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江南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科學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江南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科學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江南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科學期中試卷
1.(2023七下·北侖期中)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太陽系中有一個星球71%的表面被海水覆蓋著,有人稱它為“大水球”,這個“大水球”是(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金星
2.(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果沒有空氣,下列運動無法進行的是(  )
A.跑步 B.跳傘 C.跳繩 D.跳遠
3.(2023七下·北侖期中)根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主要含氮氣和氧氣 B.空氣是純凈物
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氧氣 D.空氣中不含二氧化碳氣體
4.(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屬于晶體的是( ?。?br/>A.冰和塑料 B.銅和固態水銀
C.玻璃和石蠟 D.海波和松香
5.(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糖水、牛奶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
C.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
D.溶液中不可能有兩種溶質
6.(2023七下·北侖期中)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 ?。?br/>A.二氧化碳 B.空氣 C.氧氣 D.氫氣
7.(2023七下·北侖期中)人眼看到物體是白色,是因為( ?。?br/>A.沒有光射到物體上 B.光被物體全部吸收
C.光被物體全部反射 D.物體不能發光
8.(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四幅圖中的現象,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br/>A.吸盤吸附在墻面
B.裝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
C.瓶吞雞蛋
D.鋼筆吸墨水
9.(2023七下·北侖期中)光通過玻璃進入屋子的過程中,速度將( ?。?br/>A.變小 B.不變
C.先變小,后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
10.(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氧氣具有可燃性
B.氧氣不易溶于水
C.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
D.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11.(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今,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下列應對缺水的措施:①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②加強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的建設;④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⑤提倡節約用水,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12.(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光仍按原來方向傳播
B.光將向斜上方偏轉
C.在光屏上呈現各種色光
D.光屏上只呈現紅、綠、藍三種色光
13.(2023七下·北侖期中)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br/>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14.(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處于循環狀態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產碳酸飲料
C.干冰可用于儲藏食物
D.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空氣大
15.(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將一種物質放入另一種物質中,其中能得到乳濁液的是( ?。?br/>A. B.
C. D.
16.(2023七下·北侖期中)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下列組合能得到生理鹽水的是( ?。?br/>A.9g氯化鈉和100g水 B.9g氯化鈉和1000g水
C.4.5g氯化鈉和495.5g水 D.9g氯化鈉和991g酒精
17.(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空氣中各組成部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稀有氣體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B.氧氣極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是導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氮氣可用于食品防腐
18.(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運動會的百米賽跑中,終點線處的計時員為了準確計時,在開始計時時應( ?。?br/>A.聽到發令槍聲同時按下秒表
B.看到發令槍散發的白煙同時按下秒表
C.聽到槍聲或看到白煙按下秒表均可
D.無法確定
19.(2023七下·北侖期中)飲料中溶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密封的瓶蓋會有飲料噴出來,喝下去后又會打嗝,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溫度有關。根據上述事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 B.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
C.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增大 D.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
20.(2023七下·北侖期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實 驗 裝 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 釋 集氣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熱量 量筒中的水: 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氧氣體積 集氣瓶中的水: 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燒杯中的水: ①加熱銅片 ②隔絕空氣
A.A B.B C.C D.D
21.(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的蒸餾水,向其中滴入數滴石蕊試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體中再通入CO2氣體,液體呈Y色,把液體加熱煮沸后,液體又呈Z色,問X、Y、Z的顏色依次為( ?。?br/>A.紫一紅一無 B.藍一紫一紅 C.紫一紅一紫 D.紫一紅一藍
22.(2023七下·北侖期中)廣告公司在拍攝水果廣告時,為了追求某種藝術效果,在暗室里用紅光照射裝在白色瓷盤中的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站在旁邊的攝影師將看到(  )
A.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蘋果呈紅色,瓷盤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紅色
D.蘋果呈紅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黑色
23.(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b。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
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24.(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圖2能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周圍的溫度不變)( ?。?br/>A. B.
C. D.
25.(2023七下·北侖期中)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依據溶解度曲線可判斷,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
C.將t2℃時甲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取降溫的方法
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
26.(2023七下·北侖期中)空可樂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發出砰的一聲,可樂罐變癟,是因為: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內的氣壓,大氣壓將罐壓癟。
27.(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①溶液一定是無色的
②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是固體
③溶液中的溶劑一定是水
④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28.(2023七下·北侖期中)小徐洗完澡后,發現浴室的瓷磚墻面有很多小水珠,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此現象包含的物態變化是   (填“熔化”或“液化”或“凝華”),這是一個   (填“吸熱”或“放熱”)過程。
29.(2023七下·北侖期中)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緊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觀察到會有   出現,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30.(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去森林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爸爸告訴他,光斑是光沿   (填“直線”或“非直線”)傳播形成的太陽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公園,該同學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種神奇的現象稱為光的   ,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
31.(2023七下·北侖期中)根據圖中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P點表示在t1℃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Sb   Sc。
(2)t2℃,用100g水配制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為   。
(3)t2℃時,50g的b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純b,可采用   結晶的辦法。
32.(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現象說明空氣中存在何種物質,根據現象寫出該物質的名稱。
(1)燃料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說明空氣中有   。
(2)石灰水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在瓶壁和瓶底會出現一些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有   。
(3)早晨,樹葉上有露水,說明空氣中有   。
(4)空氣可以用來制氮肥,說明空氣中有   。
33.(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甲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
請回答: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
(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二氧化碳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苡谒?。
(4)如圖乙所示,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火,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34.(2023七下·北侖期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太陽光從太陽到達地球大約需要50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 ▲ km。1999年,某國際小組以一種超低溫原子云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傳播速度降低為真空中的兩千萬分之一,此成果在計算機、光通信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科學家正努力將光速降低到40m/h左右,慢到幾乎與烏龜爬行的速度相當。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   m/s。
(2)補全題中殘缺的信息   。
(3)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   m/s。
35.(2023七下·北侖期中)用圖1所示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圖2是實驗過程中廣口瓶內壓強變化曲線。
(1)圖2中BC段氣壓變化的原因是   ,DE段氣壓變化的原因是   。
(2)實驗前廣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用V、V1、V2表示)
(3)該實驗不能將紅磷換成鐵絲,原因是   。
36.(2023七下·北侖期中)小宇為了研究不同顏色物體的吸熱本領,他做了如下的實驗:將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牛奶瓶中,用白紙和黑紙分別將瓶子包起來,然后將兩個瓶子放在太陽光下,每隔3分鐘測一測瓶中水的溫度。經過半個小時的實驗,小宇得到的兩瓶中的水溫變化情況如表所示:
日照時間/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紙瓶水溫/℃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紙瓶水溫/℃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小宇對上述的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
(2)根據上述結論,則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管應涂成   色的。
(3)一般人們夏天穿淺色的衣服,為什么?   。
37.(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3.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br/>(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象是   ,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由此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br/>(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  ?。ㄌ睢耙住被颉半y”)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  ?。ㄌ睢盎顫姟被颉安换顫姟保┑慕Y論.
