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 06 實驗題-2024-2025學年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 06 實驗題-2024-2025學年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 06 實驗題-2024-2025學年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
1.(23-24六年級下 山東菏澤 期末)回憶實驗
實驗名稱:近視形成的原因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兩個凸度不同的凸透鏡,紙屏,蠟燭,火柴
實驗步驟:
(1)將點燃的蠟燭、凸度較大的透鏡、紙屏依次擺放在桌面上,使它們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調整距離,直至在 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蠟燭移動到距“眼睛” (選填“遠”或“近”)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
(3)蠟燭位置不變,換用凸度 (選填“大”或“小”)的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了清晰的像。
(4)本實驗中,凸透鏡和紙屏相當于人的 ,凸透鏡相當于眼睛結構的 。紙屏相當于眼睛結構的 。
(5)實驗現象:凸透鏡凸度 ,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凸透鏡凸度 ,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選填“變大”或“變小”)
(6)實驗結論:近視是由調節(jié) 凸度大小的肌肉,調節(jié)能力減弱造成的。
(7)同學們,你們是否留心觀察過近視眼鏡鏡片屬于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2.(23-24六年級下 山東濰坊 期末)請結合《有趣的碰碰球》一課的探究歷程,完成下列題目。
(1)當我們輕輕拉起一個小球,到達一定高度,此時的小球具有( )能。
(2)當我們松開手后,被拉起的這個小球能量的變化是( )能轉化成( )能。
(3)此時,被撞出的小球的數量是( )個,當我們再拉起3個小球,則被撞出的小球數量為( )個。
(4)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證明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 )的。
3.(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被舉高的玻璃球有能量嗎?請寫出你的猜想,并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一下。
(1)我的猜想:( )。
(2)實驗過程:a.在紙杯底部放上一些( )。 這樣做的目的是( )。
b.在紙杯口( ),然后用( )扎緊。
c.將小球( ),小球的位置必須在( )然后讓小球( ),觀察現象。
(3)實驗結論:宣紙被玻璃球擊穿,說明玻璃球具有( )。玻璃球被舉高具有( )。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 )減小,速度增加,( )變大,( )轉換為( )。
(4)生活中還有哪些能量轉換的例子,請列舉兩例。
4.(23-24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有一項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的眼睛視力非常不容樂觀,預防近視,保護眼睛非常重要。請問: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請你利用蠟燭、凸透鏡、紙屏來設計一個模擬實驗。
我的猜想:( )。
我的方案:( )。
實驗現象:( )。
我的結論:( )。
5.(23-24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某校科學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能量的轉換,對碰碰球的一些現象開展了探究。
(1)如圖一所示,用一個小球碰其他的小球,看到的現象是:( )
(2)拉起 個小球去碰撞其他的小球后,會出現如圖二所示的現象。
(3)拉起小球的數量和彈起小球的數量是( )的,這是因為,被拉起的小球由于被舉高而( )增加,松手后小球下落時( )轉換成( ),撞擊后下落小球的能量沒有消失,而是傳遞給了( )。
(22-23六年級下 山東濟南 期末)小明為了研究視覺形成和近視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實驗探究(見圖1、圖2),請回答以下問題。
6.圖1中,凸透鏡相當于眼球中的 ,紙屏相當于眼球中的 。
7.圖1中,如果換成凸度更大的凸透鏡,在不調整位置的情況下,紙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8.通過圖1實驗,結合圖2眼球構造圖可知,物體發(fā)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過眼球中的 、 等,在 上成像, 把信號傳給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9.同學們在上課時,一會低頭看書,一會抬頭看黑板,都能看清楚物體,這主要是因為________。
A.瞳孔可以縮小或放大 B.視網膜可以前后調節(jié) C.晶狀體凸度可以調節(jié)
10.小明要檢測自己的視力,他離視力表的合適距離應該是_______。
A.3米 B.4米 C.5米
11.以下是小明提出的預防近視的做法,錯誤的是_______。
A.做眼睛保健操 B.不要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
C.不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看書 D.多到戶外活動
E.躺著看書

12.(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請結合《有趣的碰碰球》一課的探究歷程,完成下列題目。
(1)當我們輕輕拉起一個小球,此時被拉起后的小球與其他小球相比,能量有什么不同?
