節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的。27.水;空氣;棲息地;養分;棲息地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地球上的大氣圈為生物呼吸提供空氣,并阻隔很多有害的輻射;地球上的巖石、土壤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為植物提供養分,利于植物扎根;地球與太陽適宜的距離,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生命生存。28.B;C;A;D按照比賽要求,設計時應該注意到材料成本、小船動力、小船的船舵和小船的載重。設計①時要考慮小船體積,設計②時要考慮小船船舵,設計③時要考慮小船成本,設計④時要考慮小船動力。29.(1)光照;溫度(2)蚯蚓爬到濕潤得一端(3)提高實驗得準確性(4)魚生活在水中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兩端分別鋪上一層泥土,一端鋪濕潤的,一端鋪干燥的,將10條蚯蚓放在盒子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后,打開盒蓋,會發現蚯蚓基本上都爬到了濕潤的泥土中,說明蚯蚓喜歡潮濕的環境。(1)該實驗需要控制的相同條件有光照、溫度等。(2)我們預測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蚯蚓會爬到濕潤的一端。(3)實驗要求反復做幾次的目的是提高實驗準確性,防止意外影響實驗結果。(4)不同的動物對環境的要求不同,如魚對自身生存環境要求是需要水,企鵝需要生活在寒冷的地方。30.(1)2;缺少水;溫度太低;2;陽光(2)③;⑤;空氣;溫度(1)a.根據對實驗裝置的認識,幾天后,最有可能發芽的是2號種子,因為只有它具備了種子發芽所必需的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b.1號種子沒有與水接觸,不能發芽的原因是缺少水分,盛放5號種子的乙燒杯放在冰箱的冷凍室內,不能發芽的原因是溫度太低。c.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假如把甲杯放到20℃左右黑暗的地下室里,2號種子仍然會發芽,其它種子不會發芽,這說明陽光不是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2)b.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唯一的變量是陽光,所以應該選擇③號杯和⑤號杯進行研究;c.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選擇②號杯和③號杯作為對比,控制的變量是空氣,可以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選擇③號杯和④號杯作為對比,控制的變量是溫度,可以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溫度。31.(1)溫度下降;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2)熱傳遞(3)8分鐘后熱水散熱快,冷水散熱慢(4)溫度不同的液體之間可以發生熱傳導,熱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5)加熱牛奶(1) 熱水溫度變化的特點是隨時間推移逐漸降低,且降溫速度先快后慢,從83℃逐步降至 63℃,前2分鐘降8℃,之后降溫幅度逐漸減小。熱水溫度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向冷水傳遞熱量,自身內能減少,兩者存在溫度差時發生熱傳遞,直至溫度趨近相同。(2)試管中的冷水是靠熱傳導方式熱起來的。當熱水與試管接觸時,由于存在溫度差,熱量通過試管壁從高溫的熱水傳遞給低溫的冷水,使冷水溫度升高。這種熱量從物體溫度較高的部分沿著物體傳到溫度較低部分的方式,就是熱傳導,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3)從第 8 分鐘開始熱水溫度低于冷水溫度,可能是測量誤差導致數據異常。例如溫度計未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或讀數時視線未與液柱上表面相平,也可能是記錄數據時混淆了熱水與冷水的溫度數值,實際熱傳遞中熱水溫度應始終高于冷水直至達到熱平衡,不會出現反向降溫。(4)通過研究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相互接觸的溫度不同的物體間會發生熱傳遞,熱水溫度不斷降低,冷水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兩者溫度趨于一致,且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降溫速度先快后慢,低溫物體升溫速度也逐漸減緩,直至達到熱平衡狀態。(5)生活中運用此結論的例子:用熱水袋取暖時,熱水袋中的高溫熱水會通過熱傳遞將熱量傳給低溫的人體,使人體溫度升高,熱水袋溫度逐漸降低,直至兩者溫度接近,這正是溫度不同的物體接觸后發生熱傳遞并最終趨于熱平衡的體現。32.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離太陽不太遠也不太近的一段距離內,保證了地球上有液態水。地球上有巖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夠蓄積在地球表面。火星的氣候會短期反復地劇烈變動,而地球的氣候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穩定。到目前為止,除地球之外,人類還未發現其他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我們的地球有關數據:平均半徑約為6400千米;大氣層平均厚度約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約為千米,巖石層平均厚度約為30千米(海底部分約為7千米)。大氣就像是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為150適宜生命存在。火星和金星的大氣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氣,唯有地球的大氣中有大量的氧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離太陽不太遠也不太近的一段距離內,保證了地球上有液態水。地球上有巖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夠蓄積在地球表面?;鹦堑臍夂驎唐诜磸偷貏×易儎?,而地球的氣候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穩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