(4)請說出氮氣的一條用途   .
38.(2023七下·北侖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ㄌ顚嶒炐蛱枺?br/>(3)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4)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寫出過程)
39.(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將甲乙固體各3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后,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請回答:
(1)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圍   。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
A.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甲=乙
B.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
C.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D.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太陽系的組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積總計約5.1億平方千米,約70.8%的表面積由水覆蓋,大部分地殼表面(3.6113億平方千米)在海平面以下。
海底的地殼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征,包括一個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統,以及海底火山、海溝、海底峽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其余的29.2%(1億4894萬平方千米,或5751萬平方英里)為不被水覆蓋的地方,包括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地表受到構造和侵蝕作用,經歷了長時間的重塑。
【解答】地球的表面大約29.2%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余的70.8%被水覆蓋,大部分被海洋、海灣和其他水體覆蓋,也被湖泊、冰川、河流和其他淡水體覆蓋著,尤其冰川覆蓋最多,它們共同構成了水圈,B正確。水星、火星、金星未發現液態水,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運動與空氣是否有關即可。
【解答】跑步、跳繩和跳遠,都與空氣無關,故A、C、D錯誤;
跳傘時,人和傘之所以不會直接撞向地面,是因為受到空氣的阻力,故B正確。
故選B。
3.【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體積分數,結合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為混合物分析。
【解答】A、空氣中按體積分數計算,氮氣占78%,氧氣占21%,其它成分1%,即主要含氮氣和氧氣,符合題意;
B、空氣由多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
C、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不符合題意;
D、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答案】B
【知識點】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冰、食鹽、石英、海波、萘、金剛石以及所有金屬都是常見的晶體。而玻璃、松香、石蠟、瀝青等是常見的非晶體。
【解答】 A、冰是晶體,塑料不是晶體。故A選項不合題意。
B、銅和固態水銀都是晶體,故B選項符合題意。
C、玻璃和石蠟都是非晶體,故C選項不合題意。
D、海波是晶體,松香不是晶體 。故D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A、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據溶液可能無色分析;
C、根據溶劑的定義分析;
D、根據溶液中可能含不同種溶質分析。
【解答】A、牛奶屬于乳濁液,不符合題意;
B、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不符合題意;
C、 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 ,符合題意;
D、 溶液中可能有兩種溶質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解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
故選C。
7.【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顏色的色光。
【解答】人眼看到物體是白色,是因為光被物體全部反射。
故答案為:C。
8.【答案】B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吸盤內的氣壓小于外界的大氣壓強,吸盤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被壓在墻壁上,故A不合題意;
B.裝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與大氣壓強無關,故B符合題意;
C.瓶內的棉花燃燒消耗氧氣,從而使瓶內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雞蛋被壓入瓶內,故C不合題意;
D.鋼筆吸墨水時,筆囊受到擠壓后排出空氣,導致里面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強,于是墨水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被壓入筆囊,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9.【答案】C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在其他介質中傳播速度都比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小,據此解答。
【解答】光在玻璃中傳播的速度比空氣中小,光通過玻璃進入屋子的過程中,傳播的速度先變小,后變大;
故答案為:C。
10.【答案】A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B、根據氧氣的溶解性分析;
C、根據氧氣化學性質分析;
D、根據氧氣的物理性質分析。
【解答】A、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符合題意;
B、氧氣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題意;
C、 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不符合題意;
D、 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答案】D
【知識點】水體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據防止水體污染和節約用水都可保護水資源分析。
【解答】 ①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可防止水體污染,正確;②加強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可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染,正確;③加快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的建設可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染,正確;④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可防止水體污染,正確;⑤提倡節約用水可保護水資源,正確。
故選D。
12.【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陽光是復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復合而成的。
【解答】當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光將向斜下方偏折,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增大可燃物的接觸面積可使可燃物燃燒更劇烈分析。
【解答】 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劇烈,火焰更旺 。
故選D。
14.【答案】D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據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環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分析;
C、根據干冰升華吸熱分析;
D、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質量大小與體積有關分析。
【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環,二氧化碳處于循環狀態 ,不符合題意;
B、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用于生產碳酸飲料 ,不符合題意;
C、 干冰升華吸熱,可致冷 ,能用于儲藏食物 ,不符合題意;
D、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因不確定體積關系,所以無法確定質量關系 ,符合題意;
故選D。
15.【答案】D
【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難溶性液體與水形成乳濁液,難溶性固體與水形成懸濁液分析。
【解答】A、植物油放入汽油中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題意;
B、高錳酸鉀放入水中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題意;
C、碘單質加入水中形成懸濁液,不符合題意;
D、植物油放入水中形成乳濁液,符合題意;
故選D。
16.【答案】C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質和溶劑、溶質和溶液質量比分析。
【解答】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即氯化鈉和溶液質量比為0.9:100=9:1000,氯化鈉和水的質量比為9:991.