(2)當我們松開手后,被拉起的這個小球有什么變化?
(3)此時,被撞出的小球的數量是( )個,當我們再拉起3個小球,則被撞出的小球數量為( )個。
(22-23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實驗名稱:玻璃球擊穿蒙杯口紙實驗
實驗目的:證明被舉高的玻璃小球具有能量,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
實驗器材:紙杯、沙子、宣紙、玻璃球、皮筋等。
實驗過程:1.在紙杯的底部放上一些沙子,讓紙杯重心下移,防止紙杯歪倒。2.在紙杯口上蒙上一塊大于杯口面積的宣紙,用皮筋將蒙杯口的紙扎緊。3.在距離紙杯口豎直向上方向約30cm的位置將拿著的玻璃球自由下落,觀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變化以及紙杯上宣紙的變化。
實驗結論:
13.宣紙被玻璃球擊穿,說明玻璃球具有 。玻璃球被舉高具有 ,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 減小,速度增加動能變大, 轉換為 。
14.生活中還有哪些能量轉換的現象,請列舉3個例子。

15.(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2023年6月6日是第28個全國“愛眼日”,主題為“關注普遍的眼健康”,請結合生活經驗和所學視覺知識,完成下列題目。
(1)請簡單繪制模擬近視形成的實驗裝置圖(圖示可參考使用),注意標注出此時所成的像。
(2)如果已經得清晰的像,此時只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此時( )形成清晰的像。(填“能”或“不能”)
(3)上述條件均不變,只換成凸度較大的透鏡繼續(xù)進行實驗,結果怎樣?
(4)請寫出三條有利于眼健康的建議。
16.(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實驗名稱:能量轉換。
圖中人蹬車是把身體內的化學能轉換成( )能,而發(fā)電機是把動能能轉換成( )能;燈泡發(fā)光是把( )能轉換成( )能。自然界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 )轉換。
17.(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
(1)上面這個實驗中,( )和( )相當于人的眼睛;
(2)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在屏幕上( )(填“能”或“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3)換成凸度較小的透鏡,在屏幕上就會形成清晰的像。
(4)所以透鏡的凸度大,能看清 ( )處的物體;透鏡的凸度小,能看清( )處的物體。
18.(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怎樣制作太陽系模型呢?請寫出實驗材料和實驗步驟。
實驗材料:
實驗步驟。
19.(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探究人的嗅覺和味覺的關系。
實驗材料:蘋果、檸檬。
實驗步驟:1.蒙上眼睛,品嘗蘋果的味道。2.嗅檸檬的同時吃蘋果,感受蘋果的味道。3.兩次吃蘋果時,體驗味覺的不同。
實驗結論:蒙上眼睛,品嘗蘋果的味道是 的味道;嗅檸檬的同時吃蘋果,感受蘋果的味道是 的味道。這說明人的 和 是可以 。
20.(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實驗名稱:有趣得碰碰球實驗
實驗現象:①用一個小球碰其他的球時,另一側的一個小球被撞出去。②用兩個小球碰其他的球時,另一側的兩個小球被撞出去。③用三個小球碰其他的球時,另一-側的三個小球被撞出去。
實驗結論:1.被拉起的小球個數與被撞出的小球個數( )。
2.被拉起的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 ),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下落過程中( )轉化為( )。
21.(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實驗名稱:磁懸浮列車制作過程
實驗材料:銅絲,塑料棒,磁鐵,干電池。
實驗步驟:
1.將銅絲纏繞成( )充當列車的( );
2.把( )分別吸在電池兩端。
3.把磁懸浮列車模型放入( )內,使干電池兩端的磁鐵與( )接觸。此時電池,磁鐵,線圈形成( ),磁懸浮列車模型就會從( )里面穿行而過。