故選C。
17.【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的用途分析;
B、根據氧氣的溶解性分析;
C、根據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D、根據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分析。
【解答】A、 稀有氣體與空氣其它成分一樣有重要作用,可作電光源、保護氣等 ,不符合題意;
B、氧氣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不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氣體,不符合題意;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防腐,符合題意;
故選D。
18.【答案】B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根據聲速和光速的大小分析判斷。
【解答】百米賽跑時,如果終點裁判員以槍聲為準計時,那么當裁判員開始計時時,運動員已經離開起點一段時間,即記錄的時間會偏小。由于光的傳播速度極快,從百米賽跑的起點到終點時幾乎不需要時間,因此如果以發令槍冒出的白煙為準,那么計時比較準確。
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9.【答案】B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增大而增大分析。
【解答】 飲料中溶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密封的瓶蓋會有飲料噴出來,是由于壓強減少,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小逸出,喝下去后又會打嗝 是由于體內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少。
故選B。
20.【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實驗中水的用途分析判斷。
【解答】A.硫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熱量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則集氣瓶中的水只要是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的,故A符合題意;
B.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當反應結束時,量筒內水的體積的減小量就是瓶中氧氣的體積,故B不合題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同時有大量的熔融物低落,因為平底水的保護,所以瓶子沒有被燒的炸裂,故C不合題意;
D.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燒杯中的熱水即可以加熱銅片,又可以使白磷隔絕空氣,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21.【答案】C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石蕊試液滴加蒸餾水,呈紫色,遇酸性溶液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受熱易分解分析。
【解答】 石蕊試液滴加蒸餾水,呈紫色,遇酸性溶液變紅,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的蒸餾水,向其中滴入數滴石蕊試液后,溶液呈紫色,向液體中再通入CO2氣體,因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液體呈工色,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把液體加熱煮沸后,液體又呈紫色。
故選C。
22.【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時全部被吸收;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色。
【解答】用紅光照射白色瓷盤、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
白色瓷盤,白色的物體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顏色,故瓷盤呈現紅色.
紅色的蘋果反射紅光,故呈現紅色;
黃色香蕉,吸收紅色的光,沒有光線進入人眼,故呈現黑色。
故答案為:D
23.【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
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
【解答】 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
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
故答案為:C。
24.【答案】A
【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
【解析】【分析】蒸發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溫度下降;但酒精蒸發后,受周圍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
【解答】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A圖象與事實相符合。
故答案為:A。
25.【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根據比較溶解度需有溫度條件分析;
B、根據析出晶體質量關系與溶液質量大小有關分析;
C、根據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飽和溶液降溫會析出晶體分析;
D、根據溶解度相等的物質在對應溫度下,等質量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分析。
【解答】A、 比較兩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需有溫度條件,無溫度不能比較,不符合題意;
B、 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質量與溶液質量有關,未指明溶液質量,不能確定析出固體質量多少 ,不符合題意;
C、 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將t2℃時甲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 ,不符合題意;
D、 t1℃時,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 ,符合題意;
故選D。
26.【答案】大于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液化,罐內的水蒸氣減少,罐內的氣體壓強減小,小于外界的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就會將易拉罐壓癟。
【解答】空可樂罐中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罐中水蒸氣遇冷液化;
罐內水蒸氣遇冷液化使罐內的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就會被壓癟。
故答案為:大于。
27.【答案】①②③④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定義、特點及組成分析。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錯誤;②溶液中的溶質不一定是固體,如鹽酸溶質為氣體,錯誤;③溶液中的溶劑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劑為酒精,錯誤;④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也可能是水等純凈物,錯誤。
故答案為: ①②③④ 。
28.【答案】液化;放熱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以及吸熱還是放熱情況。
【解答】浴室內的水蒸氣溫度較高,而瓷磚墻面溫度較低。水蒸氣遇到低溫的瓷磚后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很多小水珠。
29.【答案】汽化;液態乙醚;壓縮體積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即乙醚由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
(2)然后往里推活塞,則乙醚氣體的體積不斷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觀察到會有液態乙醚出現,表明用壓縮體積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30.【答案】沿直線傳播;倒立;色散;紫外線
【知識點】光的色散;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紫外線、紅外線
【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利用這一特點,人們可以看到許多自然現象,例如小孔成像等等。
(2)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
(3)紫外線可以殺菌。
【解答】(1)(2)大樹上的樹葉很多,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在地面上會形成太陽的像,像的形狀和太陽一樣,而且是倒立的實像。
(3)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
(4)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紫外線。
故答案為:沿直線傳播;倒立;色散;紫外線。
31.【答案】(1)=
(2)b>a>c
(3)75g
(4)降溫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交點為對應溫度下兩物質溶解度相等分析;
(2)根據相等量溶劑配成飽和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質溶質質量多分析;
(3)根據所給溶解度確定一定量溶劑中最多溶解溶質的質量,由此確定所給物質是否完全溶解分析;
(4)根據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采用降溫結晶提純分析。
【解答】(1) P點表示在t1℃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即Sb =Sc。
(2) t2℃,三種物質溶解度關系為b>a>c,用100g水配制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關系為b>a>c,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為 b>a>c。
(3) t2℃時,b的溶解度為50克,則50g的b物質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克,所得溶液的質量為75克。
(4) b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明顯增大,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純b,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故答案為:(1)=;(2)b>a>c,;(3)75g;(2)降溫。
32.【答案】(1)氧氣
(2)二氧化碳
(3)水蒸氣
(4)氮氣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1)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2)根據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分析;
(3)根據空氣中含水蒸氣,水蒸氣的物態變化分析;
(4)根據氮氣可用于制氮肥分析。
【解答】(1) 燃料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說明空氣中有氧氣。
(2) 石灰水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在瓶壁和瓶底會出現一些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有 二氧化碳。