22.(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實驗名稱:鼓膜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材料:紙筒、橡皮膜、鏡子、細線、棉球等。
實驗步驟:
(1)把紙筒去掉底當( );在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塊橡皮膜,繃緊后用橡皮筋固定,當作( );把棉球系在細線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fā)出各種聲音,觀察棉球。
(2)將橡皮膜扎破,再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fā)出各種聲音,觀察棉球。
實驗現象、結論:
(1)聲波通過紙簡傳到橡皮膜上,引起( ),帶動著( )跳動起來。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 ),不能帶動( )跳動。
23.(22-23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摩擦生熱小實驗
1.實驗目的:探究摩擦是否可以產生熱量。
2.實驗材料:木板、砂紙、鐵片、手鉆。
3.實驗過程及現象:
(1)兩手快速相互搓十幾下,搓完放在臉上感受溫度的變化。
現象:
(2)用砂紙迅速來回摩擦鐵片后輕輕用手觸摸鐵片,感受溫度的變化。
現象:
(3)兩人合作,用手鉆鉆木板,過一會兒用手輕輕摸鉆頭和木板上的鉆孔處,注意不要被燙傷。
現象:
4.實驗結論:
24.(22-23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體驗嗅覺和味覺的相互影響
1.實驗目的:了解嗅覺和味覺的相互影響。
2.實驗材料:蘋果、檸檬、眼罩。
3.實驗過程及現象:
(1)蒙上眼睛,品嘗蘋果的味道。現象:
(2)嗅檸檬的同時吃蘋果,感受蘋果的味道?,F象:
4.實驗結論:
25.(22-23六年級下 山東臨沂 期末)回想一下曾經做過的“能量的相互轉化實驗”,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和結論補充完整喲!
實驗器材:鐵條、癟了的乒乓球、水杯、塑料梳子、碎紙屑等,也可以自選合適的材料。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26.(22-23六年級下 山東濟寧 期末)能量轉換實驗
為了探究動能、勢能的產生條件及相互轉換。小明向爸爸演示了“玻璃球擊穿蒙杯口紙實驗”,實驗方法如下。
實驗器材:紙杯、宣紙、玻璃球、皮筋等。
實驗過程:①在紙杯口上蒙上一塊大于杯口面積的宣紙,用皮筋將蒙杯口的紙扎緊。②在紙杯口正上方約30Cm的位置讓玻璃球自由下落,觀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變化以及紙杯上宣紙的變化。
(1)小明觀察到宣紙被玻璃球擊穿,這說明玻璃球具有 。
(2)小明對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換進行分析:玻璃球被舉高具有 ,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勢能減少,速度變大,動能變大, 轉換為 。
(22-23六年級下 山東棗莊 期末)回憶《有趣的碰碰球》實驗,完成下題。
27.我會填:如圖2,最右側的小球被拉起一定的高度,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下落時撞擊其他小球,另一端的小球被撞出。這個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是: 轉換成了 。(選填:動能或勢能)
28.我會選:如果用三個小球碰其他的球,小球下落后,會有___個小球被撞出,這說明被拉起的小球個數與被撞出小球的個數___。(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答題卡上)
A.一 不相等 B.三 相等 C.不確定 不確定

29.(22-23六年級下 山東德州 期末)實驗名稱:做個紙火箭
材料:剪刀、長條形氣球、硬卡紙、不干膠、彩色筆等。
制作方法:
1.如圖所示,把兩張硬卡紙裁剪、粘貼,制作成一個紙火箭。
2.將長條形氣球裝到火箭里,向氣球內吹氣,捏住氣球的開口;把火箭頂端朝上放穩(wěn)后,迅速松手,火箭會被射出。
提示:發(fā)射時要舉過自己的 ,不要向有同學的方向 。
3.改變向氣球內吹氣量的大小,火箭飛行高度的變化有 。
4.調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飛行效果的不同: 。
思考:
哪些因素影響紙火箭的飛行,有哪些方法能讓紙火箭飛得更直,更高?
因素: 。
方法: 。
(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回憶有趣的碰碰球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30.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 )能,由于運動而具有( )能。小球在下升過程中( )能轉換成( )能。
31.在玩碰碰球時,拉起的小球與其他小球相比,能量沒有變化。( )
32.如上圖中,拉開的小球松手后,你能觀察到( )。
A.四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
B.右邊兩個小球都會向右擺動
C.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

(22-23六年級下 山東青島 期末)實驗裝置是模擬眼睛工作圖。
33.( )和( )相當于人的眼睛。
34.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在屏幕上( )(填“能”或“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35.換成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再實驗,在屏幕上( )(填“能”或“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36.結論:凸度大,能“看清”( )(填“遠”或“近”)的物體;凸度小,能“看清”( )(填“遠”或“近”)的物體。
37.眼睛結構中,( )失去調節(jié)能力便形成近視。
A.瞳孔 B.晶狀體 C.視網膜
參考答案
1. 紙屏 遠 小 眼睛 晶狀體 視網膜 變小 變大 晶狀體 凹透鏡
分析:物體發(fā)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等,會在視網膜上成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把信號傳給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小題1:實驗的第一步是為了模擬正常視力情況下,物體通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在這里,凸透鏡代表晶狀體,蠟燭代表遠處的物體,紙屏代表視網膜。調整距離直到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模擬的是眼睛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的調節(jié)作用。
小題2:當蠟燭移動到距“眼睛”遠的位置時,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這模擬的是當人眼看遠處物體時,如果晶狀體的調節(jié)能力不足,就無法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導致視力模糊。
小題3:保持蠟燭位置不變,換用凸度小的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了清晰的像。這表明,當物體靠近時,需要減少晶狀體的凸度(即減少透鏡的焦距)來重新聚焦,使得像能夠清晰地形成在視網膜上。
小題4:這一步驟是對實驗器材與眼睛結構的類比解釋。凸透鏡和紙屏共同模擬了眼睛的成像過程,其中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紙屏相當于視網膜。
小題5:實驗現象表明,晶狀體的凸度調節(jié)對于視力的清晰至關重要。凸透鏡凸度變小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這是因為近處物體需要較少的折射。而凸透鏡凸度變大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因為遠處物體需要更多的折射。
小題6:實驗結論指出,近視是由于調節(jié)晶狀體凸度的睫狀肌調節(jié)能力減弱,導致晶狀體不能有效地減少凸度來看清近處的物體,從而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小題7:近視眼鏡使用的是凹透鏡,這是因為凹透鏡具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它可以將進入眼睛的平行光線適當地發(fā)散,使得經過晶狀體的折射后,光線能夠在視網膜上正確匯聚,形成清晰的像。這補償了近視眼晶狀體調節(jié)能力不足的問題。
2.(1)勢
(2) 勢 動
(3) 1 3
(4)轉換
分析: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詳解:(1)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當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我們輕輕拉起一個小球,到達一定高度,此時的小球具有勢能。
(2)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當我們松開手后,被拉起的這個小球能量的變化是勢能轉化成動能。
(3)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題干中是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此時,被撞出的小球的數量是1個,當我們再拉起3個小球,則被撞出的小球數量為3個。
(4)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或發(fā)生變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的轉換和傳遞。
3.(1)被舉高的玻璃球有能量
(2) 沙子 防止紙杯歪倒 蒙上一塊大于杯口面積的宣紙 皮筋 舉高 紙杯口豎直向上方向 自由下落
(3) 能量 勢能 勢能 動能 勢能 動能
(4)汽車行駛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電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
分析: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
詳解:(1)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猜想被舉高的玻璃球有能量。
(2)通過玻璃球擊穿蒙杯口紙實驗步驟是:在紙杯的底部放上一些沙子,讓紙杯重心下移,防止紙杯歪倒;在紙杯口上蒙上一塊大于杯口面積的宣紙,用皮筋將蒙杯口的紙扎緊;在距離紙杯口豎直向上方向約30cm的位置將拿著的玻璃球自由下落,觀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變化以及紙杯上宣紙的變化。