(3) 早晨,樹葉上有露水,說明空氣中有水蒸氣。
(4) 空氣可以用來制氮肥,說明空氣中有氮氣。
故答案為:(1)氧氣;(2)二氧化碳;(3)水蒸氣;(4)氮氣。
33.【答案】(1)燒杯
(2)振蕩
(3)塑料瓶變癟;能
(4)密度比空氣大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
(2)根據要使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需振蕩分析;
(3)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后裝置內壓強減小分析;
(4)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分析。
【解答】(1) 儀器A 為燒杯。
(2)為使二氧化碳充分與液體接觸, 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振蕩。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后瓶內壓強減小,最后可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由此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 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火,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
故答案為:(1)燒杯;(2)振蕩;(3)塑料瓶變癟;能;(4)密度比空氣大。
34.【答案】(1)3×108
(2)1.5×108
(3)15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2)已知速度和時間,根據速度公式可求出運動的路程。
(3)根據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與真空中光速的關系計算出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
【解答】(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
(2)根據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
(3)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即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15米/秒。
故答案為:(1)3×108;(2)1.5×108;(3)15。
35.【答案】(1)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2)100%
(3)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磷燃燒放熱,且消耗氧氣,反應結束后裝置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內水補充減少氧氣體積,結合整個過程中壓強的變化分析;
(2)根據燒杯內減少水的體積即為氧氣體積分析;
(3)根據鐵在空氣中不燃燒分析。
【解答】(1) 圖2中BC段氣壓增加是由于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 ,DE段氣壓增加是反應結束后 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
(2) 實驗前廣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實驗中燒杯內水減少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體積,則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100% 。
(3) 該實驗是利用物質燃燒的方法消耗氧氣,通過補充水的體積計算氧氣體積分數,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所以該實驗不能將紅磷換成鐵絲。
故答案為:(1) 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 ; 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2)100% ;(3) 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
36.【答案】(1)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
(2)黑
(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兩瓶內裝有相同質量、初溫相同的水,通過比較在相同時間內水溫升高的多少,根據吸熱公式得出哪個瓶內吸熱少,判斷白紙和黑紙吸熱性能。
(2)(3)根據(1)的結論分析答題。
【解答】(1)由題意可知,兩瓶內水的質量m相同、初溫t0相同,在相同的時間內(30min),黑紙包裹的牛奶瓶中水的溫度t高,由Q吸=cm(t-t0)可知,黑紙包裹的牛奶瓶中水吸收的熱量多,由此可得: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
(2)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太陽能熱水器的內管是黑色的,這樣有利于吸收太陽能。
(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故答案為:(1)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2)黑;(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37.【答案】(1)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2)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3)難;不活潑
(4)作保護氣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測氧氣體積分數實驗要將氧氣完全耗盡分析;
(2)根據磷燃燒現象及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磷燃燒時消耗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氧氣占空氣體積五分之一分析;
(3)根據實驗紅磷最終熄滅、水進入瓶內五分之一現象分析。
【解答】(1) 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 是為了 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
(2) 步驟②是引燃讀取的實驗,集氣瓶中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表達式為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 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
(3) 實驗時采用過量紅磷,氧氣耗盡后熄滅,證明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水進入五分之一,推論出氮氣難溶于水。
故答案為:(1) 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2) 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 ;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 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 ;(3)難;不活潑。
38.【答案】(1)13.6
(2)③④
(3)解: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6.47%,
答: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6.47%。
(4)解:設需要水的質量為x,
根據題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質量是300g。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所給數據確定 20℃時, 10克水最多溶解氯化鈉3.6克分析;
(2)根據 20℃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和飽和溶液質量比為3.6:13.6分析;
(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
(4)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加水質量為兩溶液質量差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 20℃時, 10克水最多溶解氯化鈉3.6克,則m=13.6.
(2) 20℃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和飽和溶液質量比為3.6:13.6,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③④ 。
故答案為:(1)13.6;(2) ③④ ;(3)26.47%;(4) 300g。
39.【答案】(1)>
(2)2g<m≤40g
(3)B;C;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分析;
(2)根據甲和乙所給溶解中溶質和溶劑質量及由溶解度曲線確定兩物質在所給溫度下的溶解度分析;
(3)根據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質溶質質量大,溶劑質量小,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降溫析出晶體質量多分析。
【解答】(1) 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 乙。
(2)20℃時甲的溶解度為25克,乙為25克,40℃時甲溶解度為32克,乙為70克,20℃時100克水中加入30克甲,升溫至40℃時,形成不飽和溶液,再加入m克甲,固體未完全溶解,20℃時時100克水中加入30克乙未完全溶解,升溫至40℃時全部溶解,加入m克乙仍能全部溶解,則 2g<m≤40g 。
(3) 4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乙大于甲,溶劑質量乙小于甲,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溶劑質量仍是乙小甲,A錯誤;析出晶體質量乙大于甲,B正確;若再降溫至20℃,析出晶體質量仍是乙大于甲,溶液質量乙小于甲,C正確;20℃時兩物質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正確。
故答案為:(1) > ;(2) 2g<m≤40g ;(3)BCD。
1 / 1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江南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科學期中試卷
1.(2023七下·北侖期中)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太陽系中有一個星球71%的表面被海水覆蓋著,有人稱它為“大水球”,這個“大水球”是( ?。?br/>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金星
【答案】B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太陽系的組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積總計約5.1億平方千米,約70.8%的表面積由水覆蓋,大部分地殼表面(3.6113億平方千米)在海平面以下。
海底的地殼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征,包括一個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統,以及海底火山、海溝、海底峽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其余的29.2%(1億4894萬平方千米,或5751萬平方英里)為不被水覆蓋的地方,包括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地表受到構造和侵蝕作用,經歷了長時間的重塑。