(3)通過玻璃球擊穿蒙杯口紙實驗可以得出宣紙被玻璃球擊穿,說明玻璃球具有動能。玻璃球被舉高具有勢能,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勢能減小,速度增加動能變大,勢能轉換為動能。
(4)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例如汽車行駛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電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鉆木取火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4. 近視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造成的 (1)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據放在桌面上,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
(3)換用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擺放在桌面上,使它們的中心在一條線同一高度上,保持凸透鏡和紙屏距離不變,調整蠟燭距離,直至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換用凸度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tài),就容易疲勞,調節(jié)能力會逐漸減弱,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從而形成近視眼。
分析:晶狀體是雙凸面透明組織,能屈光。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jié)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眼睛的晶狀體調節(jié)能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tài),就會疲勞,失去調節(jié)能力,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這就是近視。
詳解:我的猜想:近視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造成的;
我的方案:
實驗材料:兩個凸度不同的凸透鏡、紙屏、蠟燭。
實驗步驟:(1)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據放在桌面上,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
(3)換用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實驗現象;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擺放在桌面上,使它們的中心在一條線同一高度上,保持凸透鏡和紙屏距離不變,調整蠟燭距離,直至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換用凸度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我的結論;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jié)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jié)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tài),就容易疲勞,調節(jié)能力會逐漸減弱,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從而形成近視眼。
5.(1)會撞出一個小球
(2)兩
(3) 相等 勢能 勢能 動能 下一個小球
分析:能量表現形式有很多種類型,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轉換,如燃料能通過燃燒轉換成熱能,熱能通過熱機再轉換成機械能等。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過程。能量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失。
詳解:(1)用一個小球碰其他的小球,看到的現象是:會撞出一個小球;
(2)圖二所示的現象有兩個小球被撞出,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兩個小球;
(3)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一個小球;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兩個小球;用三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三個小球,即: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這是因為,被拉起的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勢能增加,松手后小球下落時勢能轉換成動能,撞擊后下落小球的能量沒有消失,而是傳遞給了下一個小球。
6. 晶狀體 視網膜 7.不能 8. 瞳孔 晶狀體 視網膜 視神經 9.C 10.C 11.E
分析: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太厚,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近視眼戴凹透鏡使光線發(fā)散一些,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6.來自物體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并通過視神經將信號傳遞給腦,我們就看見物體了。凸透鏡相當于眼睛中的晶狀體部分,紙屏相當于眼睛中的視網膜部分。
7.如果換成凸度更大的凸透鏡,在不調整位置的情況下,成像不在原來的位置上,因此紙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
8.來自物體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并通過視神經將信號傳遞給腦,我們就看見物體了。
9.晶狀體凸度可以調節(jié),凸度變大,“眼睛”就能看清近處的物體,凸度變小,就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故選C。
10.檢測視力時,人與離視力表的合適距離應該是5米。故選C。