【解答】地球的表面大約29.2%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余的70.8%被水覆蓋,大部分被海洋、海灣和其他水體覆蓋,也被湖泊、冰川、河流和其他淡水體覆蓋著,尤其冰川覆蓋最多,它們共同構成了水圈,B正確。水星、火星、金星未發現液態水,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果沒有空氣,下列運動無法進行的是( ?。?br/>A.跑步 B.跳傘 C.跳繩 D.跳遠
【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運動與空氣是否有關即可。
【解答】跑步、跳繩和跳遠,都與空氣無關,故A、C、D錯誤;
跳傘時,人和傘之所以不會直接撞向地面,是因為受到空氣的阻力,故B正確。
故選B。
3.(2023七下·北侖期中)根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主要含氮氣和氧氣 B.空氣是純凈物
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氧氣 D.空氣中不含二氧化碳氣體
【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體積分數,結合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為混合物分析。
【解答】A、空氣中按體積分數計算,氮氣占78%,氧氣占21%,其它成分1%,即主要含氮氣和氧氣,符合題意;
B、空氣由多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
C、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不符合題意;
D、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屬于晶體的是( ?。?br/>A.冰和塑料 B.銅和固態水銀
C.玻璃和石蠟 D.海波和松香
【答案】B
【知識點】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冰、食鹽、石英、海波、萘、金剛石以及所有金屬都是常見的晶體。而玻璃、松香、石蠟、瀝青等是常見的非晶體。
【解答】 A、冰是晶體,塑料不是晶體。故A選項不合題意。
B、銅和固態水銀都是晶體,故B選項符合題意。
C、玻璃和石蠟都是非晶體,故C選項不合題意。
D、海波是晶體,松香不是晶體 。故D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糖水、牛奶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
C.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
D.溶液中不可能有兩種溶質
【答案】C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A、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據溶液可能無色分析;
C、根據溶劑的定義分析;
D、根據溶液中可能含不同種溶質分析。
【解答】A、牛奶屬于乳濁液,不符合題意;
B、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不符合題意;
C、 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 ,符合題意;
D、 溶液中可能有兩種溶質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2023七下·北侖期中)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 ?。?br/>A.二氧化碳 B.空氣 C.氧氣 D.氫氣
【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解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
故選C。
7.(2023七下·北侖期中)人眼看到物體是白色,是因為( ?。?br/>A.沒有光射到物體上 B.光被物體全部吸收
C.光被物體全部反射 D.物體不能發光
【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顏色的色光。
【解答】人眼看到物體是白色,是因為光被物體全部反射。
故答案為:C。
8.(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四幅圖中的現象,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br/>A.吸盤吸附在墻面
B.裝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
C.瓶吞雞蛋
D.鋼筆吸墨水
【答案】B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吸盤內的氣壓小于外界的大氣壓強,吸盤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被壓在墻壁上,故A不合題意;
B.裝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與大氣壓強無關,故B符合題意;
C.瓶內的棉花燃燒消耗氧氣,從而使瓶內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雞蛋被壓入瓶內,故C不合題意;
D.鋼筆吸墨水時,筆囊受到擠壓后排出空氣,導致里面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強,于是墨水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被壓入筆囊,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9.(2023七下·北侖期中)光通過玻璃進入屋子的過程中,速度將( ?。?br/>A.變小 B.不變
C.先變小,后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在其他介質中傳播速度都比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小,據此解答。
【解答】光在玻璃中傳播的速度比空氣中小,光通過玻璃進入屋子的過程中,傳播的速度先變小,后變大;
故答案為:C。
10.(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具有可燃性
B.氧氣不易溶于水
C.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
D.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答案】A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B、根據氧氣的溶解性分析;
C、根據氧氣化學性質分析;
D、根據氧氣的物理性質分析。
【解答】A、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符合題意;
B、氧氣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題意;
C、 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不符合題意;
D、 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今,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下列應對缺水的措施:①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②加強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的建設;④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⑤提倡節約用水,其中合理的是( ?。?br/>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識點】水體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據防止水體污染和節約用水都可保護水資源分析。
【解答】 ①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可防止水體污染,正確;②加強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可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染,正確;③加快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的建設可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染,正確;④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可防止水體污染,正確;⑤提倡節約用水可保護水資源,正確。
故選D。
12.(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光仍按原來方向傳播
B.光將向斜上方偏轉
C.在光屏上呈現各種色光
D.光屏上只呈現紅、綠、藍三種色光
【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陽光是復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復合而成的。
【解答】當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光將向斜下方偏折,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3.(2023七下·北侖期中)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br/>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增大可燃物的接觸面積可使可燃物燃燒更劇烈分析。
【解答】 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劇烈,火焰更旺 。
故選D。
14.(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處于循環狀態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產碳酸飲料
C.干冰可用于儲藏食物
D.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空氣大
【答案】D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據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環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分析;
C、根據干冰升華吸熱分析;
D、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質量大小與體積有關分析。
【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環,二氧化碳處于循環狀態 ,不符合題意;
B、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用于生產碳酸飲料 ,不符合題意;
C、 干冰升華吸熱,可致冷 ,能用于儲藏食物 ,不符合題意;
D、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因不確定體積關系,所以無法確定質量關系 ,符合題意;
故選D。
15.(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將一種物質放入另一種物質中,其中能得到乳濁液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難溶性液體與水形成乳濁液,難溶性固體與水形成懸濁液分析。
【解答】A、植物油放入汽油中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題意;
B、高錳酸鉀放入水中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題意;
C、碘單質加入水中形成懸濁液,不符合題意;
D、植物油放入水中形成乳濁液,符合題意;
故選D。
16.(2023七下·北侖期中)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下列組合能得到生理鹽水的是( ?。?br/>A.9g氯化鈉和100g水 B.9g氯化鈉和1000g水
C.4.5g氯化鈉和495.5g水 D.9g氯化鈉和991g酒精
【答案】C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質和溶劑、溶質和溶液質量比分析。
【解答】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即氯化鈉和溶液質量比為0.9:100=9:1000,氯化鈉和水的質量比為9:991.