11.近視是眼在調節(jié)松弛狀態(tài)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tǒng)的折射后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的現象。預防近視的方法有:多做眼保健操、 不要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多參加戶外運動、不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看書等。故躺著看書錯誤。
12.(1)被拉起的小球因為位置變高比其他小球的勢能(或能量)增加。
(2)松開手后,拉起的小球高度降低,速度變快。(或勢能減小,動能增加)
被撞出的小球運動速度由快變慢,高度由低到高。(或動能減少,勢能增加)
(3) 3 1
分析: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詳解:(1)做“碰碰球實驗”時,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被拉起的小球因為位置變高比其他小球的勢能(或能量)增加。
(2)被拉起的小球由于被舉高而 勢能增加;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勢能減少,速度變快、動能增加,勢能逐漸轉換為 動能;被拉起的小球落下碰其他小球時,另一端的小球被撞出,被撞出的小球運動的能量來自 另一小球的動能。
(3)此時,被撞出的小球的數量是3個,當我們再拉起3個小球,則被撞出的小球數量為1個。
13. 能量 勢能 勢能 勢能 動能 14.汽車行駛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電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鉆木取火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解析:13.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所以通過玻璃球擊穿蒙杯口紙實驗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宣紙被玻璃球擊穿,說明玻璃球具有動能。玻璃球被舉高具有勢能,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勢能減小,速度增加動能變大,勢能轉換為動能。
14.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量轉化無處不在,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汽車行駛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電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鉆木取火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15.(1)
(2)不能
(3)像不清楚。
(4)避免強光直射眼睛;長時間的用眼要注意休息,眼睛不舒服要及時檢查,不能長時間的看電子產品,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
詳解:(1)在本模擬實驗中,凸透鏡模擬眼球的晶狀體;紙屏模擬眼球的視網膜;蠟燭模擬我們看到的物體,通過移動凸透鏡讓蠟燭在紙屏上成像。
(2)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此時不能再形成清晰的像,相當于人的眼睛的晶狀體的調節(jié)能力減弱,導致我們看不清物體。
(3)上述條件均不變,換成凸度較大的透鏡相當于晶狀體肌肉收縮,凸度變大,眼睛能看見近處的物體。要是換成凸度較小的透鏡,相當于晶狀體舒張,其凸度變小,眼睛就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像就清晰了。
(4)近視是一種疾病,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jié)的。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tài),就容易疲勞,調節(jié)能力會逐漸減弱,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導致眼睛晶狀體的病變,使我們患上近視疾病。為預防近視,我們要避免強光直射眼睛和長時間的用眼,多注意休息;經常做眼保健操;不長時間的看電子產品;多做戶外運動;多向遠處眺望。
16. 動 電 電 光 能量
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圖中人蹬車是把身體內的化學能轉換成動能,而發(fā)電機是把動能能轉換成電能;燈泡發(fā)光是把電能轉換成光能。自然界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能量轉換。
17. 凸透鏡 紙屏 不能 近 遠
分析: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jié)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jié)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
詳解:(1)如圖實驗模擬人眼看物體的過程,其中凸透鏡模擬晶狀體,紙屏模擬視網膜,它們相當于人的眼睛。將蠟燭放在適當的位置,可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2)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凸透鏡的凸度是固定的,在屏幕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4)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jié)能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唇幬矬w時,牽引晶狀體的肌肉收縮,晶狀體凸度變大;看遠處物體時,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舒張,晶狀體凸度變小。
18.實驗材料:彩筆、鐵絲、橡皮泥、圓規(guī)、卡紙、氣球等;
實驗步驟:根據太陽與各個行星的大小按比例團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皮球、氣球等代替),按照太陽與八顆行星的距離按比例縮小畫出軌道,最后演示八顆行星是怎樣圍繞太陽公轉的。
詳解:根據太陽系中8顆行星的直徑和與太陽的距離,把它們按照一定比例縮小,以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就是在建立模型。
制作太陽系模型:
實驗材料:彩筆、鐵絲、橡皮泥、圓規(guī)、卡紙、氣球等。