故選C。
17.(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空氣中各組成部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稀有氣體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B.氧氣極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是導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氮氣可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的用途分析;
B、根據氧氣的溶解性分析;
C、根據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D、根據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分析。
【解答】A、 稀有氣體與空氣其它成分一樣有重要作用,可作電光源、保護氣等 ,不符合題意;
B、氧氣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不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氣體,不符合題意;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防腐,符合題意;
故選D。
18.(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運動會的百米賽跑中,終點線處的計時員為了準確計時,在開始計時時應( ?。?br/>A.聽到發令槍聲同時按下秒表
B.看到發令槍散發的白煙同時按下秒表
C.聽到槍聲或看到白煙按下秒表均可
D.無法確定
【答案】B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根據聲速和光速的大小分析判斷。
【解答】百米賽跑時,如果終點裁判員以槍聲為準計時,那么當裁判員開始計時時,運動員已經離開起點一段時間,即記錄的時間會偏小。由于光的傳播速度極快,從百米賽跑的起點到終點時幾乎不需要時間,因此如果以發令槍冒出的白煙為準,那么計時比較準確。
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9.(2023七下·北侖期中)飲料中溶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密封的瓶蓋會有飲料噴出來,喝下去后又會打嗝,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溫度有關。根據上述事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 B.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
C.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增大 D.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
【答案】B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增大而增大分析。
【解答】 飲料中溶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密封的瓶蓋會有飲料噴出來,是由于壓強減少,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小逸出,喝下去后又會打嗝 是由于體內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少。
故選B。
20.(2023七下·北侖期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br/>  A B C D
實 驗 裝 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 釋 集氣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熱量 量筒中的水: 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氧氣體積 集氣瓶中的水: 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燒杯中的水: ①加熱銅片 ②隔絕空氣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實驗中水的用途分析判斷。
【解答】A.硫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熱量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則集氣瓶中的水只要是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的,故A符合題意;
B.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當反應結束時,量筒內水的體積的減小量就是瓶中氧氣的體積,故B不合題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同時有大量的熔融物低落,因為平底水的保護,所以瓶子沒有被燒的炸裂,故C不合題意;
D.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燒杯中的熱水即可以加熱銅片,又可以使白磷隔絕空氣,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21.(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的蒸餾水,向其中滴入數滴石蕊試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體中再通入CO2氣體,液體呈Y色,把液體加熱煮沸后,液體又呈Z色,問X、Y、Z的顏色依次為(  )
A.紫一紅一無 B.藍一紫一紅 C.紫一紅一紫 D.紫一紅一藍
【答案】C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石蕊試液滴加蒸餾水,呈紫色,遇酸性溶液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受熱易分解分析。
【解答】 石蕊試液滴加蒸餾水,呈紫色,遇酸性溶液變紅,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的蒸餾水,向其中滴入數滴石蕊試液后,溶液呈紫色,向液體中再通入CO2氣體,因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液體呈工色,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把液體加熱煮沸后,液體又呈紫色。
故選C。
22.(2023七下·北侖期中)廣告公司在拍攝水果廣告時,為了追求某種藝術效果,在暗室里用紅光照射裝在白色瓷盤中的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站在旁邊的攝影師將看到( ?。?br/>A.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蘋果呈紅色,瓷盤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紅色
D.蘋果呈紅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時全部被吸收;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色。
【解答】用紅光照射白色瓷盤、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
白色瓷盤,白色的物體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顏色,故瓷盤呈現紅色.
紅色的蘋果反射紅光,故呈現紅色;
黃色香蕉,吸收紅色的光,沒有光線進入人眼,故呈現黑色。
故答案為:D
23.(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b。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
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C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
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
【解答】 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
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
故答案為:C。
24.(2023七下·北侖期中)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圖2能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周圍的溫度不變)( ?。?br/>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
【解析】【分析】蒸發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溫度下降;但酒精蒸發后,受周圍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
【解答】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A圖象與事實相符合。
故答案為:A。
25.(2023七下·北侖期中)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依據溶解度曲線可判斷,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
C.將t2℃時甲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取降溫的方法
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根據比較溶解度需有溫度條件分析;
B、根據析出晶體質量關系與溶液質量大小有關分析;
C、根據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飽和溶液降溫會析出晶體分析;
D、根據溶解度相等的物質在對應溫度下,等質量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分析。
【解答】A、 比較兩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需有溫度條件,無溫度不能比較,不符合題意;
B、 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質量與溶液質量有關,未指明溶液質量,不能確定析出固體質量多少 ,不符合題意;
C、 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將t2℃時甲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 ,不符合題意;
D、 t1℃時,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 ,符合題意;
故選D。
26.(2023七下·北侖期中)空可樂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發出砰的一聲,可樂罐變癟,是因為: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內的氣壓,大氣壓將罐壓癟。
【答案】大于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液化,罐內的水蒸氣減少,罐內的氣體壓強減小,小于外界的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就會將易拉罐壓癟。
【解答】空可樂罐中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罐中水蒸氣遇冷液化;
罐內水蒸氣遇冷液化使罐內的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就會被壓癟。
故答案為:大于。
27.(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①溶液一定是無色的
②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是固體
③溶液中的溶劑一定是水
④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答案】①②③④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定義、特點及組成分析。
【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錯誤;②溶液中的溶質不一定是固體,如鹽酸溶質為氣體,錯誤;③溶液中的溶劑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劑為酒精,錯誤;④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也可能是水等純凈物,錯誤。
故答案為: ①②③④ 。
28.(2023七下·北侖期中)小徐洗完澡后,發現浴室的瓷磚墻面有很多小水珠,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此現象包含的物態變化是   (填“熔化”或“液化”或“凝華”),這是一個   (填“吸熱”或“放熱”)過程。
【答案】液化;放熱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以及吸熱還是放熱情況。
【解答】浴室內的水蒸氣溫度較高,而瓷磚墻面溫度較低。水蒸氣遇到低溫的瓷磚后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很多小水珠。
29.(2023七下·北侖期中)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緊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觀察到會有   出現,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答案】汽化;液態乙醚;壓縮體積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即乙醚由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
(2)然后往里推活塞,則乙醚氣體的體積不斷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觀察到會有液態乙醚出現,表明用壓縮體積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30.(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去森林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爸爸告訴他,光斑是光沿  ?。ㄌ睢爸本€”或“非直線”)傳播形成的太陽  ?。ㄟx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公園,該同學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種神奇的現象稱為光的   ,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  ?。ㄟx填“紅外線”或“紫外線”)。
【答案】沿直線傳播;倒立;色散;紫外線
【知識點】光的色散;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紫外線、紅外線
【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利用這一特點,人們可以看到許多自然現象,例如小孔成像等等。
(2)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
(3)紫外線可以殺菌。
【解答】(1)(2)大樹上的樹葉很多,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在地面上會形成太陽的像,像的形狀和太陽一樣,而且是倒立的實像。
(3)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
(4)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紫外線。
故答案為:沿直線傳播;倒立;色散;紫外線。
31.(2023七下·北侖期中)根據圖中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P點表示在t1℃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Sb   Sc。
(2)t2℃,用100g水配制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為   。
(3)t2℃時,50g的b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純b,可采用   結晶的辦法。
【答案】(1)=
(2)b>a>c
(3)75g
(4)降溫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交點為對應溫度下兩物質溶解度相等分析;
(2)根據相等量溶劑配成飽和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質溶質質量多分析;
(3)根據所給溶解度確定一定量溶劑中最多溶解溶質的質量,由此確定所給物質是否完全溶解分析;
(4)根據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采用降溫結晶提純分析。
【解答】(1) P點表示在t1℃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即Sb =Sc。
(2) t2℃,三種物質溶解度關系為b>a>c,用100g水配制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關系為b>a>c,溶液質量的大小關系為 b>a>c。
(3) t2℃時,b的溶解度為50克,則50g的b物質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克,所得溶液的質量為75克。
(4) b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明顯增大,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純b,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故答案為:(1)=;(2)b>a>c,;(3)75g;(2)降溫。
32.(2023七下·北侖期中)下列現象說明空氣中存在何種物質,根據現象寫出該物質的名稱。
(1)燃料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說明空氣中有   。
(2)石灰水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在瓶壁和瓶底會出現一些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有   。
(3)早晨,樹葉上有露水,說明空氣中有   。
(4)空氣可以用來制氮肥,說明空氣中有   。
【答案】(1)氧氣
(2)二氧化碳
(3)水蒸氣
(4)氮氣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1)根據氧氣的助燃性分析;
(2)根據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分析;
(3)根據空氣中含水蒸氣,水蒸氣的物態變化分析;
(4)根據氮氣可用于制氮肥分析。
【解答】(1) 燃料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說明空氣中有氧氣。
(2) 石灰水長期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在瓶壁和瓶底會出現一些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有 二氧化碳。
(3) 早晨,樹葉上有露水,說明空氣中有水蒸氣。
(4) 空氣可以用來制氮肥,說明空氣中有氮氣。
故答案為:(1)氧氣;(2)二氧化碳;(3)水蒸氣;(4)氮氣。
33.(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甲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
請回答: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
(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二氧化碳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苡谒?。
(4)如圖乙所示,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火,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答案】(1)燒杯
(2)振蕩
(3)塑料瓶變癟;能
(4)密度比空氣大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
(2)根據要使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需振蕩分析;
(3)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后裝置內壓強減小分析;
(4)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分析。
【解答】(1) 儀器A 為燒杯。
(2)為使二氧化碳充分與液體接觸, 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振蕩。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后瓶內壓強減小,最后可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由此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 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火,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
故答案為:(1)燒杯;(2)振蕩;(3)塑料瓶變癟;能;(4)密度比空氣大。
34.(2023七下·北侖期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太陽光從太陽到達地球大約需要50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 ▲ km。1999年,某國際小組以一種超低溫原子云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傳播速度降低為真空中的兩千萬分之一,此成果在計算機、光通信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茖W家正努力將光速降低到40m/h左右,慢到幾乎與烏龜爬行的速度相當。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   m/s。
(2)補全題中殘缺的信息   。
(3)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   m/s。
【答案】(1)3×108
(2)1.5×108
(3)15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
【解析】【分析】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2)已知速度和時間,根據速度公式可求出運動的路程。
(3)根據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與真空中光速的關系計算出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
【解答】(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
(2)根據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
(3)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即光在超低溫原子云中的傳播速度為15米/秒。
故答案為:(1)3×108;(2)1.5×108;(3)15。
35.(2023七下·北侖期中)用圖1所示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圖2是實驗過程中廣口瓶內壓強變化曲線。