實驗步驟:根據太陽與各個行星的大小按比例團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皮球、氣球等代替),按照太陽與八顆行星的距離按比例縮小畫出軌道,最后演示八顆行星是怎樣圍繞太陽公轉的。
19. 蘋果 蘋果和檸檬的混合
嗅覺 味覺 相互影響的
詳解:蒙上眼睛,品嘗蘋果的味道,我們的味覺器官會感到蘋果本身的味道;嗅檸檬的同時吃蘋果,感受蘋果的味道;由于聞到了檸檬的酸,同時又嘗到了蘋果的味道,所以會產生蘋果和檸檬的混合味道。味覺和嗅覺器官是我們的身體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溝通的兩個出入口。因此,它們擔負著一定的警戒任務。味覺的感受性和嗅覺有密切的聯系,在失去嗅覺的情況下,如感冒的時候,吃什么東西都沒有味道,可見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20. 相等 勢能 勢能 動能
詳解:實驗結論:1.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一個小球;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兩個小球;用三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三個小球......即: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
2.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最右側的小球被拉起一定的高度,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下落時撞擊其他小球,另一端的小球被撞出。這個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是:勢能轉換為動能。
21. 線圈 軌道 兩組磁鐵 線圈 線圈 回路 線圈
分析:磁懸浮列車是一種現代高科技軌道交通工具。它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無接觸的懸浮,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
詳解:實驗步驟:
1.在實驗中,應該選用銅線制作線圈,銅線的電阻小,實驗效果明顯;
2.將兩組強力環(huán)形磁鐵分別吸到干電池的正負極上,注意必須是磁鐵的同極吸在電池的正負極上;
3.把磁懸浮列車模型放入線圈內,使干電池兩端的磁鐵與線圈接觸。此時電池、磁鐵、線圈形成回路,磁懸浮列車模型就會從線圈里面穿行而過。
制作模型時應該注意:線圈的直徑要比強力環(huán)形磁鐵的直徑大,強力環(huán)形磁鐵的直徑要比電池的直徑略大,這樣模型才能從線圈中通過。
22. 外耳道 鼓膜 振動 棉球 振動 棉球
分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詳解:實驗步驟:
(1)把紙筒去掉底當作外耳道,耳道的作用是傳遞聲音;在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塊橡皮膜,繃緊后用橡皮筋固定,當作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動;把棉球系在細線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fā)出各種,觀察棉球。
實驗現象、結論:
(1)通過模擬實驗的現象可知,聲波通過紙筒(模擬外耳道)傳到橡皮膜(模擬鼓膜)上,引起橡皮膜振動帶動棉球跳動起來。
(2)模擬實驗很形象的展示了鼓膜的作用。我們聽到聲音是因為鼓膜振動產生的,通過層層傳導讓大腦接收,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動,不能帶著棉球跳動。
23. 搓手后,感覺手變熱了。 摩擦鐵片后,感覺鐵片變熱了。 用手鉆鉆一會兒木板,會摸到鉆頭和木板上的鉆孔處變熱了。 摩擦會產生熱量,機械能可以轉換成熱能。
分析: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或發(fā)生變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詳解:實驗過程及現象:
(1)兩手快速相互搓十幾下,搓完放在臉上,我們會感覺到手變熱了;
(2)用砂紙迅速來回摩擦鐵片后輕輕用手觸摸鐵片,我們會發(fā)現鐵片也熱了;
(3)兩人合作,用手鉆鉆木板,用手鉆鉆一會兒木板,會摸到鉆頭和木板上的鉆孔處變熱了;
實驗結論: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或發(fā)生變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摩擦會產生熱量,機械能可以轉換成熱能。
24. 味覺是蘋果的味道。 會產生蘋果和檸檬的混合味道。 嗅覺和味覺是密不可分的。味覺受嗅覺的影響,進食的時候,嗅覺靈敏,味覺增強;嗅覺失靈,味覺就會下降。
分析:人體從外界獲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覺器官,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感知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例如:眼是視覺器官,用來看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遠近等;耳是聽覺器官,用來聽聲音的大小、高低、強弱;鼻是嗅覺器官,用來聞物體的氣味;舌是味覺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膚是觸覺器官,感受物體的冷熱、輕重、粗細。
詳解:實驗過程及現象:
(1)蒙上眼睛,品嘗蘋果的味道,我們的味覺器官會感到蘋果本身的味道;
(2)嗅檸檬的同時吃蘋果,感受蘋果的味道;由于聞到了檸檬的酸,同時又嘗到了蘋果的味道,所以會產生蘋果和檸檬的混合味道。
實驗結論:味覺和嗅覺器官是我們的身體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溝通的兩個出入口。因此,它們擔負著一定的警戒任務。味覺的感受性和嗅覺有密切的聯系,在失去嗅覺的情況下,如感冒的時候,吃什么東西都沒有味道,可見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25. 1.反復彎折一段鐵條,摸摸彎折處的溫度。2.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往水杯里倒入熱水,觀察發(fā)生的現象。3.用塑料梳子在頭上來回梳頭,接著拿塑料梳子往碎紙屑里一放,觀察發(fā)生的現象。4.雙手來回搓,體會手上的感覺。 1.鐵條彎折處的溫度比鐵條其它地方的溫度高。2.癟了的乒乓球慢慢鼓起來了。3.梳子會吸起一些碎紙屑。4.搓手時感覺手部會發(fā)熱。 1.在反復彎折鐵條的過程中,機械能轉化成了熱能。用熱水燙癟了的乒乓球,乒乓球鼓起來了,這是熱能轉化成了機械能。用塑料梳子來回梳頭的過程中,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搓手感覺熱,是機械能(動能)轉化成熱能。2.能量有多種存在形式,它們之間是互相轉化的。
詳解:實驗名稱:無處不在的能量
實驗器材:鐵絲、燒杯、乒乓球、熱水、塑料梳子、碎紙屑等
實驗步驟:①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②用手彎鐵絲,反復多次,觀察現象。③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④用塑料梳子在頭上來回梳頭,接著拿塑料梳子往碎紙屑里一放,觀察發(fā)生的現象。⑤整理器材。
實驗現象:①鐵絲彎折處變熱。②乒乓球鼓起來了。③碎紙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
實驗結論:①機械能轉化為熱能。②熱能轉化為機械能。③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6. 能量 勢能 勢能 動能

詳解: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
(1)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小明觀察到宣紙被玻璃球擊穿,這說明玻璃球具有動能。
(2)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小明對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換進行分析:玻璃球被舉高具有勢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勢能減少,速度變大,動能變大,勢能轉換為動能。
27. 勢能 動能 28.B
解析:27.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最右側的小球被拉起一定的高度,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下落時撞擊其他小球,另一端的小球被撞出。這個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是:勢能轉換為動能。
28.用一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一個小球;用兩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兩個小球;用三個小球去撞擊其他的球,會撞出三個小球......即:拉起的小球個數與撞出小球的個數相等。
29. 頭頂 發(fā)射 向氣球內吹氣量大,火箭飛行的高度大,向氣球內吹氣量小,火箭飛行的高度小。 調整火箭的尾翼,影響火箭是否沿直線穩(wěn)定飛行。 影響火箭飛行的因素既有火箭本身的材料,動力和工藝方面的因素,也有外界氣候、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素。 只有當三個尾翼,在相對平衡的位置上,火箭才能飛得更高更直。
分析:水火箭是一個利用質量比和氣壓作用而設計的器具。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詳解:為了認識火箭發(fā)射的基本原理,嘗試制作簡易小火箭,提高科學制作能力,總結出使火箭飛行更直、更高的辦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我們做個紙火箭。需要的材料包括:剪刀、長條形氣球、硬卡紙、不干膠、彩色筆等。先把兩張硬卡紙裁剪、粘貼,制作成一個紙火箭;將長條形氣球裝到火箭里,向氣球內吹氣,捏住氣球的開口;把火箭頂端朝上放穩(wěn)后,迅速松手,火箭會被射出。發(fā)射時要舉過自己的頭頂,不要向有同學的方向發(fā)射,否則影響安全。改變向氣球內吹氣量的大小,火箭飛行的高度有變化,向氣球內吹氣量大,火箭飛行的高度大,向氣球內吹氣量小,火箭飛行的高度小。制作的水火箭利用水向下噴的反沖力升空,只有火箭尾翼平衡了,火箭才能飛得直。水火箭中尾翼的主要作用是使水火箭沿直線穩(wěn)定飛行。
30. 勢 動 勢 動 31.× 32.C
解析:30.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換,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小球在下升過程中勢能轉換成動能。
31.在玩碰碰球時,拉起的小球與其他小球相比,拉起的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能量有變化,所以題干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32.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松手后,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小球在下降過程中勢能轉換成動能。拉開的小球松手后,你能觀察到只有最右邊的小球會向右擺動,所以C符合題意。
33. 凸透鏡 紙屏 34.不能 35.能 36. 近 遠 37.B
解析:33.凸透鏡和屏相當于人的眼睛。凸透鏡相當于眼球的晶狀體,白紙板相當于眼球的視網膜。
34.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在屏幕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因為當凸透鏡距離蠟燭遠,距離紙屏近時,紙屏上會出現倒立縮小的像。
35.晶狀體的凸度大,能“看清”近處的物體;凸度小,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換成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再實驗,在屏幕上能形成清晰的像。
36.晶狀體的凸度大,能“看清”近處的物體;凸度小,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健康的眼睛遠近都能看清,近視眼的凸度變大,不能自由調節(jié)了,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 ,眼睛就近視了。
37.眼睛是視覺器官。眼睛結構中,晶狀體失去調節(jié)能力便形成近視,所以B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屯留县| 林周县| 措美县| 深水埗区| 兴义市| 九江市| 九龙县| 教育| 论坛| 新晃| 谢通门县| 都江堰市| 邵阳县| 福建省| 丹巴县| 沙洋县| 郧西县| 依安县| 千阳县| 长治市| 南靖县| 图木舒克市| 于都县| 昌宁县| 房产| 铁岭县| 临颍县| 三门峡市| 营山县| 牟定县| 九龙城区| 林芝县| 辽源市| 晋中市| 和政县| 淮南市| 景洪市| 黄骅市| 龙岩市|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