(1)圖2中BC段氣壓變化的原因是   ,DE段氣壓變化的原因是   。
(2)實驗前廣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用V、V1、V2表示)
(3)該實驗不能將紅磷換成鐵絲,原因是   。
【答案】(1)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2)100%
(3)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磷燃燒放熱,且消耗氧氣,反應結束后裝置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內水補充減少氧氣體積,結合整個過程中壓強的變化分析;
(2)根據燒杯內減少水的體積即為氧氣體積分析;
(3)根據鐵在空氣中不燃燒分析。
【解答】(1) 圖2中BC段氣壓增加是由于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 ,DE段氣壓增加是反應結束后 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
(2) 實驗前廣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實驗中燒杯內水減少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體積,則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100% 。
(3) 該實驗是利用物質燃燒的方法消耗氧氣,通過補充水的體積計算氧氣體積分數,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所以該實驗不能將紅磷換成鐵絲。
故答案為:(1) 紅磷燃燒導致氣體增多的幅度大于氧氣消耗導致氣壓減小的幅度 ; 打開止水夾,水進入集氣瓶 ;(2)100% ;(3) 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
36.(2023七下·北侖期中)小宇為了研究不同顏色物體的吸熱本領,他做了如下的實驗:將質量、溫度都相同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牛奶瓶中,用白紙和黑紙分別將瓶子包起來,然后將兩個瓶子放在太陽光下,每隔3分鐘測一測瓶中水的溫度。經過半個小時的實驗,小宇得到的兩瓶中的水溫變化情況如表所示:
日照時間/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紙瓶水溫/℃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紙瓶水溫/℃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小宇對上述的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
(2)根據上述結論,則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管應涂成   色的。
(3)一般人們夏天穿淺色的衣服,為什么?   。
【答案】(1)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
(2)黑
(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兩瓶內裝有相同質量、初溫相同的水,通過比較在相同時間內水溫升高的多少,根據吸熱公式得出哪個瓶內吸熱少,判斷白紙和黑紙吸熱性能。
(2)(3)根據(1)的結論分析答題。
【解答】(1)由題意可知,兩瓶內水的質量m相同、初溫t0相同,在相同的時間內(30min),黑紙包裹的牛奶瓶中水的溫度t高,由Q吸=cm(t-t0)可知,黑紙包裹的牛奶瓶中水吸收的熱量多,由此可得: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
(2)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太陽能熱水器的內管是黑色的,這樣有利于吸收太陽能。
(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故答案為:(1)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吸熱本領強;(2)黑;(3)淺色吸熱本領弱,身體吸熱少,人感到涼快。
37.(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3.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br/>(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象是   ,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由此可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br/>(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  ?。ㄌ睢耙住被颉半y”)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  ?。ㄌ睢盎顫姟被颉安换顫姟保┑慕Y論.
(4)請說出氮氣的一條用途  ?。?br/>【答案】(1)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2)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3)難;不活潑
(4)作保護氣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測氧氣體積分數實驗要將氧氣完全耗盡分析;
(2)根據磷燃燒現象及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磷燃燒時消耗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氧氣占空氣體積五分之一分析;
(3)根據實驗紅磷最終熄滅、水進入瓶內五分之一現象分析。
【解答】(1) 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 是為了 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
(2) 步驟②是引燃讀取的實驗,集氣瓶中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表達式為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 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
(3) 實驗時采用過量紅磷,氧氣耗盡后熄滅,證明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水進入五分之一,推論出氮氣難溶于水。
故答案為:(1) 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 ;(2) 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 ;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 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 ;(3)難;不活潑。
38.(2023七下·北侖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
(3)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4)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寫出過程)
【答案】(1)13.6
(2)③④
(3)解: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6.47%,
答: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6.47%。
(4)解:設需要水的質量為x,
根據題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質量是300g。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所給數據確定 20℃時, 10克水最多溶解氯化鈉3.6克分析;
(2)根據 20℃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和飽和溶液質量比為3.6:13.6分析;
(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
(4)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加水質量為兩溶液質量差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 20℃時, 10克水最多溶解氯化鈉3.6克,則m=13.6.
(2) 20℃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和飽和溶液質量比為3.6:13.6,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③④ 。
故答案為:(1)13.6;(2) ③④ ;(3)26.47%;(4) 300g。
39.(2023七下·北侖期中)某同學將甲乙固體各3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后,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請回答:
(1)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圍   。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
A.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甲=乙
B.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
C.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D.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答案】(1)>
(2)2g<m≤40g
(3)B;C;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分析;
(2)根據甲和乙所給溶解中溶質和溶劑質量及由溶解度曲線確定兩物質在所給溫度下的溶解度分析;
(3)根據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質溶質質量大,溶劑質量小,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降溫析出晶體質量多分析。
【解答】(1) 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 乙。
(2)20℃時甲的溶解度為25克,乙為25克,40℃時甲溶解度為32克,乙為70克,20℃時100克水中加入30克甲,升溫至40℃時,形成不飽和溶液,再加入m克甲,固體未完全溶解,20℃時時100克水中加入30克乙未完全溶解,升溫至40℃時全部溶解,加入m克乙仍能全部溶解,則 2g<m≤40g 。
(3) 4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乙大于甲,溶劑質量乙小于甲,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等量的水后,溶劑質量仍是乙小甲,A錯誤;析出晶體質量乙大于甲,B正確;若再降溫至20℃,析出晶體質量仍是乙大于甲,溶液質量乙小于甲,C正確;20℃時兩物質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正確。
故答案為:(1) > ;(2) 2g<m≤40g ;(3)BCD。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永丰县| 分宜县| 文安县| 长泰县| 牙克石市| 阿拉善左旗| 德昌县| 新平| 临海市| 望奎县| 苗栗县| 红桥区| 新乡市| 永春县| 岢岚县| 东莞市| 河曲县| 云安县| 吉木萨尔县| 万山特区| 樟树市| 仲巴县| 塘沽区| 东明县| 桑日县| 盐津县| 察雅县| 中西区| 河津市| 深州市| 乌拉特前旗| 沂水县| 嘉禾县| 洪洞县| 连平县| 延寿县| 兰考县| 垫江县| 贡觉县| 海淀区|